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黃厚江老師的《從此愛上作文課》有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黃厚江老師的《從此愛上作文課》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黃厚江先生長期工作在中學語文教學一線,對中學語文教學有著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統(tǒng)的語文教學理論和獨具特色的就去風格,發(fā)表論文數百篇,著有《你也可以這樣教寫作》、《從此愛上作文課》、《預約課堂的精彩》等多部作品。
想了解并拜讀黃厚江老師的作品,源于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專家王開東先生的一段話:“黃老師做講座,在語文圈子里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美談。一杯清茶,一個話筒,一張嘴,沒有講稿,沒有PPT,甚至沒有提綱,有時只是一張紙片,據說是安慰聽講者的,怕大家覺得他怠慢;蛞粌蓚小時,或三天兩天,聽者無不頷首陶醉。黃老師的課,一支粉筆,幾頁,課文極少用課件,娓娓而談,興發(fā)感動,生命流轉,不過是家常便飯。聽黃老師上課,常常讓我想起《口技》中傳神的描寫——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一支粉筆寫春秋,這就是黃老師的本色!比绱送瞥纭氨旧虒W”的黃厚江先生,自然想通過他的作品一睹其風采。于是,與這本《從此愛上作文課》結緣。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題,如何教好作文課,其中的學問不淺。黃老先生說過,什么樣的語文教師才能教的好寫作,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會寫作的老師未必會教,會教的老師未必會寫作,自以為會教的老師,其學生的寫作水平未必就高,根本不會教寫作的老師,其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似乎效果也不差,F(xiàn)實的情形也大體如此。簡而言之,“懂寫作”和“會寫作”不是一回事,對于中學語文教師而言,“懂寫作”比“會寫作”顯得更為重要。
首先一個老師必須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去指導他們寫作,既要了解學生的寫作處境,還要通過自己豐富的寫作體驗和經驗,去真正了解寫作規(guī)律,將自己對寫作的理解傳遞給學生。用自己的話去講寫作,結合自己的寫作體驗去講寫作,而不是照本宣科,拿來主義,人云亦云。
有很多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會堅持寫下水文,和學生一起下水,有時是整篇,有時只是一個片段,甚至只是一點兒隨感文字,能夠站在學生立場思考寫作,也很有意思。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具有“下水”的能力,這一點是黃老先生所提倡的。
此外,“教師要帶著作文的‘種子’進課堂”這是黃老先生在這本書里闡述的“共生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操作性實用性很強的一種理念。何為“種子”?黃老先生認為,可以是學生的一篇寫作,可以是學生的一個故事,可以是教師自己的一次經歷、一次體驗、一篇下水文,也可以是接近學生生活的時文,甚至是網絡上的寫作素材。比如《“記敘文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教學實錄》所帶的“種子”是學生的作文《滿分》;比如《“在別人的樹上開自己的花”教學實錄》所帶的“種子”是班里黃津汝同學的《我因考試狂》,《“一則材料的多種使用”教學實錄》所用的素材的主人公是自己的女兒……這些“種子”應該是不完美的,是具有無線拓展的可能性的,是能夠激發(fā)起學生改寫沖動的,是能刺激學生表達欲望的。這!胺N子”必須靜心挑選,如此,才能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的靈泉汩汩流淌,這!胺N子”的生根、發(fā)芽、開花就水到渠成了。
《“記敘文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教學實錄》一文中,以學生的作文《滿分》中的故事情節(jié)片段作為“種子”展開,故事中的“他”因為有一道物理題沒有按照題目明確規(guī)定算到小數點后兩位,而是算到了第三位,扣掉一分并與滿分失之交臂,去與老師爭辯反遭呵斥。黃老先生讓同學們接著這個故事往下思考:情節(jié)會如何發(fā)展?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認為,“他”對這個事情一直耿耿于懷,和老師交流,再次討論這個問題時,老師已經對他有了固定印象,感覺他像一個刺頭一樣。那個學生在物理學習上也遇到了障礙。有的學生認為,“他”找到另外一位得滿分的同學,發(fā)現(xiàn)那個同學也保留了三位小數,卻沒有扣分,于是找老師理論,老師說一模是電腦閱卷,不能改分數。也有的同學說,“他”自己在試卷上添上一分,變成滿分。老師不給改分,自己認為自己是滿分就行了。同學們的思維火花四濺,涌現(xiàn)出若干版本。然而,以上的情節(jié)發(fā)展并不都是合理的,黃老先生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去思考和辨別,得出了“要合理、出人意料、有波瀾、要圍繞一個點展開”等結論。接下來繼續(xù)出示《滿分》剩下的原文,讓學生判斷其是否符合剛才所說的基本要求,然后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來給這篇文章設計結尾。同學們的結尾方案是豐富多彩的,思維一旦打開,就會越來越滿意的。沒想到一粒小小的“種子”,能碰撞出如此絢爛的思維之花。
帶入“種子”,聚焦話題,觸發(fā)思維,步步驚喜,高峰體驗必定接踵而至。讓“種子”開出絢爛之花,讓學生從此愛上作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