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1
劉亮程素有農(nóng)民作家之稱,前半生作為一個徹徹底底的農(nóng)民,寫作也許只是他的副業(yè)。讀了他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之后》,鄉(xiāng)土氣息迎面撲來,仿佛在這浮躁的社會中看到一塊綠洲,讓人眼前一亮。
作者從各個角度來描寫村莊,寫作的對象包括村子里的居民,牲畜,植物,野外的動物以及村子里發(fā)生的各種事情。整本書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和高深的思想做包裝,僅展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的原始體驗和本質的回歸。通過這些散文,作者打開了我們村莊的記憶,平淡而又單調的村莊生活,生命在其中慢慢的流逝,村莊的居民接受了這一切,沒有燈紅酒綠,沒有抱怨,沒有鄉(xiāng)愁,沒有苦難,沒有悲傷,只有一絲溫暖和無奈。換一個視角,也許我們更能體驗到生命的真諦。就像作者描寫的那樣:“他過著一生中又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擺在眼前的活,還和昨天一樣多、一樣重,也一樣輕松。生活就是這樣,并不因為你生活了多少年日子就會變得好過。農(nóng)活更是如此,不是你干掉一件它就會少一件;钍歉刹煌甑,你只有慢慢地干著活把自己的一生消磨完!
這本散文集是劉亮程一個人的史詩。他的成長記憶都濃縮在這一段段的文字里。在描述狗馬蟲螞蟻牛人麥子風樹田這些村莊里的組成部分時,透露著生命的對生命流逝的無奈和淡淡的憂傷。人總會老去,村子也終歸會荒蕪,村口的麥田,高高升起的炊煙,被風吹彎的老樹都會消失。但是作者留下的這段樸素的鄉(xiāng)土記憶,會保留在文字里長存。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2
村莊是一個人心中的向往,是一個人對人間煙火,人生經(jīng)歷的感受和認識。作者用樸實的女字剖開了自己的故土,將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村莊完整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對于作者來說,村莊就是他的.全部。他熱愛那里的一花一草,即使是一粒蟲,他都異常憐惜,就如同作者所寫:“我的村莊有一場風那么大,有一粒塵土到一顆星層那么高遠,有一年四季和一村莊人的一生那樣久長。”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難以忘懷的地方,尤其對于那些離家漂泊的人來說,故土就是最難以割舍、魂牽夢縈的地方。
生活是一首詩,而他,劉亮程的詩,也許沒有“懷一壺清酒”的雅致,沒有"仰天長笑出門去”的酒脫,沒有感人肺腑的言語,但卻總在平談處讓人心悸,畢竟這才該是生活該有的樣子,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深入腎髓,溶在血液里,話言質撲卻有力;蛟S,劉亮程本身就是一首詩吧,平平遺談,卻又令人難以忘懷。
記得作者曾經(jīng)說過:“我老的時候,我會說,我是在時光中活老的!弊髡咦诨倪h處,看到的是一大段歲月,居住的是一長段時光。在這段漫長的時光里,作者在動物上找自己。他的村莊,是由許許多多的人,的動物組成的,又是由他一個人代表的。
劉亮程,用一本書創(chuàng)造了一個家鄉(xiāng)。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3
書籍匯集著前人對世界的經(jīng)驗與閱歷,讀好一本書,就在有限的人生中獲得了既有的文化財富。懷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現(xiàn)實生活的快節(jié)奏的迷茫,我不禁拿起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品味了起來。
我感受到這是一本”靜”書,這些樸實的有如黃土的文字里,藏著一股寧靜的力量,靜到一低頭就可以看見長長的過往,靜到一駐足可以聽見天地之間最清晰的心跳,靜到一閉眼就能感悟到世間萬物。
劉亮程是村莊的兒子,他詩意的刻畫了一個村莊里的草木、動物、夜晚、月光和夢……他寫關于村莊的一切。他寫動物:狗的愛與忠誠,馬的倔強與逃避,蟲子的短暫與辛勞,他甚至花了一下午的時間觀察螞蟻搬家;他寫人:沒熬過那年冬天的姑媽,在村莊附近的某一塊地里勤勞的父親,以及在村東西兩頭不同生活習慣的兩群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友好的對頭的;他寫房子,他津津樂道著他曾荒廢了不少時光的那些老房子,那些院門、土墻、墻邊的樹、樹旁的煙囪和冉冉升起的炊煙。寫煙,寫風景,寫木老頭;寫夢、寫死亡和新生。從冬天寫到下一個冬天,寫每一個人每一堵墻,每一塊土皮都講歸去的歲月和星辰。
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21世紀,快節(jié)奏的生活,我們仿佛在被生活帶著奔跑,而這本書,沒有華麗的彩,沒有渲染的外表,只有樸實無華的語言和濃厚的鄉(xiāng)情,讀著這些寧靜的辭藻仿佛就像在深夜中駐足于一片光明,感受著大自然,沒有戰(zhàn)火與硝煙,沒有歌舞與繁華,只有村莊與河流,只有帶著純凈的詩意的美,似乎是一個人走在無垠的大地上,太陽照著你,風永遠吹拂著你,為心靈留下了一片溫馨的駐地。
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意念,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在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落生活里,雖然只讀過幾年初中,文字依舊成為了劉亮程熱愛生活的最有力工具,他記錄者生活中的點滴,篆刻著村莊中的一切,他有著一顆感恩的,充滿詩意的,對生活無線熱愛的心!這正是碌碌世界中最寶貴的東西。
讀完這本書,嘈雜的心中多了一份寧靜,多了一份對生命的熱愛,多了一種對生活的渴望!我愿時常拿起這本書,任我一個人在無邊的海洋里徜徉!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4
本書的作者劉亮程,構造了一個村莊,或者說一個世界,他私有的,我們,永遠只是旁觀者,我們只能從中看到自己的村莊。故以下所寫,不是作者的世界,而是我的世界。
一、生命的字眼
生命,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生命是一個深刻的東西,每個人的都不同,談來談去,沒什么可以交給別人的,談的都是自己。
故每個人都是經(jīng)歷者,也是旁觀者。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們幫不了誰!
這是生命的孤獨感。我們的生命不是莎翁筆下的'戲劇——麥克白注定謀反,李爾王必將流放,不是一個設定好的劇本,我們一直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獨一無二的人和事,一個人在溫暖的日子里迎面向陽,盡情釋放生命的明媚;或一個人在陰冷的歲月中卷曲身子,默默隱藏靈魂的溫熱,。這些經(jīng)歷讓生命無法傾訴,因為別人聽不到也看不到,一個人獨自走在生命中,別人聽不到他的聲音。
“可是我,只是個種地的農(nóng)民,沒在天上飛過,沒在高高的樹枝上站過。我怎么會聽懂鳥說的事呢?”
這是隔閡,生命的隔閡,因為沒有經(jīng)歷,所以不會懂得。這是一場一個人的戰(zhàn)爭,注定了單槍匹馬,別人幫不了你,生命是獨立的,所以你要一個人面對痛苦與快樂,所以才會有堅強與不屈,因為承受著整個生命的重量,他往往壓得你喘不過氣,但別人卻感受不到它,因此獨立是一種品質,一種走完生命必須的品質。
生命的誕生注定了孤獨與一個人面對,所謂的依靠并不存在。
二、要做的事
一個人,他做的事,決定了生命的狀態(tài)與價值。
人們生活在一塊大陸上,卻各有各的活計,生命中的事太繁重,夠一個人忙一輩子,別想得太簡單。
“他們太小看這些活計了,總認為三下五下就能應付掉,事實上隨便一件小事就能消磨掉人的一輩子!
生命如此艱難,一件事,要做好,是不簡單,你要做的事,往往是全世界最重要,最困難的事,因為你要做好它。它是全生命的重量,他讓生命沉入黃土,而非如塵埃一般浮在空氣中,故而要做的事讓人專一,只有專一一件事,才能從塵埃里掙脫出來,這件事,是生命賦予的使命,是一個人的一生,干完,干好,人就出來了。
“我們干完的事,將是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的事。”
最大的事是你做完的事,簡單的道理,踐行的人卻不多。
腳踏實地,做自己該做的事。
三、默數(shù)時間
“風四十年吹舊一扇門上的紅油漆,雨八十年沖掉墻上的一塊泥皮!
一切都在默數(shù)著時間。
時間令所有的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有愛有恨,它未知,神秘,誘人,但它真正的意義,怕也只是一個量度。
多久,多少年,多長時間。
時間不是永恒的,它消磨完一件事,自己也就不復存在,他伴隨外物而生,又隨外物而止,所以每一段時間都是唯一的,沒了將不再出現(xiàn),這唯一性讓逝去的變成了最美麗的,或者說一切都是最美麗的,應為沒有什么是相同的。所以時間的逝去讓人恐懼,他消磨掉過去,侵蝕現(xiàn)在,威脅未來,何其可怕!一生轉瞬即逝,偏偏還留有遺憾,死也不得安寧!
時間創(chuàng)造了唯一,唯一創(chuàng)造了美麗,所以認真地和每一秒作伴,用心去相處。這倒也不算什么惜時——美麗的總不能輕易放過,要細細品味好的時光。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5
村莊,是個陌生的地方,兒時依稀去到母親的故土?粗笕俗鲋,我閑下來,或聽風聲細語,或看麥隨風飄搖,盼時光流去,望落日西沉。村莊如此簡單,如同一場風,沒有華麗與喧囂。
他將村莊的歲月記錄了下來,那是一場風,一場叫劉二的風。從童年開始,風便跟在了身后,吹向垂危的小蟲,吹向一堵老墻,向土地,向村莊。風花一生的時間吹拂萬物,吹向遠方,最后,吹回故土!懊考挛锒荚诘却@著什么,尋找一個理由”,黃沙梁等著這場風,吹過一個人的村莊。
風花了一個人的童年吹拂了村莊的每個角落,風不明白城市的欲望與名利,他很單純。觀察一個老而無妻的光棍,看看村里的狗,聽蟲鳴,望落日,消磨時光。無盡的明天,風不知道自己要向哪里吹,吹出什么,只是跟著村里人,慢慢飄著。他吹拂過的東西太少了。當遇見過死亡,受寒風吹徹,經(jīng)歷捉迷藏后的長夜,他漸漸成長了;蛟S成長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需要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理由。
風去過很多地方“流浪”,總是吹過一百年后還會發(fā)生的永恒事情,望著永恒不變的`事物,簡單快樂。有人說,風的自在是生命的墮落,放下所有,無所追求。但,與其在城市車水馬龍的燈火中奔波,我,更憧憬在鄉(xiāng)村的長空下聽那蛙聲鳴鳴!叭プ鲲L吧,做不被定義的風”去做一場“劉二”的風。或許,生命的本質,便存在于千篇一律又充滿驚喜的生活之中,便存在于錯綜復雜又混沌未鑿的自然之中。我,或許不理解生活之諦,但我明白,流浪在世界的天涯海角,隨風而動,定能感受到,歲月的極美。
“有些風在昏天暗地的大風中飄過村子,越走越遠,再也回不到村里。”這場風吹到故鄉(xiāng),慢了下來。往事如同照在墻后的月光,不用回頭便能聆聽。小如鳥蟲,大如屋舍,風望著早被自然撫平的印記,年少時不知留戀,像一場疾風奔去,不知曾經(jīng)的生活,也需有東西來證明。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吹過的足跡,逐漸的令人珍惜,即若大如一場風,也有停下之時。湮滅,終是萬物的歸宿,我們看著榜單上劃掉的名字越來越多,逐漸要到自己時,也不禁想起了從前。停下來的一場風,不會留太久,也不會留下痕跡。
劉二最終停下來了,他沒有留下什么,只向世人吹出了那個,叫做黃沙梁的村莊,那個,有風一樣大的村莊。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6
這是怎樣一個虔誠的行吟者,他的筆端是怎樣觸摸到自然最柔軟的心臟的,他古樸的行走穿越那些他深愛的土地,是用什么樣的方式獲取山河古老的芬芳的,真的是一個謎。
閑逛人海里的一個,有著一個特定的代號,閑逛的時候順便張開他的唇歌唱身邊的事物。
他行走在荒涼的西北,走在一個我們在中國地圖上找尋不出來的村莊,走在一個現(xiàn)實中或者意念里的小小村莊。這個村莊屬于他一個人,或者說,他屬于他的那個村莊。他生于此長于此,閑逛大半生,恍然發(fā)覺應該做點什么!拔业媒o自己找點閑事,找個理由活下去。”于是他寫作,他歌唱,他聆聽,他對一切他所遇見的生命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一些蟲子,一群驢,一些風塵仆仆的路人,一陣風,一只夜里孤獨鳴叫的鳥,甚至更多更多,假如我遇見它們,我想我可以向它們打聽他的去處。然后它們會告訴我,那個男人此時正在黃沙里聽著風聲小憩,在金黃的麥地里辛勤地收割,在一片小綠洲和一群蟲子交談,在無際的荒野里扛著一把鐵鍬獨自前行……
他在行走,從出發(fā)到回來,就是一生。很多故事流淌成傳說,很可能鄉(xiāng)音也成舊事。一些鮮活的生命走進墳墓,而那些看似永恒的事物也無時不在發(fā)生變化。出發(fā)以前屬于自己的,再回來已經(jīng)成為別人的'專屬。那時候我們只剩下一快墓碑,一堆黃土,一個游蕩無可歸依的魂。沒有人記得你來過走了,沒有人在乎你笑過哭了。生命是這樣短暫的演出,這樣孤獨的行走,這樣悲情的敘述,這樣陰暗的橋段。
一輩子住在一個地方,一輩子睡在一個人身旁。這就是一生。
什么都終結的時候啊!
“一麻袋麥子誰都有背不動的時候。誰都有老掉牙啃不動骨頭的時候!蔽覀兌紩n老,然后一一從這個繁華的世界上消失,像吹過黃沙梁的那些風,帶來一些塵土,帶走一些炊煙。但,誰記得呢? 如果一個人在路上不停地行走,他會回歸嗎?他說,炊煙是家的根。又說,一個人心中的家,并不僅僅是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里度過的生活。只是我不知道,一個人的村莊可有炊煙;只是我不知道,一個行走的除了以天地為家他還擁有什么。
“我”——這個書本里不停不停行走的男人,來自現(xiàn)實還是作家的意念,我想他應該不僅僅是一個個體,他是一個群體。一個享受自然與生活,熱愛生命以及其余一切的群體。其實一個人的村莊我們每個人都有,但各不相同,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尋常。
有人說劉亮程是中國最后的散文家,而我則以為他更應該是一個詩人,他敞開自己赤誠的胸懷,吸收天地的任何一絲芬芳,用他多情婉轉的筆講述給我們在塵世囂繁里奔忙勞累的心靈聽。
相信這樣的行吟,是一種責任,或者說,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7
黃沙梁,是這本書里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個字眼,它是一個村莊的名字,這個在地球上占有一席之地,不知何經(jīng)度,何緯度的一塊土地,一個被人們忽視的小村莊。在作者劉亮程的筆下,這個小村莊活靈活現(xiàn)的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在作者眼里,這是他一個人的村莊,他的每一次提筆,都是對村莊,對故鄉(xiāng)虔誠的禮拜。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關于村莊的歷史。
這個村莊是個什么樣子的,在作者筆下,通過樸實無華的描述,這座村莊浮出了水面。我都不知如何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概括這個村莊,我只能靠想象力,事實證明它不一定可靠。貧窮,落后,偏遠,我暫時想到的只有這么多。早些時間,在哪里看到過一段形容饑餓的文字,很多人看過后都表示欣賞,覺得形容的很饑餓。文字己經(jīng)通過遣詞造句發(fā)揮了它的力量。讓更多的人體會到了那種饑餓感。還有一篇文字說是作者在文中沒有提到一個關于上帝的字眼,卻讓讀者看完后覺得到處都是上帝,心里懷有深深的敬意。這也許就是文字的力量;剡^頭來,我們看看這個村莊,文中并沒有提到饑餓,沒有說因為饑餓出現(xiàn)恐慌,更沒有說因為饑餓餓死過人。但當我們看完后,覺得這個村莊一直沒解決溫飽問題,大多時間處于饑餓狀態(tài)。作者在一篇文字中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了這種生存壓力,幾只老鼠為了分幾粒麥子,被一頭牛的一泡尿沖進洞里淹死了。由動物類比到人,這是一個暗喻。更直接有效的傳達給他人以生存艱難和危機。這個村莊離外面很遠,到另一個村子要走一天一夜,去收割一次麥子也要走一天一夜,去拾個柴禾也要趕著牛車走一天一夜。由此我想到這個村莊處于荒野上,或者戈壁上,與外界聯(lián)系幾乎斷裂,這個村莊的人自給自足,他們看不到外界一點點微弱的光亮,在與世隔絕的這樣一個小村莊,安靜的活著。
什么樣的地方才叫村莊,首先要有人,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人,劉二,馮四等,有房子,不管是露雨的,土打的墻的房子,快要倒的房子。有人有房子還不夠,光有房子和人的話,我只能想到兩個地方,監(jiān)獄和難民營。不過這兩個地方似乎還有飯吃,而且不用勞作。有句話說的好,有牛有馬的地方才叫村莊。是個村莊就得有個村莊的樣子,狗啊,雞啊,驢啊……一樣也不能少。牛是拓荒牛,在人類開天辟地的事業(yè)中,牛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狗看家護院,雞打鳴,驢拉車,村莊就該是這個樣子的。站在田地里看到自家的煙囪往外冒煙,就知道吃飯時間到了,有事沒事扛著一把鐵锨在地里這鏟鏟,那里平幾锨,手里閑不住,不停的忙活著,這就是地地道道的村民。樹木和路一樣也不能少,一個向上不停的瘋長,一個向四面八方不斷延伸。一個關于成長,一個關于出路。村莊并不是孤立的,它在不停的運動,靠近城鎮(zhèn)。作者的文字從偏遠的村莊抵達城鎮(zhèn)后,盡管停留在城市的邊緣,但場景卻變得遼闊起來。這個變化過程有點雨過天晴,或者說大霧散后的感覺,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生活總是需要我們懷著希望,不是嗎?
很早以前,就聽人說過,如果一個人能把桌子上放的一個杯子描述成一段文字,那這個人就不是文盲,如果能把一個杯子寫到上千個字,那這個人就是個秀才了,如果能寫到上萬字,那么這個人肯定是個知識分子,受過高等教育,如果能寫到幾十萬字,那么這個人就是個人才了。在這里,劉亮程做到了,他成就了村莊,村莊成就了他,他通過長期的細微的觀察,把一個微不足道,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莊,寫出了洋洋灑灑的幾十萬字。簡而言之,他為一個村莊作了傳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村莊,我們就不曾發(fā)現(xiàn)這些事物,對事物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劉亮程的落筆是眾人始料不及的,他從來沒有用過美麗啊,動人啊,偉大啊,這些個華麗的詞藻和字眼,他用的都是些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口語,簡單,樸素,通俗。這些文字后面隱藏著一個人,他就是劉亮程,這讓我再一次覺得人品和文品是多么的一致。很多人都書寫過自己的村莊,但從來沒有人能像劉亮程這樣細微的描述,之前人們習慣于宏觀上的描寫,而忽略了構成村莊的各個部分,和其隱蔽地帶。在劉亮程筆下村莊里的事都值得關注,小到墻縫隙里的兩窩螞蟻,一棵樹上指向家方向的一截樹干,太陽先照到哪里,后照進哪家,如此細致的'書寫,離不開個人的生存經(jīng)驗和長時間的細心觀摩。
在村莊的寫作中,作者劉亮程極其的冷靜和沉著,他用他獨有的眼睛看著周圍,書寫的自然,平實,與村莊周圍的環(huán)境做到了完全融入。比如寫到父親的死亡,很多人在對待死亡問題上會顯得失去方寸,進而沖動,失去理性,在書寫上則表現(xiàn)為泛濫,毫不節(jié)制,收不住因疼痛而顫動的筆。作為一個書寫者,有必要學會克制與容忍。作者劉亮程的書寫拿捏的很有尺度。他在文中是這樣表達的,我看到父親扛著一把锨和往常一樣出去了,到了中午,母親覺著不對,就喊起來,然后去找,找到了父親插在河邊上的那把锨。多少年來我總覺得父親并沒有走遠,他就在村莊附近的某一塊地里那一片密不透風的草莽中,無聲地揮動著鐵鍬。他干的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家和兒女,也忘記了累……這樣的句子沒有刻意的的訴說逝去親人的痛苦,更沒有直接談論死亡,而是從側面烘托出一個場景,在人的大腦里沖擊出一個具體的影像。留給我們的,卻是心靈上的震憾。
村莊會不會消失,事實上村莊確實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促使村莊不像以前我們所熟悉的村莊,許許多多事物發(fā)生著變化,牛少了,沒了,代替它的是鐵牛,機械化。許多農(nóng)具都掛在了墻上,生銹了,鈍了,沒有人再想起用它們。村莊邊上多幾個土包,多少年后又鏟平了,種上莊稼。事實上村莊不會消失,它只是被異化了,我們懷念舊事物的時候,又擋不住歷史的車輪,在一次一次回望中老了,最終倒在了歷史的車輪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村莊是永恒的,即使變得面目全非,但在一代人的心里,村莊就是他們生活過的老樣子。我們可以在心里還原一片凈土。
有人把劉亮程喻為鄉(xiāng)村哲學家,開始時我一直不理解,不是很贊同這種說法,我覺得哲學是哲學家干的事,而散文家只要寫好散文就是了,彼此不該混淆,應有所區(qū)分。在讀了劉亮程的這本書后,我對這個說法有了新的認識。目前我正在讀第二遍,借用別人的說辭,好書不是那些我在看的書,而是我還在看的書,在看第幾遍的那些書。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8
多么一位虔誠的陳訴者,以淡然的話語,以細膩的文筆,以獨特的視角,以泰然的心態(tài)向我們娓娓道來眼中的世界。
一個人的村莊,似一個人,又不似一個人,不過是心態(tài)而已。劉亮程先生身處喧嚷的鄉(xiāng)村,卻以不似常人的方式看待村莊,看待大自然,看待世間萬物。
看見書的標題我就開始暢想起來,一個人的村莊?會是怎樣?每天日升而醒日落而息,整天無所事事?又或者只是去田地里干干活?不是吧?絕對不是!我要去看這世界!看這萬物!
我幻想著,期待著在這漫漫人生中總得有一次自己的旅行吧。去一個人的村莊吧,與其在鋼鐵制作而成的城市中喧鬧繁華,不如去靜謐的,被大自然包圍的村莊中獨處。
早晨,每當公雞打鳴,我就睜開眼悠悠轉醒,洗漱完后坐在大門前的凳子上,望著院子中嬉戲打鬧的狗和圈中的豬”哼哧哼哧”地吃,心中不會有孤獨,只會有一股淡然產(chǎn)生;蛘吲紶枙粣偠镍B鳴叫醒,沿著小道圍著村莊轉一圈又一圈。站在村莊的最高點,看著底下的房屋錯落有致,緊緊依靠。
中午,熾熱的太陽照射下讓人睜不開眼,搬把椅子坐在樹蔭下,合上眼。傾聽著風兒吹過,樹葉微微晃動的聲音,犬吠雞鳴之聲也能隱隱聽見。
下午,給院中的.花花草草澆澆水,給雞狗喂喂食。然后獨自去往河邊,坐在大石頭上,向河里隨意地丟幾顆光滑扁平的石子,引起水面波瀾斷斷不絕,一個接一個的水圈不斷縮小,最后化作點又隱于水中。清澈的水底隱隱約約有幾條斑點的魚兒游過,輕快迅疾,似乎感受不到人的情感,只是那么快活,只是那么無憂無慮。又或者去干干農(nóng)活,戴個草帽在田地里勞作,上下?lián)]舞著鋤頭,一下又一下地落在泥土里。累了就坐在地上,看著地上小小的前行者,看它們搬運著食物,看著地上的吟唱者,看它們唱著動聽的歌。
晚上,坐在葡萄藤下,在架子和葉子的掩映下,溫柔的月兒依稀可見。葡萄上沾著淡淡的月光,熠熠生輝,晃眼間似一顆顆閃耀的寶石。如果恰逢葡萄成熟的季節(jié),伸手便可摘一顆嘗嘗滋味,豈不美哉?
一個人的村莊,孤獨是必然的,但那份悠閑也是必然的。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9
朋友,你如果手上沒有這本書,我建議你去買,這是一本絕對值得一讀的書。它的作者是劉程亮,是春分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原價28元,網(wǎng)購價18.30.
記住,我不是替他做廣告,沒必要。實在是這本書在樸實無華中橫趣妙生。我們都可能面對苦難;逆境;郁悶,但是在一般而平靜的日子里,我們怎樣打發(fā)自己的,消磨自己,安排自己,提升自己,這就有些講究了。用我自己的話來說,我們可能生活在嘈雜中,也生活在對抗的溝通和拒絕的離開里,但我們還可以生活在散文里,生活在解讀后的愉悅中。這就是我讀《一個人的村莊》后的最大的體會
作者太能說了,說狗說到人不如狗;說驢說到人都要羨慕的境界,那一種隱喻和借用的比擬會令你叫絕。他連一把鐵锨都有的說,被蟲咬了說是與蟲共眠,躺在草垛上可以做出最美的夢?傊,凡是村莊里的`事都是他的事。他能把一個村莊納入自己的心靈世界,又把一個人的心事講給村外的人聽。那就叫娓娓道來,機趣滔滔,綿延不絕。
不能說的太多,說多了你去看就沒意思了。打住。我又要讀他去了。
你要從我這里借?不借。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10
選擇這本書來寫,是因為與它有過一面之緣,《一個人的村莊》,不像那些所謂的鄉(xiāng)村故事,俗不行耐,令我們這些“城市人”嗤之以鼻,鄉(xiāng)村的都市是淡淡的,死的,活的,都是活的,喜劇,悲劇,正劇,都是人生。一個人的村莊,作者是有多孤獨,是有多浪漫,才選擇到村莊中遁世。劉亮程即是本書的作者,劉亮程,不是什么文縐縐學究氣的學者,是個有點拔頂,有點鄉(xiāng)土氣的,樸實到平凡,樸實到不平凡的男人。假如可以強調他的性別,有的人可能會覺得俗氣,但是不然,就是這樣的男人,才能將泥土的芳香融進他的靈魂深處。
劉亮程,生活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沙灣縣的一個小村莊里,就是這樣聽起來非常貧瘠的地方,孕育了這樣一個別出心裁,充溢人情味的作家。說到人情味,有的人不懂,究竟什么是人情味?我說,人情味不是客套的寒暄,不是賣弄的慰問,而是一個人真正的性格人性美。人情味不僅僅是對人的情有味,覺得與動植物交好的人更有人情味,這種人,有愛心,有情趣,有風格,有種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香味,很美哪~你看,他寫狗,他寫貓,他寫驢,甚至是一株小小草,他也能全面的看待,就像看待一個人那樣,就像看待自己的摯友,你的缺點,你的好,你的癖好,你的事,我都記得,統(tǒng)統(tǒng)記得,一清二楚。假如有這樣一個院子的主子,我也愿做那個小小草,就算被風沙吹散了生命也無所謂,你是那樣了解我,懂得我,以至于我流下了淚。你一言把我看透,你一點點的說出我的心事,你更對我說你的蒼涼,是一個人的.村莊的孤獨,我情愿陪伴你一輩子那~
現(xiàn)在浪漫也說了,人情味也結了,而關于孤獨蒼涼的問題,我還沒有說。
《其次輯風中的院門》里,童年作者的人事,被“劉二之風”吹走了。“劉二之風”,莫不是一種時間之風,周杰倫《東風破》有一句歌詞寫得好,“水向東流,時間怎么偷”,“劉二之風”偷走了記憶之河里匆忙流淌的人事之美,物是人非,也是蒼涼。“花開就一次成熟,我卻錯過!币嗍恰稏|風破》,異曲同工,我們無法抵抗這種種。 《第三輯家園荒蕪》中,家園荒蕪例外,時間,又是時間,不僅把這人事,更把這變遷中的景致也摧毀有人常說,因為變更,所以懷念。這句話用在這里在準確不過了!凹亦l(xiāng)是一個人的羞怯處,也是一個人最大的隱秘。”當“我把家鄉(xiāng)隱藏在身后,單槍匹馬去闖蕩生活”的時候,從前的黃沙梁沒有變成想象中的樣子,卻是荒蕪了,它比興盛和旺盛都要“更強大,也更深遠地浸透在生活中、靈魂中”。所以,“當家園廢失,我知道全部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故而,這蒼涼,當時時間匆忙流失的蒼涼,是一個旅人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際!敝挥羞@經(jīng)過時間磨礪的孤獨才如此真實而感人,如此令人沉靜,我們會想,誰沒有這一個人的村莊呢,我們是村莊中的一員過客,再浪漫也有離開的一天,心底的蒼涼,才是自己最能理解的。劉亮程被譽為是二十世紀中國最終一位散文家,他的《一個人的村莊》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鄉(xiāng)土小說和散文詩的結合。這本書所傳達的美學無可挑剔,或許,假如不是一篇紀實文學,而是一篇小說,那么,這將又是小說中的一個珍品,更是藝術品了。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11
在這個炎熱的暑假里,我捧到的第一本課外書是《一個人的村莊》。當我翻開慢慢去品味的時候,我便漸漸沉浸其中。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把這本書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特別是作者所描述的村莊里的這些小動物,我會去多看幾遍。讀完整本書,讓我感受頗深。
《一個人的村莊》一書是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劉亮程撰寫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像是自言自語、旁若無人地述說著這個曾經(jīng)陪伴他成長的地方。跟隨作者的腳步,帶我們走近曾經(jīng)那個遠離現(xiàn)在城市喧囂,有著裊裊炊煙,有著驢叫聲、狗叫聲、蟲鳴聲,有著會記住很多事的樹,處處透著生機的村莊。通過這些動物、植物、風和天空等自然環(huán)境,也讓我感受到在那遙遠的地方——新疆所獨特的自然風景。
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作者寫了許多動物、植物等自然之物,描繪出了一個萬物共存的世界,萬物包容發(fā)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樣的美麗風景,讓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家,那里也是一個農(nóng)村,走進那里老遠就能聽到雞鳴狗吠,那里家家戶戶也養(yǎng)著許多家畜,外婆則養(yǎng)著一窩的雞,我們幾個孩子經(jīng)常逗著玩,扔幾個石子,放幾個鞭炮,追逐幾下。我們會放飛在田野里,一群孩子在那里追逐、嬉戲、打鬧,玩得忘乎所以。直到看見村頭幾戶人家冒出炊煙,才緩緩回家。當然,我們也會靜下來,細細觀察著一群螞蟻,或是扔點食物、或是放個木棒干擾下路線,當看到他們團結一起用小小的身子扛起來搬運比自己重幾倍的東西時,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團結的'力量。
杭州亞運會的精神“用心交融,互相包容”,體現(xiàn)亞奧理事會大家庭團結向上、緊密相擁的理想,同時傳遞自信樂觀、不畏挑戰(zhàn)、共迎美好的期許。也寄托著面向未來,共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愿望。
這也與開放包容相融合,最后引用一句古話:“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弊屛覀児餐囗懭伺c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交響曲。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12
近幾日經(jīng)朋友推薦,我開始看劉亮程先生的《一個人的村莊》,開始時并不以為意,因為之前并未聽說過這個作家,對他及他的作品并不了解?墒亲x了幾篇過后,我就徹底摒棄了先前的想法,它確實值得看。我發(fā)現(xiàn)作者總是于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文章似乎句句飽含深意,耐人尋味。
雖然我現(xiàn)在看的還只能說是九牛一毛,但感觸卻還真不少。例如《風把人刮歪》一文中所說:“風把人刮歪,又把歪長的樹刮直。風從不同方向來,人和草木往哪邊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場風后,把自己扶直。”其實人有時候和樹一樣,對生命中突然刮來的風無可奈何,能做的就是在每一場風后將自己扶直,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無法改變環(huán)境,卻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既然“大風”不可避免,事實也無法更改,我們能做的就是“風”過后重新站起站穩(wěn),等待下一場“風”的挑釁。
又如:“不管你喜不喜歡,愿不愿意,風把你一扔就不見了。你沒地方去找風的麻煩,刮風的時候滿世界都是風,風一停就只剩下空氣。天空若無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沒發(fā)生。只有你的命運被改變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個地方。你只好等另一場相反的風把自己刮回去?赡芤坏榷嗄辏贈]有一場能刮起你的大風。你在等待飛翔的時間里不情愿地長大,變得沉重無比。”有時人在自然界中真的如草芥一般軟弱無力,既然如此渺小,我們就不能只是坐等時機,而應該積極主動爭取,趁風未來之前,要么努力使自己變得強大,風吹不起;要么找個地方扎根站穩(wěn),風吹不動。
再如:“這些一墩一墩,長在地邊上的鈴擋刺,多少次擋住我們的路,掛爛手和衣服,也曾多少次被我們憤怒的撅頭連根挖除,堆在一起一火燒掉?墒堑诙晁鼈冇殖霈F(xiàn)在那里。”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吧?赡芪覀兠總被擋的人都曾有過這種沖動,將其連根拔除,堆在一起一把火燒掉,然后恨恨的,解氣的說道:“讓你攔我路,叫你刮我手和衣?”但又是否有誰會站在鈴鐺刺的角度上考慮過它此時的想法?“明年我還會再長出來的!边@或許正是我們?nèi)祟愃辉紤]和欠缺的吧,像鈴鐺刺一樣頑強的意志與生命力。無論我們對它做什么,第二年它依舊會重新出現(xiàn)在那里。
還有,在《永遠欠一頓飯》中所說的':“我就這樣給自己省了一頓飯錢。這又有什么用呢?即使今天早晨我突然暴富,腰纏千萬,我也只能為自己備一頓像樣點的早餐。卻永遠無法回到昨天下午,為那個又餓又累的自己買一盤菜一碗湯面!贝_實,我也常抱著這種想法,認為現(xiàn)在年輕,精力旺盛,成天熬夜,妄想著哪個假期或周末狠睡一覺補回來;為了學業(yè)常常假期還留在學校,妄想著等學有所成再回家多陪陪父母家人?墒,這一切真的可能么?真的能夠補得回來么?現(xiàn)在想想覺得當初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過去的就是過了,又如何能夠補得回來。“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我們能做的就是認真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在《狗這一輩子》中是這樣描寫狗的:“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時候卻連自己都看守不住。”因為“太厲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笨傊,稍一馬虎便會被人頓了肉剝了皮。所以說“一條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人們總是自哀自嘆說人活著不容易,殊不知,其實狗活著也不容易,到底還要看我們?nèi)说囊馑肌?/p>
再就是《最大的事情》中“風四十年吹舊一扇門上的紅油漆,雨八十年沖掉墻上的一塊泥皮。”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與堅持,滴水穿石的故事難道還不能證明這一點么?
雖然讀劉先生的作品才幾篇而已,但或許是因為同是從鄉(xiāng)下走出來的。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味道,童年的味道,熟悉的感覺。我時常覺得自己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讀了《一個人的村莊》,里面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普通、簡單,可作者卻總是能從這些平凡中發(fā)現(xiàn)些什么,然后傳達些道理給我們,這大概就是他的作品深深吸引我的地方了吧。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13
假期里,我讀了《一個人的村莊》這本書,感受頗深。我讀這本書時,一直被作者的獨樹一幟打動著。
劉亮程,新疆沙灣縣人,他以他那孤獨的性格,描繪出了他一個人和牲畜、草木以及各種小昆蟲共同生活的村莊。你從他的文字中看不到戰(zhàn)火硝煙,看不到歌舞繁花,看到的只有牛馬、草木和一切有生機的事物。一個人走在村莊的小路上,沒有一絲煩惱和顧忌。
在作者筆下的動植物是與眾不同的。驢在別人眼中是“工作機器”,是不起眼的,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卻把它當成了朋友。在作者筆下的每一種事物都變得那么和藹可親,那么討人喜歡!甚至于作者在文章中曾經(jīng)描述過的一個大樹根,就那么原封不動地進入了我的視野,印進了我的腦海。
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原來作者描繪的村莊居然是那么的美。早上,太陽先照到村東頭,后來又照到村西頭,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筆下的.村莊,是有血有肉的,似乎賦予了生命。作者的文字敘述所帶來的美感甚至遠遠超越了現(xiàn)實。
再來說說自然,作者對于自然地描寫有些“野性”。那些文字似乎是作者安靜的孤獨產(chǎn)生的,帶著些“野”味。
作者是一個十分孤獨的人,他文章的字里行間時時處處都流露出了他的孤獨,在如今這些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時代,作者卻仍沉浸在黃沙梁的歲月里,停止不前。
作者卻也是個非常懂得生活的人。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文中寫道,作者憑借自己的雙手,蓋了一間新房子,并在黃沙梁修建了一條公路。當他離開黃沙梁時,他卻把房子毀了。也許他是不想讓別人占用他的所有,也或者是他不想讓人不勞而獲,總之,他將房子毀了。這也就是作者的獨特所在。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作者著書的最大獨特之處體現(xiàn)在:作者僅用了小手筆描寫了村里的人,卻用了大篇幅去描寫了家畜、草木等事物和自己的生活。這里可以看出,牲畜、草木等事物以及村莊里的一切在作者心目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對村莊里的一切都充滿了感情。
如果讓我去當農(nóng)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我知道,在鄉(xiāng)下,生活環(huán)境是很惡劣的。農(nóng)民們工作起來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風刺骨,而且還是極為勞累的農(nóng)活。那里沒有空調,沒有風扇,沒有暖氣。但是作者卻選擇在黃沙梁生活。我所缺乏的,就是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
海子曾說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以后要簡單的生活,創(chuàng)造簡簡單單的快樂!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14
人非草木,家卻是根。對于劉亮程來說,村莊便是他的根,地里袒露著生活原色,流淌著真實歲月。那里是來時的路,亦是歸去的途,那里是村莊,亦是故鄉(xiāng)。
劉亮程的村莊是黃沙梁,是一個小世界。這個世界充滿生機。這里有許多人、許多牲畜;這里有陽光與風的溫暖,有麥子與苞谷的香甜,有月光與老樹的寂寞,有蟲鳴與蛙聲的綿長......
村莊是黃沙梁,是一場回憶。它回憶孩子的出生,少年的成長,青年的孤寂,老年的悲涼;它回憶著一草一木,一蟲一鳥,回憶著莊稼人播種的辛勤與期盼,回憶著豐收時的歡悅與希望;它回憶著萬物的去向......
村莊是黃沙梁,是存在的.痕跡。風過留聲,雁過留痕。在飛去的日子里,好像一切都悄無聲息,但萬物其實都留下了它們的足跡。木上的年輪是樹木生長的痕跡;田里的麥堆是人們勞作的痕跡;泥濘路上的爪印是動物踩過的痕跡,或許鄉(xiāng)間的風有我們存在的痕跡。
在一個人的村莊里,我看到了村里人的大半輩子。村莊里晝夜不停匆匆逝去的時間,往往復復,不知疲倦的大地以及車輪上、柴堆上、院門上一顆草籽或一粒塵土的痕跡。村莊里埋藏了我們的過去,它有我今生今世的證據(jù)。或許村莊并不是一塊真正的土地,這與時間空間無關,那是一種情懷與寄托,是生命的歸宿。每個人都想沖出村莊,去更廣闊的天地,然而每個人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望著家鄉(xiāng)。
一切終將暗淡,或許在寒風吹徹的冬日,村莊將成為唯一的光。倦鳥歸林、魚翔淺底,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15
最先是從《今生今世的證據(jù)》這篇課文開始接觸劉亮程。那篇文章極好,極平淡的文字極普通的事物延伸出極廣闊的文思。會不會當一切曾經(jīng)屬于我和環(huán)繞在我身旁的所有物質都消散的時候,我的存在也就那樣變成了不存在……我真的在世界上度過了屬于我的一生么?全文通讀罷,這樣深刻的疑問在腦海中震蕩。還記得,同寢好友在讀了這篇文章后對我深深感慨“這篇文章寫得真好。”
那個時候對劉亮程文風的大致猜測是文風沉重,文章內(nèi)容應當是多屬哲思。然而《一個人的村莊》中的文章內(nèi)容勉強可以將其歸屬于哲思,但是和文風沉重是完全沒有一點干系。
劉亮程的每一篇文章可以說是在調侃中衍生,每一篇文章在我看來都總有那么一點自嘲和嘲他。整本書就好像劉亮程在跟我說話,文字是那樣直白生動,你甚至可以想象在那時他的表情。但只能說是他在跟我說話不是跟我對話。因為整本書的緊湊感和文章間那無以名狀的聯(lián)系都無法令我插一句話。
文章所描寫的事物你一點都不陌生,就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蛟S這樣說還不妥,文章所描繪的事物極少應當是文章所描繪的事件那樣普通,普通到我們每個人身邊都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我們根本就不會去注意那樣的事件,但是劉亮程卻注意了何止是注意呢。全書由這樣細小的事件組成由不得讓人感慨他難不成是把所有的時候都花在這些瑣碎上了么。我相信那所有的一切在劉亮程眼中絕不是瑣碎,他將它們視作生活的最真并用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去感知。
隨著所讀篇篇目的增多便發(fā)現(xiàn)一個極其明顯的現(xiàn)象便是劉亮程對于自然萬物的態(tài)度。蟲子、驢、牛、村口的那棵老樹……等等在他的文章中層出不窮。并且從文字中你絲毫不會覺得這是動物或者植物,你會覺得這些事物和劉亮程生活在一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不是就那樣呆呆的佇立或是無力的過活只有幾個月的生命。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就是劉亮程真正將天人合一,萬物平等的思想徹底消融和實踐。倘若只是將這種想法掛在嘴邊是無法真正享受到如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世間萬物皆如己出的和諧的。
這還不是劉亮程最令人感到欽佩的,最令人欽佩的是他對于性這一敏感話題的認知。在他的筆下性這一話題出現(xiàn)的頻率已經(jīng)不能算少了,有時候再搭配上他那如口述般的文字你會覺得這簡直就是他生活中極其普通且不可缺的部分。
這是對人性認知的何等高深境界。他將其作為人的本性完全接納了,不帶一點偏見和偏激。將其視為人固有的本能,你無法回避你身上所存在的這種欲望那就接受你的身上存在這種東西。接受并且真正認知它,然后控制它。與他這種毫不掩飾的坦蕩相比那些禁欲者是何等的小氣和落后,連自己都無法接受的人又談何去說教和感化他人。
你無法想象一個人可以用那樣獨特的視角去解釋生活中的一切。 最后一點,我無比要提。劉亮程的文字看似像是口述實則完全不然,把你讀過的文章并且做出注釋的地方再細細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匠心之深厚。
最是生活見繁華,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黃沙梁——劉亮程。 當你感到內(nèi)心有怨、有憎、有怒、有憂,且揮之不去時,不如坐下來讀一讀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那素樸、深沉的文字,會讓你漸漸平靜。
在許多人眼中,鄉(xiāng)村是貧窮落后、臟亂不堪的,而劉亮程筆下的村莊,彰顯著勃勃生機,洋溢著平和與閑適之美。
“我”是一個平常的人,住在一個小村莊里,一輩子注定沒有什么大事可做,只能閑逛。那不如拎一把鐵鍬吧,在村外的野地上轉悠,看哪不順眼就挖兩锨。誰家玉米地的草長這么茂盛,鉆進去胡亂地鏟上一會兒。到了秋天,就會有一兩株玉米,鶴立雞群般聳立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拔摇闭凑醋韵,只因改變了兩株玉米的長勢。 有時候,“我”漫無目的地向前走,相中哪個村莊,就找個無人的院子住下來。在夕陽的余暉中,點一支煙,猜想自己棄下的房屋,有沒有新的主人?那紅磚下壓著的鑰匙,是否會被放回原處?
“我”無事可做,整日閑逛,像一個永遠在路上的流浪者。 “我”與蟲共眠,對一朵花微笑,猜想驢和狗的心事,收拾好院落恭迎第一場雪,在寂靜中體悟一個村莊的生長……“我”體察萬物的情緒,視萬物為朋友,與萬物和諧相處,“我”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與大自然合二為一。
書中很少寫到人,偶有提及,也不過是旁觀而已,使得這份從容與和諧,因為缺乏人的溫暖,而透著孤獨與荒涼。
為什么沒有人?為什么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一條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厲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傊,稍一馬虎便會被人剝了皮、燉了肉。”
“一條沒有主人的狗,一條窮狗,會為一根干骨頭走村串巷,挨家乞討,備受人世冷暖,最后變得世故,低聲下氣,內(nèi)心充滿怨恨與感激。感激給過它半嘴餿饃的人,感激沒有用土塊追打過它的人,感激垃圾堆中有一點飯渣的那戶人。感激到最后就沒有了狗性,沒有一丁點怨恨,有怨也再不吭聲,不汪不吠!
做一條狗如此不易,那么做人呢?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們幫不了誰!
“有些蟲朝生暮死,有些僅有幾天或幾個月的短暫生命,幾乎來不及干什么便匆匆離去。沒時間蓋房子,創(chuàng)造文化和藝術。沒時間為自己和別人去著想。生命簡潔到只剩下快樂。我們這些聰明的大生命卻在漫長歲月中尋找痛苦和煩惱!
“蜻蜓飛來飛去最終飛到夕陽里的一堵土墻上。人東奔西走,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黃昏的一截殘墻根處!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就隱藏在對風、雪、狗、蟲、花、草的描述中。或許,在萬事萬物中,人是最令人失望的,人群是最令人恐懼的'。
是不是人群中的踩壓、猜疑、冷漠和利用,已讓人感受不到一絲溫情?能夠在大自然中享受孤獨的歡愉,正是因為離開了人群?抑或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只有遠離人群,才能悠然從容、自得其樂? 孤獨,有時是無可奈何,但能夠享受孤獨的歡愉,人生就步入了豁然開朗之境。
這本書寫的是詩化的鄉(xiāng)村生活。在如今這樣一個工業(yè)和城市文明高度發(fā)達的時代里,作者依然固執(zhí)地把鄉(xiāng)村作為他靈魂和文筆的棲息之地。他懷著極大的熱情,以史官的姿態(tài)記錄下他的村莊和生活里瑣細的點點滴滴。那樣人間煙火的樸素溫暖,被包裹在不事雕琢的平實語言里在讀者面前流淌開來,不知不覺間已是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包括這本書在內(nèi),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在構建著一個作為世外桃源的鄉(xiāng)村。書中他竭力營建的黃沙梁村并非純凈無瑕的完美樂土,但是其純樸自然的美卻令人心驚。在那里人與其他生物有著奇特的、近乎平等的和諧,每個生命都有機會在陽光里自由地揮灑,即使它們之間照樣要有曠日持久的爭奪,有對這個貧瘠世界不滿足的索求。作者筆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都是略顯原始的干凈簡單,他并不諱言村莊生活中的陰暗與欲望,然而他的文字卻讓人依然有能力懷抱對溫暖的信仰。
對于自然,作者的視角是謙卑的。他的文字仿佛就從中生長出來,還帶著陽光和泥土的味道。但是在這些文字的平靜下掩藏著不著痕跡的悲傷,或許它源自作者內(nèi)省的態(tài)度和安靜的孤獨。以《一個人的村莊》為題,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孤獨彌漫全書,然而正是這樣的孤獨,注定了這本書的深度。孤獨時人們往往耽于思考,同時,進行思考的必要條件就是遠離塵囂的孤獨。在如今這個城市化與工業(yè)化一往無前的時代,作者的鄉(xiāng)村就是這滾滾洪流中的微小孤島,守候著這種罕見的、空白而清醒的堅持。 書中的“我”,即全書的貫穿者和敘述者,一直以一個孤獨者的形象出現(xiàn),試圖真正融入自然卻從未成功。這也難怪,畢竟每個生命都有著屬于自己的、不可理解不可抵達的悲喜。全書中“我”始終是一個閑散的游蕩者、村落生活的旁觀者,無為而又無奈,無畏而又無聊,淡看生活的無常!拔摇辈⒎峭ㄟ_智慧的哲人,只是時常思考的凡人。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凡人引領起了整本書中對生命、對村莊、對許多哲學本原的終極思考,作者的敘事角度令人玩味。 “我”與文中的敘述雖密不可分卻始終存在著某種疏離感,這種疏離感就像“我”與自然界之間的疏離感,雖無限接近卻始終無法抵達。體現(xiàn)在閱讀過程中就是似乎站在云端之上看人間風雨變遷,雖痛可切膚但實際咫尺天涯,不能完全實現(xiàn)讀者與文本的融合。這也許是作者旁觀者的身份以及潔凈而有節(jié)制的敘述風格所造成的,卻也賦予了本書分外深厚的人文底蘊與思考空間,令讀者閱讀時感覺意猶未盡,掩卷后卻又感懷良久、恍如隔世,其興亡之感,令人一唱而三嘆。
關于村莊與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生存狀況的作品近年來并不少見,同其他作者一樣,本書作者所能夠預想的村莊的未來是流散,是生與死永不停息的更替,是整體的遺忘與湮沒,在這一點上他并沒有盲目地樂觀?墒撬廊徊贿z余力地完成著對于黃沙梁這個在他筆下重建的村莊的架構,也許他的建構就是為了拆散,他的尋找就是為了告別。本書最后部分以“家園荒蕪”為題,村落依稀,人事已非,草木背井離鄉(xiāng),故土荒涼。在農(nóng)村的未來走向尚不可知的今天,作者的村莊不過是萬木叢中一具遠年風干的標本,通過它,我們看見了那些草長蟲鳴的歲月,也聽盡了他這曲既是呼喚又是告別的挽歌。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相關文章: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03-05
村莊作文500字07-01
村莊作文500字08-24
最新美麗的小村莊作文07-04
(優(yōu)選)村莊作文500字09-01
秋天的村莊作文400字11-09
村莊作文500字(實用)02-07
村莊作文500字[集合]01-20
(通用)村莊作文500字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