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后感(通用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蘇菲的世界》,它帶我認識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蘇菲是一個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學回家時收到了幾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此她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成為了哲學家艾伯特的學生。然而,這個平靜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蘇菲想象中的復雜,她跟隨著老師的腳步,運用她獨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個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哲學的歷史與發(fā)展,從仰望星空的柏拉圖,到神秘的中世紀哲學,從關注時政的蘇格拉底到總結自然規(guī)律的亞里士多德。這個世界,哲學無處不在。在這個理性與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分別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這兩種說法,孰對孰錯。在這個有趣的問題中,我更支持后者,當然,柏拉圖的說法也很有道理,不過我更相信,人沒有天生的概念,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們從無數(shù)經(jīng)驗中總結而出來的。哲學就是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歡哲學的這一點,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見,爭做真理之海中最潔白的浪濤。
如果世界從魔術師的帽子里拉出來的兔子,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雜菌,不斷往下爬。而哲學家則會迎難而上,不斷向毛尖沖刺。當然,中間落下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緊兔毛,去把兔子看個清楚。蘇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鍥而不舍,激流猛進,在不斷的探索與失敗中去找尋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如果這種精神讓我們用在任意一個領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們都是其中的水花!澳闶钦l?世界從哪里來?”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答案?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
“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問候,并結伴同游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后我們就失去了對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地來到世上一般。”——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作的一本哲學啟蒙書。不同于其它的哲學作品,這本書以故事小說的情節(jié)層層深入,讀起來也不似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十分精彩并且深深吸引著我。初讀了文章的前半部分,講述的是一個年齡同我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蘇菲收到了神秘的哲學家的來信,而后她照著信里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悟。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序言部分里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擁有好奇心。并且書中也舉例說嬰兒時期的我們對一切都擁有著強大的好奇心,我們迫不及待想去觸摸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看到小狗我們會學著它們叫等等......然而當我們長大成人以后,思維就漸漸被禁錮了,我們變得對一切淡然,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shù)拇嬖。但這卻是我們最大的錯誤!
我們應該像孩子一樣對這個世界仍充滿著好氣并且在做完每一件事后進行思考,只有對很多事情進行了一些思考過后,我們才會更好的完成,靈魂才會變得更有趣,充滿了求知欲。這個世界其實一直都有著一些不合理的甚至復雜難解神秘莫測的事情,哲學家很敏感,他們不單純地妥協(xié),而是敏感地,對這一切進行著思考......這也是他們?yōu)槭裁闯蔀榱藘?yōu)秀哲學家的原因。
正是因為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所以,要改變..........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3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蘇菲的世界》 讀后感。它曾經(jīng)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
本書的另一個奇妙之處在于,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這些信雖是寄給她,卻是寫給一個與她同一天生日的、似乎是不存在的女孩——席德。更出奇的是,艾伯特不停地給蘇菲講課,卻發(fā)現(xiàn)他們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席德的父親艾勃特少校的“特意”安排,或者說他們是活在少校的意識當中。他們的談話和舉動被少校安排好后寫進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的女兒。故事的結尾,艾伯特與蘇菲試圖逃出少校的思想控制并且成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4
我起初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哲學是最接近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接近的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秩序與自由等。哲學給予人們的`是智慧,是使人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改變。哲學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示,使人產生改變,使人更超越更具智慧。哲學的發(fā)展與科學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哲學史,不如說是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
讀完《蘇菲的世界》,我發(fā)現(xiàn)書中呈現(xiàn)的是是智慧的世界,更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有句話說,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這種說法恐怕不是很恰當,但我們從事教育一線的老師,也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能發(fā)現(xiàn)我們成年人所無法發(fā)現(xiàn)的,更有能力去探尋這世界的真諦。我想,孩子只是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可以說,孩子總是出人意料的。
想來,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或者是為人父母,都應不懈地努力喚醒孩子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保護孩子們對一花一草、一葉一木的關懷與好奇,帶上自己與孩子一起跟蘇菲去探索世界的奧秘!
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應該好好去看看這個世界,抱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fā)掘。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chuàng)作的一本關于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其被譽為20世紀百部經(jīng)典著作之一。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并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在沒有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整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收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一蘇菲。追求哲學,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當讀完此書后,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xiàn)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一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于與人談話時,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眾出丑,并成為眾人的笑柄;對于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是難以接受的。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他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重視良心與真理,結束生命也是為了真理。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zhàn)、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贊賞!短K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的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7
這個寒假里,我讀了挪威著名作家賈德的一部哲學小說《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講的是14歲的女孩蘇菲在一個平常的下午收到了兩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這個神秘人每天都會準時地給蘇菲寄一個神秘的棕色大信封,同時也在為蘇菲上著一堂堂神秘的哲學課。這個神秘人就是哲學家艾伯特,在他的指點下,蘇菲明白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剛開始讀的時候感覺這本書并不是很有趣,事實上,書中的故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為我們解說了許多哲學名人的故事,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充滿幻想的哲學世界,揭開了從古至今的哲學謎團。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哲學家艾伯特向蘇菲提出的問題,每當我看到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時總會認為這些題太難,艾伯特竟然向一個初中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當我看到后面的答案時又覺得很簡單,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難。所以,遇到問題不能退縮,也不要著急去看答案,首先要動腦思考,自己嘗試著去尋找答案,自己的答案總比別人的答案更“深刻”。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為我們開啟了一條通往哲學的道路,展現(xiàn)了哲學的趣味性,揭示了哲學是什么!短K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8
《人都是要死的》一書中卡利埃的一句“您是誰?”讓福斯卡感到一種早已忘卻的灼痛,正是這一最簡單又最難以解決的哲學問題使他原有的生命又在他周圍形成!當然也帶給他無盡的思索和探問:生與死意味著什么?一個永生的人連膽怯的權利都沒有,一個永遠不會死去的人,無論經(jīng)歷過多少、收獲多少,相對于無終止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一只飛蟲、一朵水花、一只螞蟻,僅此而已!真的,沒有人能和時間故弄玄虛,阻止他繼續(xù)流轉,沒有人能跨越生死界限,沒有人能窮盡自然的奧秘,更沒有人能獲得永生,因為你獲得永生的同時也永遠的遠離了人類,已經(jīng)孤獨!正如《蘇菲的世界》中,一開始的蘇菲被“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等問題深深困擾著,但她也清楚的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夠體會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她才堅定的認為:“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人終將死去,就不能體會活著的滋味!币膊砰_始在神秘老師的引領下一步步的探尋“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么”、“人為什么活著”……才開始一點點的明白:“沒有任何事物會來自虛無”、“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變化發(fā)展的”,“萬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整體存在于每一個微小的部分中)”,“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當然,毫無疑問的,我也跟隨蘇菲,跟隨神秘老師雖懵懂但也收獲頗豐的開始觸到了許多哲學的根須,多了許多探問和思索。
正如有人說:《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原來,哲學可以這樣讀!感謝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我想,既然已經(jīng)打開了一扇窗,一定會有更多的哲學之光照進來。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我開始從新觀察這個世界(就是從白兔的一根細毛的頂端看),太奇妙了!我居然在寫一篇關于這本書的讀后感!不可思議!我居然會寫字!但是如果你大叫出來別人會認為你是瘋子,因為他們正在從皮毛深出繼續(xù)往下爬。
這個故事我覺得應該繼續(xù)寫下去,蘇菲他們怎樣了?變成真正的人了嗎?如果某天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也是某個故事里的人物而已,那么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是上帝嗎?應該是吧,我們不知道呀。
如果某天我收到一些古怪的信,如果我發(fā)現(xiàn)房間里有一只白襪子,床底下有一根紅絲巾,枕頭下面有一個金色的十字架項鏈,如果某天我發(fā)現(xiàn)我認識一個叫艾伯特的`哲學家,如果某天我發(fā)現(xiàn)我是一個故事里的世界里的人物!我一定會驚訝死的。但這只是如果,如果不是呢?是啊,我們不知道啊,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蘇菲的世界》里有2點我認為出錯了:第一:書上說讓蘇格拉底向一個人提出問題,只要這個人的回答令蘇格拉底不滿意,就說明蘇格拉底的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就像有很多種答案可以解開這道題一樣,如果蘇格拉底和那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呢?如果兩個想法都是對的呢?第二:我認為艾伯特不應該讓蘇菲見到他。他說過,一個哲學家要有好奇心,但是如果他和蘇菲見了面,蘇菲本來對他很好奇,這不是大損蘇菲的好奇心嗎?可能是我錯了,因為也許我的想法和他們的不太一樣。
蘇菲的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讓我們一起從兔毛的頂端來看它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
蘇菲的世界看過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迷”!為什么呢?蘇菲的作者喬斯坦賈德是著名的作家,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懸念大師,但要是我,我倒是推薦他去寫懸念小說。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有太多的迷解了又開,開了又解,把我搞得暈頭轉向,但最暈的還不是這個。蘇菲的世界整體效果很好,雖然有很多謎,但是連接起來依然是天衣無縫,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
第二感就是亂!一開始的信封變成了后來的面談,我說在喬斯坦賈德筆下的艾伯特總是那么有空,如果這樣,我倒希望他是個正常一點兒的哲學家。本書中有很多情節(jié),以及道理,甚至是驚險刺激的過程等等……因此,我看來看去依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令人費解?墒,這一切又好象是有關系的,一開始的信封,到蘇菲去追查真相,最后真相大白,可又出現(xiàn)了席德的爸爸!這一連串的東東表面上亂糟糟的`,但其實如果一次性看的話會覺得非常的具有劇場性。
第三呢不用說,就是難。這個“難”不是看書很難,而是書中的一部分內容很難懂。雖然都是些對生活,以及對社會都有關的哲理,但卻是以一個哲學家的角度與我們闡述這個過程,從中世紀,再到什么紀元,從一元論到二元論,從古羅馬到雅典,處處是哲學道理。我發(fā)現(xiàn)全書中動作焦點不是很多,反倒都是些哲學與真理。如果真要把這本書研究透的話,可想而知有多么的艱難!但也由此看出,喬斯坦賈德不僅僅作文精通,而且還深知哲理,真是難得一遇的“外國好作家”啊!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整體性很強的書,如果分開來看,并且一個一個情節(jié)的來看的話,估計要弄懂順序十分的困難。整體上來講《蘇菲的世界》我認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1
一本集小說與哲學史于一體的書,哲學是其貫穿始終的主題。而這里的哲學并非以那種無事可做的人進行深奧思考的面目出現(xiàn),而是作為與生活相統(tǒng)一的事物而出現(xiàn)。蘇菲和艾伯特需要運用哲學去理解他們的世界。但是他們又并非和人們格格不入。他們能夠確信他們的世界是艾勃特·納格的創(chuàng)造,但僅僅因為人們沒有關于自己世界(或宇宙)本源的答案,并不意味著可以不問這一問題。實際上,正像賈德在整本書中所強調的,要想成為一名哲學家就不能停止提出問題。艾伯特努力讓蘇菲意識到她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了不起。人們提出的問題可能并沒有任何答案,但這也沒什么,因為正是能夠提出問題才讓我們成為人。我們?yōu)槭裁磿谶@里,什么才是好生活——從賈德的觀點來看,該書提到的所有這些哲學問題就是人們可以提出的最重要的問題。一旦人們的身體健康得到保證,人們就必須關注自身的精神生活。生命是一種賦予,要使生命對個人產生意義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地提出這些問題。哲學特立獨行,置身于其他學科之外,因為實際上賈德將哲學與生存看得同等重要。假如人們生活中缺乏哲學思辨,那么就剝奪了自己最大的`樂趣,也降低了自己原本可以達到的理解高度。哲學是一項不斷進行的、畢生的追求。地球生物中只有人類可以進行哲學思考。雖然哲學或許不能使生活更簡單,或是給出容易的答案,但它會讓人們對于自己的存在充滿好奇心。即使哲學相當錯綜復雜,但其主旨卻是簡單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
這次看的是英文版的,很多專有的名詞可能并沒有和中文的對上,比如說所謂的“唯物”、“唯心”啊。不過好在書是給一個十幾歲的小孩上哲學課,專有名詞和流派都有比較好的解釋,所以說具體的中文名詞是什么不重要,至少我認為意思我是明白了。(當然也可能我認為自己明白了,但實際并不是那個意思呵呵)
其實我并沒有接受過真正的哲學教育,我所學的哲學叫做馬克思主義哲學,其實是嚴重影響了我們思維的發(fā)散性,培養(yǎng)出來的都是統(tǒng)一的三觀。我以為自己會對于有人認為世界是意識的感到十分荒唐和可笑,但當我沿著歷史的發(fā)展和走勢,讀到那些思想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可笑或荒唐,我甚至認為他們每個人,每種觀點都有道理,先被蘇格拉底說服,后又認為柏拉圖說得對,后又被持相反觀點的亞里士多德說服,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是在不斷思考的,只不過思考的結果是,我并不十分確定什么事。我想我有些理解為什么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最后反而相信了有所謂的.上帝等神明的存在,因為當人知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就越發(fā)不能確定什么,而人總是需要確定的去相信某些事物,也許最后就只能把這神秘且神奇的力量歸屬給上帝了吧。
我一直是非常喜歡哲學,但有時也怕自己想的太多,不是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嗎,這中間的尺度有時還真是難以把握。但我認為這是不在我控制范圍之內的事,這不是什么選擇你可以這么做,也可以不這么做的事,這就是我的生活狀態(tài)和方式,或者換句話說,這就是我。不是我要刻意的去思考一些哲學的命題,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是會想很多。也許我唯一能控制的是不斷地調節(jié)自己的平衡。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3
《蘇菲的世界》記述了眾多哲學家。但,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我認為還是馬克思。
因為,馬克思是首位將哲學與實際的社會學、經(jīng)濟學聯(lián)系起來的哲學家。馬克思認為,人們的思考、歷史的發(fā)展,是由物質的變化推動,并且將社會的物質、經(jīng)濟、社會條件稱為社會基礎,將社會的思想、規(guī)則、宗教、科學等稱為上層構造。
并且,馬克思指出了上層構造與社會基礎之間的'辯證關系:基礎決定上層構造,上層構造也能影響基礎。
馬克思的成就還體現(xiàn)在對于階級的思考。他提出任何時候,階層沖突都存在,它只會緩和,不會消失,并且深刻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運轉的弊端,提出共產主義構想,影響深遠。
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這是我讀了他的哲學觀點后最大的感受。馬克思是哲學家中第一個切實關心到無產階級惡劣生存狀況的哲學家。他不像其他的哲學家一樣,埋頭研究例如“宇宙的本質”“生命的意義”這類過于空泛、對于現(xiàn)實毫無價值的終極問題,而是敏銳地抓住了現(xiàn)有社會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解決方案——共產主義制度。盡管依然局限于當時社會生產力,頑固等因素,但馬克思依舊勇敢地邁出這一步,是一名開拓者。
同時,他的哲學思想中,蘊含的一種特質,也是令人敬佩的。馬克思主義指出,黑格爾哲學本末倒置。馬克思將推動世界發(fā)展的力量歸結為物質,是一種典型的唯物主義。黑格爾則將這種力量歸結于世界意志,就有一些唯心主義的感覺。馬克思將物質放在第一位,說明他對命運的一種不相信,對于人類力量的堅定信念。而這,便是馬克思的思想中最為可貴的一種特質。
總而言之,馬克思,是一名偉大的哲學家。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4
這本書還是存在著一些印刷錯誤的。
之前讀了一點點,覺得太難了,就放棄了。過了兩年又重新開始讀,這次比第一次讀起來順利很多,可能是因為接觸了一些哲學的東西,也可能是理解能力見漲了,但是一些地方還是挺繞的,有些哲學知識讀了幾遍還是不太理解,像麥克盧漢的理論一樣,有機會會重新再讀的。仔細看看,一些點前后是連在一起的,一脈相承。
這本書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一層一層揭秘的感覺,就像哲學家追尋真理的'過程也是一部偵探小說一樣,就像封面一樣,活在書中書里,人世變成了一場夢,而夢境成為現(xiàn)實,我們又會不會活在一本還沒寫完的書里呢?
覺得書中哲學家的思想都是有道理的,自己挑不出來錯誤,但是還是被后人所指正,是因為自己的學識不夠吧。
重要的是提出問題,而毋需急著解答問題,但是現(xiàn)在連提出問題、保持好奇心都很難做到。
蘇菲的媽媽其實是一個很開明的人,在知道自己是活在一本書里的時候,盡管不舍還是鼓勵蘇菲走出書本,做自己。蘇菲很膽大,敢于和艾伯特反抗席德的爸爸,拯救自己的命運。席德也很大膽,捉弄著自己的爸爸。
書中提了很多問題,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為什么要學習這些東西,找到自己的根,了解著別人知識成果,也在進行著自己的歷史。
真實啟蒙之于人,如同陽光之于土,這本書也是在啟蒙的吧,有一天會愈接近兔子毛皮的頂端。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5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請?zhí)K菲轉交給席德(Hilde)”,郵戳來自黎巴嫩。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說話的漢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著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xiàn)實出現(xiàn)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接迥而至的奇聞怪事讓蘇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 更離奇……
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人生如星塵
我是在沒有事先對它了解與認識的情況下開始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個全新的世界,哲學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03-27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22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01
蘇菲的世界小學讀后感03-21
【精】《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6
【熱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6
【推薦】《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6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推薦】03-18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薦】03-18
【熱】《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