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論語有感作文匯編七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論語有感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什么聲音?是誰?在干什么?哈哈!這是我在背《論語》。
《論語》記錄了孔子的言行與他和弟子們的對話。它的核心概念是“仁”,“仁”就是對人尊重和有同情心。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生,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彼囊馑际,孔子教育弟子,在家就得孝敬父母,出門對待朋友,就像對待自已的兄長一樣尊重。友愛,說話謹慎,說了就守信。對眾人有廣泛的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去做了之后,若還有余力,就再學文獻知識。這句話說明了孔子把培養(yǎng)學生道德觀念放在首位。不管是誰,在父母面前,都要盡孝。拿漢文帝來說,他可是皇帝,每天需處理的'事務不記其數(shù),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向母親問候請安。他母親生病了三年,他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甚至母親喝的藥,他都要先嘗一嘗。難道我們不該向漢文帝學習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大意是,人如果沒有信用,根本不可以,就像大車無輗,小車無軏一樣,怎么能走呢?春秋時期,季札出使晉國,路經(jīng)徐國,徐君想要季札之劍,可又不便說,季札看出來了,在心里把劍送給了徐君。季札出使完晉國回來時徐君已死,他把劍送給了徐君的兒子,他兒子不敢接受,季札便把劍掛在徐君之墓上。如果我是季札,我就做不到這些,我認為徐君死了,我的約定就沒了。像季札這么講誠信之人真是太少見了。這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講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果你沒有信用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就不會有朋友,最終被淘汰。
《論語》是一本好書,希望大家都來讀,受教育,有所得。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2
《論語》這本書匯聚了春秋時期的大儒學家孔子云游四海、輔佐君王、教育弟子時曾經(jīng)說過的話,讀《論語》有感作文。聚集了孔子畢生的心血,處處展現(xiàn)了儒家“仁”的思想結晶。
此書總共有十三篇。自古以來都是用于教學和治理國家的。常言道:“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娝淖饔檬侨绱酥笱剑
讀完此書后,我印象最深、感覺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話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會里,做任何事不僅要有實力,最關鍵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況下,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著冷靜,不能魯莽,這樣才能做出一番事業(yè),小學六年級作文《讀《論語》有感作文》。同樣,我們在學習中,每件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開動我們的腦筋、豐富我們的知識;在平時考試中,每一道題解答前一定要審清題目的'意思,經(jīng)過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筆解答,力爭做到做一題對一題,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題的時間。
可見,孔子的知識淵博,《論語》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揚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3
子曰:“學而識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不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出自哪本書?答對了,就是出自《論語》這本書中外名著。
《論語》這本書是由孔子的弟子們寫的,記錄了孔子的言行。這本書里的每一句話都是含有深刻道理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句話告訴我們在學習新知識時,也要復習舊知識,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就能當老師了。這種學習的方法我們在平時應該牢牢記住,多多應用。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人,焉得知。”這句話告訴我們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明智的,如果跟沒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怎么說你是明智的呢?在生活中,我們要跟有仁德的人交朋友,和人仁德的人做鄰居。要求整個社會崇尚仁德,推行仁德。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覺得簡陋就不去居住,如果在簡陋的地方傳播文明,那么簡陋的地方也就應得不簡陋。我們應該傳播文明,說文明話,做文明事,讓我們社會是一個充滿文明、和諧的美好社會。
這本書里不但孔子說的話有道理,而且故事也非常的棒。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個故事。它主要講了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它的水果什么時候都像剛摘下來的一樣,有一個人買了它一個柑橘,回到家一看,里面已以像棉絮一樣了。這個故事用來比喻那些只有華麗的外表而沒有實際本領的人,或者表面好看而沒有實際內容的事物。
《論語》這本書給我們的道理很多,有機會你一定要細細品讀。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4
論語,一個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文學,論語讀后感500字。他講述了“仁”.“禮”.“德”……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了真心待人,與人為善彬彬有禮,敬賢禮士,冰清玉潔,嚴于律己 ……
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yǎng)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仁”,我們要先讓自己學會去愛,在引領他人學會去愛,讓世間充滿愛,大愛滿人間!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作,也是人類歷史與世界各國共同的寶貴財富。
讀《論語》,讓我懂得了君子之道,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學論語,學寬容。學論語,學正義。學論語,學義氣。
讀了論語,我們要學會寬容和忍讓。即使別人對不起我了,我也應該原諒她。是論語讓我知道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學會了寬容別人,也就快樂了自己。我們何樂而不為?
讀了論語,我們要學會正直和善良,我們用真心對待他人,用心底那顆最忠誠,最熱情,最樸素,最真誠的心對待別人。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所以對待朋友要有義氣,才夠朋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論語給予我們的是無窮的真理與智慧,未來的日子我將通過論語不斷地進行自我增值,不求做一個腰纏萬貫的有錢人,只求做一個心明如鏡的快樂人!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5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DD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xiàn)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DD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jīng)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fā),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獲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么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里,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干很多你沒時間干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于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現(xiàn)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睍r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歷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個生銹的日歷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6
幾千年的儒家文化,沉淀在散發(fā)著油墨書香的《論語》中,任憑它被歲月的風霜剝落得朱漆斑駁;仍憑它在歷史的長河、時間的流水中被洗刷的一字不剩,而其中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仍然安詳?shù)摹㈧o靜地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像雨露滋潤著我的心靈。
剛開始讀《論語》的時候,本只是為了完成每日讀好書的任務,可讀著讀著竟著迷了,愛不釋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個個穿梭于“禮”、“仁”、“孝”、“君子”、“小人”之間的靈魂,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書中一句句寓意深刻的對話,像一盞明燈,是指引我前進的方向,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當我讀到“事父母能竭全力”時我因孔子孝順父母而愈發(fā)敬重他;當我讀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時,也下定決心學習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當我讀到“子不語怪力亂神”時,我也決定從此不信鬼神,相信科學;當我看到孔子勇于承認錯誤時,我為他的勇氣贊嘆不已……
仔仔細細地讀了孔子的《論語》,他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是最令我受益匪淺的`,特別是這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笔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特長,都有讓別人值得學習的才能。連我們這個小小的班集體,都有愈多的“未來之星”呢!有成績不怎么好,體育成績卻遙遙領先的運動健將;有體育不好,卻寫得一手龍飛鳳舞的好字的小書法家;有書法不好卻彈得一手好琴,唱歌娓娓動聽的小歌唱家;有唱歌五音不全卻對數(shù)學情有獨鐘的小數(shù)學家;也有數(shù)學“白癡”可對寫作卻妙筆生花的小作家…·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呀!只要我們像孔子那樣抱著謙虛的態(tài)度來學習,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難道還怕我們學不好,成不了材嗎?山之所以高是因為有一顆顆毫不起眼的石子鋪砌而成;海之所以遼闊,是因為它不拒任何水流融入自己;人之所以閃光是因為吸取了能夠吸取的任何知識來充實自己。當今的學生物質生活條件好了,變得懶惰不求上進,對學習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最缺少的就是這種勤奮學習的態(tài)度。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有這種愛學習的精神,不恥下問,一定會有收獲的。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濃縮,是一位教會我們?yōu)槿颂幨赖睦蠋,更是引領我向上的階梯。這么好的書,大家都來讀讀吧,!
讀論語有感作文 篇7
不得不承認,我對孔子的認識總是被歷史強烈地影響著。只因為孔子先生真的應了那句話: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從秦到漢,他的主張被改造,被消滅,到最后成為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正統(tǒng)思想。期間儒學變化了多少,適應了多少;再到后來在新文化運動中“被打到”,歷史不斷強調著儒學對于政治的適應,一談到儒學,也無非是兩三句話帶過:他的主張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孔子當年的“克己復禮”是多么的不符合時代潮流……歷史會告訴我們時代,卻從來不會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學。種種原因,孔子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么地模糊,是個恪守舊禮的老人?還是真正的圣人?直到讀了謝然的書,我對孔子的看法才有了很大的改變。
對于孔子在歷史中不斷地被改造,以及現(xiàn)在國學熱的浪潮,謝然用了“發(fā)燒”的說法,“新文化的影響也在病態(tài)地膨脹,發(fā)燒!钡皇前l(fā)燒是不夠的,謝然還說了“高燒后,發(fā)發(fā)汗,一定要給足夠的時間來發(fā)發(fā)汗!”,用這樣的一個角度說社會上由于文化斷層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看完這篇,咂味許久,我禁不住地想再讀下去。還有那“克己復禮”的古板,“因為周禮能使天下安定!”再在一篇篇中讓人漸漸了解到孔子為什么如此崇尚周禮……
是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了。謝然提醒著我。
謝然并非在一個有多么高遠的角度來對待孔子,她很真誠,真誠地就像把孔子把圣壇上請了下來,坐在你的旁邊,但這樣的孔子又不是淺薄的,他哪怕說一句話,也是一句有利的話,讓你思索良久。又因為他坐在你的身邊,所以他的話可以很貼近生活,又可以是“治國平天下”用的。在生活中,孔子可以是“天下第一情圣”,可以是“帥哥”,是個好學者,是個會火大罵人的老頭,是那個不想見別人而耍小心思的人,但這小心思耍的,又是那么的有意思。而孔子關于社會、關于人際的大道理呢,謝然放在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里,如孔子的“敬鬼神”,謝然不那么簡單地看,她把孔子的“敬”和現(xiàn)代人的“敬”分開,孔子的“敬”是心中敬畏,不是歷史講的逃避、恐懼,相比起現(xiàn)代人的.“敬”,那不是真正的“敬”,而是一種臨時抱佛腳的心態(tài)。書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暗示著我們,孔子的話到今天依舊是格言,依舊有著它無窮大的作用。
也正是這種真誠,謝然在整本書中也并沒有對一些正處于變化中的事物做很肯定的判斷,她不強求你知道,她做的只是引起你的思考,而這不也恰恰切合著孔子“中庸”的道理?正如謝然說的:“這一個‘中庸’之道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我的行事和處世”。
孔子在論語中并沒有告訴我們他的思想核心“仁”到底是什么,謝然也沒有告訴我們,而只是用她的筆,讓我們漸漸地接近答案,但與此同時,我們卻更產(chǎn)生無窮盡的思考,就像一次次回到原點,卻又是新的原點,每一個結束都像是開始。我對孔子的誤解,對《論語》的不了解,像一條冰封的河,因為謝然的書而開始解凍,重新認識。這并不是結束,而是我對孔子理解的入門級,推著我去成為一個真正的少年,只因為《不讀論語枉少年》。
【讀論語有感作文】相關文章:
讀論語有感04-15
讀論語有感作文(精選15篇)04-17
讀論語有感作文(精選23篇)11-01
讀論語有感作文(通用43篇)07-01
實用的讀論語有感作文(精選25篇)12-02
讀論語有感作文(通用20篇)12-14
【精選】讀論語有感作文(通用57篇)06-17
讀論語有感作文(通用25篇)04-16
讀論語有感15篇04-19
讀論語譯注有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