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理想國有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理想國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理想國有感1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等方面的爭論,設(shè)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guī)定,并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zhì)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jié)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tǒng)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quán)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wèi)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guān)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并維護統(tǒng)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quán)者和被統(tǒng)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jié)的關(guān)系,被統(tǒng)治者要服從統(tǒng)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jié)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后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說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tǒng)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tǒng)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稅,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著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專制、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quán)者所有……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愚弄人民。所以,通過書中的政治辯論,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我并不認同的.柏拉圖的觀點。例如:為維護統(tǒng)治,掌權(quán)者可以用假話欺騙民眾,甚至編造所謂的“腓尼基人的傳說”,假借神意來證明人生來就有貴賤之分,“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tǒng)治者。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nóng)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這些都體現(xiàn)了柏拉圖所倡導的“理想國”的實質(zhì)——封建貴族專職的奴隸制國家,特權(quán)橫行、等級森嚴,壓迫沉重,人與人之間嚴重不平等。我認為,柏拉圖生在那樣一個時代,他已經(jīng)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目光深遠、有改革思考的智者。但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以及階級的局限性,柏拉圖代表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這決定了他的政策主張都是為封建貴族服務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觀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張都不見得是正確的,他的主張也不見得是真正正義的。
《理想國》展現(xiàn)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為理想國設(shè)定的很多規(guī)矩、禮儀、道德,都沒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和方向。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卑乩瓐D認為理想國的教育應從人小時候開始,包括質(zhì)樸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樸質(zhì)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chǎn)生心靈方面的節(jié)制,樸質(zhì)的體育鍛煉產(chǎn)生身體的健康!彼MO(jiān)督詩人、強迫他們在詩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時監(jiān)督其他的藝人,禁止描繪邪惡、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過這樣,讓城邦的護衛(wèi)者遠離罪惡的形象,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從童年時,就和優(yōu)美、理智融合為一。這些從小抓教育的理念,無疑是有遠見的,并抓到了問題的關(guān)鍵之處。從一個人的童年開始施加影響,將服從統(tǒng)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穩(wěn)定的統(tǒng)治方法。這些教育理念,對后世的教育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讀理想國有感2
柏拉圖出生于雅典貴族,曾執(zhí)教40多年,是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柏拉圖的一生著述頗豐,他的哲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和《法律篇》中。這本吳獻書先生翻譯的《理想國》由于是文言文的,看起來頗為費神,但是看到精彩處,也往往為譯者的深厚文采而感嘆不已。比起白話文的翻譯,文言的譯作中又多了一些不同的東西叫我們思考。
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與人的辯論,很多地方叫人深有感觸。在第一部分蘇格拉底與賽弗拉(今譯克法洛斯)的一番關(guān)于老年和財產(chǎn)的辯論中,蘇格拉底的幾句話對于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很有用!吧w余素視高年人為已嘗經(jīng)歷絕遠路程之旅行家,而此路程或亦為余將來所必至。故余對于過來人,深愿一詢此路程之難易險夷!庇幸婚T學問是經(jīng)驗學,在經(jīng)驗中得來的東西,不是任何書本所能全部記載的。雖然,書本上的東西本來就是人類幾千年發(fā)展的經(jīng)驗,但生活的經(jīng)驗,每個人都不一樣,有時候一句話便能讓你受益匪淺。
人一生就像一條長河,我們和無數(shù)的人一樣同游那一條河,有人在前,有人在左,所經(jīng)歷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但那些“過來人”,往往更高的時間層面或者僅僅是路程上就要比我們游得久、游得遠,認識的東西也不一樣,與老年人交談,尤其是睿智的老年人交談,總是一件受益的事兒。 賽弗拉對于老年人的一些觀點,很有智慧。他說曾經(jīng)老年的索?死账埂畔ED三大悲劇詩人之一——曾有人向他問問題,“情欲之猶于老年時代有用乎,汝乃昔日之索?死账购?”索?死账箲鹫f:“居吾語汝,余甚喜余已脫離汝曹所謂情欲一端矣。余覺脫離乎此,宛如脫離一狂暴之主人!倍惛ダf,情欲既滅,別有一種清凈與自由之樂境,不只是脫離了一狂暴之主人,簡直就是脫離了無數(shù)的狂暴之主人。這段話相當?shù)念V。對于我們年輕人很難想象若有一天“情欲既滅”那會怎么樣,沒有情欲豈不是槁木死灰么。這是一種年齡境界上的思考,讀這樣的書,我們增長的不知是見識,還是一種生活境界、生命境界和情感境界的'感悟。 賽弗拉還有一段關(guān)于老年人的話,也很有意義!胺踩酥磷灾鋵⑺罆r,輒有一種素所未有之恐怖及憂慮纏繞于其腦中,即來世之說與今世行為上所應得之刑罰是也。人固平日視此為笑譚者,然至此則頗認其說之非虛。于是疑惑驚悸,紛至沓來。使之不得不回憶曩所開罪于人者為幾何。人之所以至此時而有如是之景象者,大約以年老神衰之故;蛴秩顼h泊扁舟將抵彼岸時,見解能較清晰耳!币恢币詠,我們都很難說清楚到底這個世界上是不是有生死輪回、前世今生的說法,而賽弗拉認為“人之所以至此時而有如是之景象者,大約以年老神衰之故。
或又如飄泊扁舟將抵彼岸時,見解能較清晰耳!鄙L河未到下游未到彼岸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真正的河流是什么樣的。對于人生的了解,見仁見智,但卻都有些盲人摸大象之嫌。而老年人,或許是頭眼昏花意識不清了,也或許是將抵彼岸了“見解能較清晰耳”。人在快去世之前,總是有很多奇怪現(xiàn)象這也是不能否認的。 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與人辯論,我們第一步的不感嘆蘇格拉底的才學,第二便是他對于事物的認識和思考方式,這對我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一個很大的擴展。而最后一個,便是他和各種不同的人之間的辯論,我們從他們的辯論中可以重新的思考“公道”、“政治”、“婚姻”和“教育”這些東西。
《理想國》,讀完此書,讓人受益匪淺。
讀理想國有感3
拾人牙慧終究不如親自一閱,讀完《理想國》,讓我感觸頗深。大膽的想象使我感動,引發(fā)我的思考與聯(lián)想,智者都是相通的,人類最高的智慧都是共通的。
《理想國》一書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語錄,書中記錄著柏拉圖通過蘇格拉底的身份與其他人對話的方式描述并設(shè)計出了一個理想政體,設(shè)計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將真、善、美統(tǒng)一于一個整體中,達到絕對公正的理想政體,即理想國。
柏拉圖理想國的核心價值觀中,概括出其主題就是正義與善,有人說,"正義就是給予每個人恰如其分的回報";有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有人說"正義是弱者為謀求最大利益而相互達成的契約",而對于這些觀點,柏拉圖都借蘇格拉底之口給予了否認。那么什么才是正義呢?
為了達到公平正義,實現(xiàn)理想,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提出教育這一措施。教育治國,才能實現(xiàn)理想中正義之國的建立,公民才能有所進步,有所提升,才能安居樂業(yè)。其中,教育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教育。即人在工作之后還要繼續(xù)學習,提升自己。他認為教育應該是終身的,是貫穿一生的。
我們常說的"學到老活到老",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yǎng)的總和,它指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終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及各個方面的教育活動。
柏拉圖提出的這一理念適用于各個時代,不進局限于理想國城邦中,在各種制度下,各個時代中,都適用。尤其是當代社會,知識大爆炸,獲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徑逐漸多元化,而且知識的老化現(xiàn)象日益嚴重,所以面對嚴峻的.現(xiàn)實,我們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競爭中取得進步和發(fā)展,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潮流。
所以教育治國,是柏拉圖建立理想國的根本方法,發(fā)展教育從而實現(xiàn)他的理想,建立理想中的正義之國,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但是真正的和諧友愛,公平正義的國家,成功與否在于統(tǒng)治者關(guān)心國家利益程度的大小,如果統(tǒng)治者是一位具有高超的智慧、真實的知識、完美的德行和絕對最高權(quán)力的結(jié)合的哲學家,并且通過發(fā)展教育培養(yǎng)為社會奉獻的各方面人才,重視全民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則大美之世,可計日而待也。
讀理想國有感4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為“關(guān)于正義的學說”,同時《理想國》也被后人譽為震古爍今之書。原書共分為十卷,以“理想”為定義,主要涉及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quán)等諸多問題。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guān)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通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托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于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xiàn)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quán),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gòu)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nèi)涵。這種構(gòu)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內(nèi)容龐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講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說,柏拉圖所關(guān)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可以這樣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chǔ)。書中把正義范疇作為討論的中心,并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chǎn)術(shù)”的來源!笆裁词钦x?”《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
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懊總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nèi)”的關(guān)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
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nèi)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蓖瑫r,“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xié)調(diào)的和諧狀態(tài)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理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終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quán);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地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
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仍然散發(fā)著光芒,為現(xiàn)代政治指點迷津。世界政治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變遷,雖然并沒有形成理想國的最終模樣,但其中所論述的許多方面已成為現(xiàn)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理想國將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夠讓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沒好國度。
讀理想國有感5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nèi)齻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shù)等等諸多問題結(jié)合在一起,錯綜復雜。朱光潛曾說:“《理想國》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薦的惟一的西方哲學著作!蔽艺J真拜讀了這本不朽之作,正如利奧.施特勞斯所說:“我閱讀柏拉圖時必定懷有一顆虔誠、恭敬之心。”
《理想國》是古代西方一部最早的系統(tǒng)教育著作,該書指出,兒童從七歲起,男女兒童分開居住、生活,都分別入國立初等學校,初等學校約十年。初等教育是對“一切兒童”都要實施的“強迫的教育”。學生到十七、八歲的之后,進入高等軍事學校。進行意志教育。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青年繼續(xù)學習,研究哲學辯證法,邏輯理論,算術(shù),幾何,天文,音樂理論,再加上文法修辭學。柏拉圖第一個提出學齡前的社會教育的思想,指出游戲在學齡前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要精心選擇童話材料,承認歌唱,講故事的教育意義。一般認為,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系統(tǒng)教育理論的是柏拉圖。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chǔ)雖然是保守的和唯心主義的,但他重視教育的作用,提倡德智體的和諧發(fā)展,強調(diào)早期教育和女子教育,這些思想是可貴的,為以后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chǔ)。是西方古代大哲學家、客觀唯心主義的奠基人和教育家。柏拉圖哲學的本體論被稱為"客觀唯心主義"。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奠基人。心靈和靈魂過去是在理念世界里的,后來才跟肉體結(jié)合。它有各部分:(一)理性部分,這是靈魂的基礎(chǔ),是從理念世界來的;(二)意志部分;(三)感情部分。這靈魂的三個部分在柏拉圖的倫理學中恰恰順應三種德行:理性部分順應智慧,意志部分順應勇敢,感情部分順應節(jié)制。這靈魂的三個部分及其相順應的三種德行在柏拉圖的社會構(gòu)造上恰恰順應三個社會集團。不過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也還有些積極的因素:他第一個指出教育的偉大政治意義,提出公共的學前教育思想及其內(nèi)容,確定了心理構(gòu)成的基本部分,規(guī)定了在當時看來廣泛的學科范圍,指出每門學科對于發(fā)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主張女子應與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
《理想國》展現(xiàn)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為理想國設(shè)定的很多規(guī)矩、禮儀、道德,都沒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和方向。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卑乩瓐D認為理想國的教育應從人小時候開始,包括質(zhì)樸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樸質(zhì)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chǎn)生心靈方面的節(jié)制,樸質(zhì)的體育鍛煉產(chǎn)生身體的健康!彼MO(jiān)督詩人、強迫他們在詩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時監(jiān)督其他的藝人,禁止描繪邪惡、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過這樣,讓城邦的護衛(wèi)者遠離罪惡的形象,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從童年時,就和優(yōu)美、理智融合為一。這些從小抓教育的`理念,無疑是有遠見的,并抓到了問題的關(guān)鍵之處。從一個人的童年開始施加影響,將服從統(tǒng)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穩(wěn)定的統(tǒng)治方法。這些教育理念,對后世的教育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他重視教育對于人的影響,強調(diào)要從小就接受教育。幼兒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兒的可塑性,并指出要注意給予幼兒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使其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強調(diào)音樂和體育教育,并發(fā)展故事教育。他認為“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jié)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jié)果就會相反”。而體育鍛煉自然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結(jié)實的身體。在故事方面,他認為要先審查故事的編者,然后選擇故事的內(nèi)容,最后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鑄造兒童的心靈。
讀理想國有感6
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可以說和現(xiàn)在的幼兒教育理論是相通的。當代的幼兒教育五大領(lǐng)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shù)。幼兒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幼兒能夠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諧發(fā)展。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優(yōu)生優(yōu)育計劃,就是首先從遺傳角度來保證幼兒身體健康,其次又注意后天的體育鍛煉,這就使得幼兒能夠健康的成長。至于心靈上,他主張以音樂來陶冶幼兒的心智,使其接受美好,而厭惡丑惡,形成正確的是非觀,讓和諧融進其心靈,也保證了幼兒心理健康。最后,柏拉圖提出要從小給幼兒講故事,兒童在聽不同故事時,也便發(fā)展了其自身的語言和社會性。他又指出要給予兒童數(shù)數(shù),計算,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這些也包含在科學之中。并且,又特地說明,對兒童的這些教育要在游戲中進行,以免使其喪失學習興趣,這與當下我們講的“活動以游戲為主”是極其相似的?梢,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很超前,還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對于柏拉圖的《理想國》,我的闡述還是片面而膚淺的`,因為還有很多細節(jié)之處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細閱讀書籍并清晰認識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才能更好的對其文章進行解讀。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會了如何鉆研學問,讀懂文章,還學會了思考人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達到什么樣的人生目標等等。名家的哲學思想給了我許多人生啟迪。讀書,要學習書中的學問,更要從學習書中品味人生。
讀理想國有感7
使我們始終邁向上的路,追求公平正義和聰慧。世間的根下,上千年古蒼,再一次增加,看起來從古到今朝,祖祖輩輩的時光中,從零到來說是無窮大的的英雄與社會學nba勇士,用自身的激情灑磨了時光,熏暖了煙火人間,來染出她們追求的公平正義與聰慧。
匯集著對公平正義與善的追求,將他們用文本會話的方式來栩栩如生,這新奇的方式,也組成了柏拉圖的一大與眾不同設(shè)計風格,才可以被后人遠遠地廣為流傳。
《理想國》選用了與眾不同的藝術(shù)手法,以蘇格拉底和一系列角色會話的方式井然有序的串連出一章章有規(guī)格型號的章節(jié),好似名信片一樣韻致。本書大概論述了柏拉圖有關(guān)對社會學、倫理道德、文化教育、文藝范兒、政冶等內(nèi)容的思索,主要是討論理想國家的難題。小說集里的人物根據(jù)思索的會話表述了自身對真善美的憧憬和理想國度的假想宏偉藍圖。
而對要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對人的本性和真善美的思索:
蘇格拉底:假如那麼有一個人,在心靈里有本質(zhì)的精神面貌的美,在有形化的體形言行舉止上也是有同一類的與之相對的調(diào)合的美那樣一個兼求美者,在一個可以思索的收藏家眼中簡直一個美麗的園林景觀?
格勞孔:那麼是最漂亮的了。
蘇格拉底:再聊,美麗的老是最為討人喜歡的格勞孔:當然。
蘇格拉底:那麼,真實的受到樂的文化教育的人,針對同道,氣味相投,一見如故,可針對全身不和諧的人,他避開之唯恐不及。
格勞孔:對心靈上面有缺陷的人,他自然厭煩,但針對人體有缺陷的人,他還是能夠摯愛的。
詼諧幽默的溫文爾雅的會話,很有支撐力,對人的本性的討人喜歡和心靈的相融,是簡易中的綺麗。不清楚能不能將它和孟子的擇其善者而從之。相聯(lián)絡(luò)上,人更是有著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會熒熒生光。
心靈如同裹著一層綿軟的漿汁,濕熱的好似糖槳一樣的粘稠,人到不斷挑選著和自身志趣相投的人來明哲保身,相互生命間的溝通交流是最為漂亮的了。
漫漫人生路,那類超越時間、室內(nèi)空間的只存有于生命間的,而事實上柏拉圖式的最高境界指的是一種對控制的尊崇,對善和美麗的`追求。
雖小說集的主題是有關(guān)對理想國的創(chuàng)建設(shè)想,身負腦子里匯集的聰慧,殊不知他對人們的柏拉圖式生命間的感情與人的真善美的探尋,卻遠遠地超出了我對理想國度和社會學城幫的感受,讓生命能夠有一定的借助,讓肉身尋找歸處。
當歷史的車輪載著這種數(shù)千年前的哲大家認真造就的講演稿駛進二十一世紀,是那樣薄的一本書,記述著對理想國邦和美麗的托念,卻使我們體會來到在其中沒法承擔的凈重,它是曰曰夜夜認真累加出去的追求的能量,它厚實,文本仍然清楚,觀念依然持續(xù),持續(xù)著大家祖祖輩輩對心靈深處的那類期盼的追求體現(xiàn)了最苦味的風采。
讀理想國有感8
“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人間的根下,千年古蒼,再度延長,長得從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歲月中,從零到無窮大的英雄人物與哲學勇士,用自己的熱血灑磨了光陰,熏暖了人間煙火,來染出他們追求的正義與智慧。
凝聚著對正義與善的追求,將它們用文字對話的形式來躍然紙上,這新穎的模式,也構(gòu)成了柏拉圖的一大獨特風格,才能被后世遠遠流傳。
《理想國》采用了獨特的寫作手法,以蘇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的串聯(lián)出一章章有規(guī)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樣雋永。全書大致闡述了柏拉圖關(guān)于對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nèi)容的思考,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小說里的人物通過深思的對話表達了自己對真善美的向往和理想國度的臆想藍圖。
而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
蘇格拉底:如果那么有一個人,在心靈里有內(nèi)在的精神狀態(tài)的美,在有形的體態(tài)舉止上也有同一類的與之相應的調(diào)和的美……這樣一個兼美者,在一個能夠沉思的鑒賞家眼里豈不是一個最美的景觀?
格勞孔:那么是最美麗的了
蘇格拉底:再說,最美的老是最最可愛的
格勞孔:當然了
蘇格拉底:那么,真正的受過樂的教育的人,對于同道,氣味相投,一見如故,可對于渾身不和諧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勞孔:對心靈上有缺點的人,他當然厭惡,但對于身體有缺點的人,他還是可以愛慕的
詼諧幽默的溫婉的對話,很有張力,對人性的可愛和心靈的交融,是簡單中的華麗。不知道可不可以將它和孔子的“……擇其善者而從之。”相聯(lián)系上,人正是擁有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會熠熠生光。
心靈就像裹著一層柔軟的漿汁,溫熱的如同糖漿般的黏稠,人在不斷地選擇著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來獨善其身,彼此靈魂間的溝通是最最美麗的了。
人生路漫漫,那種超越時間、空間的只存在于靈魂間的,而實際上柏拉圖式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jié)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雖小說的主題內(nèi)容是關(guān)于對理想國的建立構(gòu)想,背負著腦海中凝聚的智慧,然而他對人類的柏拉圖式靈魂間的愛情和人的真善美的探索,卻遠遠超過了我對理想國度和哲學城邦的感悟,讓靈魂可以有所依靠,讓肉體找到歸宿。
當歷史的車輪載著這些幾千年前的哲人們用心鑄就的講稿駛?cè)攵皇兰o,是這樣薄的一本書,記載著對理想國邦和美的托念,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其中無法承受的重量,這是日日夜夜用心疊加出來的追求的力量,它厚重,文字依然清晰,思想依舊延續(xù),延續(xù)著我們世世代代對心靈最深處的那種渴望的追求折射出最苦澀的魅力……
讀理想國有感9
經(jīng)典的影響力,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fā)聵的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它提出一個命題,它給出一個假設(shè),這些根本的有關(guān)最古老悠久的意識形態(tài)的疑問,使得后來的思想家有了發(fā)揮的空間,也為后世提供了無數(shù)社會體制的可能性。不管它是一位絕對權(quán)威,還是一個極端惡魔,對它的肯定抑或反對構(gòu)成了我們在思想上賴以前進的基石。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shù),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xiàn)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學家與王的辯證關(guān)系也一直為后人稱道。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xiàn)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jié),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tǒng)治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quán)。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xiàn)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xiàn),然而什么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正義應是……
克法洛斯認為:(讀書筆記 )“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相信讀過《查士丁尼法典》的都會很熟悉這一句話,因為這種說法與其第一條極為相似。)或者說,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 對于這種正義觀,蘇格拉底認為,拿了人家的東西歸還,這不是正義。因為,我們不能把東西還給瘋子,而且“把整個真情實況告訴瘋子也是不正義的!
特拉徐馬霍斯認為:“每一種統(tǒng)治者都制定對自己有利的法律!薄八麄冎贫朔擅鞲娲蠹遥悍彩菍φ欣膶Π傩站褪钦x的;誰不遵守,就有違法之罪,又有不正義之名。”特拉徐馬霍斯的這個定義類似于奧斯丁的論斷“法律就是主權(quán)者的命令”。顯然在這里,正義被理解為一種對強者的屈服,為他們的利益服務成了其它人的義務。無論稱為“強者”或者是“統(tǒng)治者”,我認為這個詞的本意應當指那些在力量上存在優(yōu)勢的人群。他們形成權(quán)力是依賴于強力。
以上兩種觀點,柏拉圖都借助蘇格拉底之口提出了正面的批評。柏拉圖沒有很確切地提出正義的完整定義,而是通過一個個否定步步逼近真理。我發(fā)現(xiàn),這些否定的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其歸謬法的終點在于缺失智慧或德性就構(gòu)不成正義。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心中的正義包含智慧和德性這兩個要素。
我們可以知道諸如“正義是給每個人的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是強者的利益”、“正義是對利和害的一種功利計算”,這些觀點都是后世形成和發(fā)展的一系列重要的法理學命題,都曾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梢姡乩瓐D的否定并未徹底地駁倒這些觀點,盡管書中蘇格拉底的一個個對手理屈辭窮。但柏拉圖自信論說圓滿的前提是以上這些正義觀都缺失智慧和德性的要素,而正義應當包含這兩者。這種“真理”的認識,顯然是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而后世對這些被否定了的命題的再認識,也是一種觀念群變化了的結(jié)果。
二、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
蘇格拉底與阿里斯同的對話似乎就是一座城邦形成的過程。對糧食、住房、衣物的需要,決定了城邦離不開農(nóng)夫、瓦匠、紡織工。隨著市場的產(chǎn)生,城邦又加入了商人、傭工。吃飽喝足后,為了不成為豬的城邦,還需要奢侈品與藝術(shù)品的提供者、醫(yī)生、法官等等。將這段對話簡單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柏拉圖是想這么說:為了生活,我們需要各種產(chǎn)品,所以生產(chǎn)者是不可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人們不可能同時掌握多種技藝,因此一種人最好固定地干一種事。當然,戰(zhàn)爭也是一種技藝,為了精于此藝,蘇格拉底又說“護衛(wèi)者的工作是最重大的,她就需要有比被眾人更多的.空閑,需要有更多的知識和最多的訓練。 這種種安排,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允許“模仿一切”的人出現(xiàn),柏拉圖明白的說法律不歡迎“扮什么,像什么”的人進入城邦。因為這樣,一種人只從事一種生產(chǎn)的狀態(tài)就會被擾亂。而且,從事生產(chǎn)的人不能從事護衛(wèi)者的工作,這不但是由于成為護衛(wèi)者需要接受精心教育,更因為“銅鐵當?shù)溃瑖萍彝觥薄?/p>
論述完城邦的正義后,柏拉圖開始通過分析法探討個人的正義。他認為人的靈魂里存在三種品質(zhì),即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分別是人們在學習、憤怒和滿足自然欲望時動用的身體的一部分。理智是“人們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稱之為靈魂的理性部分”;欲望是“人們用以感覺愛、餓、渴等等物欲之騷動的,可以稱之為心靈的無理性或欲望部分,亦即那種滿足和快樂的伙伴”。激情是“我們藉以發(fā)怒的那個東西”。 就如國家的正義——三個階層各司其職那樣,如果每一個人的三種品質(zhì)在自身內(nèi)各起各的作用,那么這個人就是正義的。這三個品質(zhì)彼此內(nèi)在的和諧,理智起領(lǐng)導作用,激情和欲望受理智領(lǐng)導,這樣的人就具有節(jié)制的美德。柏拉圖強調(diào),正義的真正內(nèi)涵不是“外在”的各部分和諧一致,而是“內(nèi)在”的和諧。一個正義的人應該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nèi)秩序井然。
通過對這幾章的閱讀,我發(fā)現(xiàn)柏拉圖的正義觀是圍繞德性和智慧展開的,并且智慧是指導人們實現(xiàn)德性的知識。可見,正義的核心是智慧,哲學在希臘文中的意思就是“愛智慧”,于是哲學與正義建立起了聯(lián)系。
【讀理想國有感】相關(guān)文章:
《理想國》讀書心得03-08
理想國讀書心得03-30
《理想國》讀后感09-09
理想國讀后感02-23
《理想國》讀后感02-20
理想國讀后感范文05-16
柏拉圖《理想國》讀后感范文10-18
《理想國》讀后感3篇03-04
理想國讀后感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