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漪《歲月如歌》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歲月如歌》讀后感范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歲月如歌》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歲月如歌》讀后感范文1
讀《歲月如歌》,于漪老師那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深深撥動著我的心弦。在教育界,她足為楷模,但卻始終保持一種不斷攀登的學習狀態(tài)。她在書中寫道:奮斗是我們姐弟五人的生命線,只有奮斗,才能生存。在于老師漫長而坎坷的學習、生活、工作經歷中,奮斗的軌跡清晰可見。身處亂世年代,飽受疾病煎熬,面對一群特殊的學生,她沒有一刻停止追求。反復推敲,尋覓語文教學的大門,真正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她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培養(yǎng)教育學生,以滿腔的愛感化學生;她因材施教,審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激勵和保護各類學生的積極性。和于老師那種廢寢忘食,刻苦鉆研,鍥而不舍,拼命向前的精神相比照,自己對待工作的鉆研和思考實在太少了。
“讓課堂生活產生持久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師對生活有執(zhí)著的追求,在課堂中傾注自己的愛! 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的舞臺,展露才能,交流思想,產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然而,由于惰性,總是缺少了一份持續(xù)的熱情,總是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放棄追求。面對壓力,于漪老師通過堅持自我教育來支撐,她說:“我用兩根支柱支撐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學習,二是勇于實踐,二者的聚焦點是反思。”而我在教學中缺少深刻的反思,缺少于老師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的崇高境界。
輕輕合上書本,體味于老師的心路歷程,她在艱苦環(huán)境中堅信奮斗才能生存的堅定信念;她為疾病所累,仍執(zhí)著于身體力行;她視每一個學生為己出,和他們的心弦對準音調;她面對壓力時從容,面對榮譽時謙遜……點點滴滴、匯聚往事悠悠,交織歲月如歌,扣人心弦。她的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忠于教育事業(yè)的理想的力量令人折服,讓人不由對她肅然起敬。她那種永無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熱情值得我們學習終身。
《歲月如歌》讀后感范文2
感受一、于漪老師所說:“教師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濤,激發(fā)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經數次聽過于老師的報告和與老師的錄象課,于老師她富有詩意的語言就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興奮源,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思維的效率。她說:“我們要讓學生學得扎實,只有一條路——備課越充分、越扎實越好!于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之巧妙,讓我欽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師她倡導的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應,相互創(chuàng)生,是心智的“相長”,是情感的“共鳴”——這正是我們每一做教師所個所追求的。我想,任何精彩的語文課都不是完全在課前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從心與心的縫隙中,從思與思的搏動中,從情與情的觸摸中生長出來的若干細節(jié)組合而成的。
感受三、書中于老師文字洗練,富有詩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師的課堂上,與其說學生在學習語文,不如說是在享受語文,享受語文的種種情趣、韻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師對鐘情一生的語文教學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灣必然航運興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滿勃勃生氣;如果是閉鎖的,航道阻塞的,港灣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語文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語文教學內容猶如港灣,執(zhí)教者應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點與功能,認真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引導學生,使港灣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師看來,語文學科是最開放的學科,它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生活在母語環(huán)境之中,母語的學習與運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加強課堂內外的溝通、學校內外的溝通,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每個現今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探索之路。作者:一片綠葉
【《歲月如歌》讀后感】相關文章:
歲月如歌的敘事作文05-08
歲月如歌初中作文09-05
歲月如歌話題作文07-08
初三優(yōu)秀作文歲月如歌07-05
歲月如歌作文800字(通用20篇)06-11
初三歲月如歌作文10-04
于漪《歲月如歌》讀后感范文08-25
親情如歌作文03-24
生活如歌作文800字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