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 推薦度:
-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集合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朋友推薦的,建議我買來看看,看了書本簡介了解到,其實就是一本心靈雞湯,我一向?qū)τ谶@類書不是很感冒,但是朋友一再推薦,我也就買了,剛收到書的時候,只覺得封面挺好看的,僅此而已,后來的日子也是偶爾無聊才會翻來看上幾頁,但是后來的情況就是,一次比一次看得多,時至今日算是完結(jié),感受頗深,順便將感情寄于字句,寫了這篇讀后感。
全書以愛,和平,喜悅為主題,闡述了在錯綜復雜的各種關(guān)系底下,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關(guān)系和自己情緒相處的能力,并表達了生命成長的藍圖,縮短了茫茫摸索的階段。
現(xiàn)代人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修養(yǎng)和欲望不成比例,很容易在其中迷失自己。 書中的老人其實就是一面子, 映照出現(xiàn)代人心態(tài)的不合適。作者借助我的親身經(jīng)歷與感受,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都市人的復雜與痛苦,并通過邂逅年老智者的引導,逐步自覺踐行身心靈修,最終從日益異化的`現(xiàn)實困境中走出,尋到最初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心靈的拯救,求得內(nèi)心的歸宿。
現(xiàn)代社會人中大部分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nèi)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霉,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我們需要的是卸掉身上背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nèi)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書中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yōu)秀的,事業(yè)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guān)。即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jīng)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一般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guān)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也已經(jīng)是很好的了。在生活中發(fā)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jīng)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然后再把這種態(tài)度轉(zhuǎn)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從來不喜歡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因為感覺讀起來太累,沒有什么實踐做基礎,過于虛幻。但是試著看完這本書后,其實也不然,試著去接受某些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也許會有不錯的收獲,以后的我,也要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2
一直說想要找本書看看的,因為現(xiàn)在很多人的業(yè)余時間大多都浪費再手機上了,感覺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就找了一個畢業(yè)后就認識的好友,因為看到她這些年的變化和朋友圈經(jīng)常發(fā)表的一些學習感悟,給朋友們推薦的很多自己已經(jīng)看過不錯的書籍,所以找她借來一兩本我自己適合學習的書,她直接推薦了這本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自己對于身心靈修行課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她推薦的肯定也是值得我學習的。
先看了作者寄語:在身體和心理層面,先從自己能夠切實做到的一個好的小習慣開始,身體層面,比如飲食或運動;心理層面,每天檢視今天是誰或什么事讓你產(chǎn)生了負面情緒,然后向內(nèi)探索原因。現(xiàn)在自己也是給自己每月每天定一個小目標,今天必須完成什么,必須達到什么結(jié)果。每個好的習慣一定要有意識地持續(xù)至少21天,才可能轉(zhuǎn)化為潛意識中的習慣(自動化)。四月份開始堅持每周跑步,每天抽空把書讀幾章節(jié),要求自己就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開始。
本書是以主人公若菱與老者每次的見面談話及尋找問題答案追溯來展開。從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的迷茫,失落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再到解決問題、認同結(jié)果,回歸真我的自然狀態(tài)。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是書中的主人公,每天也都會遇到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書中有講到能量作用及影響,比如壞脾氣的壞心情的傳播,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的小實驗測試,引用書中的日本小學生的米飯實驗,教室放三碗米飯,每天上學同學們對第一碗米飯說我愛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完全沒有任何關(guān)注,第三碗米飯得到的話語是:你丑死了,沒人要理你。一個月后,第一碗米飯變黃色,發(fā)出酒香味兒,第二碗米飯黑色發(fā)臭,還長了霉菌,這就是無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變黑發(fā)臭,稍好一點,因為至少有人理睬。這跟平常我們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一樣的,比如每天有人夸你今天看起來好精神,今天的妝容很漂亮,你會一天的`心情都是超好的,看到什么也都感覺是美好的,但是每天被人說丑,笨,心情是沮喪的,看到什么也都是灰暗的陰天一樣,長此以后,自然整個人都會被情緒影響,工作生活也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
所有的人、事、物都式你自己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鏡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卻渾然不覺,想要走出自己的觀念,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觀念,而且你的觀念是阻擋你進入自己內(nèi)在和平、喜悅的唯一障礙。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3
在沒有讀這本身心靈小說之前,我滿身疲憊、情緒低落、喪失興趣、痛苦不堪;我認真工作著我并不想做的事情、接受一些我本想拒絕的任務、思考著為什么總是我?我感受不到另一半的關(guān)心、體會不到什么是開心、考驗著自己的耐心,結(jié)果卻是工作不順心、生活無重心,連死的心都有了,千萬別笑哦,這是真的,我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我試圖找解決的方法,可是別人說的我都明白,聽多了反而更煩,干脆悶在心里,任憑大腦不停的`運轉(zhuǎn),整夜的做夢,設想事情的N種結(jié)果,擔心、害怕、恐懼充斥著整個人,我快崩潰了,卻無能為力……
看過這本書后,對我產(chǎn)生震撼效果的是這樣一句話:我活著是為了什么?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從未得出愛、喜悅和和平這個答案。第二句話是:我為什么不快樂?因為我總是追求那些不代表自己的東西,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卻不斷的喂養(yǎng)自己的“小我”。第三句話是人的身心靈好比是一座房子,身是外部框架,心是軟裝潢而靈則是內(nèi)在空間。我的擔心、害怕和恐懼都是因為自己的內(nèi)在力量不夠強大,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在事物上。自己以前遇到事情一觸即發(fā),特別容易動怒,事后又會覺得自己很沒素質(zhì)、很自責,看過書后我才知道這是自己勝肽的需求,我要做的就是對事情的臣服,接納當下,而不是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
其實最重要的是把書中所說的運用到實際,我舉兩個例子:昨天中午一學生家長打我電話說小孩中午到我們辦公室熱飯,可是老師不允許,問我是什么原因?掛斷電話后,我又怪罪自己這個班主任沒當好,擔心家長認為我不夠關(guān)心學生,可是也就一個念頭而已,我想到書中說的我不是我的思想,我要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內(nèi)心立刻平靜下來。下午我了解了具體情況并不像家長說的那樣,同時告訴那位學生原因并安排了另一個地方,問題解決了。
第二個例子是放學后開會臨時通知我搞輔導而且是利用周六周日,我很不樂意,本來身體就不好,正想利用周末補個覺呢,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在會場上我就拒絕了,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悶在心里就接受了,可是后來領導說了就兩次而已,我想想也能安排過來,主要是我內(nèi)心能接受,最終接了,不過我沒有抗拒和不安。遇到事情先問問自己愿意接受否,不愿意就拒絕,拒絕不了就欣然接受,不要壓抑自己內(nèi)心真實想法去做事情,這樣很不爽的……
當然,除了以上一些收獲之外,我還有很多地方?jīng)]有深入理解并運用,比如,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與身體聯(lián)結(jié)?很多負面情緒都有它的源頭,如何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源頭呢?當負面情緒來臨時,如何臣服于它?像這些深層次的操練我還很欠缺,因此向內(nèi)探索的路很長,不過我已經(jīng)體會到它帶給我不一樣的人生,最后感謝學校組織的這場活動,也希望有經(jīng)驗的老師能提供更好的資源共享!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4
“我是誰”“我不是誰”“我到底想要什么”?每天都會追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不是隨意去想,而是懼怕,怕自己有一天會放棄,會墮落,會變成當初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希望自己不受精神的困擾。
書中寫到:“你認同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錯誤行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讓人同情,不過,這也不是真正的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方向,你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而應該思考這個世界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yōu)槭裁闯32豢鞓,因為這些不快樂而常常失落了最真實的自己,快樂其實很簡單,他只需要愛、喜悅和和平就能被每個人獲得,由內(nèi)而外的綻放,從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消失,這是快樂;為自己的目標拼搏奮斗,無所畏懼,這,是快樂;滿足而又不辜負一切事物,也是快樂?鞓肥亲约航o的。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如果一個人老是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就難怪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我們的話語和意念可能真的有這么大的力量左右我們的生活。當一個人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在困難面前也能保持鎮(zhèn)定,求得最好的解決辦法,生活一定會許以成功,但若一個人總是抱怨,總想通過不正確的方式方法取得自身的成就,那這個成就一定不會太久,最終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則”了吧。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可是都潛藏著一些信息。諸多不順利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fā)生,顯示出人的潛意識其實并不想走這條路,生活中的某些負面感受往往是來自潛意識的牽引。
走出觀念的牢籠,回歸真我的自然狀態(tài)。固有觀念給人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真正面對自己內(nèi)在最不想看見的那些部分,理解他們、接納他們,才能真正的平衡。就像極力維護一個特定的形象,可這一形象本身沒有存在的`價值,當發(fā)現(xiàn)純粹是觀念在作祟時,大膽地走出固有觀念,不讓這些觀念捆住自己的手腳,選擇自己覺得對的想法去思考、去做事,沖破觀念的牢籠,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一切都會隨之改變。我們并不知道未來會遇見什么事情,但我們現(xiàn)在所能做的,就是迎風飛揚,遇到困難時,調(diào)整心境,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讓自己有時間去思考、解決問題,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了解自己的所需,找回最初的自我,不在任何一件事中失落了最真實的自己,不會因為固有的觀念束縛了對世界的認知,追求更完美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5
我最早是在王仁義老師推薦下讀的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是在20xx年剛?cè)肼,我用了兩個月讀完這本書。說實話,當時我對這本書沒有什么特別的、有形的、可以說得清的感受,只是覺得自己在生活中比以前平和了,遇事不再像從前一樣急了。我再次讀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這次對于這本書我有了更深的感受。
每個人在剛剛出生時,都擁有喜悅、和平的心境,偶爾會有情緒,會哭會鬧,可是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會回到喜悅的狀態(tài)。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模樣,是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沒有吃過冰激凌的孩子不會留戀冰激凌的甜蜜,正是因為我們曾經(jīng)喜悅滿足,長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擺到自己面前,試圖讓自己快樂滿足。然而我們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圓,我們的真我是最中間的那個圓,而身份、情緒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圓,將我們與真我的喜悅平和層層隔離。我們太執(zhí)著于外物,反而遠離了真正的快樂。
其實我覺得錯不在于我們追求外物,而是不要過于追求。太執(zhí)著于外物,對事物就會起分別心,對于那些我們認為極好的就有了強烈的欲望,將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悅、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豐滿充盈。
我們應該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感受生命的重心,有強烈的方向感,因為真正的幸福,來源于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不是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zhí)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shù)腵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shù)臅r候,打開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喜悅、和平。
這篇讀后感,我只是摘取了書中使我感觸最深的三句話談了一些我自己的淺顯感受!队鲆娢粗淖约骸犯嬖V我,我應該時不時地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覺得這本書會成為我的工具書,因為書里講的東西我現(xiàn)在只是領略了一丁點皮毛而已,而生活還會繼續(xù)下去,在生活中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我會隨時翻開這本書,在書中去尋求應對的方法,解決的途徑,關(guān)鍵是我應該抱有的人生態(tài)度。我要學著去擁抱世界,接納外界的不完美,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6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一本關(guān)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它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quán)勢,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
“我們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我也曾思考過這樣類似的問題。追求權(quán)利?財富?健康?正如書中老人所說:我們?nèi)祟愃非蟮臇|西,也不過是——愛、喜悅、和平。最終目的還是在追求喜悅與內(nèi)心的和平。從書中我懂得快樂與喜悅是多么的'不同?鞓肥侨Q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則不同,它是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從你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一句讓我印象深刻!坝H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彼晕覀儽仨殨r常檢視自己的思想,挑戰(zhàn)自己的信念。當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不好的事情時,產(chǎn)生的所有負面思想都只能讓我們自己更狼狽而已。我們得想想,當我們將手指著別人批評的時候,又有幾根手指對著我們自己呢?老人教導我們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學會臣服,因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無功的。而臣服往往會給你帶來不可預見的好處,當你接納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guān)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八,破譯情緒障礙最重要的是臣服”。
“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的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我們應該學會把那些已經(jīng)或即將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各種好的或不好的事件都當成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用心去體會、享受并臣服。時間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結(jié)果。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外在的、物質(zhì)的東西,以尋求滿足!拔覀儸F(xiàn)在就像一群穴居人,在洞穴之中,為了搶奪火把而拼得你死我活,卻不知道,只要走出洞外,我們就會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我們都未學會放下,做不到老人那般超然物外。但是,我們可以試著看淡一切、學會臣服、活在當下!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7
正在讀一本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
剛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很深奧,很難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說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別。就像是有些人一樣,第一眼看見覺得不怎么樣,但是以后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好看。當我細細慢慢體會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在慢慢的進化著我的心靈,悲觀和欲望。
在這一個個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是這樣一件事。她說;那一天業(yè)績考核出來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擠了下來,她的內(nèi)心非常難受。早上她上班,發(fā)現(xiàn)同事們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視著她,有同情、鼓勵的,有幸災樂禍的。在接下了和老板的談話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終于得到了總經(jīng)理的認可,得到了一個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剛進辦公室時同事的眼光?墒,現(xiàn)在的她覺得同事們的眼光和平時沒有什么兩樣的呀。我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有類似的感覺,當你獲得一些與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當自己的想法改變的時候,總覺得周圍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會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們的眼睛里充滿著自己主觀臆想出來的內(nèi)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勵”,有些同事“幸災樂禍”,都是她的大腦自己去篩選、過濾、定位出來的,并不是事實。這樣的想法,其實都是自己根據(jù)自己當時的情況虛構(gòu)、假想出來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觀想法作用下杜撰出來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說是在古時候,有個砍柴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斧頭不見了。他一直認為是他的鄰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個鄰居都覺得他就是那個偷斧頭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帶著新買的斧頭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經(jīng)砍柴過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把已經(jīng)生了銹的斧頭。當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鄰居時,他發(fā)現(xiàn)他的鄰居怎么看都不像是會偷斧頭的人。
是呀,周圍的'人、事、景、物常常會在我們不同的想法下產(chǎn)生著不同的變化。其實不是他們在變,而是看的人在變。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憑借著主觀想法去臆斷,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這個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書中的老人所說的: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8
這本書的確出版了很久了,久仰其大名,確是最近才開始閱讀。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結(jié)束了。
出乎意料作者用的是她筆下的一個職場女子將整個心靈教程串聯(lián)了起來。從認識自我,到提升自我,再到最后的感受自我。
比起素黑的話,更淺顯易懂,而二者確實有很多理論上的共同點,只是闡述方式不一樣。
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提到的一段關(guān)于能量和頻率的問題,解釋為,我們發(fā)出的能量和頻率(隱形的)決定了我們一天,一個月甚至是未來所發(fā)生的事。簡單來說,如果你發(fā)出的是積極的能量,那么你會遇到更多愉快的事,相反,如果你發(fā)出的是消極的能量,你只會感覺到越來越倒霉和不順。
這個理論也可以解釋【物以類聚的概念,為何我們總是和【相似的人一起玩耍,大概就是我們發(fā)出的頻率類似吧。而為何你總是看某些人不順眼,大概就是你們的頻率有些距離咯。
于是反觀最近的生活,TEN,兔子,小平,這三個人仿佛成為了我朋友圈的主線。
看著兔子休假聽到生病的我就過來送腸粉,TEN哥哥翹班兩小時過來送藥,小平除了黑我還是黑我,卻覺得彼此很投契。這大概又可以扯到另外一個話題——關(guān)于朋友類型分布的話題,以后再談談好了。
大概就是這樣子的讀后感吧。但我更多的是喜歡和生活聯(lián)系一起。
想想,當初彼此吸引也大概是能量的相似而達到了默契和共通點,是都喜歡音樂也好,是都喜歡自由也好,是都喜歡挑戰(zhàn)未知也好,是什么原因都好,但,后來分開的原因只能解釋為:能量不再相同了。
瑪麗說,不入流的人才會稱自己是文青。我不敢評論。只能說,是真的'能量不同罷了,所以,才會在此時此刻和彼時彼刻,那么看不順眼彼此。
就當我的確是疲憊了吧,也是遇到TEN之后我才深深知道,原來愛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比愛上幻想中的他/她,重要那么多。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小脾氣,而你卻很排斥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笨和幼稚,而你愛的是我的聰明和優(yōu)秀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需要被照顧,而你愛的是我的獨立
而我愛他的是他的肯為我不計較付出,而你常常選擇被動
而我愛他的是他的強大的包容心,而你的自尊心永遠走在前頭
而我愛他的是他肯替我著想,而你認為life is like this
或許在一開始,我給你投射了太多精神上強大的幻想,以期待你能保護我;同時,我一直期待,甚至幻想你可以成為這樣幻想下的映像;而我卻忘記了,你從來都只是一匹野馬……而我的確沒有草原呀。
這樣想想之后,一切都仿佛明晰起來,也不再糾結(jié)了。
就像我后來也明白,曾經(jīng)篤定說不喜歡那些沒氣質(zhì)的濃妝艷抹,為何會深愛她了。
或許她就是那個能給你草原的人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9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我看過兩遍,第一遍完全沒有讀懂,再讀的時候開始理解,我想不懂是因為自己內(nèi)心中的“小我”沒有發(fā)現(xiàn),再讀看見了“小我”開始尋找真實的自己——“真我”。
什么是“小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quán)勢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xiàn),小我會被身體里的潛意識所控制。“小我”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是你認為的自己!靶∥摇笔侨藶榱俗晕冶Wo與外界設置的一層障礙,自己把自己放在的`一個安全圈,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一樣。
有個年輕人,剛認識他的時候他告訴我他曾經(jīng)從事過很多工作,做過庫管,對電腦硬件也是很棒的,也做過物流公司的部門管理,換過很多的工作,他覺得自己很優(yōu)秀,然而到了我們單位,起初也是表現(xiàn)很突出,業(yè)務能力提升很快,但時間久了,我發(fā)現(xiàn)他和單位其他人開始疏遠,突然有一天,他找到我,告訴我他要辭職,他覺得跟大家合不來,他覺得這里的環(huán)境不適合他,我跟他交談到深夜,后來我給他推薦了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他當晚就在網(wǎng)上訂購了這本書。一周以后,他又來告訴我,他心理明白了,他心中犯“小我”了,他說他想慢慢的從“小我”中釋放出來,我肯定了他的這一轉(zhuǎn)變,也感謝創(chuàng)業(yè)平臺推薦我看《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并通過這本書幫助到他人,書真的是最好的老師。
那么什么是“真我”呢?“真我”是真實的自己,而最能表達自己的卻是“潛意識”,我到底是誰?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不去看他人的眼神,不去聽他人的批評與嘲諷,因為我的初心是想得到我喜歡的、我想通過付出努力去得到的,這就是那個“真我”。
請給自己一個機會,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真正了解并改進自己的內(nèi)心,真心的相信自己,充滿喜悅的用全身的細胞去召喚你想要的東西,內(nèi)在的配合加上外在的努力,相信老天是公平的,不斷的努力不一定會收獲成功但一定會幫助改變,如果不愿意去改變,害怕去改變,那么就會退縮、就會停滯不前、就會讓道給想成功的人。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不認識自己,只能從外面去尋找自我價值的確定,找認同感,依賴于外在世界對你的認同、評定。如果向內(nèi)看,你會盯住內(nèi)心的目標,讓自己成為無懼的人,讓自己找到“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0
我們身處于一個欲望與壓力并存的社會中,常常使自己成為情緒的奴隸,我們往往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糟糕經(jīng)歷而又被情緒所左右的時刻。《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用樸實卻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了名校畢業(yè)的女白領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與一位哲學老人的對話,通過這些對話與女主人公的自我重新認識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課題與智慧的理解。
收獲之一:學會控制情緒的方法
鑒于文中的提醒,首先要學會接受現(xiàn)實,學會“臣服”。
我們?nèi)藭芸嗟淖畲笤,就是抗拒事實?/p>
如何接受現(xiàn)實?
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臣服,因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的。
我們應該學會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zhuǎn)向內(nèi)在世界,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多數(shù)人并不是我們自己生命的主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該向內(nèi)看,學會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應該“承認它的存在,接受它,放棄對它的需要”。從內(nèi)在找原因,應行之有效地分析解決,這種實踐能讓自己冷靜下來,減少情緒的發(fā)生與維持的時間,學著去做一個內(nèi)心有力量有張力的人。
收獲之二:關(guān)注自身的身體健康
原文中,我非常認同的一段話“我們雖然講'突破身體的障礙',身體卻是我們尋找真我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才要傾聽身體的信息,跟身體聯(lián)結(jié)。而為了把這條道路修直、修正,我們必須要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就像那一輛馬車也需要好好維護一樣,不然有一天寸步難行,講心靈的追求也是枉然。”
為什么要控制情緒?因為情緒會使我們的身體受苦。愛護自己的身體,破解身體障礙的方式,就是去聯(lián)結(jié)自己的身體,運動和健身,使身體通過動作與意識聯(lián)結(jié)在一起,放松身體,將注意力放在此刻發(fā)生的'事情上,可以讓你更容易活在當下。
就像張德芬說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外界的人、事、物其實都是自我內(nèi)在的投射,一個人只有真正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才有可能更好地去愛別人,以及愛這個世界。把這本書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在逆境時喚醒那個沉睡的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踏上愛和喜悅的心靈旅程。
如果你存在“為什么我不快樂?”“為什么我不能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問題,不妨看看這本書,它將和你從身心靈三個方面去探討主宰著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應該如何操控身心,同時還可以為你提供如何解決這些模式的實際有效方法,讓你解脫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
我們終究想要追求的是“愛、喜悅、和平與真我”。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插圖十分精美而具有哲思,閱讀時給人以寧靜與深思的享受,在這里分享兩張插圖給大家欣賞。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1
這本書的確出版了很久了,久仰其大名,確是最近才開始閱讀。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結(jié)束了。
出乎意料作者用的是她筆下的一個職場女子將整個心靈教程串聯(lián)了起來。從認識自我,到提升自我,再到最終的感受自我。
比起素黑的話,更淺顯易懂,而二者確實有很多理論上的共同點,只是闡述方式不一樣。
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提到的一段關(guān)于能量和頻率的問題,解釋為,我們發(fā)出的能量和頻率(隱形的)決定了我們一天,一個月甚至是未來所發(fā)生的事。簡單來說,如果你發(fā)出的是進取的能量,那么你會遇到更多愉快的事,相反,如果你發(fā)出的是消極的能量,你只會感覺到越來越倒霉和不順。
這個理論也能夠解釋【物以類聚】的概念,為何我們總是和【相似】的人一齊玩耍,大概就是我們發(fā)出的頻率類似吧。而為何你總是看某些人不順眼,大概就是你們的頻率有些距離咯。
于是反觀最近的生活,TEN,兔子,小平,這三個人仿佛成為了我朋友圈的主線。
看著兔子休假聽到生病的我就過來送腸粉,TEN哥哥翹班兩小時過來送藥,小平除了黑我還是黑我,卻覺得彼此很投契。這大概又能夠扯到另外一個話題——關(guān)于朋友類型分布的話題,以后再談談好了。
大概就是這樣貌的讀后感吧。但我更多的是喜歡和生活聯(lián)系一齊。
想想,當初彼此吸引也大概是能量的相似而到達了默契和共通點,是都喜歡音樂也好,是都喜歡自由也好,是都喜歡挑戰(zhàn)未知也好,是什么原因都好,但,之后分開的原因只能解釋為:能量不再相同了。
瑪麗說,不入流的人才會稱自我是文青。我不敢評論。只能說,是真的能量不一樣罷了,所以,才會在此時此刻和彼時彼刻,那么看不順眼彼此。
就當我的確是疲憊了吧,也是遇到TEN之后我才深深明白,原先愛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比愛上幻想中的他她,重要那么多。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小脾氣,而你卻很排斥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笨和幼稚,而你愛的是我的聰明和優(yōu)秀
就像他就是愛我的需要被照顧,而你愛的是我的`獨立
而我愛他的是他的肯為我不計較付出,而你常常選擇被動
而我愛他的是他的強大的包容心,而你的自尊心永遠走在前頭
而我愛他的是他肯替我著想,而你認為lifeislikethis
或許在一開始,我給你投射了太多精神上強大的幻想,以期待你能保護我;同時,我一向期待,甚至幻想你能夠成為這樣幻想下的映像;而我卻忘記了,你從來都只是一匹野馬……而我的確沒有草原呀。
這樣想想之后,一切都仿佛明晰起來,也不再糾結(jié)了。
就像我之后也明白,以往篤定說不喜歡那些沒氣質(zhì)的濃妝艷抹,為何會深愛她了。
或許她就是那個能給你草原的人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2
合手掩上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自然的出現(xiàn)了這八個字。已記不得這是曾經(jīng)哪個化妝品的廣告詞了,但這么多年過去,能留在記憶中,說明了這八個字是多么的貼近內(nèi)心。
現(xiàn)代社會,我們在社會中不斷為生存、財富、理想而奔波、忙碌,被外在的物質(zhì)欲望緊緊鎖住,我們每天都在攀比,追求有房有車的生活,無窮無盡的物質(zhì)追求讓我們接近瘋狂。朱光潛說過“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于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了無生趣的囚牢。多可惋惜!”。
我們不清楚我們長大為了什么,我們也總是刻意掩飾自我的情緒,在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去取悅他人,可是卻很少能聽從自己內(nèi)心召喚,不知道自己真實的需要,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們自以為可以操控我們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是一個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很多時候身不由己。更可悲的是我們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重視和改正這樣簡單錯誤的邏輯,導致生活越來越糟糕,內(nèi)心越來越沉重,越發(fā)感覺不到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極大化帶來的樂趣,無法在生活中找到歸宿感,無法尋求到真正內(nèi)心的快樂!
六祖慧能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我們總是感嘆,最快樂的時光是童年,因為童年的我們沒有那么多羈絆,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因為童年的我們最真。我曾經(jīng)看著我新生的女兒眼睛感嘆,孩子的眼睛是那么的純潔,真的猶如一汪清澈的池水。相反看著鏡子中的我,雙眼已經(jīng)略顯灰蒙,這也許就是書中說的,當我們長大了,被外界影響的小我所控制或支配,當我們不能從“真我”中尋找能量時,就只能像在殺戮戰(zhàn)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著奪取別人的能量,想控制他人、用權(quán)力駕凌他人、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我們看的太多,想的太多,已經(jīng)讓塵世逐漸迷住了雙眼,那只能不分好壞的從別處去攝取,從而越發(fā)的阻礙了與真實自我的溝通。
“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我的事和別人的事。老天的事,我們無力抗爭,只有臣服。別人的事,我們又管不著。所以,做好自己的事便好,這樣的話,生活會不會變得簡單許多呢!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率性而為,取悅自我”。
取悅自我,面對層層同心圓的包裹,我們需要撕去面具,突破思想與肉體的禁錮,認清自我,發(fā)現(xiàn)真正的自己,達到“真我”的“愛,喜悅與和平”。
我們的真我永遠知道該怎么做,而我們只需要沒有絲毫的糾結(jié)去做,去努力地忠于真實的自我,率性而為,聽從真我的召喚,做自己覺得快樂的事,不讓心靈成為肉體安樂的奴隸。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3
最近看了張德芬的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寫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領階級的女性為主角,經(jīng)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zhuǎn)向我們內(nèi)在的世界,進而發(fā)現(xiàn)我們大多數(shù)人井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思想和情緒的奴隸。一個不經(jīng)意的機會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內(nèi)在的狀態(tài),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最終尋得內(nèi)在的平和,就像春蠶破繭而出,迎風飛揚。
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里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里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lián)結(jié)。
從書中受到很多啟發(fā),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quán)勢,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xiàn),小我會被身體里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里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于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書中講解我們?nèi)祟愐簧非蟮臇|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哪五個字呢?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么我們這么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這什么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
這本書讀了之后讓我受益頗深,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tài)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tài)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于以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什么與身體聯(lián)結(jié)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4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wǎng)上,勵志的書看過不少,靈修的書卻從沒涉及過,總覺得所謂靈修總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的介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修行者的蛻變,讓我對所謂“靈修”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關(guān)注這個人,進而關(guān)注起她的作品來。而關(guān)于張德芬的`作品,首推的應當就是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據(jù)說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修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我們?nèi)绾慰鞓返厣,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說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jié)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jīng)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脹,于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占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著好累!”,以至于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nèi)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nèi)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么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xiàn),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蔽覀兂3S迷S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shù)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發(fā)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fā)生。就像書中所說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5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本都市身心靈修行課,知道這本是在看李娜自傳的那本書中提到的。覺得名人推薦的,應該算是不錯的。索性買了一本來讀讀。
現(xiàn)在馬馬虎虎讀了一遍,就想上次博客寫的一樣,沒怎么懂,里面有好多專業(yè)術(shù)語,一時很難理解,開始讀的時候,很難讀進去,也很難理解,到了后來,漸漸的有點明朗,但是,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本書唯一能叫我讀下去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是以一個故事講述的方式來說的。這樣聽過故事主人公的一些遭遇映射出一些職場生活中的道理。
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起初,看這句話的時候,一點都不理解。是不是講的是在某個特定的環(huán)境里面,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讀完了才知道,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原來如此。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你剖析自己本身,挖掘自己的潛意識,今天才發(fā)現(xiàn),原來挖掘自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的一些想法都是多么的幼稚?赐赀@本書,覺得以后遇到事情都先要冷靜,因為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種禮物,只不過,這個禮物有的包裝難看,有的包裝好看而已。
書中的老人真的是一個智者。叫主人公怎樣一步步的認識自己。介紹好多人給主人公認識,并讓他們分享各自的故事幫助主人公成長。心想,我要是能遇到這樣一位老人就好了。其實,遇到也好,沒遇到也罷。明白其中的道理,也算是一種收獲了。
最后,老人留給主人公一封信,現(xiàn)在我把它搬到這里來,與大家一同分享:親愛的孩子,該是你展翅高飛的時候了,我看到你的茁壯成長,心中無比喜悅。記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為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該我云游四方的時候了,臨走前,我送你一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纯醋约耗膫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F(xiàn)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時間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回享受到它乃在蘊含著豐富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祝福你孩子。
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讀一下。我還得再讀一遍,覺得修煉的還不夠。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02-06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06-18
(精選)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07-12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心得04-02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書心得10-11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范文06-14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5篇)03-13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5篇04-15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5篇02-21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18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