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發(fā)現母親》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1
“江山是銀,母親是金!蹦赣H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質塑造的第一老師。在這本書中,作者不但號令人們關懷母親,更要給為人之母營造做母親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母親都成為孩子成材的推進搖籃之人。在這本書中,我深入認識到了作為母親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當然,我也從這本書中學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論。比如知識與智力的關系:智力同知識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知識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智力是獲得知識的能力。比如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在老師講解水的知識時,孩子們接受到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認識快,理解快,記得牢,有的接受慢,理解淺,記得少,明顯地表現出智力的差異。即使記住了,在實際中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不一樣,文彥博運用它去樹洞取球,司馬光運用它去砸缸救人,曹沖運用它去稱象的重量。對水的認識屬于知識,而控制和運用這種知識的能力才是智力。
知識和智力雖是不同的范圍,但相互間有著不可分割的.接洽:
控制知識是發(fā)展智力等必要條件,而智力的發(fā)展又能增進一個人對知識的控制。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智力則是質的問題,知識是量的問題。學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獲取知識的多少,而在于發(fā)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培育學生的思考習慣。盡管獲取知識也是一種成果,但絕非是目的。
如果把知識和智力的理論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那就不只關注知識的積聚多少,更要關注學生在控制知識的同時是否發(fā)展了智力。舉例來說,我在引導學生背誦精彩句段和古詩詞時,往往我重視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古詩詞。今天看來,如果記住了古詩詞,不會運用,那等于儲存了垃圾,因此,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背誦古詩詞的過程中,關注學生是否學會了積聚和運用,這才是教育目的。為此,我在引導學生記憶和背誦古詩詞時,應當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讓學生表達已積聚的古詩詞,同時,還要學會運用已經背誦的古詩詞來自己創(chuàng)作詩詞。這樣,就會使積聚和創(chuàng)作相結合,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寫作程度。
當然,明了了這個道理,在語文教學中,都要建立一種發(fā)展學生智力的理念。學習生字,教學目的不光是記住生字詞,更重要的是學會自己認字、解字、記字;理解課文內容,不光是要會讀,還要在讀的過程中去思考,接洽生活實際,讀出問題,讀出自己。
只要心中有“高度”,學生也就必定能達到這個“高度”!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2
最近電影《你好,李煥英》家喻戶曉,講述了女主賈曉玲(賈玲飾演)在經歷“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時空回到1981年,見到年輕的父母,從而展開一段笑中帶淚的親情故事。由此讓我聯想到剛剛看過一本書《發(fā)現母親》,這本書適合每一個人來讀,準父母、未來的父母,曾經的父母等等。書中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親的素質決定著民族的未來和命運”,由此可見母親是多么的偉大,母愛是多么的神圣。
夸美紐斯說:孩子從出生到六歲都應該由母親來教育。兒童出生后頭三年的發(fā)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甚至決定了他的'一切。俗話說:多一個教師,就少一個警察;多一所學校,就少一座監(jiān)獄;多一個合格的母親,就少一個社會的敗類。可見,母親對于孩子來說的確太重要了,母親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的確太重要了!
首先我們先談一下母親教育。偉大的母親不僅要懂得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教育,而且還要懂得如何與學校教育進行教育上的協調。因此,對于更多的母親來說,當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早期智力教育之后,就需要把孩子送進學校了,這并不意味著母親智力教育方面的結束,相反卻是一個新的知識教育時期的開始,在這個時期,母親雖然不需要親自授課、講解,但是她卻要為尚不懂得事理的孩子進行指導和協調,既是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協調。比如孩子在校學習是多科并進的,由于對學科的興趣不同,常常出現偏科、廢科現象,這種學習上的不全面發(fā)展,學校老師只能在學習目的、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但卻不能完全控制學生對每一學科使用的時間比例,這就需要母親在家庭自學時間上給予協調,并提供相應的學習條件。重視教育的母親不應該輕視學校,而應該將它看成自己的助手,既是要母親成為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協調者。同時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家庭教育做保證,學校教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家庭不應是學校的簡單復制品,這時真正的家庭配合應該是,冷靜地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錯誤,啟發(fā)孩子理解老師的心情。孩子是活的,教育也應該是活的,它應該同孩子一道成長。孩子成長的風箏線應該牢牢地捏在母親的手里。
再者母親的偉大之處時刻出現在我們身邊,是很容易感覺到的,但是我們并不是每一次都會好好珍惜。我們好像總是很忙,忙著工作,忙著夢想,忙著交友,忙著各種事,卻唯獨沒有忙著關心父母。我們總想再等一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實現夢想、等到自己有足夠時間。但卻從未想過,自己在奮力奔跑時,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父母總會說:你們好好工作,不用管我,我們很好。但是我們卻忽略了,這個時候父母很需要我們的陪伴。然而無論什么時候母愛總是那么無私而且單純,就像李煥英那句催淚的臺詞:“我希望我的女兒健健康康快樂的成長!”我想,所有的賈曉玲們終該明白:母親的幸福很簡單,沒有太多的物質向往,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祝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她就很幸福。哪怕她的孩子,只是一只平凡的丑小鴨。這就是母愛,無私無求,博大深沉的愛。
詩經中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漫漫人生,如果說人是飄在天空中的一只風箏,那父母就是那根線;如果說人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葉扁舟,那父母就是那舵與槳。父母是我們人生的出發(fā)點,陪伴出生到成長,因此我們要時刻珍惜還來得及的時光,感恩父母,珍惜母愛!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3
多年前就讀過這本書,這是華東交大汪東華的一本書。還是03年出版的一本書,是大女兒4歲時,汪教授來商丘做講座,我因有事,讓小史(史艷春)去聽課,幫我買的一本作有者簽名的書——雖然書紙早已經發(fā)黃,但我仍然愛不釋手……作者的簽字——江山是銀,母親是金汪東華200310.19,書的封面,大手拉小手——拉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僅這些文字,足以讓一個母親感慨萬千……
書的扉頁,作者題記——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為男人比女人優(yōu)越,而是因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這個代替品后才去造女人。當上帝把女人造出來后,上帝造人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于是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女人!母親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教育,為什么有的家長每次管教不好自己的孩子,還無理取鬧,歸根結底是母親出現了問題。多少年輕的小姑娘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做了母親。她們不會教育孩子,不知道母親這個終身制的工作是需要學習的。她們只會依樣學樣,別人怎么教她就怎么教,自己母親怎么教自己,她們就怎樣教自己的孩子。這種長期連續(xù)的教育,也是任何一個老師的影響都無法比擬的。
長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通、母子情結是母親對孩子施加教育的最好條件,而母子之間無可替代的信任感,讓母親比誰都能更及時把握孩子的思想脈搏,而這一點是任何一個老師終極一生也不能達到的。
老師的是百分率教育,但母親施行的則是全概率教育。母親教育一旦受到動搖,它給孩子帶來的就會是整個生命的崩潰,因為老師給的僅僅是知識的教育。
僅以此文與各位同業(yè)老師又是父母的兄弟姐妹互勉!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4
在《發(fā)現母親》一書里,我突然覺得很對不起兒子,在我還不懂怎樣教育、開發(fā)你的潛能時生了你,讓你沒有那么優(yōu)秀,那么完美,你會埋怨媽媽嗎?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做一個合格且優(yōu)秀的媽媽,讓你也成為獨一無二的優(yōu)秀男子漢,我們共同努力吧!
我突然想起一句話: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我們父母可以成為孩子的伯樂嗎?發(fā)現他的優(yōu)點,發(fā)現他的特點,發(fā)現他的與眾不同嗎?我在努力的路上,您出發(fā)了嗎?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母誤子半輪,子誤己一生。母親耽誤孩子6年,孩子就會耽誤自己一生,這真是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童了!要怎樣不耽誤孩子呢?就是我們做父母應該思考的。
我想應該遵循一個標準。什么標準呢?家庭教育中的8個優(yōu)先于:
一、理念(優(yōu)先于)方法。
二、興趣(優(yōu)先于)知識。
三、狀態(tài)(優(yōu)先于)能力。
四、品德(優(yōu)先于)分數。
五、空間(優(yōu)先于)幫助。
六、感受(優(yōu)先于)道理。
七、習慣(優(yōu)先于)聰明。
八、關系(優(yōu)先于)期望。
這個標準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自己感覺應該是尊重吧。尊重孩子這個個體,他不是我們任何人的附屬品,也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不能隨便的把我們的愛好、喜好,強加給他。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的意見,尊重他的存在。我想這就是他想要的,也是我們內心深處想要的。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5
在《發(fā)現母親》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有一位母親,肚子里懷著寶寶,她騎電動車在過馬路時,與一輛小轎車相撞,她被撞倒一米多的空中,就在即將落地的一剎那,她保持著用雙手捧著大肚子,用頭和膝蓋著地,頓時頭部鮮血直流。路上的人看見了,趕緊叫了救護車。后來人們驚奇的發(fā)現,這位母親的臉雖然毀容了,但是肚子里的孩子卻正在安詳地睡著,絲毫不知母親經歷的.危險。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母親。∷髦@樣做輕則毀容,重則喪命,卻寧可犧牲自己也要讓孩子好好活下來。還有很多母親在危險來臨的時候也都用舍棄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保住孩子的生命,是偉大慈祥的母愛讓她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我們今天還做了一個游戲。一條船上坐著爸爸、媽媽、姥姥、我和弟弟。船要沉了,只要每次把一個人丟到水里,船就會在上天的保佑下向岸邊靠近一步。我不喜歡這個游戲,覺得它很無聊,船上一共五個人,要拋下4個人,才能保全一個人的生命。游戲的最終結果是母親和我在船上,母親為了救我自己跳下了船。要是換作我,一定不會保留自己的命,要么全家人在一起同生共死,要么也會先救其他人。要不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6
一本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出的一部關于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fā)現母親》深深地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最有價值的發(fā)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回響,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我們常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可是這個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早晨的太陽仍然需要母親來托起!教育的藝術便是風箏線的藝術,即使遠在天邊,那風箏線還緊緊地握在母親和教師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fā)現母親對孩子有多重要。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yǎng)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奉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對自己人格開展的重大影響。母親雖然學歷不高,卻十分重視對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日常學習,她都能身體力行,用行動教育我們凡事都要認真做,來不得半點馬虎,F在回頭再想,她雖然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卻用勤懇工作換來的贊譽和無數獎狀影響著我們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可以說是我們心目中最珍貴的一筆財富。從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得到了這樣的啟發(fā):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么這么做。我們還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yǎng)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7
暑假培訓有幸聆聽王東華所長的講座,講座期間王所長的很多言論不無犀利,甚至有些觀點非常尖銳,在聆聽的過程中也不斷引起我新的思考,懷著相信且懷疑的態(tài)度,我捧起了《發(fā)現母親》,讀完才豁然開朗,原來王所長的言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研究基礎上,不是空穴來風,而這本書很好的解釋了我的困惑。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發(fā)現母親》厚厚的上下二冊,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句話,我的心感動了一下,我們總是喊著男女平等,女性越來越多的渴望在工作上和男性一樣可以獨當一面,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也常常對我有著致命的誘惑。我常常感嘆一個女性想要在社會上取得一定的成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理解,而往往社會對于拼搏的男性更加寬容,認為男性應該理所當然的去發(fā)展自己事業(yè)?墒侨绻粋家庭都去這樣做了,那么孩子的教育問題交給誰呢?社會嗎?如果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成為社會的好榜樣,我們又有什么資格讓家長相信這樣的.老師可以教育出優(yōu)秀的學生呢?
我很慶幸在我還沒有孩子的時候已經提前看了這本書,如果我的孩子已經過了三歲甚至更年長了,那該是多么惋惜的事,即使我想教育也已經為時已晚,在我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殊不知很多父母已經在進行胎教了,其中王所長說的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我們常常忽略處于腹中的嬰兒,沒有關注到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鮮活的生命,在散步的時候,他們已經可以去感知這個世界了。
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書中例舉了大量人物的事例,很多高管在前幾十年任勞任怨,矜矜業(yè)業(yè),卻不注重去教育孩子,這些成功的人中我們很少看到被教育出來有作為的子女,相反,敗家子層出不窮。秦始皇、劉邦何等智慧,而他們的后代卻再難優(yōu)秀,即使如此,他們仍然要去幫襯這樣的子女,而司馬光后世給他的評價卻是:可為人師表者,司馬父子也?梢娊逃优彩菐椭约。
最近讀了《白鹿原》,再聯想子女教育問題,白家和鹿家秉承的家風不同,對子女的教育也遵循不同的方法,白嘉軒一世耿直,他就是這個原,他教育出來的子女為人處世也遵循同樣的原則,每個父母的子女非常有限,父母可以很容易發(fā)現子女的缺點加以改正,而學校的孩子成千上萬,等老師發(fā)現問題,再要求孩子改正,就會事倍功半了。
王所長在書中還有一言論,是作為生物專業(yè)的我不曾思考過的:騾子是怎么來的。我一直只知道是馬和驢雜交后的產物,王所長細心講解了在自然界馬和馬交p的概率最高,其次是馬和驢,再次之是驢和驢。而騾子是母馬和公驢的產物,這樣才能保持各自的優(yōu)良性狀,這對于我簡直是一種巨大的沖擊,母親在動物界的影響尚且如此之深,在人類社會中,媽媽在照顧教育孩子的時候,更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
書中很多涉及了一個全社會都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總是在強調母親教育的重要性,母親的素質決定民族的未來和命運,每一個母親又何嘗不想做個好母親,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生活的重擔往往逼迫母親不得不疲于應付工作、社交等等,只有全社會都認同母親教育的價值和深遠影響,給母親更好的福利待遇,母親的工作應該是帶薪的工作。一個女性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其意義遠遠超過到工廠拎幾個螺絲。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8
前段時間,讀高萬祥老師的教育隨筆《我的教育苦旅》,得知這本書《發(fā)現母親》;我看了高萬祥老師推薦后,那時恨不得馬上去圖書館借來。
當我在圖書館,靜靜的閱讀,我的心靈被震撼,被作者那種有先見之明所折服。剛開始我和其他同學一樣以為這是一本教人如何做母親的書,我身邊的許多同學見我看這么厚一本書(差不多600頁)很驚訝。這么早就開始關注母親的事:如何做母親,如何教育小孩。
可是當我看完整本書,我發(fā)現其實我們當初的想法都錯了,作者在全書中幾乎沒有論述過如何作何做母親,告訴你做母親的細節(jié),而是提倡一種理念:讓我們關注母親,關注母親教育,母親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們國家母親教育的落后,我們如何轉變這種觀念等等。
作者在書中說,我們國家的許多職業(yè)都要經過學習、培訓,要考試:會計專業(yè)、計算機、電工、鉗工等等,特別是現在提倡專業(yè)化的時代,各行各業(yè)都要經過專業(yè)人員經過大學期間認真學習。而我們母親呢,很多人都是憑經驗,沒有學習過,接受系統的母親教育。很多人都是“無證上崗”。做了母親之后都不知道如何做母親,即使是我們許多做老師的,都如此。都停留在感性階段,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栽花的人需要懂得的栽花方法,花才能養(yǎng)好;養(yǎng)蜜蜂的人先要懂養(yǎng)蜜蜂的方法,蜂才能養(yǎng)好……養(yǎng)蠶,養(yǎng)豬,養(yǎng)羊都如此,而我們養(yǎng)、教育孩子的母親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對教養(yǎng)孩子的方法,事先沒有準備,事后又很少人去研究……真是個奇怪的事”。
在這我想起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說過“我們國家的師范教育也一樣的很不著邊際,它只教人如何做人家的兒女的老師,沒人教如何母親,做自己兒女的老師”。我還想補充作者在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刻骨銘心那就是:“我們的師范學生總是被諄諄告之要獻身教育培養(yǎng)人類,可是卻沒有個人教授他們:教育學生應該先教育自己的孩子開始”當我讀到兩句話,我覺得他們說的偏激,當靜心想時,的確如此,不但這樣,即使我們現在的師范教育也是很多不合理的,很落后;我們在大學里要學習許多課程:有專業(yè)課;有公共課:馬哲等等;和公共師范生教育:心理學,教育學,教育評價學,現代教育技術等,還有大學英語或者還有其它。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師范生教育的課程有多少,占我們的大學四年學習課程比例有多大?當我靜心想時,發(fā)現二十分之一的比例都沒有。
我們師范生在將來是教書育人的教師。教書就是教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或者還有其它,育人要我們懂地教育學生,在專業(yè)知識對于我們來說在大學的課程里還算挺多的,但是在教育類課程少的得可憐;而我們做老師的`不但要教好我們將來的專業(yè)課,還有懂得育人,育人需要我們懂得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等。也許有人說,這些我們不是學過嗎?是的,我們學習過,但是我想對于我來說,我都很客氣還給老師了,其他同學我不知道如何?你們還精通嗎?這段時間我在看《人文教育:理念與實踐》《現代心童心理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深感到我們師范教育專業(yè)設置的不合理性、不科學,在這我也許是真的無病呻吟了,但我想引用前段時間看的特級教師吳非的教育隨筆《前方是什么》的一句話“是杞人憂天?是無事生非?是大驚小怪?事關教育,當然是大事”(書中192頁)。
將來,我想做個好老師,有思想的老師:我必須要不斷讀書和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9
在上小學的五年里,我看了許許多多大小不同的講座,然而這一次與以前不同的是讓我對父母改變了觀點。
“母親”一個多么親切的詞語呀!這次講座的題目就是“發(fā)現母親”。母親在我們身邊時無微不至的。關心著我們健康成長,教育我們做有用的人。
雖然每個人的爸爸媽媽不一定都是一個樣子的,但是在他們心中你一定是最聰明,最勇敢的`人,在他們的心中你一定是最完美的化身,當你沖破銅墻鐵壁的時候他們一定會為你感到驕傲。在你受委屈或是被欺負時,爸爸媽媽永遠會是第一個來保護你的。在你摔倒哭泣時,來扶你的不是別人,就是母親。
媽媽你辛苦了,我會做一個好兒子。我愛你媽媽!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10
《發(fā)現母親》是一本值得中國每個家庭必備之書。書中多處呼吁,教育是整個家庭的事業(yè),更是母親的責任。在家庭教育中,王東華將母親比做雌蕊和土地,具有內因的作用,而父親只是在此基礎上再同母親及其他因素一起構成后天,屬于外因!他進一步闡明,只要母親稍有閃失,對孩子的損害都將是毀滅性的!人們常說: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高級學校,同樣,一個好母親就是一座明亮的殿堂。成年人發(fā)現母親,給父母一個安詳的晚年;兒童發(fā)現母親,就是為自己未來鋪設綠色通道。
有人把四十歲的人比喻為:遭遇酷夏。上有老,下有小,夾在兩代人中間,只有揮汗如雨奔波生活。其實,樂觀的看,四十歲的中年人,是一個家庭上下兩代人之間的橋梁。向上,孝敬父母,言傳身教教育子女;言下,兒女優(yōu)秀,老人無憂,可逸享天年。天倫之樂融融暖情,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和家庭藍圖,既是四十歲人對家庭的奉獻,也是對社會的貢獻。其中,母親是整個家庭的潤滑劑和調色板。
人類幾千來,母親的偉大和寬廣包容了一切。用心發(fā)現母親的職責和作用者屈指可數,今天,王東華作為《發(fā)現母親》的領軍者,他振臂高呼,我們當緊隨其后。作為母親,對教育子女要善于用知己的新理念影響他,用知比的新方法引導他。現在的孩子都個性極強,惟我獨尊的霸氣十足,盡管如此,各有特點,母親應該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接受外部事物的能力,選擇自己應該如何教育和幫助孩子的方法,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專家對現代父母的總結是:“愛心有余、耐心不足”。當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如果現代做父母的仍然停留在給孩子吃飽穿暖的教養(yǎng)模式上,那不僅將被社會淘汰,也必將遭到孩子的鄙視。因此,作為母親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修養(yǎng)刻不容緩,就算以前不懂不會,那么從現在學起亡羊補牢為時不完。
現代獨生子女大多缺乏情感交流,我國的早期教育專著《學記》中曰:“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教育要重視情感溝通。溝通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之功在于發(fā)掘,教育之妙存于一心。做為家長要善于用發(fā)現的眼光挖掘和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沐浴在贊許的陽光下,給孩子創(chuàng)造平等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沒有交流拘束和思想壓力,從而開闊其思維,愉悅其心境,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一個合格的母親就應當具備塑造健康身心孩子的能力。
作者在書中還特別強調了另外一點,身教勝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我們每個人從不同的家庭中走出來,無不帶著各自家庭的印記。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一個民族有傳承的文化,一個家庭也有家庭所祟尚的價值觀,在一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中便打上了一個家庭的印記。有時從孩子的舉止上就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祟尚的生活理念。有一次吃飯時,其中一人帶了兩個七八歲大的'男孩,飯菜剛一上桌,其中一個孩子就拿起筷子把愛吃的東西夾到自己碗里,并對另一個孩子說,快吃,不吃白不吃。這樣的孩子生長于什么樣的家庭從此可見一斑。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只有價值觀,人生追求相同的人才能同處一個屋檐下。家風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的生存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立家之本,也是家庭成員最看重的家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做為孩子的父母有責任給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孩子身體和心靈都健康發(fā)展的家庭氛圍。作者在書中提出,在面對孩子時我們要重新做人。還寫道“母親面對孩子不是面對一個可以隨便行動的泥俑,而是面對一個神靈!焙⒆訉砟艹蔀槭裁礃拥娜烁改冈谌松踅o孩子的是能什么樣的教育至關重要,絕不是教孩子機械的背幾首詩,認幾個字那么簡單。
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位教育者曾說,如果你的孩子上高中時和別人有差別,那是因為在小時候這個差別就已經存在了。所以不要浪費掉孩子的寶貴時光,認真對待孩子的童年,母親要給予孩子最完善的教育,這關系到孩子的一生。
再次由衷的感謝王東華贈送給天下父母的精神美食《發(fā)現母親》,他讓我們懂得父母的智慧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滋生出來,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很多東西懂得了叫知識,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讓我們在育人育己的平臺上,相互交流、相互借鑒,與孩子共同努力,將做一個合格父母起碼的優(yōu)良品德傳承給孩子的未來吧!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11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親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字眼,是愛和無私的代名詞,她包含著人類情感中最無盡的關愛、溫馨、教導和付出。當我拜讀了王東華的著作《發(fā)現母親》之后,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這確實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發(fā)現母親》是作者嘔心瀝血十幾年的研究成果,全書從文化、社會、歷史、教育等不同學科角度,深刻揭示了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用許許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證了親子教育對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母親和孩子如同土地與樹苗的關系,樹苗的成長取決與土壤的肥沃程度,沙漠里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小樹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長大。正如德國偉大的教育學家福祿倍爾所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fā)母親——人類的教育者。”作為母親,不要以為只有在同孩子談話、說教和命令他時,才是進行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母親的習慣、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待人接物等,這些平常生活中很難注意到的細節(jié)都對孩子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和教育意義。
當前,教育始終是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常常聽到一些家長埋怨孩子學習不好,孩子太笨……,但是作為父母,我想問問,你對孩子又做了多少呢?難道孩子天生就是笨蛋嗎?我們很多時候缺乏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和引導,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忙將孩子鎖在家里而無人看管,有的父母出外打工長期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還有的父母干脆給孩子弄個月托,一周或是一個月都難得見上孩子一面。等到孩子養(yǎng)成壞習慣或是學壞了,就體罰孩子,難道這僅僅是生活和社會壓力造成的嗎?更多的是父母放棄教育子女的權利。在我腦海里有這樣的記憶:只要你聽話,好好學習,爸爸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帶你出去玩!奥犜挕焙汀昂煤脤W習”成為衡量一個孩子優(yōu)劣的標準,忽視了最起碼的品德素養(yǎng)教育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許正是因為親子教育的失敗才導致中國一百多年來始終與諾貝爾獎無緣,這難道不該引起我們深刻反思嗎?我想,作為一個母親,工作和孩子教育孰輕孰重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但無論如何都應該更多的偏向于孩子。即便兩者不能兼顧,也應毫不猶豫的選擇孩子,把一個合格的孩子送進社會是比工作更重要的事,這也是一個母親最成功、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家庭是最好也是最高的學府!薄耙粋瞽母勝過一打特級教師!弊x完后再回味書中的這兩句話,真是振聾發(fā)聵,也給了我更深層次的思考:女人成為了母親并不意味著使命的`結束,而是使命的開始。從孕育生命到分娩生產,生下孩子只是使命的第一步,把孩子撫養(yǎng)長大并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路很長很艱辛,教育的責任比生育更重大。當前,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國人生育觀念的轉變,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教育孩子成了一個家庭最大的難題。很多父母寧可花高價錢給孩子請最好的老師,上最好的學校,也不愿意親自教育孩子,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其實只要父母稍微留心,就可以發(fā)覺、發(fā)現孩子身上的缺點,只要言傳身教早期改正,就會事半功倍。雖然后天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至關重要,但學校那么多的孩子,等老師發(fā)現問題了,通常都有點晚,再讓孩子改正,就會事倍而功半,親情教育缺失造成的影響有時候永遠無法彌補。
讀罷《發(fā)現母親》,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很慶幸在我即將成為母親前讀了它,希望每一位為人母或是準媽媽都能好好讀讀《發(fā)現母親》這本書,只要你愿意從上網、逛街的閑暇時間中擠出一點點時間,從書中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最后,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母親都有一個好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一位好母親。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12
《發(fā)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老師殫精竭慮歷練十年而成的一部母親教育專著。在書的封面上除了書名和作者的名字外,還有這樣兩句話:“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fā)現。這是一部能夠引人共鳴共思共感共嘆的書,閱讀之后讓我的心久難平靜回味無窮的書。
我也是一個努力想做到更好的母親,閱讀過后并仔細揣摩,我懂得了:做一個好母親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給孩子喂飽這么簡單,母親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來。母親喂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yǎng)喂養(yǎng)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母親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肩負的`是怎樣重要的使命。樹苗是孩子,土地是母親。小樹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長大,小樹苗能長多大多高取決于土地是否有足夠的營養(yǎng),沙漠里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缺乏智慧、心靈貧乏的母親是教育不出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的。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fā)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回響,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未來的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我要做一個向偉大邁進的未來的母親!我要做一個向優(yōu)秀者齊的教師!”這是我讀完《發(fā)現母親》后心底發(fā)出的最強音。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13
當我看完《發(fā)現母親》之后,我才深深地感情到,母親是那么的偉大,的確是一部天下都應該共讀之的書,而不僅僅是母親。“江山是銀,母親是金!
我們都應該體諒一下母親對我們的關心和成長,讓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總是想,無率我人壽了什么事,或受到了批評,都不用母親一直維護著我,保護著我,因為我的一生不是一直在母親的身邊,總有一天會分開,所以遇到困難,都要一個人自己扛著。不然母親會忙前忙后的替我們擔心和害怕。
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比教皇更偉大,比圣徒更無私!母親的力量是無私的。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14
看《發(fā)現母親》的時候,一開始就在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很多父母非常優(yōu)秀,可是他們粗暴的對待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父親是個有名的醫(yī)生,對待病人和別人家的小孩總是那么慈愛,可是對待我和姐姐卻是那么殘暴?赡芤彩菑男〖酿B(yǎng)在爺爺奶奶家沒有太多的感情,對我們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他總是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是在我們幼小的心里留下的更多的.是恨吧!在那時我就想我將來不要做這樣的父母。可是有時還是會有他的影子,也許這就是別人說孩子會繼承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在我的腦海里要改變我父親對我的教育方式。自己就要忘記很多以前在記憶深處里的記憶。忘記父親不好的教育。但是這很難,我在這樣的掙扎中摸索著我的教育方式。
我們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們的生命之錨!我想我父親不懂得這個道理吧!但我的孩子,不能讓他承受和我一樣的痛苦。由此想好結婚就不會離婚,好好經營家庭和家人的身體。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給他一個健康的教育。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15
首先,要感謝學校有機會讓我們接觸王東華先生的《發(fā)現母親》!澳憧梢圆皇翘觳诺憧梢允翘觳诺哪赣H”,“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fā)現。從這兩句話,就可以看出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我深深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在對老大的教育上,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對自己的學生要求很嚴格,進而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也很嚴格,我總覺得孩子其實可以做的更好,而忽略了,其實老大在很多方面已經做的很不錯;我脾氣很急躁,做事很麻利,不喜歡拖泥帶水,所以特別討厭孩子做事推三阻四,拖拖拉拉,所以就會經常催著她去做,孩子對此很反感;因為每天都有很多家里的事情,學校的事情需要處理,我沒有很多時間耗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喜歡快刀斬亂麻,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缺少耐心,造成孩子做事也沒有耐心;因為我不喜歡看書,所以也沒有從小陪著孩子讀書,造成孩子也不喜歡讀書……,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都會多多少少有父母的.影子。其實對于老大,我沒少說她,但效果甚微,當時有用,等下次再遇到時,就又恢復原樣了。盡管言教在孩子的思維能力具備后效力很大,但是,言教的基礎仍然是身教,如果身教不好,那么言教的效果不可能好。只有身教和言教同時進行,身教是告訴孩子怎么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么這樣做,孩子的教育才能起到作用。我深深覺得老大身上的很多毛病,跟我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我必須行動起來,做出改變,和老大一起為老二做榜樣。
首先,我需要從思想上先認識到,不論事業(yè)多么輝煌都不應放棄母親的責任,許多老師把別人的孩子培育的很成功,但卻沒有時間管自己的孩子,這種代價是很沉重的,這其實是作為老師的一大失敗。居里夫人的成功無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兒培養(yǎng)成了諾貝爾獎獲得者。
不能因為工作太忙,而放棄了對孩子的管理,學生是別人的最多跟你三年,而孩子是自己的,要跟自己一輩子。因為工作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這是最錯誤的選擇,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毀掉的一生卻是永遠沒有人能彌補的。其次,我必須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做出改變,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糾正孩子身上的缺點,多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時不時的跟孩子聊聊這幾天她有哪些地方進步了,哪些地方給我們了巨大的驚喜,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贊賞,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放下手機,放下家務,放下工作,陪著孩子一起共讀一本書,跟孩子交流讀書心得,一起共讀優(yōu)美的語句。周末陪孩子一起去上輔導班,跟她一起學習。努力把孩子往更優(yōu)秀的方面培養(yǎng),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yōu)秀。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相關文章:
發(fā)現母親讀后感12-29
發(fā)現06-26
秋天的發(fā)現07-03
發(fā)現春天07-03
發(fā)現初中作文06-30
夏天的發(fā)現作文06-30
發(fā)現詩意作文07-03
親情的發(fā)現作文07-03
發(fā)現小學作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