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借景抒情寫景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借景抒情寫景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借景抒情寫景作文 篇1
“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是詩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二者都是間接表達思想感情,都區(qū)別于直抒胸臆,容易混淆,在此作一比較。
“托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表達作者的理想、抱負、志趣等。即所謂的“應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龍》)。如詩人鄭板橋的《題竹石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是題風吹中的.山間竹石的畫幅,寫竹子的堅強,經(jīng)得起千磨萬擊,“咬定”在山的根基不放,把竹子擬人化,實際上寄托了詩人自己高潔的志趣和不向惡勢力屈服的頑強品格。再如宋末詩人鄭思肖的《畫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離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鼻皟删鋵懢栈ㄟh離百花叢,獨自開放,表示自己不與元朝合作。后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寫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jié)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托物言志的詩文我們還學過楊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楊禮贊》,巴金的《燈》,于謙的《石灰吟》等等。
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作者借以寄托思想的載體是動物(蟬)、植物(白楊樹、竹子、菊花)、物品(石灰、燈)等具體物象,詩文是“物”而非“景”,是詠物,而不是寫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
借景抒情寫景作文 篇2
我的家鄉(xiāng)是美麗的寧波,在我家不遠有一大片池塘,那里記載了我小時候的快樂時光。 在我的記憶里,這里種滿了荷花,在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荷花香飄十里……
清晨,我繞著池邊晨跑。早鍛煉的人特別多:打太極的、壓腿的、跳繩的、有靠在石椅扶手聊天的、有練嗓子的……一派繁忙景象。他們和我一樣都喜歡呆在這里,因為在這里既可以聞到荷葉的清香,又能欣賞到那婀娜多姿的荷花,真是一舉二得!
荷葉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小不一圓盤,挨挨擠擠、錯落有致地分布著,荷花在這些綠色的大圓盤下鉆出來。有的還是內(nèi)綠帶有粉紅的花骨朵;有的`粉紅色的花瓣羞答答的才開了一點點;有的非常大方,花瓣已全部打開,引的蝴蝶飛來飛去;有露出了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包的結結實實的。有這樣一朵吸引我的眼球:它有著婀娜身姿,粉色的花瓣才微微展開,黃色的蓮蓬才露出一丁點,像似一位羞澀的修女躲藏在荷葉叢中。放眼望去,綠的荷葉,粉紅的荷花,嫩黃的小蓮蓬,簡直是一幅活生生的畫卷。
池中,成群的小魚兒嬉戲追逐,荷葉就隨著微風輕盈地擺動,還不時跳出個小青蛙在荷葉上蹦蹦跳跳,看見池邊的人它又撲通一下跳進水中,池中的水泛起層層漣漪,像一朵盛開的花,我想這就是“水花”的由來吧!
傍晚,吃完飯,來到池塘邊乘涼,脫下鞋,把腳放進水中,大膽的小魚兒在兩腳之間游來游去,偶爾碰一下腳丫,像是幫我做著腳部“魚療”,愜意、享受!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薄坝朴铺煊顣纾星泄枢l(xiāng)情。”是啊,故鄉(xiāng)!在游子心里,永遠是最溫馨,最魂牽夢縈的地方!
借景抒情寫景作文 篇3
秋天的到來,已經(jīng)讓我很快適應了。它為天涂上了灰褐色的顏料,為地也涂上了偏冷色調(diào)地顏料。而我的心中也微微地感受到颯颯的瀟瀟的秋風。 天,時常是灰蒙蒙的,分不清哪里有翡翠般的藍色和云朵的輪廓,倒像是蓋在空中的一塊帷布。
天,有時也是"秋高氣爽"的那種,萬里無云,碧藍碧藍,當你仰望天空不免有些刺眼。秋天給人的印象多在于風和葉。雖然這兒沒有冬季的刺骨寒風,但心中也涼了半截,不免讓人感到蒼郁。葉讓人聯(lián)想起鋪天蓋地的干癟癟的落葉,風一吹,四處散揚。 談及秋,人們常常會把它和憂郁、蕭索聯(lián)系起來,似乎缺少了活力,缺少了本該存在的五彩繽紛。于是,我關上窗戶,因為秋風吹得我有些冷了。
這時,一股清淡得花香飄入鼻中,有種優(yōu)雅得氣息,是桂花想,只有在秋天才能感受到的。我不禁覺得秋天并不是我所認為的'那么蕭索。它何曾不擁有迷人的風景?何曾不擁有多姿的色彩? 校園里種著一排排梧桐,早晨起來,葉子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倒感到一點點柔軟。當同學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得條條掃帚得絲紋,挺細膩,挺清閑的。古人所說得"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不正在這深沉得地方。
秋天,菊花展露出鮮艷奪目的花苞,桂花傲立在枝頭。楓葉葉紅了,果子也熟了,大地好像一幅五彩斑斕的錦屏。秋天的夜是那么的寧靜。天上的繁星依舊守護著夜空,皎潔的月亮流淌著舒意的月光,靜靜的,清清的。草叢里奏響了昆蟲交響曲,回蕩在整個夜空。 秋天并不是低調(diào)的,但要人們仔細去觀察它,品賞它?v觀歷史的長河,有多少絕代名篇,佳詞妙句是以秋為題,借秋抒懷。從"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殺白鳥飛回"到"多情自古離別,更那甚,冷落清秋節(jié)"。秋以它獨特的氣質,喚起人們對家的懷念,對親人的思念。
秋并不是悲的象征,它也是雄勁的,可愛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是那么的美麗。"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站在碣石上眺望滄海,心魄如海一樣瀟灑廣闊。靜下心,用心體會秋的韻味,會有額外的收獲。
借景抒情寫景作文 篇4
借景抒情是寫景類文章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即通過描寫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自然絢麗多姿,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一枝一葉,時時會觸動我們的心靈。古人有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薄耙磺芯罢Z皆情語”。寫作時如果把景物描寫和抒情結合起來,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深遠的意境。
借景抒情可以分以下幾種類型。
一、觸景生情
即看到眼前的景物,引起了作者某種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這是借景抒情最基本的寫法。如茅盾《風景談》中有這樣一個寫景片段:“這時候,太陽已經(jīng)下山,卻將它的余輝幻成了滿天的彩霞,河水喧嘩得更響了,跌在石上的便噴出了雪白的.泡沫,人們把沾著黃土的腳伸在水里,任它沖刷,或者掬起水來,洗一把臉??”既有自然之景,又有人的活動,接著作者借這一特定景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受;“在這里,藍天明月,禿頂?shù)纳剑瑔握{(diào)的黃土,淺瀨的水,似乎都是最恰當不過的背景,無可更換。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苯栾L景的描繪贊頌了充滿崇高精神的人的活動。
二、融情于景
即作者帶著自己的某種主觀感情(如歡樂、悲哀、苦悶等)去描寫客觀景物,自覺不自覺地把這種主觀感情熔鑄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中,達到景與情的和諧統(tǒng)一。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清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