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1
《爬上豆蔓看自己》是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叢書之一,也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yè)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本書真實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歷程。
同是幼教工作者,寫的都是我們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會跳出來。如有一篇隨筆是《愛唱歌的小麻雀》,講了她上午因為一直在糾正孩子的常規(guī),結(jié)果該上的課都沒有上,下午又受老師之邀去聽課;氐浇淌乙院笳谜n程安排是講故事活動就給孩子講述《愛唱歌的小麻雀》。因為是臨時決定的,沒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調(diào)整了教學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述故事,再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沒有唱的歌唱給小鹿寶寶聽,其實就是唱給孩子們聽,后來孩子們也跟著唱起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這也讓我想起公開課,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們的做法,我們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們因為公開課結(jié)束就過去了,時間長了可能就忘記了,但是這位老師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感悟,再次打開的時候也是一種經(jīng)驗的借鑒。其實好多的東西我們都在做,但是我們都沒有及時留下足跡,沒有像幼兒園開展過的很多活動寫下一點反思,一些報道,日后翻開的時候看看原來我們做過那么多,做得那么好。讀完此書,我的收獲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和老師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
反思是個總結(jié)教訓、積累經(jīng)驗、改進方法的過程。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脾氣暴躁,對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經(jīng)常反思,就會逐漸增強自我監(jiān)督的力量,進而逐漸控制自己的脾氣,處理問題時更趨平和與理智。
第二,有反思的職業(yè)習慣。
本書是一個教師不斷反思的文本。對幼兒教師而言,人人都在實踐,但并不意味著人人都在反思。這些日記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可以感受到教師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反思意味著對自己有一種審視和批判的精神。
第三,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真正的關(guān)注。
家長應該愛“真實”的孩子,而不是僅僅愛大人理想的或期待的孩子。經(jīng)常聽家長對孩子這樣說:“你再哭/鬧/撒謊/不好好吃飯……媽媽(或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家長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孩子卻領(lǐng)會成:爸爸媽媽根本不愛我,除非我不犯一點點錯誤,否則他們就會罵我、討厭我,甚至不要我了。
感謝《爬上豆蔓看自己》為我點亮一盞燈,教我學會積極樂觀、寬容豁達、團結(jié)互助。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我們一定能活得更超然、灑脫,能帶著好心情去熱愛生活和享受人生,讓我們的心每天都開出一朵花,芬芳著自己也芬芳著學生。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2
《爬上豆蔓看自己》是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叢書之一,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yè)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本書真實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歷程。全書共分六部分:
第一、二部分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
第三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孩子的溝通、交流;
第四部分介紹了作者在教學中的感悟;
第五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家長的愛心聯(lián)系;
第六部分抒發(fā)了作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很喜歡高美霞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說的一段話“教育中經(jīng)常會與孩子交往,與家長閑談,與同事接觸,與領(lǐng)導碰面,我做得得心應手的大概應該是和孩子的交往吧,和他們在一起輕松、舒展、隨意、純粹,因為他們的心靈天真單一、剔透凈明,而我似乎也由于這個職業(yè)的緣故保存了這一份天真和單一。雖然我看似不多言,可我的眼神常常代表了我大部分的語言”,這不是我嗎?工作中,孩子是我的全部,我喜歡跟他們在一起。
初讀《爬上豆蔓看自己》,有很多朦朧的感悟。書中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師良好的反思和學習精神對于年輕教師的我有著很好的推進作用。從作者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教育對她而言是一種信仰,她的文字中給人的感受是,從事幼兒教育事業(yè)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從孩子出發(fā),當看到孩子的表現(xiàn)沒有預想完美時,她能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在諸多篇日記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講述每名幼兒的進步,將理解、寬容孩子貫穿在現(xiàn)實教育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態(tài),堅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我覺得日復一日堅持做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是需要有偉大的靈魂,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給予孩子細膩而恰當?shù)年P(guān)愛、用尊重和平等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這些看起來簡簡單單且溶化在日常瑣碎中的品質(zhì),并非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
日記里體現(xiàn)出來的教師職業(yè)理想是美好的,其中闡釋的教師職業(yè)是陽光的職業(yè),是有挑戰(zhàn)性也是充滿快樂的職業(yè)。如果我們都能經(jīng)!芭郎隙孤纯醋约骸保潇o地旁觀,經(jīng)常地用心反思,經(jīng)常地回憶往昔,經(jīng)常地彼此對比,不知不覺就會有很多感悟。成長就是從旁觀自己、反思自己、回憶自己、對比自己和孩子的過程中悄悄進行的。
如果每個人都能像高老師一樣經(jīng)常爬上“杰克的豆蔓”看看自己,或許今天的教育又將成為影響未來成長的潛在因素和動力,不能輕視自己的一點點感受、一點點體會,因為它們是我們自己的聲音!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3
迷茫的我,翻開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走入高美霞的教育日記。在書中,我看到了高美霞,看到作為一個自然人日復一日的對教育的堅持;看到了作者坐在陽光里給野菊花剪枝,一朵朵金燦燦的花朵從手頭飄落,陣陣幽香從手指間不經(jīng)意飄過,生活原本就這樣悠悠悄悄的滑過。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猶如淡淡的野菊花,有著不經(jīng)意的驚喜;看到了因為愛而幸福的與家長的愛心聯(lián)系;看到了采了一把清新欲滴的狗尾巴草,看著被狗尾巴草包圍的草坪,體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讀書和生活隨感。發(fā)現(xiàn)瑣碎的教育每一天都可以不動聲色的精彩。書中的隨筆更是篇篇精彩,無論是關(guān)于理論的《理論的用處在哪里》,還是講述與孩子一起畫畫的《發(fā)現(xiàn)孩子畫中的美》,作者用教育敏感捕捉與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
看了這些日記,給人的感覺是:教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生活。這些教育日記反映的就是教師和孩子的生活,是對幼兒園日常生活的敘述,也是對教師生活感悟的敘述。其中體現(xiàn)了教師的專業(yè)敏感,體現(xiàn)了教師的生活趣味,生活態(tài)度。在日記里,我們可以感受老師和幼兒鮮活的生活場景和活動,我們可以認識一個個反復出現(xiàn)的有自己思想的、充滿活力幼兒。在日記中,我們也能看到老師的困惑和苦惱,看到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磨合。在日記中,我們也看到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協(xié)作和溝通。作者的文筆平實中透著優(yōu)美,敘述的很多生活事實充滿情趣,讓人感受到與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詩意的生活。
看了這些日記,我覺得,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不只是一個事實的.文本,也是一個心理的文本,是一個教師不斷反思的文本。對幼兒教師而言,人人都在實踐,但并不意味著人人都在反思。這些日記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可以感受到教師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反思意味著對自己有一種審視和批判的精神。其實,這些日記本身就是反思的產(chǎn)物,寫日記本身就是給自己“照鏡子”,就是審視自己言行。這些日記中,作者對自己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難能可貴的。
看完這本書,收獲多多。很多時候,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不是因為一個精彩的案例或者一個完美的活動,更多的是來自自己的反思和學習。一個教師,該怎樣把自己定位?我想,這是每個老師都應該去想的一個問題。工作多年以后,更應該有接受新事物的心態(tài)。很多時候,我回首自己的教育,都會感覺到一種滿足,滿足于自己所取得的一點成績,滿足于和孩子親密的感情,滿足于和家長和諧的交流,這個時候,我應該爬上更高的豆蔓,看看自己,也就會發(fā)現(xiàn):善于反思,成長就會一直伴隨我們。這本書里,一個普通的老師記錄了很多平凡的事情,但是,就是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不要因為自己的平凡而放棄對教育的理想,只要我們?nèi)諒鸵蝗盏膱猿郑椒惨矔兊煤芫省?/p>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聰明豆之苦07-04
豆觀察優(yōu)秀作文06-30
友誼怪味豆作文01-24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讀后感02-21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讀后感04-11
剝豆作文400字07-03
做陶豆敘事作文06-08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讀后感15篇04-24
泡豆優(yōu)秀作文300字07-02
讀《剝豆》有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