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一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作文 篇1
君不見古來圣賢肝膽心,尚思為國戍輪臺。君不見古來圣賢柔腸心,出水芙蓉去雕飾。古來圣賢皆風(fēng)流,惟有李白留我心。
――題記
月牙彎兒彎,七八個星天外。是夜,我一如既往地望向了那抹與月同醉的身影。我正要加快步子向前走去,忽聽一聲長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唉,對影成三人!”
他的聲音在這院子里是空靈萬分,可他的話卻讓我一時之間不解了。我急忙走上前去,終于走到了那衣袂飄飄之人身前,許久才做了一個決定,輕聲問道:“李兄,何故嘆息?我覺得你此句詩很不錯,意境極美!”
“張三兄,這便不對了!”李白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獨自憑欄望月,心下愁緒不斷升到了心頭。他本想對我說些什么,可當(dāng)他放下酒杯之后,便止住了話語,只又長嘆一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兄這個酒鬼,想必又有什么愁心事了,如此這般放下酒杯嘆息的模樣,可不是他的作風(fēng)!忽然想起他剛剛的那句詩,心中便生出了幾分明了,和幾分莫名的感覺。
“李兄,你剛剛那句詩莫不是又給陛下的某位妃子所寫?怪不得我見你如此之愁!”心下便開始同情起了李兄,空有一身才華,要為后宮女子作詩,他的報國之志,何時才能實現(xiàn)?
李白此刻心中舒坦了幾分,可他的目光還是沒有偏離遠方,仿佛月亮就是他的國、他的家,就是他所要為之付出的那個君王!
“知我心者,惟有張三兄。不過我必定會實現(xiàn)我報國的夢想,天生我材必有用。”
“留我心者,惟有李兄。”我輕笑,這笑夾雜著月光,如夢,也如流水一般地流入了李白的'眼眸。
也正是今日,我與李兄闊別。不久后,便聽到李兄加入敵營的消息,想必他是太想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華了吧。再不久,敵方敗,李兄被貶,這著實讓我難過了許久。當(dāng)此時,唐玄宗大赦天下……
李兄后來怎么了,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在明月相照的夜里突然醒了。
高一作文 篇2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 …… 雖是等于為了帝王將相作家譜所謂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 題記
在廣袤浩瀚的蒼穹,每一顆流星墜落時,它們都會用盡自己的全力,撕開一縷光芒,讓黑夜為之瀲滟,留不住的絢麗卻在天空印下了一’抹烈紅的痕跡,記憶定格為了永恒。
冗長的歷史長河,湮沒了多少悲哀鮮血,曾經(jīng)的'那些繁華,輝煌,夢幻,都已成為過往。轉(zhuǎn)眼間,一切不過一抔黃土。而唯獨有些人,他們被自己的時代遺棄,想要拯救蒼生又無能為力,他們窮盡一生,甚至犧牲自己為百姓高唱悲歌。宛如璀璨明亮的流星,短暫而凄美。
春秋戰(zhàn)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混亂分裂的時代,在長期動蕩不安中,百姓苦不堪言,期待和平安定,幸福寧靜,終于迎來了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秦。然而,他們并沒有等到他們想要的日子,沉重的賦稅勞役讓他們看不見希望。陳涉,這個戍守邊疆的農(nóng)民,他深刻感受到的不僅僅個人的悲哀,是平凡百姓的悲哀,于是吼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高聲,帶著滿腔的不甘和憤怒,領(lǐng)著斬木為兵的百姓開始反秦。他要用自己的鮮血洗凈了這個暴虐罪惡的王朝,即便是死又如何,所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如鴻毛。
都說大唐是個風(fēng)花雪月的夢幻朝代,誰知輝煌下所遮掩的陰暗,誰知盛世下所埋葬的傷痛,誰又知那群如螻蟻般生存的百姓,他們是如何苦苦掙扎的。杜甫,這個見證著大唐由盛到衰的詩人,他看到是社會最底層的百姓的生活,是殘酷而悲壯的現(xiàn)實,注定他這一生無法散去眉宇間的抑郁憂心。任何王朝的繁榮都是百姓用血淚去成就的,杜甫他看見了,所以他為百姓發(fā)出了壯烈的哀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近代中國史是一部屈辱史,百年來受帝國主義入侵,在民族存亡之際,有一群站了出來,他們想挽救國家,實行變法,卻備受阻攔。譚嗣同,一介文弱書生而已,為了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絕不低頭,放棄逃生機會,坦然地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生又何妨,死又何懼。
這些人燃燒自己的生命成全了大義,在那些黑暗殘暴的世界,他們劃破了天空,執(zhí)著,無畏,給予了痛苦的百姓溫暖與光明,留下了屬于自己的星痕。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信念便不會消失。
這樣一生何其短暫,這樣一生又何其燦爛,但即便是滄;癁榱松L铮麄兌忌钌罾佑≡诹撕笫赖男闹,永不褪色。在中國沉沉浮浮的漫長時光中,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著時代方向。
高一作文 篇3
史書上稱他為“起衰振隳”的“救時宰相”。他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即將分崩離析的明王朝,讓絕望的世人看到了暗暗長夜中微弱但卻刺眼的曙光。
張居正生于國家多事之秋:16世紀的中國衰敗的不僅僅是明朝的統(tǒng)治,還有整個封建王朝。此時的國家在經(jīng)濟政治上混亂不堪,千瘡百孔,急需一位能掌控大局的人運籌帷幄,挽救已在懸崖邊的王朝。張居正是湖北江陵的一介平民,“起自寒士,非閥閱衣冠之族”,在家鄉(xiāng)被人稱為天才,十三歲的鄉(xiāng)試是他的一次鳳凰涅盤:主考官顧璘故意使他落選,希望能激勵他更加奮進,果然張居正在三年后的考試中一舉成名,成為了最年輕的舉人。張居正后來還提到顧璘的.恩情,“仆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恩,思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
隆慶六年,皇帝病故。張居正升為首輔。又因張居正是皇帝的老師,深受皇帝的信賴。他從此掌握了王朝的大權(quán),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
張居正雷厲風(fēng)行地推行他的改革政策,他一再宣告:“所在強宗豪民,敢有撓法者,嚴治不貸!彼麆傔^的性格使新政得以順利進行。他還不拘一格的使用、提拔和培養(yǎng)人才。他調(diào)整土地政策,興修水利,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他大膽突破理學(xué)的禁錮,要求為官者體察民情,并宣揚無神論的觀點,使整個社會的風(fēng)氣為之一新。對于改革的成效,《明通鑒》贊譽:“是時,帑藏充盈,國最完備!
改革中或因自身利益受損,或因為妒忌的輿論一直包圍著張居正。他的才干無可否認,輿論也只是針對他的道德,于是凡是處于其位者具有代表性的惡行,無不被加到了張居正的頭上。海瑞評說“居正工于謀國,拙于謀身”,但他為了革除“數(shù)十年廢弛從積之政”,必須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萬歷五年正當(dāng)改革從政治推向經(jīng)濟之時,張居正父親去世,新政正是方興未艾之時,若他離任守孝一定會前功盡棄,于是張居正強忍父親辭世的悲痛,為國“奪情”。反對派借機紛紛攻擊,“忘親貪位”、“禽彘”的帽子扣到了他的頭上,也是從此開始,張居正在舉世非議的反對浪聲里,超越了那個時代所謂的道德信仰,從而孤獨執(zhí)著地緊握自己的理想。這份執(zhí)著是他取得蓋世功績的重要原因。
然而政以人舉也必將以人亡。通常改革家的個人命運與新政連為一體,政亡人息、功敗垂成是改革家不變的命運:商鞅車裂,王安石郁郁而終,張居正也不可能擺脫宿命。雖然他有過人的膽識和魄力,駕馭群臣有使“百僚皆惕息”的威勢,但他無法變更改革的脆弱性質(zhì),時代和階級注定的局限給改革家的道路越來越窄。正如他所說“仆以孤焰,耿耿于迅飚之中”。他就像那搖搖欲滅的孤焰,不顧一切的燃燒自己的激情與生命在獵獵寒風(fēng)之中,他要以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一個衰敗的王朝復(fù)蘇的通途。腐爛的王朝在他的孤獨吶喊中竟也放出一度耀眼的光華,但那就像發(fā)生在漆黑夜空中絕美的流星,為絕望的世人舞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后匆匆泯滅,仿佛在惋惜已不再回來的青春。
萬歷十年六月張居正病逝,十二月反對派開始了對其家人的迫害:張居正滿門查抄,家屬餓死十多人。他為之付出一生的新政,已同他成為歷史。此后明衰敗的形勢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再沒有一個有識之士能力挽狂瀾于既倒,人們懷念新政時的安寧與富庶,紛紛為張居正昭雪,其中不僅有他的支持者,還有被他打擊與他結(jié)怨的反對派。這些人在反對張居正時又怎會想到新政不在時的滿目瘡痍,又怎會想到如今要張居正的平反而奔走呼號。歷史上不乏憂國憂民者,然而卻缺少敢為大過之事的勇士。崇禎在國破家亡之際,才明白“得庸相百不如得救時相一也”,張居正才得以平反。正如江陵故宅詩云:恩怨盡時方定論,封疆危日見才難。
分崩離析是一個王朝最終的結(jié)局,一代改革家拼盡一切也要挽回王朝沒落的膽略與才識卻像星辰般長存歷史,亙古不變,普照一代又一代的勇士。
【高一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高一的作文04-07
理解高一作文02-02
敘事的高一作文02-19
高一遺憾作文11-04
高一挫折作文11-08
遺憾高一作文11-04
鑰匙高一作文04-12
高一敘事作文11-02
成長的高一作文04-28
高一的同桌作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