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蝴蝶蘭的作文3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1
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的將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合上書本許久,我仿佛才從哈羅德的世界里走出來。退休后的哈羅德,工作上,他沒有取得多么令人矚目的成就。生活里,和妻子近二十多年雖在同一個屋檐下,卻如同兩個世界。他的一個人的朝圣之行看似來自于一封意外的來信,其實不如說是他內(nèi)心對自己這么多年來任歲月蹉跎,一成不變生活的不滿。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彈指一揮間,或許恍然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步入了老年,時間飛一樣的流逝已經(jīng)讓人感到害怕,而更加讓我們誠惶誠恐的或許就是這些逝去的歲月里一直過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卻不自知。
讀完這本書,不禁想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兩個主人公都是毫無征兆的離家出走,一個是為了自己對畫畫藝術(shù)的瘋狂熱愛,一個是受加油站女孩啟發(fā)相信自己可改變一些事情。不管是因為什么,他們都是不想讓自己有生之年后悔。所以,我很慶幸,趁我還未老就有幸能讀到這么好的作品,同時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我自己的朝圣方式。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我們生活著的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名利場,漸漸地,由于追求物質(zhì)我們隨波逐流,或許已經(jīng)忘了我們的初衷。而朝圣,我覺得并不是讓我們一味的為了月亮而放棄六便士,六便士當然很重要,希望我們再追求六便士的'路上不要太盲目,同時別忘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初衷。
朝圣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他不一定非要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做的事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一次這樣的心靈之旅,不一定是非要是哈羅德一樣煎熬般的徒步,你可以是一場輕松的旅行,也可以是面朝大海的靜坐,或者是在家里幾分鐘的冥想,甚至可以是一個人逛公園,讓我們暫時遠離喧囂的社會,自己給自己的心靈一次深度的對話。
在工作上我們可以理性大于感性,在生活里,我們要充滿愛的去過一生,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傊,希望我們都能找人生的意義。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2
這本書在我的kindle里躺了好久,是當時找書籍的時候批量下載下來的,說實話看這個名字第一感覺就是朝圣的話那一定是和宗教信仰有關(guān)系了,因此一直都沒有興趣讀,直到我最近書荒讀完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并且和宗教信仰并無關(guān)系。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哈羅德的六十歲退休老人,他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也沒有開。他跟妻子莫琳住在英格蘭西南部的鄉(xiāng)間,生活平靜,但是因為兒子的早逝導致夫妻倆感情疏離,生活就這樣日復一日平淡且乏味,直到一天早晨,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身患癌癥,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由于舍不得寄出回信,他經(jīng)過一個又一個的郵筒,越走越遠。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歷時87天,路程627英里,只為一個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會活下去!
哈羅德沒帶手機和任何徒步裝備,沒做任何事先準備,就這么篤定地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讀到每一次他遇到困難,體力不支,遇到那些勸他放棄的人的`時候,我的心都會隨之緊張,怕他下一秒就放棄,但是擔心是多余的,他一路向北,孑然一身開始征程的他,最終抵達了終點。這一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讓他對生活對自己以及對親情有了新的思考與認識,甚至能夠直面自己當初無法面對的一切。因此一場長達627英里的路程,是他一個人的自我救贖之旅,是心和靈魂的行走。同樣讀完整本書的我,就像陪伴他走完了整個路程,由此及彼也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總是逃避的一些東西,內(nèi)心的信念感不強,我想我也要“出走”一次,探尋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找到曾經(jīng)忽略的東西,找到對困難的勇氣!
最后把書中一句很觸動我的話分享給大家:“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笔前,多一點信念,那我們面對未來面對困難,還有什么可畏懼的呢?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3
哈羅德,六十歲,有一天收到了二十年未見面的老朋友的一封信。老友得了癌癥,寫信告別。哈羅德寄了短短的回信,決定走路去看她。他信仰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她就能活下來。87天,627英里,從西南到東北,縱穿英格蘭。
遇見加油站女孩,女孩說,一定要有信念,有了它什么事都能做成。年老的哈羅德仿佛被賦予了滿身的力量,他感受到自己從未有過的堅毅和篤定,他感激女孩提醒他關(guān)于信仰的意義,即使他還不確定信仰的所指,雖然女孩所說的信仰根本就無所指。
遇見遠足的男人,他詬病哈羅德的鞋子,哈羅德的襪子,驚訝于這個沒有指南針,沒有帽子,沒有手套,沒有頭燈,沒有電池的人要走路去遠方。他說,沒做好準備就上路的死亡率可比其他事情都高。
遇見所謂的伙伴,他們也要做朝圣者,可是他們爭執(zhí),他們努力勸說他人,他們看重曝光度。哈羅德想離開,卻選擇了遷就。他們終究拋棄了朝圣者,去做“朝圣者”。哈羅德找回了原有的輕松,到底是誰拋棄了誰?
這一路的丈量,是對信念的堅守,亦是一生的重新來過。
我們何曾沒有遇到過“加油站女孩”。當初準備研究生考試時,四處搜找信息,過來人的一句鼓勵便興奮激動,那是亟需鼓舞的時刻!后來對別人不過隨口的鼓勵卻換來感激,才理解當初自己對人的千恩萬謝于對方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就是那么一句鼓勵給予泥濘中的人怎樣的力量!
誰不曾受過指指點點:“你的搭配很別扭”,“你這本書沒什么價值”,“你考的這個證書沒什么含金量”,“你沒必要花錢去那樣的景點”……我們時常會因為沒有準備好恰當?shù)?“鞋子”或者名牌的“襪子”而感到的尷尬?墒巧儆腥藛栁覀冞x擇的原因,關(guān)注我們選擇的意義。即使沒有帶來“效益”,誰知道我們在做這樣的選擇之時經(jīng)歷過怎么樣的斟酌,即便這樣的選擇有很高的“死亡率”,可是我們曾經(jīng)摸索過。
人生是很長的路,有人擦肩,有人陪伴?墒墙K點的意義只有自己知道,不要責怪伙伴們的吵鬧和離去,他們有選擇陪伴誰的權(quán)利,有人相伴是福。就像喜歡一個人的晨跑,隨時停下,隨時加速,可以看風景,可以想心事。周國平說,在一次長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稱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沒有旅伴,最壞是有一個不稱心的旅伴。有稱心的旅伴最好,沒有,那就一個人好了。
哈羅德邊走邊回想過往的生命,對父愛母愛的渴望,對兒子的遺憾,……哈羅德的離開也給了莫琳時間和空間。她找回了對最愛的人的愛。我們何嘗不需要時間和空間反思。時常將最真實的情緒發(fā)泄給最愛的人,我們總以為愛是盔甲可以阻擋所有傷害的侵襲,可是忽略了來自愛的人的傷害也有害。溫柔的愛我們最親近的人,就像對陌生人一樣善良。因為在最難繼續(xù)下去的時候,是最愛的“莫琳”給了哈羅德堅持的力量和勇氣。
今天很巧合聽了韓寒處女作電影《后會無期》的主題曲《平凡之路》:“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給過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奪走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會錯過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
一個人的朝圣,向前走,就這么走……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4
故事開始在英國南部的金斯布里奇,一個名叫哈羅德的退休老人在徒步看望老友奎妮的路上,回憶自己大半生的悲歡喜樂,最終找回自我。他以六十歲的衰老身軀,花了87天完成了627英里的征程。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勇者。
但我要講的,卻并不是以平凡書寫偉大的主人公哈羅德,而是他的兒子戴維。這個小伙子并不是一個太好的孩子。盡管“他成績名列前茅,從來不需要父母任何協(xié)助。”畢業(yè)于劍橋大學,學業(yè)優(yōu)異。但他在生活中,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連站都站不太直,早晨很晚才起床,找不到工作,不愿和父母交談,患上了抑郁癥……他就是年輕人,別的定義都不太對,就應(yīng)該是年輕人。他身上有著年輕人的一切特質(zhì):喜歡新鮮事物卻三分鐘熱度;對未來充滿希望又不愿多做努力;好說粗話;不太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失眠、吸很多煙、喝很多酒……但即便是他性格上的弱點,也給我們帶來了振奮和救贖。“爸”,戴維會說,“你讀過威廉·布萊克嗎?“或者,你對漂移速度有什么了解?”“什么?”“我就知道!毕癫幌衲闩紶柵d致起來時與父母的'談話?本來是喜悅的,懷抱一腔熱忱,沒聊幾句卻失望透頂。戴維和我們太像,以至于很多時候,我覺得我自己就是戴維:習慣輕視父母的學識,彼此之間少有共同語言。嫌父母管得太多,總是不耐煩地應(yīng)付,長期忽視父親,偶有交談也是寥寥數(shù)語。有沒有被說中了的感覺?像極了海明威那句:“所有的好書,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比真正發(fā)生過的更真實。”就這樣把我們的劣行劣跡徹底攤開,擺在面前,逼我們承認是我們的錯然后改正。正因如此,戴維的存在才倍顯珍貴!读瞬黄鸬纳w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寫到:“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場夢,一種迷幻的瘋狂!痹谶@種令人心醉的美妙瘋狂中,大學畢業(yè)的戴維淪落了,消耗著自己的青春歲月,沉浸在酒精和藥物中,無法自拔。那我們呢?我們這場青春大夢要怎么過?是吃喝玩樂虛無度日,把青春過成最后一個美妙歲月;還是吃苦耐勞全力以赴,把未來也化作人生美夢的一部分?我想,我們已經(jīng)有了答案。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5
你以為走路只是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嗎?不,漫漫人生路,走路對于我們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呢?喬伊斯《一個人的朝圣》便說明了這個道理。
故事是圍繞著一個叫哈羅德的退休職工講起,他在釀酒廠默默工作了四十年,沒有升遷,沒有故人。退休后,他和妻子生活在英國鄉(xiāng)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自從他退休以來,幾乎沒怎么出過遠門。直到那封信的出現(xiàn),這封信來自他二十年未見得老友奎妮,奎妮患了癌癥,來寫信告別。哈羅德震驚、悲痛之下,寫了回信,正準備寄出。在寄信路上,他想到了奎妮,想到了自己的過往,以至于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郵筒,越走越遠。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了整個英格蘭。87天,627公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而這一走,完全沒有準備的出行,沒有手機、沒有地圖、沒有指南針,沒有一切一切,而哈羅德懷揣著一顆堅定的心,腳穿一雙帆布鞋,一走到底。
“87天,徒步627公里”是需要多大的信念才能完成,而哈羅德這位老人卻做到了,難道僅僅是因為老友的一封信就讓這個老人奮不顧身冒險出發(fā)嗎?我想不是這樣的。一個人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yīng)該對自己的生活有信念,一個人更應(yīng)該學會對待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漫漫人生路中,認真珍惜身邊的人和物,欣賞生命中最美麗的'風景,發(fā)現(xiàn)探索從來沒有注意過的事情,反思自己過去的得與失以及時光流逝中那些被忽略的感情。
哈羅德在朝圣路上中的反思,使他找回了昔日的愛。他開始嘗試著努力做了:他向妻子表達了愛,雖然每次明信片上的字跡寥寥,但他畢竟做了。
我始終相信,個人境遇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愛要表達出來,愛是要人感受到的,這樣人和人之間才有溫暖。我想這世界上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那條只屬于自己的道路。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還不如說走在心中,去面對一些我們不敢面對或不愿面對的心結(jié)。只有勇敢面對,才會打開心結(jié),獲得理解、獲得幸福。哈羅德,讓我感受到了這份內(nèi)心旅途中的堅定與溫暖。
我們要趁年輕,趁著一切還來得及,一定要多努力,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有些事,寧愿做錯,也不要后悔沒有做過。
走路雖易,但在路上能感悟人生的人極少。在你不停地向目標奔去時,不妨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屬于自己的珍貴經(jīng)歷。
有時候走路也是一種修行。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6
開學第一周,百無聊賴中一口氣讀完了《一個人的朝圣》。
要說怎么找到這本書來讀,卻是機緣巧合。每次回寢室上樓梯的時候,總能看到樓梯的立面間隔地貼著一些書名的貼紙。有《百年孤獨》,有《追風箏的人》,也有《一個人的朝圣》。每次經(jīng)過,內(nèi)心總有一點遺憾:這些書都沒讀過啊。
于是我“朝圣”般借來了這本《一個人的朝圣》。(英文名: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令我驚訝的是,它是20xx年寫的,還十分的年輕呢。
作者蕾秋·喬伊斯是一名英國女作家,文筆細膩優(yōu)美。主人公是一名六十五歲的老人,哈羅德·弗萊在收到了二十年未見的罹患癌癥的老友奎妮的信后,毅然地開始了一段627英里(合1008公里)的里程,只憑一個信念:只要自己走,奎妮就會活下去。
這段旅行從英國的最西南一路走到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用時87天。因此這個故事大概能稱為“北游記”了。哈羅德并沒有堅定的宗教信仰,他是在旅途開始時受到一位在加油站工作的女孩無意間的啟發(fā)下才開始擁有了信念的。這個信念其實是經(jīng)不住理性的考量的:不治之癥怎么會因為另外一個人的走路治好呢?
但哈羅德選擇相信這個信念:“他所要做的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奎妮就會好起來。他剛開始以為做到這件事很簡單,可后來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
“你還以為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難”她繼續(xù)說,“而吃,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
和《老人與!防镉矟h式的老人不同,哈羅德生性怯懦,退休前只是一個兢兢業(yè)業(yè)啤酒廠的小職工。走在路上的時候,他不時回想著自己平淡的一生。他從小缺少父母的愛,結(jié)婚后愛自己的兒子,卻因為不善于表達愛,造成了二十年前的一場悲劇。妻子雖然還和他一起生活,但他們經(jīng)過這二十年的隔閡,已經(jīng)形同陌路了。他悔恨過去。
但這場旅途改變了好多東西。首先,哈羅德的好友奎妮確實受到了他精神上的鼓舞,一直堅持著等他到來;其次,他在途中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都鼓舞著他,也受到了他的'鼓舞。最后,旅行改變了他和妻子的關(guān)系。妻子莫琳在他踏上了旅途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孤獨,多么牽掛他。他們在旅途的終點重歸于好了。
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過:“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愛生活,不要愛生活的意義!惫_德的這場旅行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他愛他的父母,他愛他的兒子,他愛他的妻子,他愛他的朋友,他愛每一個遇到的陌生人。其實這本書的結(jié)局并不令人意外,情節(jié)并不曲折,但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浪漫的旅行,十分治愈我們的心靈。它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愛的理解:愛是敞開心扉的信任,愛是心領(lǐng)神會的愉悅,愛是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
今天吃完午飯后,百無聊賴的我走到了宿舍區(qū)的角落,從一個鎖著的鐵柵門往門外的路上看行人。這是樹陰覆蓋的一條道路。路的一側(cè)整整齊齊地停著首尾相接的校車。行人大多是匆匆的走在路上,沒有人駐足停留。有的人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車飛馳著。有的人邊走路邊低頭看著手機,或是戴著耳機。有的人結(jié)伴而行,他們或是手牽手的情侶,或是談笑風生的朋友。有的人在打著電話,用手扶著手機或者戴著耳機絮語。有的人提溜著奶茶或外賣,有的拖著行李箱,有的捧著快遞紙盒。一對情侶和兩個女孩一共四人結(jié)伴而行,走走停停商討著出游的路線,在樹下停下來看著手機。他們要去什么地方呢。我就這樣看了半個小時。鮮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有個擁有著長長的秀發(fā)的女同學路過時偶然間昂頭瞥到了我,我也看到了她的目光。這個人一定很孤獨吧,或許她的腦海里會一剎那涌現(xiàn)出這么一種想法。正午的陽光暖洋洋的,我好像動物園的猴子一樣,眼巴巴地看著欄桿外汩汩的人流和車流。他們可曾吃過午飯?他們來自何方?他們要到哪里去?在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校園角落,有那么一剎那,我忘記了遠方的戰(zhàn)爭,也忘記了自己身處何處。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7
多次看到亞馬遜圖書推薦名單上的這本書,終于有時間拿過來細細品讀。跟隨主人公來一場朝圣之旅。
哈羅德收到一封年輕時女同事奎尼的來信,得知其病重,將不久于人世。哈羅德內(nèi)心十分悲傷,一番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對話,讓這個老人決定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步行跨越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尼。在老人獨自困難前行的過程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回憶了許多關(guān)于因抑郁而自殺的兒子戴維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時候的往事。在哈羅德獨自走完這一段旅程之后,妻子莫林對于戴維的往事也放下了許多,兩人最后能夠鼓起勇氣,理解孩子已經(jīng)離去的'事實。
看到書名中的“朝圣”,腦海中首先出現(xiàn)的畫面是1620年,“五月花號”大帆船載著一批清教徒駛向哈德遜河口地區(qū),這批清教徒后來被英國殖民者成為朝圣者。不遠萬里,為了尋求宗教自由,來到一片未知的土地。所以“朝圣”一詞在我心中有了虔誠、勇敢,不畏未知的印象。哈羅德的朝圣是敢于打破常規(guī)生活,勇敢走上未知的旅途。也許起初只是單純想要走一走,但隨著旅途的展開,這場旅途變成了一場心靈探索之旅。旅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陪伴了哈羅德然后又默默離開;有些人讓哈羅德更加堅定走下去的決心;不管是哪一類都讓哈羅德一次次思考自己的內(nèi)心,這場旅程也給了哈羅德思考生活,思考過往出現(xiàn)在自己身邊人和事的機會。很多心中一直放不下的事情越來越明朗,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也許給自己開了一個玩笑,兒子并不是那么的頑劣,一直以來自己和兒子之間的隔閡并不是難以跨越。如果多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很多矛盾本可避免。
跟隨哈羅德的朝圣之旅,作為讀者的我也在不斷反思自己的生活,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當我們身處逆境,有時會自怨自艾,鉆牛角尖,對生活抱持悲觀消極的態(tài)度,這時候不妨找個機會放下一切,背上行囊出去走一走。“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旅途中不止可以欣賞到心曠神怡的風景,還能讓我們卸下心靈的枷鎖,回歸真實的自己。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8
《一個人的朝圣》,基調(diào)是沉悶的,直到讀到主人公哈羅德堅持不下去,想要放棄時,給妻子莫琳打電話,莫琳義不容辭挺身而出支持丈夫,含淚鼓勵他不要放棄,為他訂好賓館,指明方向,再到后來,即便哈羅德偏離目的地貝里克,莫琳認為哈羅德早晚都會達到目的地的,只是默默關(guān)注他的動向,不打擾,到最后,她也知道這趟旅行對他的意義,比看起來要重要得多。要知道,此時的莫琳無時無刻不想丈夫早點回家。而比起自己的私心,她選擇成全哈羅德。這些細微細節(jié)和心里活動的變化,讓我讀來很是感動,這種感動和溫情來自于夫妻之間的深情、義氣、成全。而原本這是一對隔膜了二十年的夫妻。
這本書貫穿了兩條主線,一條是哈羅德為了救朋友奎妮,或者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二十年前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二十年后因為奎妮身患癌癥給哈羅德寫的訣別信,又讓她和他連接起來,才有了哈羅德獨自上路,從哈姆斯南部金斯布里奇村福斯橋路徒步到貝里克郡圣伯納丁療養(yǎng)院,歷時87天,途經(jīng)627英里,完成了一個人的孤獨之旅;另一條是哈羅德與妻子莫琳之間的情感糾葛,抑或說哈羅德與他家庭之間的故事,通過他在這趟旅途中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這兩條線索相互交融使得《一個人的朝圣》飽滿立體,既富有故事性,亦展現(xiàn)了人性的多面性;既有浪漫和純真,亦有人性的復雜和現(xiàn)實;蚨嗷蛏龠有自我救贖的意味在其中,哈羅德在一成不變而沉悶的生活中感覺迷失了自己,在第1節(jié)“哈羅德與信”的結(jié)尾處哈羅德發(fā)出了“我是誰?”的疑問,他需要作出改變重新認識自己;另一方面,哈羅德交信時途經(jīng)加油站,加油站女孩告訴哈羅德信念可以改變一些事情,哈羅德就想到只要他在路上,奎妮就會活著,他要救她,就如當初她救他一樣堅決,就這樣在沒有手機沒帶錢包,什么也沒準備的情況下,靠著腳上的帆船鞋,憑借信念和毅力,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簡單重復機械的動作完成了他的獨自旅行,而他此時已是六十五歲的老人。
在旅途中,哈羅德滿滿回憶的都是他的妻子莫琳、兒子戴維,兒子戴維的死是夫妻二人隔膜的原因,雖然同住一個屋檐下,但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許分離更容易看清彼此的真心,因為哈羅德的出走,莫琳也發(fā)現(xiàn)她對他的愛未減少一分,而他自始至終都是深愛莫琳的,只是彼此的誤會太深,均以為各自都不再需要彼此。我一直覺得相處那么難都不愿離開的,必定是因為愛。而他們就這樣錯過了二十年的大好時光,都在誤解和冷漠中度過,慶幸地是彼此都未曾離開,終因這次孤獨之旅,兩人終算冰釋前嫌破鏡重圓。哈哈,我倔強地認為這無疑是作者更想表達的溫情,夫妻感情的重塑和回歸,更像平常夫妻的真實寫照,而無論誤會和矛盾如何,患難與共最是平常。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9
讀《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很長時間了,今天借著整理電腦的時間翻到了之前的寫下的讀后感,閱讀一番又簡單潤色了一下放到公眾號上來,曾幾何時,這本書已經(jīng)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筆者。
小說故事梗概
小說的主人公哈羅德于星期二早晨接到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妮·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郡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貝里克郡位于英國北部蘇格蘭,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這位老友奎妮原本是他在釀酒廠工作時的一個同事,后來因為替哈羅德頂罪被解雇之后再也沒有了聯(lián)系。多年未聯(lián)系,突然收到來信竟然是告別信。這封信一下子打破了哈羅德退休后這種索然無味平淡無奇的生活,他開始給奎妮回信,但是想來想去始終還是覺得不管怎么寫,在一個多年未蒙面的老友、在一個即將離世的人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最后他決定親自帶上這封回信去看她,走著去,不是開車,也不是乘火車、乘飛機,仿佛只有這樣,才最能顯示出他的關(guān)心和誠意,仿佛只有這樣,奎妮就會好起來,等著他的到來。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英里。
一路上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和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件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致后來的分居。這些回憶都深深地折磨著哈羅德,都是主人公不愿面對的過去。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他的妻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后來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不愿面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隔閡。他們想起了剛認識時的'場景,想起當時認識時的玩笑,想起了二十多年來一起經(jīng)歷過的一切,最后莫琳決定開車去接丈夫回家,而她也見到了老朋友的安詳離世。
朝圣是救贖的升華,救贖是朝圣的本質(zhì)
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最簡單的莫過于步行,它不需要任何的工具,只需要一個堅定的信仰。步行之所以簡單,是因為我們也都經(jīng)常習慣在夏日的晚風中散步消食,享受夏夜帶給我們的寧靜;而信仰之所以堅定,是因為步行尤其是一個人步行的寧靜讓我們不斷進行內(nèi)心斗爭和思考救贖。
提及信仰,人各有異,但我們都應(yīng)該相信一點:當一個人擁有了堅定的信仰,他將會充滿無窮的力量,主人公哈羅德便是這樣。
但說到他的信仰,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心里想,“只要他在走,奎尼就一定會活著”,這聽上去的確有些荒唐。我們也不難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像他一樣可愛地“自欺欺人”,幻想著只要自己能單腿連跳十步,期末考試就可以順利拿到100分;要是一下子能把籃球拋進球框,自己會很快長高10厘米……而現(xiàn)在看來,這豈止是兒時的天真,即使到了成年,這種幻想還是某種程度存在的。
哈一生平庸,沒有敵人,沒有朋友,沒有做過任何大起大落的事情,反而還做出了很多的蠢事。
在兒子溺水的時候,他卻不慌不忙地解鞋帶,給兒子留下了童年的陰影,直到兒子抑郁自殺也沒把他當成一個真正的父親,而兒子的死,又讓妻子莫琳對哈產(chǎn)生了巨大的鄙視,哈也因此開始酗酒,不好好工作,甚至砸了老板的店,到頭來卻是自己老朋友奎尼為他背了黑鍋。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yè),哈羅德都是那么的不幸。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奎尼的來信喚醒了麻木不仁的哈羅德,這封信給了哈重生的機會,多年來,“默默無聞”的哈突然發(fā)現(xiàn)還有老朋友的惦記,這讓他倍感欣慰。至此,他終于踏上了朝圣的征途。
哈羅德帶著回信錯過一個又一個的郵箱,87天,627英里。所謂的朝圣不僅考驗著他的忍耐力,而且考驗著他復雜的內(nèi)心。朝圣途中,哈回憶起往事而自我救贖,妻子莫琳同時也在進行著內(nèi)心的思索,她開始慢慢地原諒丈夫,甚至到了最后的16公里,還成為支持哈羅德的精神后盾。
到了文章的末尾,哈終于和老朋友奎尼見了面。結(jié)尾并沒有像其它大部分文章那樣有多么轟烈的場面描述,反而是十分平靜的刻畫。就好比一個人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不斷努力、不斷掙扎,在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迎來成功的時候,內(nèi)心是十分平靜的,我想這就是一種自我的升華,救贖即升華。
經(jīng)歷了朝圣的一波三折,哈終于見到了奎尼。他拾起了那段逝去的友情;“兩個身影就這樣拉著對方的手,站在海邊,在笑聲中,搖晃。”
所謂救贖是朝圣的本質(zhì),朝圣是救贖的升華,最后留給的讀者不只是一個和諧的畫面,還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心境。一個兒童般天真的信仰,哈完成了朝圣的救贖,造就了夕陽的幸福。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10
通過十點君找到了這本書。首先這是一本關(guān)于“朝圣”的書,書里囊括了許許多多情感:愛情、友情、親情等等。
哈羅德的朝圣始于獨自一人、經(jīng)過中途的喧囂、迷茫、反復,最終又回到了孑然一身并終于完成了“一個人的朝圣”之旅?此乒陋、艱難的旅程,卻使他終于能夠直面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當初所無法面對的一切,同時妻子莫琳也因為日常的生活環(huán)境被打亂而可以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審視出她與哈羅德之間矛盾的根源,最終他們通過朝圣,愛情與心靈都得到了救贖。
人始終無法脫離情感而獨活,情感是人的支柱,是人的歸屬。而找回這樣的情感,是對自我的救贖。
人與人之間每段感情的建立,都需要恰到好處的分寸,分寸感拿捏得好,才會獲得內(nèi)心的篤定與信心。--by十點君
生活中當你覺得一段感情出了問題,不妨脫離出來,做一個清醒的過客,這時候所有的陌生事物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驀然回首,你的那份感情也許已經(jīng)得到了救贖。定期的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是自我完善所必不可少的。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11
在一開始,我的想法與哈羅德的妻子莫琳相似,一個沒有帶任何東西只穿著為了出門寄信的鞋子衣服的老人怎么可能可以堅持漫長的步行,怎么也要回家換雙鞋子,帶上一些用品吧。沒有想到哈羅德是下定了決心,就這樣踏上了去往貝里克的路。一路上,有一些人給予了他信心,也有一些人讓他懷疑自己,但他還是堅持前行著,他認定只要他走到了貝里克奎妮就能好起來。
在徒步開始前,哈羅德是一個與妻子疏離的老人,他活的渾渾噩噩,仿佛人生毫無樂趣。而他在徒步過程中,經(jīng)常會想起以往令他痛苦的.往事,他也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這些鮮活的生命使他漸漸地從麻木的生活中脫離開來,莫琳在家中也漸漸放下了往事。
然而等他到達了貝里克見到了奎妮,他才真正地將所有的往事拋之腦后,不再被它們煩擾著,他與妻子也重新開始了。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西游記,不過西游記是戲劇化的,而這本書的劇情相對來說樸實些。這本書的主人公并沒有遇到所謂的九九八十一難,只有崩潰又重建的信念和疲憊的身體。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12
《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令人吃驚的是,這本書并不那么有關(guān)宗教。開篇,老夫老妻哈羅德與莫琳的日常生活畫卷向我們展開:哈羅德呆滯而刻板地過了一生,幾乎是碌碌無為的典范;而莫琳總是忙忙碌碌,馬不停蹄地打理著各項瑣事,似乎不厭其煩,但她的一詞一句里又透著無盡對丈夫以及現(xiàn)狀的不滿。陌生與疏離填充了老年生活中天倫之樂所在的位置。但就在這個時候,哈羅德的舊友奎妮病危,來信告別,在給奎妮寄回信的路途中,哈羅德決定要徒步跨越整個英格蘭去見奎妮。他懷揣著一個近乎可笑的執(zhí)念:只要他徒步走去見奎妮,她就能活下來。
老人家就這么出發(fā)了,沒帶手機和任何徒步裝備,沒做任何事先準備,就這么篤定地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他穿著帆船鞋一路向北,從邁出第一步開始,就始終相信著自己的目的地歷歷在望!盎蛟S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币宦飞嫌腥酥С钟腥速|(zhì)疑,有人加入有人退出,來來往往,只有哈羅德自己的堅持始終如一。孑然一身開始征程的他,最終也是獨自一人抵達了終點。
合上書,我心里只有對哈羅德更加深刻的崇敬。信仰不是宗教的專有名詞,神圣也并非宗教的專屬定語。人的存在即是偉大的,人的信仰更使人的存在煥發(fā)光彩。那么信仰是什么呢?信仰其實很簡單:堅信“只要一直往前,就一定能夠抵達終點”。但要想堅持這個信念,其實并不容易。這需要超人的毅力與勇氣,足夠的耐心與執(zhí)著,以及直面一切、懷抱一切的胸襟,一路披荊斬棘,方才所向披靡。
朝圣這個詞,本就帶著濃濃的宗教神秘色彩;一個人的朝圣,似乎更顯形單影只,像是孤獨的信徒帶著旁人眼中的傲慢,帶著獨屬于己的執(zhí)著,直直朝著心中的燈塔走去,不回頭、不停留。于是,我?guī)е醭缇吹男睦恚_了這本書的扉頁。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事物,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苯o哈羅德徒步啟發(fā)的加油站女孩如是說。
你會發(fā)現(xiàn),在旅途過程中,你總會忘記哈羅德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和過去幾十載的自己相比,他充滿了朝氣與自信,在遼闊無垠的土地上大步流星地前行,正如他自己所說,“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趟”。這不僅僅是新的旅途,更是心的征程。隨著故事逐漸展開,我們知道哈羅德并不是為了奎妮而奔波,更是為了他的妻子莫琳、他已逝的兒子戴維、給予他信念的加油站女孩以及一路上所有善良友好的陌生人,當然,也是為了他自己。在跨越英格蘭的.同時,他也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到達最終目的地時,也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在那兒,有他最美好的初戀回憶,有著蓬勃的希望與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有著對生活最原始的熱愛之情——而現(xiàn)在,他也將如此繼續(xù)自己的生活。
盡管困難,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羅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虔誠地朝圣,向著光明的方向,大步流星地前進,與前進。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13
米黃背景,兩排柵欄勾勒出田野的輪廓,一條空曠的鄉(xiāng)間大道延伸向遠方,幾朵并不明麗的云點綴暗調(diào)的天空,一個行走中的渺小的背影,被帽子、大衣、鞋子裹成人形,只露出一根指向地平線的拐杖。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圖,一個心靈雞湯顏色——我不太喜歡的封面。
外貌協(xié)會的我以為自己也不會喜歡這個劇作家編造的、開頭不符合常理的故事。一個平常周二的清晨,一位六十歲剛退休的清閑老人,一封二十年未見的老友的來信,一個簡短的因癌癥晚期臨終前的告別。哈羅德寫下回信后跟妻子說:“我去一趟郵局,很快回來!比欢康牡剜]局,先是變成了一個又一個下一街區(qū)的郵筒,到了晚上竟變成了六百多里外英格蘭最北端的貝里克,老友奎妮的療養(yǎng)院;“很快”最終成了歷時近三個月的漫長旅程。他只是單純地想再走走,卻在加油站被陌生女孩善意的謊言啟發(fā),一位不信宗教的老人決定為了“信仰”走去看望老友,認定自己走下去對方就一定能活下去。哈羅德的出走沒有任何準備,他已年老到有些老年癡呆的征兆,平日走過的最長的路是取車,卻妄想從英格蘭南端徒步到北端;也沒有考慮妻子的感受,就孤身去看望一個多年不見的女性朋友,這不得不讓人揣測他的動機。在長途的孤獨中,在與陌生人的心靈碰撞中,這位老人六十年來的生活片段清晰再現(xiàn),這些拼湊出了一個平凡卻又特別的人生。
童年家庭的'陰影讓哈羅德難以把握父親、丈夫這兩個角色,本應(yīng)更加美滿的家庭反而因孩子的誕生開始出現(xiàn)裂痕。妻子莫琳是個幾乎完美的母親,兒子戴維是個聰明能干的孩子,而他——對父親責任充滿恐懼感的哈羅德,在選擇沉默和逃避中與這個家庭漸漸疏遠。他在釀酒廠里工作,一如既往的平淡。只是某次下班無意間撞見因被排擠躲在文具柜里啜泣的新同事奎妮,一個矮矮胖胖卻能干精明的女人。面對這個不太熟悉的女人,他沒有匆匆離開再次逃避,而是嘗試著安慰她。在后來的工作中,他們成了搭檔,他也漸漸對奎妮袒露心聲,講述自己的一切。擁有朋友本給生活帶來一絲慰藉,然而兒子意外的自殺再次打擊了哈羅德,他甚至沒有在殯儀館與兒子告別。面對妻子的悲痛、埋怨,他再次沉默,任由空酒瓶堆砌成頹廢的日子。他最終在酒精作用下失去了理智,甚至闖入釀酒廠打壞了苛刻老板的珍藏品。酒精導致的興奮還是敗給了軟弱,善良的奎妮替哈羅德頂罪,被解雇后離開;而他,連道別未曾有過。和妻子成日的吵架最終演變?yōu)槎甑睦淠嗵,直到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意外的信。
讀完小說合上書再次看到封面,這真是一個不合適的封面,書中的哈羅德沒有帽子,沒有大衣,沒有拐杖,只有一件臟又臭的T恤,一雙破舊的帆布鞋,一顆曾經(jīng)迷茫卻堅定下來的心。無意間打開了外包裝頁,里面呈現(xiàn)出單調(diào)的綠色,一雙手繪帆布鞋,沒有標題,鞋下一行小字:“那么,我是誰?”
這個色調(diào)的內(nèi)封面和那行字讓我想起另一本書,《蘇菲的世界》。然而蘇菲是在哲學中尋找自我,而這位老人顯然不是。他并不需要尋找,一直以來他都知道自己的怯懦和失敗。只是妻子承擔了太多他在生活中的責任,讓他不明白自己所扮演的是何角色。經(jīng)歷過這段旅程,盡管在野地中風餐露宿,他也并未感受到解放天性,找到自我的另一面,哈羅德還是哈羅德。這段旅程不是外界傳聞的一段過往羅曼史的浪漫延續(xù),也不是媒體捏造的與命運對抗的壯舉。
那么,這627里的“21世紀朝圣”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哈羅德所謂的信仰?但是他到達療養(yǎng)院不久奎妮就離世了,不是有信仰就能有奇跡的。救贖?他并不是教徒,又何來贖罪?而且與奎妮最后面對面的告別,哈羅德沒有道歉,沒有道謝,也還是沒有道別。走了這么多路他卻沒準備好最后的見面,看到虛弱的奎妮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默默離開。但在小說結(jié)尾,奎妮的葬禮后,莫琳和哈羅德解開了心結(jié)重新牽起手。顯然,因為這次“朝圣”帶給了他們一些改變。莫琳在哈羅德離開家后發(fā)現(xiàn)了自己曾忽視了他為家庭做過的努力,但這并不代表他不軟弱,經(jīng)過二十年的隔閡能再次與他相愛,或許只是因為哈羅德回顧人生后多了份坦然吧。堅持這次不可能的朝圣之旅,不是頑固想讓他向莫琳證明自己的堅強,而是過去終于給了他一次重新審視自我的機會,最終他做到了面對自我的弱點,接受自己的軟弱。
或許對于曾經(jīng)的哈羅德來說,安慰文具柜里失落的奎妮而沒有逃避是他做過的最勇敢的事,后來他愿意對奎妮敞開心扉其實是因為面對一個能干優(yōu)秀的人,平庸的他卻看到過對方的軟弱一面,覺得愛逃避的自己能被理解、寬容吧。而他無法與妻子、兒子好好溝通,恰恰是因為了解、熟悉讓家人深知并習慣了他的軟弱,而他也習慣了顯露出自己的軟弱,但逃避也讓他還未接受這樣的自己。二十年后再次回憶往事,在即將到達終點時哈羅德反而因周圍人態(tài)度的多次轉(zhuǎn)變、回憶的逐漸深入而近乎崩潰、找不到方向,他在心里積壓多年的情緒終于爆發(fā)。行走在貝里克郡的街區(qū)里,冷靜過后整理好自己,曾經(jīng)未知的生活讓他恐懼到不愿面對,而現(xiàn)在他走向療養(yǎng)院去追尋一個未知的結(jié)局——看看奎妮是否依舊活著。面對病床上曾經(jīng)傾聽他心靈的老友,哈羅德終于接納了軟弱的自我,這也是一種勇敢。接納自己的缺點,往往比妄圖改變更難。
朝圣之旅結(jié)束,他仍不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軟弱的平凡人,只是多了些釋然,多了些自我包容,但這已足矣。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14
很久了,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書,直到這次,讀《一個人的朝圣》,然后竟然想寫點什么!
故事的主子公哈羅德,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既無摯友,也無敵人,一輩子當心冀冀地為人,在妻子的眼里,他既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更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然后這一切埋怨積累到他們唯一的兒子自殺時到達頂點,然后,他們分居了,夫妻疏離,形同陌路。直到有一天,哈里德收到了那封遠方的來信,他唯一曾經(jīng)的老友奎妮身患癌癥,寫信告辭。故事就從這里起先了,一個人的朝圣就從這里起先了。
假如沒有奎妮的那封告辭信,或許哈里德的一生就這樣在和妻子感情的日漸疏遠中過去了,但不幸的是奎妮竟然身患癌癥,震驚哀思之余的哈里德最終坐不住了,他要徒步去探望奎妮,他要讓奎妮信任: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從今之后,1個人,87天,627英里,哈里德就這樣走了下去,沒有好的裝備好的鞋子,沒有手機,甚至沒有銀行卡,但他最終完成了這宏大的一個人的朝圣,他最終做到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父親,雖然兒子已經(jīng)不在人世,但在他的心目中,兒子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他們;最終他再次讓妻子信任自己是一名最精彩的丈夫,他們的愛情回來了。
很喜愛書中的一段話,“走在通向碼頭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線襲來。她和哈羅德湊和這么些年的緣由并不是戴維,甚至不是因為憐憫。她忍過這些年,是因為無論和哈羅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獨,沒有他的世界只會更加孤寂!笔前,我們有時候?qū)τ谏磉叺娜肆曇詾槌,沒有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是多么的來之不易,甚至會挑剔對方的諸多缺點,但一旦那個人,假如你身邊的`那個人突然就走了的話你才會發(fā)覺原來你們彼此是多么的不舍,原來你們彼此是如此的誰也離不開誰,如此的相愛!
一個人的朝圣,哈里德帶給我們的不止是徒步627英里沿途收獲的感動,不止是對兒子對妻子那深深的愛,還有對友情的執(zhí)著,對信念的執(zhí)著,所以,無論任何時候請信任自己信任愛!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15
當一個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時,全世界都會來幫你。只要擁有自己的信念,那么就必須能夠看到路的方向,即使路途遙遠,即使無人做伴,信念也會讓你到達終點。
哈羅德從一個生活平淡無奇的退休老人,到因為一封信而踏上了一段拯救好友之路的“朝圣者”。路途中,所見之人影響著他,所遇之事改變著他,雖然好友奎尼的命運無法改變,但是這一段“朝圣之路”卻讓他解開了原本纏繞在他生活中的“結(jié)”,與他的童年有關(guān),與婚姻有關(guān),與孩子有關(guān)。
開始讀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并不覺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和辦公室的老師交流時都有同感,認為有很多情節(jié)讀得人云里霧里的,但是慢慢的,當跟隨著哈羅德的行程一點點前行,他的這段“朝圣”之行對我的感動也越來越深。
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用他顫顫巍巍的雙腳,度量了87天,627英里的距離,這一段旅程對于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而這份困難卻戰(zhàn)勝不了幾十年那份朋友之間的信任和依托。
沒有比這還純真的'友情了,而對于哈羅德自身而言,這的確是一種挑戰(zhàn),但他最終完成了,而給他最大支持的除了對奎妮的愿望,還有就是自己的妻子開始的反對和最后的支持,以及路途中形形色色的人給與他的幫助與勇氣。旅行途中就是這樣,在欣賞風景的同時會伴隨著很多瑣碎的記憶。讀后感往日里一些不曾想起念起的片段,會在路途中逐漸清晰。這時的自己,就如同事情的旁觀者一般,會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所作所為,從而明了曾經(jīng)的自己是如此的狹隘與封閉,更明了以后的自己行走的方向與方式。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哈羅德般的存在,內(nèi)心中有太多的情緒與想法想要迸發(fā),但是卻又不得不為了當前的生活踽踽獨行,嘆息自己沒有哈羅德那樣足夠的勇氣,為了一個信仰,踏上一段尋找真實自我的旅程,不過,我們也許可以時常剖析自己,接納理解他人,去追尋那份屬于自己內(nèi)心的寧靜。
【蝴蝶蘭的作文300字】相關(guān)文章:
美麗的蝴蝶蘭05-07
蝴蝶蘭作文(精選10篇)02-17
高一狀物作文:蝴蝶蘭04-21
關(guān)于蝴蝶蘭的作文300字(精選26篇)06-29
蝴蝶蘭三年級作文11-07
雪中即景作文優(yōu)秀作文-雪作文01-25
下雨即景作文_作文01-20
桂花作文-作文大全03-01
珍惜親情作文作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