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初二風俗的作文合集七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風俗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xiāng)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小伙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于我家鄉(xiāng)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元宵節(jié)作為春節(ji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雖然元宵節(jié)沒有大年初一那么熱鬧,但是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的尾聲,過好元宵節(jié),象征的整個春節(jié)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一家家點亮盞盞精致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nèi)宄扇,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guān)元宵節(jié)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著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元宵節(jié)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著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后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著美麗的夜景、享受著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jié)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shù)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為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后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xiàn)代,人們?yōu)榱嗽黾悠滟p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著紅絲帶,在絲帶上寫著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著,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終于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jié)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著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著各式花燈,盡情著享受著節(jié)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著一年新的開始,享受著美妙的元宵節(jié)的狂歡。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2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說起我們東北的習俗,不得不提“臘八節(jié)”。
提起“臘八”,大家并不陌生。其實臘八節(jié)的別稱還有很多,因為在這一天,相傳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稱“法寶節(jié)”、“成道會”、“佛成道節(jié)”等。
臘八節(jié)的節(jié)期在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在北方。“臘八”一詞源于南北朝時期。它本是佛教節(jié)日,后來經(jīng)過演變也成了家喻戶曉的節(jié)日了。
在我們這,過“臘八節(jié)”必不可少的就是“臘八粥”了。臘八粥又稱“七味五寶粥”、“佛粥”、“大家飯”。臘八粥由多種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農(nóng)作物制成的“工藝品”。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產(chǎn)物而有所區(qū)別。但其中糯米、蓮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余種食材,可別小看這一碗臘八粥,它盛滿了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覺。喝起來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臘八粥就證明已經(jīng)做好了迎接新年的準備,并且好運很快就會降臨,因為它象征著幸福。所以在節(jié)日間,我們這的'鄰里鄉(xiāng)親、親戚朋友都會互相贈送臘八粥,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并把好運帶給對方,這不就是圓滿嗎?
在北方,臘八節(jié)的美食除了臘八粥,還有色如翡翠的臘八蒜,那味道別有一番風味。
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所以過了臘八大家就會好好歇一天,然后做好過年的準備!辦年貨,大掃除,貼春聯(lián),穿新衣,還有更多忙的事情等著我們哩!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臘八習俗。其實不論是喝臘八粥還是吃臘八蒜,這背后蘊含的都是每個人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那么,你的家鄉(xiāng)有什么獨特的風俗呢?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3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在過春節(jié)時會吃餃子,有的地方在過春節(jié)時會吃湯圓,而我的老家在過春節(jié)時會吃苕(sháo)粉坨,寓意團團圓圓。
苕粉坨跟包子差不多,不過外面的皮是用苕粉做的,而且里面的餡料多用五花肉、蘿卜丁、藕丁等調(diào)成。
我聽媽媽說,包苕粉坨講究一個快字。首先是做苕粉皮,我們先用開水沖泡紅薯粉,在它凝固時立刻倒入保鮮袋保溫。不過不要以為這就能休息了,現(xiàn)在才是重點,我們需要迅速開包,因為苕粉皮冷了就包不了苕粉坨了。包苕粉坨分三步:先是把剛做出來的苕粉皮捏成窩窩頭的樣子,然后把調(diào)好的餡料放進去,最后收口,一個飽滿的苕粉坨就做好了。高手做的苕粉坨表面光滑,而我這種新手做的,那自然就是疙疙瘩瘩的了。
苕粉坨做好后,那自然是要去煮了,不得不說,這煮苕粉坨也是一門學問。煮苕粉坨一般要15分鐘。煮的時間短了,那苕粉坨就不好吃。煮的時間長了,那苕粉坨就要“破肚流腸”了。
煮好后的苕粉坨已比之前大了一倍,外皮晶瑩剔透,里面的餡料誘人至極。這時的'苕粉坨已經(jīng)可以食用,但我們家一般還要用醬油、蒜瓣炒一下,這樣可以讓苕粉坨更香。
苕粉坨出鍋后,香味撲鼻,原本晶瑩剔透的外皮上裹了一層醬油,讓人食欲大發(fā)。不過這時可不能直接吃,剛出鍋的苕粉坨燙得很呢,我們要先在皮上咬一個小口,然后往里面吹吹風,等它差不多涼了才能吃。一口咬下去,富有韌性的苕粉皮,脆爽的藕丁,飄香的五花肉,濃郁的醬油……這多種口感夾雜在一起,那味道無法形容。
不過苕粉坨因為制作繁雜,而且不易儲存,所以一般只有在春節(jié)才能吃到。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4
“咚咚鏘,咚咚鏘,財神爺來咯……”兩只槳在“海浪”里翻騰,兩條腿快速的前后翻飛……這,就是我美麗家鄉(xiāng)的習俗——劃旱船。
劃旱船,顧名思義,就是在陸地上劃船,“旱船”是依照船的輪廓而制成的木架子,然后在木架的周圍圍上藍色布簾,畫上白白的波浪,仿佛小船在大海里乘風破浪。通常是一位姑娘,從旱船底下的洞鉆進去,手扶著船邁著碎步往前走。當然,每條“旱船”旁邊都有一位右手搖蒲扇,左手扶槳的`“艄公”,他一手比畫著蒲扇,一手搖著槳,同時兩人高聲的唱著戲,一艘快樂的“旱船”就出發(fā)啦!
新年喜慶的“劃旱船”活動開始了,整條街上擠滿了圍觀的鄉(xiāng)親,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好不熱鬧!突然,鄉(xiāng)親們都不約而同朝著一個方向張望——“旱船”劃過來啦!
一個身穿紅袍、面容姣好的姑娘站在“旱船”中,邁著歡快的碎步往前走,跟在她身后的艄公,一邊使勁地舞著蒲扇往旱船簾子上扇風,一面劃動著槳,旱船搖搖擺擺,猶如在大海上航行,惟妙惟肖!
這時,只見那艄公扯開嗓子高聲唱戲:“今年風調(diào)雨順,喲……喲……”看熱鬧的鄉(xiāng)親們和著艄公身后的樂團一起應聲:“喲……喲……”同時鑼鼓恰到好處地敲了起來:“咚咚鏘!咚咚鏘!”所有的聲音交融在一起,非但不會讓人感到雜亂,反而是那么和諧。那么鏗鏘有力!別有一番韻味。
忽然,艄公將蒲扇別在腰間,一手扶船,一手加大力度劃槳,原來這是遇上“驚濤駭浪”了!“財神爺來咯,喲!喲!”艄公又一次嘹亮地唱了起來,鄉(xiāng)親們高亢的聲音一唱一和:“喲……喲……”這不僅是家鄉(xiāng)傳統(tǒng)的習俗,更是人們在祈福,盼望著今年大豐收,風調(diào)雨順。
“財神爺來喲……”隨著旱船搖搖晃晃的遠去,聲音也漸漸散去,夕陽西下,小鎮(zhèn)慢慢恢復寧靜,但方才那高亢、激昂的歌聲始終縈繞在鄉(xiāng)親們心中,陪伴他們開始新的一年……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5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西,在這里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
就拿端午節(jié)來說吧,在這一天里,人們會吃粽子,喝雄黃酒,戴花繩。而這些習俗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時候一次戴花繩的有趣經(jīng)歷了。
那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端午節(jié),媽媽從街上買回許多五顏六色的花繩;ɡK,又叫五彩絲,也叫五色絲,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很漂亮。媽媽在我的手腕與腳腕上戴上花繩。許久后,我心生疑問,便對媽媽說:“媽媽,在端午節(jié)這天為什么要帶這種花繩呢?”媽媽對我說:“古時候,這種繩子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并不像現(xiàn)在這么多顏色。而這五種顏色也代表著五行,據(jù)說可以避邪!蹦菚r我不懂,又問:“媽媽,邪代表什么呀?”媽媽又說:“就是不好、不正義的東西,你長大就明白了呀!”“哦,原來是這樣……”
端午節(jié)后的一天,下雨了,媽媽便把我的花繩丟在水泊之中了。我又不懂了:“那么漂亮的花繩為什么要丟在臟水里呀!”媽媽說:“順著水流走,代表著煩惱與憂愁都漂走了!薄澳俏乙欢〞荛_心了!薄肮侵皇且粋說法而已。”“?好吧!”
后來我們還吃了粽子,粽子里放著江米和紅棗,還有花生米。吃的時候放點兒糖,甜絲絲的,可美味了。那種味道令人留戀,讓人懷念。后來我才得知端午節(jié)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中華民族風俗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個節(jié)日都有不一樣的,、特殊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6
我的家鄉(xiāng)葉家是淳安縣威坪鎮(zhèn)六都的一個大村莊。這里有著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而舞龍就是這里最熱鬧的風俗了。
舞龍的`時候,人們可以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龍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廣播里響起了招人參加舞龍的聲音。我們在家閑著的人都去參加舞龍這個活動。因為舞龍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愿意誰都可以參加。聽到這個消息,我可高興壞了,便和幾個小伙伴去當彩旗隊的成員。我們練習了好幾個小時,為的是在觀眾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態(tài)。3:00多鐘的時候房頂上陸續(xù)升起炊煙,在4:30左右家家戶戶陸陸續(xù)續(xù)都吃好了晚飯。雖然舞龍還沒有開始,但人們都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廣場上等候。
當天一擦黑兒,舞龍就正式開始了。演員們都穿著各種各樣的古裝,敲大鼓的人有節(jié)奏地敲起來‘咚鏘咚鏘咚咚鏘’,這個鼓聲給場面增添了幾分熱鬧感。舞龍的隊伍要出發(fā)了,此時,已是人山人海歡呼聲不斷,但觀眾還是為隊伍讓出一條道路來。隊伍走到哪兒,觀眾就跟到哪兒。整條大街上處處懸燈結(jié)彩,鞭炮聲不斷,一串串煙花陸續(xù)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綻開了笑臉,仿佛就是在辦喜事,真是熱鬧非凡,燈紅酒綠!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的游行,我們把大龍頭放在大會堂里,有無數(shù)的人來參觀,并且于龍頭合影,人們還輪流去摸龍頭,并且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龍結(jié)束了,人們都回家了,各家門口都堆放著爆竹紙。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一一舞龍。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xiāng)貴州貴陽有一項風俗,每年春節(jié)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后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酸湯火鍋。
我還記得20xx年春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初二一大早就去黔靈山公園拾柴,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我們到公園門口時,售票處已經(jīng)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進到公園里面更是人山人海,湖邊、山坡、山頂?shù)教幎际侨肆,滿山的樹叢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園里到處聽得見杜鵑鳥、布谷鳥、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響樂;看得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的櫻花、純白的.玉蘭花盡情地開放,還散發(fā)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湊進了狠狠地聞一兩下。人們?nèi)宄扇,在賞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里面拾柴。因為柴火的柴跟財運的財諧音,所以人們把上山拾柴就當成是上山拾“財”,回家再拿紅布把它包起來,就寓意著來年會發(fā)財。我們隨著人流逛了大半個公園,然后也撿了幾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們在家里吃了一頓酸湯火鍋。在鍋里燒開水后,倒入用西紅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據(jù)個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湯顏色鮮紅,寓意著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熱氣騰騰。酸湯并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湊近,這酸湯濃郁的香氣,就會從鍋中傾瀉而出,闖到鼻孔中,讓人沉醉在這香氣中。這酸湯里煮出來的東西,也被這酸湯的酸甜給“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摻雜著酸湯的氣味,使得整個酸湯火鍋更加開胃可口。
拾柴和酸湯帶給了人們許多的好運,所以這項風俗很受人們的歡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們不便出門,公園也關(guān)閉,無法上山拾柴了,我多么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人們可以繼續(xù)在陽光下的公園中享受美好生活。
【初二風俗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家鄉(xiāng)風俗初二作文11-16
【精選】初二風俗的作文4篇03-08
精選初二風俗的作文3篇03-07
初二風俗的作文四篇03-01
初二風俗的作文10篇03-03
精選初二風俗的作文4篇03-06
初二風俗的作文八篇03-06
初二風俗的作文6篇03-15
初二風俗的作文8篇07-08
初二風俗的作文六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