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合集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
今天繼續(xù)讀《蘇菲的世界》,這是網(wǎng)師下學期的選修課程,必須得在假期讀完。當今晚看到一連串的哲學大師,諸如恩培竇可里斯、德謨克利特斯、蘇格拉底這些名字出現(xiàn)在書中,在走近他們的同時,開始擔心起來。好在一切看起來還算順利,今晚讀到了78頁,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記錄,像我這樣迷戀小說、貪看韓劇,還容易被電影吸引的人來說,能夠抵擋這么多誘惑,堅持抱著這樣的一本探究世界起源和構(gòu)成的書籍來讀,實在是很不簡單?吹竭@里不得不承認,本書確實在同類書中,算是富有趣味性的,也能看明白。當高深的理論與生活的常識相結(jié)合時,就算是通俗易懂的。
今晚的閱讀最感興趣的是德謨克利特斯的原子理論,他認為“當一個物體———諸如一棵樹或一只動物——死亡并分解時,院子就分散各處并可用來組成新的物體。這些原子在空間中到處移動,但因為他們有‘鉤’與‘刺’,因此可以組成我們周遭所見的事物!边@樣說來,世間萬物應(yīng)該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不同微小的原子在空中漂浮著,等到適宜的條件,結(jié)合成一定的形狀,就可以變成一種物體,這種構(gòu)思是不是很奇特?那人呢?也是如此構(gòu)成的嗎?
蘇格拉底最譽為“最聰明的人”,而他卻總是覺得自己很無知。他每日里在市中心的廣場不停地向身邊匆匆而過的人群提出自己的疑問,他從來不會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可以讓眾人不得不在連番的辯論失敗后,承認他說的是正確的。書中拿他和耶穌相比較,認為兩人都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黨偉業(yè)》中的一句話“革命就要流血犧牲”?磥頉]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犧牲,就沒有后面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犧牲贏得了后人的關(guān)注,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蘇格拉底說:“知善者必能行善”。他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會不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世間哪有人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
我們常說的摸摸心口,找找自己的良心應(yīng)該就是讓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管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如果連心都壞了,目標都不對,還能走多遠?
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讀著,沒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后面看結(jié)尾,再回過頭來看中間的情節(jié),我就想這樣跟隨著蘇菲,跟隨著神秘人寫給蘇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訴蘇菲的究竟是什么。說實在的,他已經(jīng)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難怪蘇菲會對這樣的信充滿期待,他讓一個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話。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愛的墻。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
很久以前,人們就對月亮有著無限的遐想。好奇心,驅(qū)使人類踏上了探索月亮的征途!短K菲的世界》向我敞開了哲學的大門,也讓我知道了好奇心的重要性。
《蘇菲的世界》是一場對自己心底的直視,也是一場哲學思想的火花碰撞。14歲的少女蘇菲,一封神秘信件改變了她的生活:“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她從未想過這些問題,而在那天之后,蘇菲不斷的接收到類似于這樣的信,好奇心也驅(qū)使她打開一封又一封。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一場關(guān)于哲理的頭腦風暴,蘇菲逐漸也意識到了自己是個書中的虛構(gòu)人物,關(guān)于哲理的.思考,使她有了自己的意識。最后,這個故事以一個開放的結(jié)局告終,蘇菲莫名逃出了書中世界,給讀者留下無限的遐想。
《蘇菲的世界》中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于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欲的心靈。好奇心是上天賜予人最寶貴的財富,它引領(lǐng)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索。優(yōu)秀的哲學家,對世上的種種都充滿了好奇,從來不會過分習慣于這個世界。就像是太陽,月亮的存在,對于我們來說很正常,而有好奇心的哲學家,只是會想到,他們?yōu)楹螘嬖?人類歷史的進步,天生的好奇心驅(qū)使著我們?nèi)ヌ剿鞲嗟膴W秘。
蘇菲是個有好奇心的女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令她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因為這,她才能探索出更多的不為人知的秘密,獲取比常人更多的知識。
培根曾說:“一看見汪洋就認定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比绻覀冋J為月亮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那么我們或許永遠不會邁出探索宇宙的那一步。如果我們認為海洋是理所當然的,又怎么會發(fā)現(xiàn)深海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如果我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人類文明又怎么會生生不息地繁衍出燦爛的文明,又怎么會繁衍到現(xiàn)在?好奇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滿趣味,充滿新鮮感。我們要始終以好奇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去熱愛生活吧,那需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生活的“為什么”,就是生活的意義。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寶貴的,法布爾小時候喜歡觀察,愛看那些各種各樣的小昆蟲,在小法布爾看來,他們是有靈性的。這種好奇心,對未知的探索精神,始終陪伴著他,從未放棄。這才造就了一個科學家,造就了《昆蟲記》這本科學著作。
我們需要保持一個好奇心,去擁抱世界,而不是讓世界圍著我們。我們要銘記,青春的朝氣和前進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終將失去意義。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3
助產(chǎn)士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幫助接生而已。同樣的,我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因為真正的知識來源于人的內(nèi)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惟有出自內(nèi)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題記
在哲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蘇格拉底式提問法,不過大部分的人喜歡將它叫做“打破砂鍋問到底”。比如當別人問你:“正義的行為到底好不好?”,你就要學會像蘇格拉底一樣,先反問他:“你覺得什么是正義?”,如果他說:“正義就是借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及時還”,你就問他:“如果你管你的朋友借菜刀,用完還他的時候他神經(jīng)病犯了,這個時候你還給他,就是正義嗎?”
宗旨其實就是——就著別人的答案,不停地追問!不要停!可是大部分人就會想:這不就是抬杠嗎?但是蘇格拉底本人對自己這套提問法很滿意,因為他認為他幫助你思考了,他管這個叫“精神的助產(chǎn)術(shù)”。
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chǎn)生,愈求進步疑難愈多,疑難愈多進步愈大。蘇格拉底承認他自己本來沒有知識,而他又要教授別人知識。他認為這些知識并不是由他灌輸給人的,而是人們原來已經(jīng)具有的;人們已在心上懷了“胎”,不過自己還不知道,蘇格拉底像一個“助產(chǎn)婆”,幫助別人產(chǎn)生知識。
英文“教育”一詞的拉丁文原意是“引出”,蘇格拉底不直接傳授知識,而是采用對話、思辨,一步步啟發(fā)對方的思想,引導(dǎo)出智慧。他經(jīng)常采用的“詰問式”的形式,以提問的方式揭露對方提出的各種命題、學說中的矛盾,以動搖對方論證的基礎(chǔ),指明對方的無知。
在詰問中,蘇格拉底自己并不給予正面的、積極的回答,因為他承認自己無知。這種方式一般被稱為“蘇格拉底的諷刺”。在蘇格拉底的諷刺的`消極形式中存在著揭露矛盾的辯證思維的積極成果。
蘇格拉底經(jīng)常在街上找人們聊天,這個隨處接生的助產(chǎn)婆喜歡跟車夫工人們聊天,一聊就是2、3個小時,經(jīng)常使人誤了工,而且他不停追問的方式讓大家感覺到不厭其煩,哪怕是回嘴,也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勁無處使。這樣有意思的人物,卻因為被政敵宣稱“弘揚新神論”處死,也令人唏噓不已。
蘇格拉底說過:“雅典就像一匹駑馬,而我就是一只不斷叮它,使它始終具有活力的牛蠅!迸O壉粴⑺懒,而駑馬也不出人意料的倒下了。
無論我活著,還是我死掉,
我都是一只,快樂的飛虻!
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4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我讀中專時買的,因為那時候這本書正是熱銷的時候,很多的報紙雜志都登出評論,說這書如何如何的好,有益身心,當時對哲學十分感趣,便買了到了這本《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蘊涵著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dǎo)下進入西方哲學領(lǐng)域。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寶貝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一說。這整本書就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這本書和偵探小說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著“我從哪來”、“我是誰”……的問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來到了文藝復(fù)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著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進行了一次融匯心聲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至于近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jié)著文明的精華。而在一本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并未提供有關(guān)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
我更喜歡哲學了,“一本關(guān)于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說,但也是一本系統(tǒng)地涵蓋各種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著小說人物,在哲學傳統(tǒng)中,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我越來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從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了解了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為特色,沉迷于永恒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
這本書無疑給我們中國的很多不暢銷的哲學著作敲了鐘,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自身都認為“哲學”就應(yīng)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并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而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只能專供教科書使用或大學生寫論時作為抄襲的“寶囊”,卻不能普及和推廣,那么哲學理論的創(chuàng)造又有什么意義呢?《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我重新把《蘇菲的世界》放會到書櫥中,準備等再過幾年,有了閑暇工夫重溫一遍,或許又會有不同的感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這兩個問題從科學的角度似乎很好回答:我是人類,世界由宇宙大爆炸產(chǎn)生。
但如果我繼續(xù)問: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從何而來?你也許會把這個問題丟給上帝。但這只不過是在把問題往后拖延,因為我還可以問:上帝從何而來?是啊,沒有任何事物會來自虛無。
但你會不耐煩地看我一眼:“想那么多干什么,你作業(yè)寫了沒?”然后低頭做你的數(shù)學題。人的好奇心就是這樣流失的。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才明白我也是這一類人。從前我看魔術(shù)表演時,會驚嘆、羨慕并好奇他是怎樣做到的,而現(xiàn)在看到魔術(shù)時,我只會冷漠地指出這使用了哪種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以顯示自己的聰明。即使不懂其中的原理,我也會竭力查出真相,以填補我的知識庫存。
是的,過多知識是人們失去好奇心的原因。盡管哲學試圖告訴我們: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世界的真理仍需探索,人類知之甚少。但人們還是在學習知識,試圖成為一個“博學”的人。
千百年間,哲學家們出于好奇而展開了一場關(guān)于“存在”——世界的存在,人的存在,物質(zhì)的存在,靈魂的存在——的大討論,提出了種種猜想與假設(shè)。哲學是吃干飯的事業(yè),對生產(chǎn)生活無益。但其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人有好奇心的緣故,人對于活著這件事十分驚訝,于是就問出了大量的“為什么”。
人類的科技進步具有爆炸般的加速度:由幾千年的石器、青銅器、鐵器時代,進步到幾百年的蒸汽、航海時代,發(fā)展到幾十年的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時代,到現(xiàn)在持續(xù)幾年就更新一次的信息時代。越來越多人靠著別人發(fā)現(xiàn)的知識填充大腦,拘泥于自己單一的工作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之中,將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
于是,人類的.好奇心以和科技發(fā)展一致的加速度縮減,不只是不再好奇,而且是好奇的人數(shù)不斷減少。在樂于探索世界奧秘的人中,只剩下了部分科研人員和孩子們。
人們把探索世界的任務(wù)交給了小部分人,而自己忙于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說這樣不對,也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只希望大家能讀一讀這本書,了解人生與世界的終極意義,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為了什么而活著。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于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
《蘇菲的世界》你可以單純地把它當做一部有趣的小說,同時你也可以把它當做一部有關(guān)西方哲學歷史的入門介紹書,無論是從那一個方面,它都有它的獨到之處。對于徘徊在哲學大門之外而不得其法的人們來說,這本書確實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臺階,讓你明白哲學其實并非高深至無法企及的地步。
首先從一個小說的層面來說,《蘇菲的世界》中的故事,是以一種十分新奇的非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展開的。小說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個——蘇菲、席德和艾伯特。畢竟,這部小說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塑造一個宏偉的世界或是展現(xiàn)奇詭的情節(jié),故事的精彩與否并非十分重要。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這種敘述的方式,使小說有了別開生面的趣味性。文中不同主角的對話,分別帶有著不同年齡的情感色彩,這也使得其中的敘述與介紹變得不再枯燥,反而多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清新感。這也像是在一本故事書中有著截然不同的一段又一段新故事,卻巧妙地串連在一起,不僅不顯生硬,反而令人有了一讀到底的興趣。這也是它作為一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另外,文中的蘇菲亦是艾伯特筆下虛擬的人物,卻在故事結(jié)尾逃離而出。無論其是否荒誕,至少作者給予了這部小說一種更高的思考——我們是否真實,是否存在,亦或者是人類本身就是虛構(gòu)的產(chǎn)物,著實給讀者的哲學思考起了個好頭。
而在哲學啟蒙書的角度上來說,《蘇菲的世界》也是當之無愧的經(jīng)典之作。當然,若要正式地了解哲學歷史,還是通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更為有效,但對于大多數(shù)只想有所了解而不作深究的讀者來說,這部書對于他們的意義要深遠得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比起一部枯燥的說明哲學歷史的文獻,一部小說顯然更加能夠引起初學者的.興趣,而小說的受眾比起能從文獻看起的學者來說更是多得多,即使從中只有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的讀者真正對探究哲學有了深厚而持久的興趣,那也是不小的數(shù)量了。而其本身也不是笨拙地把哲學理論說明一遍,而是運用了多種形象的比喻,不僅符合書中蘇菲年齡不大的人物形象,也將各派哲學的觀點深入淺出地講解出來,或許有些偏頗不實之處,卻也算一種獨到的見解了。
《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部書——大眾化的哲學史,或者說是劍走偏鋒的故事書。你既能從中學習到哲學的智慧,又能感受到故事的起伏,這樣的書實在是不可多得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7
蘇菲的世界敘述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個問題:“你是誰?”,由此,蘇菲由此邁進了哲學的殿堂。。當她試圖解開這些疑問的答案時,第二封信又來了,之后離奇的信件一封接一封,蘇菲在試圖揭開謎底的過程中,結(jié)識了一位叫艾伯特的老人,兩人游歷了從古至今的哲學殿堂,從神話,命運講到啟蒙,從蘇格拉底講到康德再到馬克思,從中世紀講到文藝復(fù)興再講到我們的時代,書中包羅萬有,有相當深厚的文化底蘊,蘇菲在哲學的世界中遨游,見證了人類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和好奇
閱讀完這本書后,我也開始思索什幺才是“真實的自己”。有時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夢,或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呢?也許自己就像蘇菲一樣,像愛麗絲般去夢游仙境?或者我單單只是一個思想體,只有精神,沒有實體,并非真實存在?然而,這似乎是永遠解不開的謎團。
書本一開始所提及的問題:“你是誰?”讓我陷入無止盡的思索。曾單純的以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嗎?以往,當自己陷入人生難題時,就會以玩笑來自欺,以自責來療傷。但讀完這本書后,我反而陷入“自己是誰?”,反倒希望自己就是蘇菲,由作家來告訴我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
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等等涉及藝術(shù),科學,建筑,數(shù)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在之處,到處都凝結(jié)著文明的精華?催^之后,我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如果沒有接觸到這本書,自己或許永遠會跟書里的人物所說的一樣:“將這個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而體會不到這世上的驚奇與美妙!币驗槲覀兛偸翘蕾嚒傲曇褳槌!,普通的劇情、平凡的生活、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生活無趣的思考讓人生受到了限制。閱讀時,我總想像自己就是那充滿好奇的蘇菲,把書本里的神秘哲學家當成啟蒙自己人生的老師,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著來自哲學家拋出的各種問題。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8
斷斷續(xù)續(xù)的20個小時,我試圖將自己洗白,置身于每個時代,他們各自的思想體系中,去了解,去理解。有沖突,很艱難,卻總有那么幾秒,讓我豁然開朗。而后,那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大概就去了我的潛意識里。我,又混沌了。
這本書可以說是哲學的發(fā)展史,不,它本身就是。只是用了小說的形式,讓我們在學習哲學知識的過程中,運用哲學的思考方式,來一層一層剝開真相,發(fā)現(xiàn)故事。這點很贊,我們從未置身事外,我們是參與者。
艾伯特和蘇菲,原來他們不過是書中的人物,一舉一動都是別人的寫作,而這個別人,正是席德的父親,一個存在于作者筆下,剛被我讀完的人物。(而作者是誰,我又是誰,是否存在于某個錄像帶中,又被別人觀看著呢?)我們存在于不同時空中,互不聯(lián)系,卻又互相影響著。
我思故我在。用一顆好奇的心去發(fā)現(xiàn)世界,用批判的思考去看待所有看起來正確的事物,保持思維的`敏銳性,像個孩子般敏感,從此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理應(yīng)有意義。
我是誰?
我們是誰?
是幾十億年前宇宙爆出來的一點火花。
也是星塵。
很美。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
我從哪里來,我是誰,有時候我會莫名的去想這些問題,有一天我走進書店,看到了一本書《蘇菲的世界》,我希望從中能夠找到一點答案。
《蘇菲的世界》講述一位叫蘇非的14歲少女,在某一天放學回家,接到一封神秘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dǎo)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按時間順序?qū)W習并了解了人類從古到今的思想歷程,從康德,弗洛伊德等等幾位大師思考的根本問題。然而,事實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離奇,自己居然是別人虛構(gòu)的人物!
生命本來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里,彼此問候,并結(jié)伴同游短暫的時間。然后我們就失去了對方,并且莫名的消失。在《蘇菲的世界》中,“巴洛克時期”這一章里,有一首詩“世界是一座舞臺,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有上場的時候,也有下場的時候;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扮演者好幾種角色。”那我們的人生是一部已經(jīng)寫好的劇本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彼J為,我們應(yīng)該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
中國古代的圣人莊周在夢里遇到了一只蝴蝶,他在想究竟是蝴蝶在他的夢里,還是他自己就是蝴蝶的一個夢呢!短K菲的世界》讓我了解了渣學家的思想,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
一封神秘的來信,打亂了十四歲少女蘇菲的日常生活。信上只有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
從這一開始,蘇菲在一位來無影去無蹤的神秘導(dǎo)師的引導(dǎo)下開始思考。跟著神秘導(dǎo)師的一封封來信,蘇菲從對哲學的一無所知到了解哲學是什么。從了解到哲學是什么,到思考各位哲學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與此同時,蘇菲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一些怪異的極不尋常的事。但她也滿足了她的愿望與她的哲學導(dǎo)師艾伯特見面。她還不斷的見到席德父親寫給席德的明信片,無比奇怪的'出現(xiàn)在她那里。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緩緩展開。
蘇菲運用少女與生俱來的悟性與后天學習到的種種知識,企圖去解開這些不可思議的謎團。然而事實的真相遠遠比她所能夠想到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
他們只是生活在少校的心里,少校寫給席德的禮物里。少校是他們這個世界的上帝。蘇菲和艾伯特意識到這一點,并且準備離去。從少校的心靈里跑到所謂的真實世界里去。
在離開之前,艾伯特進行了一場哲學演講,趁著少校不注意偷跑進真實世界,遇到了各種童話人物。他們對于真實世界是隱形人、是幽靈。他們沒有真正的活過,但是他們也不會真正的死亡。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一本充滿童話性的書,也是一本哲學的目錄。她使我了解自然派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一位位哲學大師的故事與經(jīng)歷。很多學派,犬儒、斯多葛、伊比鳩魯……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她將喚醒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對生命的好奇心。也是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和好奇。她教會了我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態(tài)度,而不是在不了解事情真實情況下就妄下結(jié)論。要用理性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味考本能和直覺。要有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但同時也要有接受其他正確觀點的態(tài)度。
《蘇菲的世界》以一種極為簡單有趣易懂的方式使我們學會了原本枯燥乏味難懂的哲學道理,又讓我們簡單了解了整個哲學史和整個哲學的進程。它像哲學的目錄但又比目錄更深,它像一位無聲的老師,能教會我許多知識,但又能使我學的津津有味。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好書。她處處充滿了智慧和知識。同時她也充滿了趣味性,使人想一直看下去,從而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看完整本書使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本書對我來說別開生面,在虛構(gòu)的心靈世界與真實世界中不斷穿梭著。時而令我學習到以前聞所未聞的知識,時而又讓我捧腹大笑。
在讀《蘇菲的世界》之前,我以為我知道的很多了,但讀了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知道的不過是一粒塵土罷了。正所謂懂的越多,明白自己知道的越少。于是我也像蘇菲一樣開始思考……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
哲學在多數(shù)人的眼里,可能沒多大用.畢竟它不是物理,化學和數(shù)學.它也不會像物理一樣給世界帶來多大的實質(zhì)性貢獻.但如果哲學可以引領(lǐng)科學的走向呢?那就會很神奇了.但是,它的作用遠不止于此.哲學是怎么是兩個不同的觀念深入人心的呢?.它是怎樣使蘇菲轉(zhuǎn)危為安的呢?如果你想知道的話,那就打開書和哲學大師們一起思考那些大師們思考的問題和沒有正確答案的人生意義.
好奇的德謨克利特斯
在哲學的大家庭中,有一群人,他們通過觀察自然現(xiàn)象來總結(jié)他們的循環(huán)和變化.這群人被大家叫做“自然派哲學家”他們其中有個代表,他就是德謨克利特斯。這個人在哲學論壇上留個大家的是ATOM其本意為不可分割的,克里斯不像其他哲學家們認為萬物不可分。
他認為,萬物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而物體被誤限分割以后就會得到一堆ATOM,同理這些ATOM也可以組成世間萬物,在克里斯的派系中ATOM是不會被摧毀的當它組成的物質(zhì)被摧毀后,他便和其他的ATOM組成新的物質(zhì),舉個書上的例子:在你身上的某個細胞中就可能有一個ATON來自幾億年前的恐龍。
本來這只是克里斯的一個哲學構(gòu)想,但是幾百年后這個構(gòu)想竟然被證實了?死锼沟臅r代沒有電子設(shè)備,但是他用哲學的推斷在大腦中模擬出了和原子學說相似的推理。這就是哲學引領(lǐng)科學的例子之一。
標準答案,師生之爭
話說,在哲學的世界里師生關(guān)系無非就兩種,一種是師生傳播,另一種便是學生“踢館”。有關(guān)于第二種做法的記載講的是柏拉圖VERSUS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在亞里士多德的學員中帶了二十年,亞里士多德是一個概念主義者,他認為概念是最美的,永恒是最美的他經(jīng)常幻想藍天,太陽,上帝。還憑著這些想象在哲學論壇上圈了一堆粉絲,并且開辦了一所學府。相反柏拉圖更加理性,相比于亞里士多德的“誘惑”他更喜歡從實際角度出發(fā)。他經(jīng)常研究花鳥魚蟲,得出理論,他就是個自然派哲學家。帶著自己的成果他常常在亞里士多德的學府里“拉幫結(jié)派”。
終于有一天學府里的兩個派系開始了第一次碰撞,那一天亞里士多德正在講課:“永恒是最美的,人們給這種美取了一個名字,那就是概念。譬如太陽,它是永恒的,他是美的。藍天,他永遠是藍的也是美的.,花美中不足在它的局限,時間對她的局限,草草美中不足在他的渺小!
這是柏拉圖反駁說:“我認為,美不需要永恒,沒不受時間的限制,它是流動的。花會枯萎是為了給果實蓄能,在期間它是美的它就是美的。太陽一成不變?nèi)嗽谧,文化在變,永恒不是沒的”就這樣有關(guān)于什么是美被兩派吵了幾百年,直至今日,還有人為此爭論不休。
是什么是哲學如此有活力呢,這要歸功于他的廣泛性,它沒有標準答案。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1
談及哲學,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說實話,在看這本書前,我也有這樣的感受,這種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開這本書,去探究它其中的奧秘?赐曛,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受從我心中升騰而起——感到世界是那樣的大,我們就是身在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也感到自我仿佛不是身在其世界,而是感到我們正在用心與世界應(yīng)對面的交流。
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他的書還有很多,我也很喜歡,《紙牌的秘密》和《瑪雅》就是其中的兩本。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叫蘇菲的十四歲少女正在過著與常人一樣平淡與普通的生活,一封奇怪的信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以及一個十四歲少女的內(nèi)心!澳闶钦l?”“世界從哪來?”一些看似普通的問題,卻讓蘇菲大傷腦筋,在一位神秘的導(dǎo)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會思索,她運用少女先天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剛買這個書的時候,我的`興趣并非很大,隨手翻了幾頁,可是沒想到一下子就看上癮了。這本書不與其他的小說一樣,也只因單純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我們,更是對哲學以美的享受,一本哲學啟蒙書,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就像魔術(shù)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進取其龐大,所以這場戲法要數(shù)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十分安適,所以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我在讀這本書時,在講的哲學知識的時候,我仿佛與蘇菲一齊到了那個年代,如同身臨其境,趣味而又神秘的哲學知識。在世界的身旁我是如此之小,可是,我雖然小,可我對這個世界有濃厚的興趣,我會成為那個魔術(shù)師,站在世界的上方去看世界。去探索哲學,研究哲學吧,他會使你有非同凡響的感受。
蘇菲那種善于思考,進取探索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難她都不退縮,永遠心中都存有一個“為什么”,而我就沒有那種精神,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算了吧,別人也沒有做到,我沒有必要去做,可蘇菲并不這樣想,只要遇到困難就必須會去想怎樣解決,而不是放棄,我們應(yīng)當學習蘇菲的那種精神,多觀察、多思考、多問一個為什么,你就會與蘇菲一樣優(yōu)秀!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他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充滿智慧的我們應(yīng)當多當那個魔術(shù)師,去挖掘世界那個你不明白的地方。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
故事開始于一位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一封奇異的來信,來信提出了許多哲學問題,“你是誰”,“世界從哪而來?”這些看似很尋常的問題中卻包含著許多連哲學家都無法解答的問題,蘇菲被這些內(nèi)容所吸引,開始了她漫長的哲學之路。從早期希臘自然哲學派到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哲學三巨頭;從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到以英國培根為代表的經(jīng)驗主義;從啟蒙運動人權(quán)對王權(quán)和神權(quán)的反抗,百科全書派中對于自然和理性的推崇到黑格爾三段式的辯證法以及作為一個哲學家的馬克思對人類的終極理想;從基督,徒康德的人本主義到無神論者薩特的存在主義。這場跨越時空的哲學之旅涉及到了許多根本問題。也因此引發(fā)了大家對于哲學更加深入的探討。
蘇菲的導(dǎo)師艾伯特用一種獨具匠心的教學方式引導(dǎo)她去了解西方的哲學史。與此同時,席德的名字也不斷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出現(xiàn)在蘇菲的生活中,從黎巴嫩寄來給席德的明信片、能開口講話的漢密士、寫著生日祝福的香蕉皮,這一件件一樁樁古怪的事,仿佛都超出了我們所熟知的常理。接下來的日子里,蘇菲也慢慢開始明白自己與導(dǎo)師艾伯特不過是少校書中虛構(gòu)的人物罷了。
現(xiàn)實讓蘇菲和艾伯特都悲痛不已,原來他們所經(jīng)歷的不過是少校筆下的一個故事,一個被當做生日禮物且富有哲學趣味的故事。也正因為此,蘇菲和艾伯特決定奮起反抗。
最后,這本書以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告終。蘇菲和導(dǎo)師逃離了書中世界,來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擺脫了擁有上帝視角的少校對自己的控制。
也許我們與蘇菲和艾伯特一樣,被那些擁有上帝視角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那我們?yōu)楹尾荒芎退麄円粯,努力逃脫別人的控制,成為自己的主角呢?《抱樸子內(nèi)篇》中最早提到過“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的命運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要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世界,散發(fā)出自己耀眼的光芒,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
人的一生本來就轉(zhuǎn)瞬即逝,如果因為別人的世俗眼光逼迫自己成為大多數(shù),壓抑自己的'天性那就太不值當了。我們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他人而活。我們正年輕,我們有成本在這個年齡去試錯,這是我們?nèi)松凶蠲篮玫氖,這十年對于我們而言,有著無限可能。也許我們現(xiàn)在不懂這些可能意味著什么,但是我們一定不要窩在自己的舒適圈,要去外面看看別的風景,去了解人世的可愛,感受天地的靜好和領(lǐng)略歲月的溫柔。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懂得我們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縷微光,微弱且渺小。
這個世界上存在很多驚奇的際遇,我們之前所學、所積累的都只是未來的一個小小鋪墊。趁著肩上的翅膀才剛剛長成,我們要不停地向更遠處飛,才能變得更加健碩,有能力去保護自己和所愛之人。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3
閑暇之余,找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內(nèi)容廣,但并不紊亂,書中內(nèi)容分成許多章節(jié),每節(jié)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jié)內(nèi)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jié)內(nèi)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jié)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么時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現(xiàn)在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并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于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fù)雜難解、神秘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為什么。
如果我這樣想,如果我意識到自己的好奇心不夠,是不是我已經(jīng)前進了一步呢?因為蘇格拉底曾說過“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說起蘇格拉底,他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長得很丑,但是他的性情卻極為和藹可親,我們了解他的途徑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因此要區(qū)分蘇格拉底的學說與柏拉圖的哲學并不容易。而他的死又是如此富有傳奇色彩,因為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與腐敗現(xiàn)象,向地方勢力挑戰(zhàn),他被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可是他沒有逃走,他甚至沒有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他服下了毒藥。那些勢力扼殺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思想?yún)s傳遍了整個人類的世界,成為了哲學界一顆最耀眼的啟明星。我佩服他的思想更佩服他的勇氣,他的堅持不妥協(xié)鼓勵著后人為保衛(wèi)真理而戰(zhàn)斗。
看這本書,我不僅增長了許多哲學知識,了解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還從中找到了一些啟發(fā),也許,我要對生活改變一下態(tài)度……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4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xiàn)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疤K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我思故我在!边@個少女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shù)、科學、建筑、數(shù)學等許多方面,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xiàn)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笨墒恰拔宜脊饰以凇笔钦娴膯?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jīng)存在過?《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它讓我感到恐懼。或許作者就是想讓我們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吧。
有時候我會想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jīng)“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是“關(guān)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guān)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我認為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shè)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沒有多少人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活著的人,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負責。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在這么大的世界中,我無法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墒俏抑,終有一天,有人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魔術(shù)師”。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5
“你相信命運嗎?”“疾病是諸神對人類的懲罰嗎?”“是什么力量影響歷史的走向?”
少女蘇菲在某天突然思索起關(guān)于命運的問題,她想請神秘的哲學家艾伯特來她家與她一起探討,艾伯特回函告訴蘇菲暫時不要探查他的身份,并向蘇菲解釋了命運的概念,和各個時代各個流派關(guān)于命運的理論,這讓蘇菲恍然大悟。
“命運”,這是多么讓人捉摸不透的字眼,它是算命者試圖預(yù)測,但事實上極不可測的事物。古希臘人極其相信命運,認為所有發(fā)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按此說法,難道我們做了壞事就可以認為這是命中注定,從而不問責自己,并一再墮落下去嗎?我認為這不過是做了壞事以后的'借口罷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由他人所做的事或是自己所做的事導(dǎo)致或誘發(fā)的結(jié)果,命運終究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運不能影響歷史的走向,但古代有的人認為命運不僅能操縱個人的生活,也可以左右世界的歷史,歸根到底,命運在他們眼里就是一個法力無邊的神,它可以介入戰(zhàn)爭,改變戰(zhàn)爭的結(jié)局,甚至連疾病也是它降的災(zāi)禍;現(xiàn)代同樣有一些人會相信用紙牌、看手相、觀察星座等方式就可以知曉命運,殊不知命是失敗者的借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辭。如果用這些荒誕的東西,跟命運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就能知曉命運,那算命師豈不是神?這些極不可靠的預(yù)言,只要改變了誘發(fā)因素或是過程中的一個細節(jié),命運就會大不相同!這些實際上都是迷信,都是因為他們沒有知識才認為這是命運所為。
德菲爾神廟上有一句著名的銘文:“認識你自己!”,我認為其中一層意思是人類絕不可以自以為不朽,同時也沒有人可以逃避命運,而命運是你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不是什么神什么鬼強加在你身上的!
我們不能迷信命運,更重要的是人類強大的意志和力量。在二戰(zhàn)時期,德國法西斯大面積地侵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命里注定要亡國,最開始甚至南斯拉夫的民族英雄鐵托也這樣認為,但他后來意識到國家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他帶領(lǐng)著民族軍奮起反抗德國法西斯,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終于打倒法西斯宣告獨立。
命運是不可預(yù)測的,美國的一個機構(gòu)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讓一百名紙牌占卜者、占星術(shù)者、算命師給一個年輕男人預(yù)測他在一個月后會遭遇什么事情,結(jié)果這一百名“預(yù)言家”的預(yù)言結(jié)果竟然各不相同,這就使他們的命運可以預(yù)測理論不攻自破了!
我們要主宰自己的命運,就如貝多芬,他雙耳失聰,一般人都認為他絕對不可能創(chuàng)作音樂,但他不相信命運,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無法使我屈服”。貝多芬重振旗鼓,譜寫出了《田園》、《命運》等偉大音樂篇章,由此可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運是由你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Destiny is what you make it!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03-27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22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01
【精】《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6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推薦】03-18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薦】03-18
【熱】《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8
蘇菲的世界小學讀后感03-21
【熱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6
【推薦】《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