- 相關(guān)推薦
淺談江蘇省高考作文命題的公平性
20xx年江蘇高考首次獨立命題,至今已有8個年頭。但是總有一個怪圈跳脫不出,即江蘇高考作文命題總是不被認可,甚至遭人詬病。當然,因為作文占了考卷的半壁江山,關(guān)注度比較高,自然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作為一名在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教師,筆者也有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首先,筆者簡短地點評一下0xx到xx年的作文題。xx年“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雖有靈氣,卻華而不實,大而空,無明確的寫作方向;xx年“鳳頭、豬肚、豹尾”:雖有審美意趣,卻脫離學生直接經(jīng)驗,文題要求偏高;xx年“人與路”:雖語重心長,卻太老套,拾人牙慧,毫無新意;xx年“懷想天空”:雖雅致有情調(diào),卻如飄在云端,空洞無物,大而無邊;xx年“好奇心”:雖無審題障礙,卻出人意料之簡單,俗至極點;xx年“品味時尚”:雖很“時尚”,卻明顯超越了高中生自身的審美能力,難以勝任。xx年“綠色生活”:似熟悉又陌生;xx年“拒絕平庸”:確實有點平庸。
暫且不論這些題目的其他問題,但就高考第一原則“公平性”來論,就存在極大的問題,尤以xx——xx年的作文題為最。
一、作文命題文體傾向太明顯,不適合各種文體寫作
《江蘇高考說明》明確界定高考作文“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常用應(yīng)用文”,但并不是每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題都符合這一界定。比如說xx、xx、xx年的滿分作文:《山水韻·詩詞情》、《花香水自流》、《生命的絕唱》、《掀起你的蓋頭來》,《這條路滿是眼淚》、《夫子,請聽我說》,毫無疑問,這些作文無一例外屬于抒情類的文化散文,偏向于“秋雨體”散文。尤其是xx年的《懷想天空》,更是擺明了叫考生寫抒情類散文,在假、大、空的天地里去遨游,說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似有可無的話,因為這個題目根本就不適合去寫議論文。所以這四年參加高考的考生中,平時擅長花前月下、無病呻吟的考生占了絕對的優(yōu)勢。
xx年筆者的一個學生參加高考,作文《懷想天空》得了滿分。他就是最擅長寫抒情性散文,平時的作文訓練從來不涉及議論文,所以這個題目正合他胃口,得滿分自然不足為奇。他有一次回母校來探望筆者,談到這篇滿分作文,甚至連他自己都承認,假如換個題目,他就死定了。因為不論遇到什么題目,他都只準備寫散文。他甚至都預先想好了一些詞語一定要用到文章里去,如“氤氳”、“靜謐”、“搖曳生姿”、“綺麗詭譎”、“明眸善睞”等這些看似華美卻空洞無物的字眼,為的就是讓閱卷老師被他的這些表面用字而折服,認定這是一位極富文采與寫作功底的選手而打高分。再看他那篇滿分作文,從屈原的《天問》到賀鑄的《青玉案》,從李清照到孟浩然,從天狗日食到著名電影,把有名的詩句與詞人給翻了個遍,確確實實是體現(xiàn)了他極佳的文學功底與素養(yǎng)。問題是,為什么讀過之后不能給讀者的心靈帶來任何的震撼呢?當然,不能否認他在寫作方面是有著高于一般同學的熱忱與才情,但假如他晚生幾年,遇到的高考題目是《好奇心》或是《品味時尚》呢?那他將敗得很慘,因為在高考閱卷時就明確指出,xx、xx年的這兩個作文題重點是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自身角度去談體驗與感悟,而對于那種大談“李清照對……充滿好奇心”、“李白對……充滿好奇心”的文章是絕對的打壓。
所以只能說他真的是“生逢其時”啊,可這種幸運并不是每個擅長寫抒情散文的學生都擁有的。換句話說,對于那些平時就注重思維分析,擅長寫議論文的考生,如果是07年參加高考的話,他就沒有任何的優(yōu)勢可言,若晚一年碰到《好奇心》這種題目就比較合他胃口了。作為國考,偶然性、運氣成分如此之明顯,沒有給予不同年份的考生同等的待遇。所以,不管是對于同一年的還是不同年份的考生,這種有著明顯文體傾向的作文題目,并不能真正地考查出每一位考生的寫作實力,更不能公平地給每一位考生發(fā)揮的機會,自然整張語文考卷的公平性就大打折扣了。
二、作文命題忽視了學生的背景差異
最為明顯的是09的作文題《品味時尚》?赡苁桥驴忌x不懂這個題目,所以從各個層面加以闡釋。殊不知,越解釋越令人迷惑,越是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個題目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考慮到:整天埋首于書本、經(jīng)濟尚未獨立的中學生,絕大多數(shù)人對“時尚”這個概念是沒有足夠認識的。別說是中學生了,就連我這個踏上社會6年、本應(yīng)走在時尚前沿的年輕女教師對“時尚”二字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對此類話題也心生膽怯,更何況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生呢?自然,有些學生受家庭的影響,或是經(jīng)濟條件允許他們?nèi)r尚的東西作一些追求,可這畢竟是少數(shù)。試問,那些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他們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靠著那些微薄的血汗錢辛苦地供子女讀書;甚至有些家庭交了學費連溫飽都成問題,他們何來的條件與興趣研究“時尚”這種奢侈的話題!相比較之下,生活在大城市中心的考生(例南京、蘇州、無錫)平時就處于這種“時尚”的環(huán)境之中,耳濡目染,總有一點心得或體會吧。可以想象,遇到這種題目,城鄉(xiāng)學生寫作時對題目的認識深度與思考程度是有極大的差距的。特別是對來自偏僻閉塞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肯定是無“味”可“品”!據(jù)說,高考改卷專家在討論時,都很難對“時尚”這一美學范圍的詞語進行鑒定,最后也只能夠以“一聲嘆息”來結(jié)尾。那么,這種無視于考生的背景差異的作文命題,所謂的“公平性”,何以體現(xiàn)?
三、每年作文批改的尺度不同,標準不同
xx年“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是江蘇近幾年高考作文中最有深意、最有難度、最有挑戰(zhàn)性的題材?墒菗(jù)統(tǒng)計,全省審題完全準確的考生比例只有3‰。但是那年參加高考作文閱卷的同事回校說,鑒于這個原因,后來批改的時候就放寬標準,“山的沉穩(wěn),水的靈動”只要提到任何一點就算切題。那么對于那些3‰學生呢,他們的審題優(yōu)勢將何以體現(xiàn)?換句說話,一個作文命題,居然只有3‰的考生審題準確,那么
這個命題本身的有效度有多高?但是,既然用了這個命題,就應(yīng)該堅持正確的審題,而不能因為正確的人數(shù)少了,就放寬批改尺度與標準,那不是自己諷刺自己的考題嗎?
xx年的《懷想天空》,在批改的時候,江蘇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老師說:“語文老師干嘛要為難語文這門學科?作文為何不能有70分、60分?為何不能讓作文好的學生也能上清華、北大?”所以,那年的作文分普遍偏高,我的學生那篇滿紙華麗的文章得滿分也就不足為奇了。
xx年的《品味時尚》,在閱卷時,專家又提出要“極力打壓文字極其華美,但內(nèi)容空洞無物的貼標簽的文章不高于30分”;而去年考生寫到“蘇軾對黃岡的山水好奇……,陶淵明對田園風光好奇……”語言優(yōu)美的還能達41分,今年假如寫到“品味蘇軾……品味陶淵明……品味李清照……”之類的文章最低打到21分。試問,決定每個考生命運的國考,每年的賦分卻如同兒戲朝令夕改,翻云覆雨,讓考生無法適從,撞到了算幸運,撞到槍口了算倒霉,何談考試的“公平性”?
幸而從20xx年的《綠色生活》和今年的《拒絕平庸》中,我們可喜地發(fā)現(xiàn),出題者似乎有所覺悟。這兩次的作文題均在騰訊網(wǎng)20xx年和20xx年全國“最中規(guī)中矩作文題”的調(diào)查中排名第二。雖說缺乏了一點新意,但它畢竟考慮到了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考生的差異性,能夠讓大家各有話說,若單從公平性來說,較之往年已經(jīng)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
總之,作為高考,“作文命題首先追求的是適度的開放性,以求最大的公平性”,以09年天津卷的《我說90后》和xx年上海卷的作文話題“一切都會過去與一切都不會過去”為最佳。以學生為本位,各種程度、各個地區(qū)的考生都有可能亮出自己的特色,寫出自己的理解,體現(xiàn)了甄別考試的最高準則——公平性。筆者也希望作為文化大省的江蘇,也能命出公平、合理、開放的作文題,一掃“文化大嬸”的謔名。
【淺談江蘇省高考作文命題的公平性】相關(guān)文章:
高考作文命題05-23
高考命題作文寫作文指導_高考作文指導12-17
李清照的高考作文-高考作文04-12
命題小學作文12-21
高考作文600字-高考作文04-12
【精選】高考作文07-13
精選高考作文07-13
高考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