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老師作文 推薦度:
- 語文老師作文 推薦度:
- 語文老師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語文老師作文3篇[優(yōu)]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老師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老師作文 篇1
初晨,陽光暖洋洋地灑在大地的每個角落,喜鵲停在梢頭,時而嘰喳幾聲,清脆動聽。樹葉被風兒吹得沙沙作響。
我坐在教室里,正埋頭寫著作業(yè),半晌,不經(jīng)意抬眸,隨手把在臉頰邊飛舞徘徊的發(fā)絲拂去耳后。此時的老師正在垂眸幫我們批改作業(yè)。一縷青絲垂下,老師竟是不曾察覺。一束陽光透過被微風輕輕吹起的窗簾,斜斜地灑在老師的身上。那一縷發(fā)絲,也在陽光的照耀下鍍上了一層金邊。老師睫毛微顫,輕輕地把批好的那本作業(yè)放到一旁的桌角,然后,又往回拉了拉那堆放得整齊的本子,生怕這些本子一不小心被碰下去發(fā)出響聲,打攪這教室中難得的靜謐。
我的語文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細心沉穩(wěn)。
正午,陽光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天上的云兒漫無目的地飄著,安靜的教室里,風中央夾雜著幾聲細碎。
一名同學正被老師叫到講臺前。老師悉心教導(dǎo)著,眸中充滿期盼。一縷清風吹進教室,吹散了同學們心中的躁熱。老師用筆尖指著作業(yè)本上的題,時不時圈圈點點,陽光在筆尖細碎。那同學似乎瞧見了老師眸中的期盼,咬了咬下唇,又與老師小聲幾句,這時老師也松開了皺緊的眉頭,綻開了笑顏。
我的.語文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耐心負責。
傍晚,夕陽西下。金色光芒柔和地籠罩著萬物,老師走在我們身邊,時不時地與我們說上幾句,便有幾人哈哈大笑,而她自己,也溫柔地展露出笑顏,唇角勾著淺淺的幸福,走到門口,目送我們離開。
我的語文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幽默隨和。
老師,我是舟,您是海,沒有您的載托,我怎能遠航?老師,我是泉,您是山,沒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老師,您的眼神是無聲的語言,對我充滿期望。那殷殷的目光,已在我心中生根、成長……
語文老師作文 篇2
你還在我家鄉(xiāng)那長著許多子花的山村小學嗎,親愛的老師?你還在背著我的那些小姐妹們涉過那湍急的小河嗎,親愛的老師? 老師,如今又是春暖花開、小河漲水的時節(jié)了,我已由一個頑皮的小孩長大,馬上就要小學畢業(yè)了,此時此刻,我似乎有好多好多心里話要向你說記得那時你才18歲,剛走出師范學校的大門,沒有在繁華的城市里逗留,就踏進我們偏遠的山莊。人們都說你是城市小姐,我的父老鄉(xiāng)親都好奇地看著你。 故鄉(xiāng)的山野有那么多溝坎,那么多泥濘。
你總像我們的大姐姐,在那風雨季節(jié)里,帶著我們回家。你把褲筒卷得高高的',光著腳子,一個一個地背著我們涉過那條脾氣暴躁、河岸上長著一棵大榕樹的小河。我還記得,你背著我時,浪花濺到你的臉上,雨水打濕了你烏黑的頭發(fā)。我悄悄地拂去你辮子上的小水珠,你知道嗎? 我們在小河的這邊,你在小河的那邊,你向我們頻頻招呼叮嚀:路滑,慢點兒走,明早我來接你們o我們喊著和您告別。你的音和我們的聲音讓小河的波浪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時光如梭,歲月如流。一晃五年過去了,您已把青春和熱血留給了那些快樂與陰沉的日子,留給那溝溝坎坎的山村,那呼嘯的小河。
如今我就要告別小學生活,踏進我時刻向往中學大門,可我總是不能忘記您的微笑,那開放在我家鄉(xiāng)小河邊的微笑。 在我的夢里,在我的心坎中,您的微笑總是那么甜蜜,總是是那么和藹,總是那么神圣。
語文老師作文 篇3
我一年級在鄉(xiāng)下奶奶家讀的,任教的語文老師姓王,是一個年過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古銅色的臉上有一雙大大的眼睛,雖然很大,但是沒什么光澤,甚至可以用無神和倦乏來形容,有時候他給我們講完課,讓我們自己抄寫,他趴在教桌上就會睡著。
王老師其實待我們也是極好的,對每個同學都細心照顧。就是生活習慣和作風有點奇葩。
有一次課間。我同桌餓了,拿起從家?guī)淼碾u蛋就吃起來,同桌有個壞習慣,就是不吃蛋黃,她吃完蛋清,隨手就把整個的雞蛋黃扔在了地上,落地的瞬間,蛋黃碎成兩半。
一會上課了,王老師看了一眼蛋黃,挖腰撿起,用手象征性的`彈了一下蛋黃的土,放在嘴里就吃了。然后他就問我們,誰扔的。
我同桌以為會挨罵,怯生生的站起來,小聲的說:“是我”。
“恩,以后別亂扔了,以后有蛋黃就直接交給老師,老師喜歡吃蛋黃”
全班都大笑起來。
【語文老師作文】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老師作文06-28
語文老師作文12-07
語文老師作文06-17
語文老師作文06-15
語文老師的作文06-15
語文老師作文06-16
語文老師的作文06-15
語文老師作文【經(jīng)典】09-02
語文老師作文(經(jīng)典)09-02
(經(jīng)典)語文老師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