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實用的讀三年級作文7篇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年級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年級作文 篇1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南部亞拉巴州的塔斯甘比亞鎮(zhèn)。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女子,卻在光明中只度過19個月,剩下的87個春秋都在黑暗與寂靜中度過,然而,在一瞬間,她跌向了痛苦的邊緣,但莎莉文老師的出現(xiàn),改變了她的人生。雖然她一生中有過許多痛苦,但她在聾盲的.情況下,仍然完成了一篇名垂千古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當(dāng)我把這本書合上時,心里不禁感慨海倫·凱勒的堅強:當(dāng)她無法閱讀書時,便用手仔細感受字的筆畫,我們讀一篇課文最多用5分鐘,但她卻需要1個多小時還讀不完;當(dāng)我們可以很輕松地與人交談時,她卻需要用手語并摸摸你的口型來知道你在說什么;當(dāng)我們遇到不認(rèn)識的字可以查字典,很快就可以知道怎么讀,但她需要別人幫助她翻譯,并在手上寫給她……
種種困難都被她一一克服,這是需要莫大的努力,最終,她終于從哈佛大學(xué)畢業(yè),并且完成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
當(dāng)我讀完第二遍再次合上書時,我明白了海倫·凱勒的困境,同時也悟到了一個真理:只要你相信自已,堅定信念,發(fā)奮圖強,希望之光一定能夠驅(qū)散絕望之云。
讀三年級作文 篇2
我們新世紀(jì)的小學(xué)生從出生起就與現(xiàn)代科技相伴,平時一般都通過電視傳媒,網(wǎng)絡(luò)信息等現(xiàn)代化手段,了解世界,走進世界。但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甚少,中華經(jīng)典文化是我國的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應(yīng)該繼承和發(fā)揚。新學(xué)期我校開展《弟子規(guī)》誦讀活動,老師要求我們充分利用早讀時間、課外時間來閱讀,剛剛接觸《弟子規(guī)》的時候,感覺讀起來枯燥無味,在很多的情況下,都是死記硬背,不理解其中的含義,更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去做。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平時讀的多了,聽的多了,對其中的含義也頗為理解。隨著誦讀《弟子規(guī)》活動的`開展,大部分同學(xué)都能夠熟練背誦,理解其義。更可貴的是還有很多學(xué)生明白了如何按《弟子規(guī)》的要求去做。
我們班上就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天早上,我們一早到校,在教室里正興致勃勃地誦讀《弟子規(guī)》。正在這時,班上的黃恒恒同學(xué)低著頭慢慢地走進教室。我們就被迫停了下來。通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他是因為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不愿意穿原來的一件舊衣服,就對媽媽大吵大鬧。媽媽沒辦法只好答應(yīng)他給他買新的,他這才來了學(xué)校。老師知道了事情的經(jīng)過,撫摸著黃恒恒同學(xué)的頭,輕聲地問:“孩子,告訴老師,你今天的做法對嗎?我們誦讀的《弟子規(guī)》中是如何要求的?”他停頓了一下,才慢吞吞地說“衣貴潔,不貴華!边有……就是“尊長前,聲要低。”他的聲音越來越低,臉也越來越紅。最后,他不好意思的說:“老師,我……我知道錯了!边@時班上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經(jīng)典浩如煙海,我們只能擷英粹精。我們在每天的誦讀、積累中收獲著道理、啟發(fā)。或許我們現(xiàn)在有許多還無法解讀,在日后的生活學(xué)習(xí)中也許會豁然頓悟,更重要的是中華文化的脈氣貫注于我們,中華文明的物質(zhì)熔鑄了我們,我們就這樣快樂地走向人生、在誦讀中快樂的成長。
讀三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我讀了《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故事非常的耐人尋味,讓我感受頗深。
這個故事講得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喜歡學(xué)習(xí),有一天,李白出去玩,在路過一個小溪邊時,他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一棵大樹下的石頭上磨一個粗粗的'鐵棒槌。李白很好奇,走過去問老奶奶在做什么?老奶奶說在磨針,李白感到很不可思議,他根本不相信,就問老奶奶:“要把這么粗的鐵棒槌磨成針,能行嗎?”老奶奶笑笑說:“只要我天天磨,這鐵棒槌就是再粗,也會越來越細的,最后一定能磨成針!崩畎茁犃恕:苁芨袆雍蛦l(fā),他想:“我學(xué)習(xí)不正如老奶奶磨針嗎?”只要我天天認(rèn)真的學(xué)習(xí),堅持不懈地讀書,再難懂的問題。我也能讀懂,記住的!
從此以后,李白不再貪玩了,他天天認(rèn)真的讀書,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李白就會想起老奶奶的言行,他就會精神抖擻,不懈地努力,后來,李白成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是啊,“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我們肯下功夫,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我們就能取得好成就。
讀三年級作文 篇4
我是一個“書蟲”,跟世界上所有書蟲一樣,我非常喜歡“啃書”。其中,我最喜歡“啃”《閱讀》。
《閱讀》這本書是我從這學(xué)期才開始訂閱的,雖然相處時間不長,可是它已經(jīng)把我深深迷住了。這本書里有以下幾點吸引我的地方:
一、語言描寫很生動,詞語用的很準(zhǔn)確。有時我就在想,如果我把某個部分某個詞換掉,會是什么樣的效果呢?但最終發(fā)現(xiàn)找不到合適的詞替換。
二、書里有很多與我們語文課文內(nèi)容相像,這樣會從另一方面讓我們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更加有利于我們理解和記憶。
三、書里也有很多對我們來說很新奇的知識,對我們這些渴望知識澆灌的幼苗們來說,真是求之不得呢!
四、書里還會有一些小作者平時真實的經(jīng)歷和感受。讓我們看到了同齡人的世界,與我們自己的.世界有的相同,也有的不相同。
我很喜歡閱讀,也喜歡《閱讀》,它陪伴在我學(xué)習(xí)和生活的道路上,讓我開闊眼界,了解世界。
讀三年級作文 篇5
“在每個人健康成長的男孩的生命中,一定會有一個這樣的想法:懷著滿腔熱情,去某個地方挖掘?qū)毑。”馬克吐溫先生在《湯姆歷險記》中這樣寫道。這就塑造了一個調(diào)皮搗蛋、勇于冒險的小湯姆。他經(jīng)常做這樣一個夢:做個威風(fēng)的海盜船長,率領(lǐng)一幫豪氣干云的'弟兄,掠盡天下財寶;有時又想成為一名正義之士,懲惡揚善,留下千古美名。不管怎么說總是想成為萬人矚目的人,成為英雄。多少人都絞盡腦汁去實現(xiàn)夢想,而湯姆卻憑借機智勇敢、敢于冒險,當(dāng)上了英雄。
無論湯姆和哪些人打交道,湯姆要么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要么耍耍小聰明,總能在最后脫穎而出,成為大家崇拜的對象。他特別正義,舍己為人。當(dāng)湯姆和貝琪出現(xiàn)矛盾時,湯姆主動代貝琪受罰,又一次打動了貝琪;在山洞迷路時,湯姆體貼貝琪,最后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敢,牢牢樹立了貝琪心中英雄的形象。
他很勇敢、冒險。他最終戰(zhàn)勝了恐懼和逃避,毅然出庭指出殺人真兇,解救了無辜的莫夫:波特;還在山洞中無意發(fā)現(xiàn)了真兇下落,陽差陰錯地逼死了印第安喬,了解了小鎮(zhèn)壓上的大命案。簡直成了小鎮(zhèn)上的傳奇人物,從此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大家拿來做榜樣。
從《湯姆歷險記》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有有勇氣敢于嘗試,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讀三年級作文 篇6
《童年》中,主要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即作者本人高爾基小時候的悲慘生活為題,寫出了沙皇統(tǒng)治時期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阿廖沙的生活從小就十分艱苦,而且在父親去世十年后,母親又和一名比她小十歲的大學(xué)生結(jié)婚了。有了繼父以后,生活更加難過了,繼父對他十分不好,而母親也比以前嚴(yán)格了。又過了些時日,阿廖沙上學(xué)了,但是,上了不到一個月的學(xué),困為他實在太淘氣了,以至于學(xué)校要開除他。恰巧這時一名主教來訪這座學(xué)校,對他的看法卻很好,因為他雖然淘氣,卻是一個心地善良而且聰明的孩子。因為主教看好他,所以學(xué)校也打消了開除他的念頭。這樣,才保住了阿廖沙僅有的幾年受教育的機會。
阿廖沙還有幾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天天在放學(xué)之后和幾個朋友去收集有用的東西換錢,但是他有時會去從偷一些木材來賣錢,這樣他就可這些錢來養(yǎng)活自己,而不用大人操心。雖說偷東西這種做法不對,但是身處那種困境之下,人總要想辦法生存,更何況,阿廖沙還是個小孩子啊。而到了十一歲,就被外公驅(qū)逐,讓他到“人間”混生活,阿廖沙就這樣結(jié)束了自己短暫的童年時光,那充滿艱辛酸楚但也不乏溫馨的'童年的回憶,從此就離他而去,才十一歲的年紀(jì),就過早地投入到復(fù)雜而又冷酷的社會。
而我今年也是十一歲,與阿廖沙闖蕩社會時是一樣的年紀(jì),自己還是一個在父母關(guān)愛下的孩子,哪知道人間的艱難,也沒為錢發(fā)過愁,更別說自己去想辦法掙錢了,我們有著相同的年紀(jì)卻那么不同的童年。
讀完《童年》,我百感交集,為可憐的小阿廖沙而難過,為他有那樣慈愛的外婆而欣慰,為殘暴的外公而痛恨,為早逝的伊凡而傷心,為那樣一個社會而不平。我想,接下來,我要繼續(xù)閱讀下一部《在人間》了,因為,我實在不想和小阿廖沙分別說再見啊。
讀三年級作文 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dāng)我讀完《三國演義》,耳邊還不斷回響著這本恢弘巨著的開篇詞。
《三國演義》里面的人物在羅貫中老先生的筆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憂國憂民、慈悲仁愛的劉備;有英明神武、義薄云天的關(guān)羽;有陰險狡詐、居心叵測的曹操。而我最喜歡的要數(shù)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被世人所熟知并津津樂道。他獨自一人在城頭撫琴一曲,嚇退司馬懿十余萬雄兵,何等的淡定和氣魄;他憑借數(shù)十只草船,向曹操借箭十萬余支為已所用,何等的智謀和運籌;他巧借東風(fēng)火燒赤壁,大敗曹軍數(shù)十萬,何等的`神機與妙算。他東吳舌戰(zhàn)群儒、他火燒博望,他三氣周瑜……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后人稱之為“智絕”。
此外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更是令人唏噓不已。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蜀國奔波,他殫盡竭慮,為劉備謀得一份天下,與東吳、北魏三足鼎立。他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輔佐劉備不成材的兒子阿斗,為蜀漢基業(yè)的奠定一生無私奉獻,耗盡了畢生精力。諸葛亮一生都在奔波,為蜀漢日夜操勞,最后油盡燈枯,讓人惋惜不已。
讀完《三國演義》,我愿做諸葛亮這樣的人,不僅因為他的足智多謀,更崇敬他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我立志好好學(xué)習(xí)、掌握本領(lǐng),長大后為祖國鞠躬盡瘁,奉獻我全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