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渡人讀后感 推薦度:
- 《擺渡人》讀書心得 推薦度:
- 《擺渡人》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擺渡人讀后感【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擺渡人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擺渡人讀后感1
我看完《擺渡人》已經(jīng)大半年了,甚至連第二部也看完了,讀后感卻是一直沒動筆,或許是因為恰巧觸碰了心靈深處,所以我不敢動筆吧。
這本書和梁朝偉主演的同名電影倒是完全兩碼事,雖然都是“擺渡人”的故事,但說的意蘊卻深遠很多。當我看完第二部的時候,才恍然發(fā)現(xiàn),這已然成為了愛情小說。今天我重點談的自然是第一部,那個生命終結(jié)后的異域的故事。
書中女主迪倫是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父母離異后隨母親生活,對父親幾乎沒有印象。想著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就策劃了一次去往父親城市的旅行,一心與父親團聚。在旅行途中,搭乘的火車在隧道中爆炸,她不幸身亡。隨即進入了時空隧道的模型,一位擺渡人進入了她的世界,帶著她徒步荒原。
作者筆下的荒原是逝者腦中的人生與迷茫,天空是心境,惡魔是心魔,途中行經(jīng)的泥沼、山川、城市、湖泊大多是逝者所熟悉的,擺渡人主要是陪同前行,安排安全屋以及對抗惡魔。女主和擺渡人男主就是在逃命荒原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感情,讓成功穿越荒原的女主勢要把荊棘滿布的荒原在次穿越,并帶著男主返回人間。
閱讀的時候,我隨著作者的描述沉浸在荒原的世界中,若然真的存在這么一個荒原,讓人離世后都有一段旅行,并最后在荒原的終點遇上曾經(jīng)的家人、朋友,那何嘗不是一種美好的生活?
按從前的`說法,老人只要熬過了農(nóng)歷新年的正月十五就又長一歲了,扛過了,就走過了,就可以好好地開始新的一年。但最近這幾天,離開的人一個接著一個。上周我最敬愛的爺爺走了。前幾天,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走了。今天,知名的華人作家李敖也走了。高壽如他們幾位,估計在荒原上可以舒展開手腳,如年輕人一樣健步如飛,也未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記得《擺渡人2》講述了一個病重的老奶奶在擺渡人的陪伴下,平安順利穿越荒原的故事,擺渡人化身為老奶奶的孫女,雖然識破了她,但老奶奶還是享受“孫女”的孝順,一件輕松游玩的快樂。成功穿越荒原后,她還非常滿意地開始了新的生活。
倘若幾位老者在荒原中行走,還望擺渡人多多關(guān)照。
擺渡人讀后感2
《擺渡人》一個關(guān)于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故事。關(guān)于生存、死亡和愛情的故事。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獨自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一場火車事故,當她爬出火車殘骸時,卻發(fā)現(xiàn)世界已經(jīng)變成一片荒原,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卻是唯一的逝世者。
遇見
走出火車殘骸的僅僅是她的靈魂而已。在一片荒原的世界里,迪倫見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帶領(lǐng)著她,保護著她,穿越茫;脑,護送她的靈魂到達應該去的地方。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被擺渡的靈魂,在知道自己已經(jīng)死亡的事實后,迪倫沒有頹廢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她在崔斯坦的引領(lǐng)下,與如影隨形的惡魔們勇敢抗爭,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
愛上
被擺渡的靈魂愛上了靈魂擺渡人!可是這份愛注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shù)蟼惪缭綌[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最終決定冒險嘗試任何靈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自己的愛人。
又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艱險的路,為了愛,迪倫選擇了一場可能讓自己靈魂灰飛煙滅的豪賭,盡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堅定。
上天還是眷顧了這對有情人,在茫;脑,迪倫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崔斯坦,她極力勸說崔斯坦跟隨自己回到另一個世界,一個屬于她的世界,盡管這是一件從未有過的事情,盡管一切都充滿未知和風險,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險嘗試,只因他曾答應過迪倫絕不會失去她,一定要保護她!
最后
這一次,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領(lǐng)著他義無反顧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身體。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倫在進入火車殘骸后就緊緊抓著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錯亂不堪,漆黑一片的車廂時,不慎摔倒的迪倫還是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迪倫如愿地回到了人間,滿心卻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她為丟開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卻看見向自己走來的崔斯坦對著她說:原來你在這里。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因為迪倫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靈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護她一生。
感悟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擺渡人讀后感3
書的封面有這樣的介紹: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愈小說。第一次看到類似的標題應該是在《解憂雜貨鋪》封面上。出于它的名氣以及我的好奇,某個下午我在言幾又全文翻閱了這本書。意料之外,我并沒有被故事吸引,更談不上被治愈。再一次印證了阿塞爾普魯斯特的那句話: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于他內(nèi)心的東西。這份治愈不在我心,因此沒有共鳴。
鑒于這次前期經(jīng)驗,我對有諸如療愈、救贖之類介紹的書籍,有了一種傲慢與偏見。傲慢于我自以為無需這些救贖,偏見于由此引發(fā)對此類書籍的天然排斥。但《擺渡人》給了我意外的驚喜。好像只是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然后莫名的讓人溫暖,或者說治愈?
最初吸引我并讓我下決心買下這本書的是封面上的這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一直很認同生命是一趟孤獨的旅行這一論點。人的天性就是尋求認同,孤獨的人更會下意識的.尋求依靠,看起來這個擺渡人一定讓人感覺溫暖幸福。
書的開篇鋪墊部分有一些單調(diào):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迪倫的家庭背景、生活狀態(tài):父母離異并分居兩地。迪倫死于開往父親所在地的火車事故上。隨著迪倫的靈魂前往荒原與崔斯坦相遇,故事逐漸精彩起來。他們一路披荊斬棘,倉皇逃亡,躲避惡魔的吞噬。在崔斯坦履行護送迪倫職責的過程中兩人漸生情愫,難舍難分。所以,當崔斯坦順利將迪倫送達彼岸后,兩人傷心欲絕。迪倫心有不甘,于是在一位前輩的幫助下了解到可以返回荒原的可能性。最終,對崔斯坦的濃濃愛意和思念戰(zhàn)勝了恐懼和猶豫,迪倫重新回到荒原。她只身一人四處闖蕩,抵抗惡魔,并發(fā)現(xiàn)了躲避他們的方法:專注,不對視。最終,以犧牲崔斯坦引領(lǐng)的新一個靈魂為代價,迪倫成功找到崔斯坦,開啟了兩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之旅。
在迪倫的鼓勵下,兩人逆流而上穿越荒原,回到了迪倫火車事故發(fā)生地,并重新回到了人類世界。
全文最讓人驚訝的是:盡管八成的篇幅都在寫相似的逃亡情節(jié),卻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單調(diào)重復,次次都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作者的功力可見一斑。故事中兩人互訴衷腸的情感讓人感覺甜蜜又美好,最終,都順利重返人間更是先讓人松了一口氣,然后心滿意足。
擺渡人讀后感4
我們都是自己的擺渡人。
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云,金色的陽光從云中射下,湖水被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個封面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初始,迪倫還是個孩子,擔憂早飯的好壞,恐懼同學的嘲笑,尤其是在選擇是否帶上泰迪熊上火車時,幾次拿起,放下,取出,放進,充分展示了一個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懼,猶疑不安。此時,她的內(nèi)心是一片荒原,唯有愛,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
然而在遇到火車的意外后,她與擺渡人崔斯坦相遇了,在他的幫助下,她安全的通過了荒原,而她也從一開始的依賴變成對崔斯坦的暗生情愫,迪倫那內(nèi)心的荒漠開始萌發(fā)出綠芽。
然而迪倫在穿過荒原后,仍忘不了崔斯坦。在知道可以返回那里后,是去是留,她有點猶豫不決,如果再度折返,她很有可能再次死亡,徹底魂飛魄散。但一想起那雙鉆藍色的眼睛及帶給她的濃濃溫暖,她選擇了出發(fā)。
故事發(fā)展到這里,崔斯坦和迪倫的身份已經(jīng)發(fā)生奇妙的轉(zhuǎn)換,崔斯坦曾帶領(lǐng)迪倫穿越荒原,抵達人們心中所向往的美麗天堂。而這個女孩卻執(zhí)意放棄輕松的生活,重回險象環(huán)生的荒原,只是為了找到他,和他廝守終生。
他們之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究竟是循規(guī)蹈矩,一成不變的崔斯坦?還是古靈精怪,永遠充滿奇思妙想的迪倫?也許,每個人需要的那個人,都會是自己的擺渡人吧。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說,“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圣人渡人!
而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怯懦,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甚至改變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贖,來自心靈的自我成長與非凡勇氣。
初讀之下,感覺這是一部關(guān)于愛情的小說,細細咀嚼,它是一個小女孩心靈的成長史。因為愛的匱乏,她的心是一片荒原;因為愛的豐盛,她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人。有愛的陽光,即使是荒原,也會生長出綠色。
擺渡人讀后感5
《擺渡人》這本書是同學介紹給我的,將它買回家后,小心翼翼地拆開透明封袋,用手撣了撣書面,將書捧在手中,輕輕翻開,一股濃重的書墨味沁入鼻腔,襯著午后的暖陽,我逐字逐句細細地品味了起來。
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在尋找生父的途中遇難,她的肉體與靈魂分家,不得不在那個擺渡人“崔斯坦”的指引與幫助下,跨過荒原,去到一個安靜祥和的地方,但她并不樂意在那個毫無波瀾的地方度過自己的余生,也不愿離開崔斯坦,獨自生活。所以,在她到達彼岸后,她又獨自跨過那荒郊野嶺,尋找崔斯坦。在這途中,她變得勇敢、堅強、獨立,也發(fā)現(xiàn)了所謂“荒原”不過是人心的邪惡。終于,她找到崔斯坦,在二人的努力下,一起回到人間。
慢慢的,我沉浸在了故事里,我好奇迪倫最后是否找到生父;為她在臨死之前沒有將短信發(fā)給父親而感到惋惜;祈禱她與崔斯坦能夠越過重重險阻,平安的'活下來……
我開始被迪倫的堅強所感動,在得知自己死亡的真相后,她并未似其他死者一般,大驚失色、不知所措,她冷靜地控制自己,讓自己接受現(xiàn)實,并且跟著崔斯坦一步步地走,一次次地逃離危險,不拖后腿,沉默,安靜。
我開始心疼崔斯坦,在十幾歲的年紀,便閱過人生百態(tài),他清楚每個人的黑暗,他明了自己不是個人,也不是個神。他是個不知道自己是誰、一次又一次地以命相護著那些貪婪邪惡的人類、默默堅守職責、沉靜而內(nèi)斂的男孩。
在這本書的版面上印著這樣一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癐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睂τ谶@句話,我有兩種理解:一是這句話源自于崔斯坦的內(nèi)心,因為迪倫需要他,所以他才存在于陰陽兩界的結(jié)界處,所以他才指引迪倫前進的方向,所以他才能夠陪伴迪倫回到人間。二是這句話是迪倫內(nèi)心魔鬼聲音,因為迪倫的心中需要一個惡魔,需要它使自己鼓足勇氣去尋找生父,需要它使自己堅強勇敢、毅然決然地踏上尋找崔斯坦的道路,需要它……它才存在于迪倫的內(nèi)心。
這本小說直擊人心,它展現(xiàn)了人類的陰暗的一面——所有人幻想中的荒野、貪婪的惡魔,卻也告訴人們,只有打敗自己心中的魔鬼——跨越想象中的荒原,才能成功地存活下來。
迪倫與崔斯坦與黑暗的斗爭,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讓世界不改變他們的初心。他們始終相信,即使勢力微小,正義也是那個最堅強的后盾!
擺渡人讀后感6
想看《擺渡人》很久了,暑假里完成了大部分作業(yè)后,終于拿到這兩本書。每天晚上入睡前看一看,從一開始的“初嘗”到被故事主人公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動。
15歲的迪倫在學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轉(zhuǎn)學,加上和母親關(guān)系太過一般,她才想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為了脫離這種生活現(xiàn)狀。她踏上火車的那一刻,她還心情激動地想象著和父親見面時的場景,但是很不幸,途中發(fā)生了意外。當?shù)蟼悘某鍪碌幕疖嚺莱觯胝抑熊嚿掀渌掖嬲邥r,她看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
崔斯坦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有著一頭淡茶色的卷發(fā),鉆石般藍色的眼睛,鼻子上還有一排可愛的小雀斑。當?shù)蟼愐詾樽约哼活著的時候,是崔斯坦帶著她走過山峰,也闖過了山谷,還有那深不見底的發(fā)出惡臭的湖水,躲過無數(shù)惡魔。崔斯坦具有非凡的智慧,也有過人的膽識。
于是,善良的姑娘和英勇的擺渡人相愛了。
但畢竟崔斯坦是一個屬于千萬靈魂的擺渡人,而因為事故已經(jīng)去世的迪倫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原本就要因此分開的兩個年輕人,卻用彼此純潔的愛情向?qū)Ψ阶呷ァ?/p>
雖然小說只是虛構(gòu)的情節(jié)和故事,但是主人公面對困難不退縮,遇到事情不急躁,敢于嘗試的積極樂觀心態(tài)感染了我。正是因為迪倫的堅持,崔斯坦最終才能和她來到同一個世界,完成自己的夢想。
就像我,就是通過了整整三個暑假讓自己從一個怕水的“旱鴨子”變成了“小魚兒”。其實最初決定學游泳時,我的.內(nèi)心是抗拒的,因為我看到水就會恐懼,甚至擔心自己會溺水。從最初80厘米小池到120厘米的淺水區(qū),再到160厘米的深水區(qū),我一次次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有時候真的不想下水,爸爸、妹妹和教練就在邊上不停地鼓勵我,讓我拿著浮板,然后慢慢地拿掉了浮板。
我發(fā)現(xiàn),我居然真的可以游起來了,再也不怕水了。盡管現(xiàn)在我還是會有一點點懼怕,但我還是不停地告訴自己,學習游泳是為了學會一項技能,假如某一天遇到困難,至少我可以自救,甚至可以救助別人。
又比如在平時在學習中,我也經(jīng)常遇到題目不會解答,但是我從不抱怨,而是想一想:這種方法不行,那換一種呢?結(jié)果就出來了,這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在往后的人生里,我不會像崔斯坦那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著。我要堅持我的夢想,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難和挫折,我也會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漫畫家。
擺渡人讀后感7
今天我合上這本書的最后一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特寫下此書評。
整本書以“生死”“靈魂”“命運”“愛情”“改變”為情感基調(diào),成功地渲染了一種幽寂蒼涼的荒原景象,卻講述著扣人心懸又溫暖勵志的純真愛情。兩者形成一種鮮明對比,這是為何?這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深刻的道理?
迪倫本是一個生活一團糟、自卑、處處與人為敵的缺乏安全感的單親女孩,在生活不如意的情況下尋找親生父親,卻在坐火車的過程中遇到了意外,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一個陌生的荒原,遇到一個年齡相仿的陌生男孩。迪倫這樣的女孩,在這樣一個無依無靠前路渺茫的地方是何等的絕望和崩潰!可那個男孩兒——擺渡人的出現(xiàn)卻改變了她的一切。
崔斯坦是這個荒原的靈魂擺渡人。他唯一的使命便是護送靈魂走出荒原,她沒有親朋好友,沒有感情,甚至連自己的樣子都要由其他人決定?梢哉f崔斯坦和迪倫的境遇同樣悲慘,那么什么樣的力量可以改變彼此?是愛。
或許崔斯坦和迪倫都是彼此靈魂的擺渡人。在這片充滿陰森和恐怖的荒原上,是崔斯坦的出現(xiàn),讓迪倫得到安全感,變得自信自強、積極向上;是迪倫的出現(xiàn)讓崔斯坦感受到人情冷暖,關(guān)懷與愛,也學會了如何去愛別人。他們共同與惡魔做斗爭;共同度過無數(shù)個孤獨寂寞的在安全屋的夜晚;共同爬過每一座山,穿過荊棘,渡過沼澤、死水。兩人都是彼此前進的力量,所以說兩人的相愛是必然的。
整部書并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詞藻來堆砌,卻把每個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動刻畫得十分到位,我們讀著讀著總能情不自禁地代入人物。不論是謝迪倫潑辣卻善良天真,還是寫崔斯坦能獲得表面下那顆情竇初開的內(nèi)心,都極為傳神。這本書的語言簡潔而又靈動,生動又不庸俗,這足以吸引更多讀者去看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旨或是: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在生離死別,在命運抉擇下,在重重考驗下,你何去何從?或許這本書沒有一些英國報社吹噓的那么驚世駭俗,但足足是一本救贖人性,治愈心靈的唯美愛情。
看《擺渡人》這本書,值。它振奮人心,教會我們?nèi)绾稳蹌e人,愛生活,并積極過好每一天,走好自己的路,做到自己的最好,成為自己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8
記得佛教里也有一位接引佛祖撐著一艘無底船專渡有緣人,只是不知道在渡化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些什么?遇到哪些人?能否順利渡化?
《擺渡人》里寫著: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當你以為是有客觀存在的一個擺渡者,但那擺渡者其實就是你自己的心像所形成的,你接下來要走的每一步,風雨雷電,都會因為你的喜怒哀樂而變化。所以,你靈魂的`擺渡人其實就是你自己。
正如迪倫,火車脫軌只有自己遇難,當靈魂脫離軀體爬出車廂后,荒原和崔斯坦,以及接下來要遇到的惡魔、山谷、湖水和每一座安全屋,就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一個怯懦的16歲的女孩,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種種,收獲了愛和勇敢,最后和崔斯坦沖破層層阻礙,得以重返人間。
如果在人間通往天堂的途中,迪倫不是一個純潔的靈魂,或者人間還有值得她眷戀的人和物,或者她沒有在重重考驗下,和崔斯坦逐漸建立信任,直至產(chǎn)生情感,如果她沒有在記錄室要求見喬納斯,喬納斯帶她去見伊萊扎,如果她沒有足夠的勇氣,哪怕是灰飛煙滅的代價重返荒原,如果崔斯坦和她沒有重逢并返回那列火車,那么她的生命將該如何自渡?
在每一個關(guān)節(jié)點,我都曾推測過不同的境況,每一個境況都有可能帶來不同的結(jié)局。然而迪倫的心足夠勇敢,或者說,經(jīng)歷了這么多之后,她已經(jīng)不是那個怯懦的小女孩了,她敢于表達,勇于挑戰(zhàn),且永葆善良。所以當她看到崔斯坦后說原來你在這里,他回答我在這里,便足以打動讀者。
當然這些都只是作者藝術(shù)性的構(gòu)思,然而故事卻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我們總會遇到各種溝溝坎坎,遇到時有幾人能不哭不鬧,坦然接受突如其來的變故;蛘,我們也會期待出現(xiàn)一個救世主來拯救我們一地雞毛的生活?啥刀缔D(zhuǎn)轉(zhuǎn)到了最后才發(fā)現(xiàn),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替你走完余下的路。于是,你在這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中發(fā)現(xiàn),自己也可以練得一副金鐘罩百毒不侵,一顆堅毅的心勇往直前。而后,你會覺得自己活得更加通透澄明,就像鳳凰涅槃重生,抑或羽化成仙一般無二。
原來你靈魂的擺渡人,就是你自己。重生之后,你也可以笑著對這個世界說一聲:我還是我,我還在這里。
擺渡人讀后感9
最近剛剛讀完這本書,頗有感慨。全書先是記敘了主人公——一個16歲的小女孩迪倫在去尋找他的父親時所發(fā)生的車禍,她也因此車禍而死去,引出了她的靈魂擺渡人——男主人公崔斯坦,然后他們的命運發(fā)生了許多無法預料的轉(zhuǎn)變。
書的名字是“擺渡人”,指的是崔斯坦這一類為靈魂擺渡的人,他們不斷重復著自己的工作,把一個個靈魂從荒原護送到另外一個世界。但是迪倫因為愛,離開被稱為“家”的地方重返荒原去尋找崔斯坦,這時其實迪倫就變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她成功將他從荒原擺渡到了人間,改變了他的命運,這也是小說的高潮部分。
這本小說給人的第一感覺可能會感嘆“愛情力量的偉大”,的確,如果沒有兩人至死不渝的愛,迪倫不可能會重返荒原,與惡魔對抗,用生命去尋找崔斯坦,崔斯坦也不會敢于打破游戲規(guī)則,與迪倫回到她死去的地方試一試。但小說中不止有愛情,它還折射出了許多別的東西。當靈魂從肉體中蛻出來時,他們回頭看著正在為自己哭泣的親人,自己無能為力,只能接受事實隨擺渡人而去;在荒原中有各種各樣的靈魂,有老人,甚至是小孩,命運對他們就是如此不公,他們很難逃脫惡魔的追捕,最后大部分都留在了荒原變成了惡魔,而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愛和憐憫,有些人愿意走出安全屋,用魂飛魄散、靈魂消逝的危險去吸引惡魔,只為那些可憐的靈魂可以逃走。
這就像一個社會,總有那些舍己為人的生靈。而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選擇呢?如果生命進入再次的輪回,你又愿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呢?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可能在相遇開始命運就發(fā)生了改變。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我想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擺渡人,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會給我們不同的影響,父母給了我們看世界的眼睛,朋友讓你體會到了友誼的溫暖,老師[]為你的人生照亮了方向……最后這些擺渡人中,有一位會與你孕育出愛情,與你走到最后;而在我們通往命運終點的路上,也會成為別人的擺渡人,我們未必會給予他們一些物質(zhì)上的幫助,但我們可以像天使一樣,讓他們看見了這個世界的美好。生命的意義也就在于擺渡與被擺渡之間得出了。
就像很多讀者一樣,我剛拿到這本書時,也被封面上引人注目的一句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所吸引。這句話也是全書的縮影,其實它也為每一個讀這本書的靈魂注入了一種無形的力量。
擺渡人讀后感10
黑暗,無盡的黑暗。她摸索著,走著。她不想,也不敢去想腳下粘稠的液體是什么。下了火車,終于走出了漫長的隧道,她看到了一個男孩兒。
十五歲的迪倫生活在單親家庭。尖酸刻薄的母親,嘲諷她的老師和同學。她受夠了這一切,決定去找她的父親。
一場火車車禍后,迪倫在爬出火車后遇到了一個男孩兒。這場相遇,讓迪倫平靜而枯燥的生活掀起了驚濤駭浪。
擺渡人為穿越荒原的靈魂提供保護。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心地善良,卻疏于表達。他不知道,這個叫迪倫的女孩兒將會使他的命運發(fā)生巨大的改變。
人死后會是什么樣子?意識喪失,無法思考,無法行動?迪倫的'靈魂逸出軀體,被崔斯坦引導著,去尋找荒原盡頭的“家”。這次的路途中,有信任,有猜疑,有恐懼,有離別。崔斯坦不知已經(jīng)引導了多少個靈魂。但他從來沒有像對待迪倫這樣,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引導過一個靈魂。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對方。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迪倫終要到達目的地,那個被稱為“家”的地方。那是崔斯坦不能逾越的禁地。崔斯坦為了讓迪倫有勇氣獨自越過那道屏障,告訴迪倫,他會陪著她。這是為迪倫編織出的“善意的謊言”嗎?還是因為心中不安而說出的話?或許都不是……
這是一本關(guān)于抉擇的書。面對死亡、生存和信任,你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在生死抉擇面前,相信心中的直覺,不被恐懼蒙蔽內(nèi)心;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也要保留最初的信任,不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擺渡人像一座燈塔,靈魂像迷失的內(nèi)心。燈塔引導迷失的內(nèi)心,去尋找那個最初的內(nèi)心。有時找到方向的內(nèi)心,也能夠讓燈塔的光去照亮更多的地方。
《擺渡人》像一束光,能夠照亮人的心中那灰暗的空間。它教會人們愛,怎樣去接受愛,怎樣去回報愛。它讓我學會如何抉擇,如何接納他人的內(nèi)心世界。
《擺渡人》震撼心靈,感人至深。他敢于去挖掘人內(nèi)心的黑暗,也能夠用獨特的文字去照亮人們的思想,讓我們學會抉擇,學會信任,學會去愛。
擺渡人就是那片海中的燈塔……
擺渡人讀后感11
假如我們的內(nèi)心有一片荒原,那心靈的擺渡人,是親人,是朋友,沒有他們的陪伴,或許我們很難完成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為有他們,內(nèi)心的荒原,才會開花!}記
迪倫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氣隨她的心情而變,地形隨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溫馨的話語,點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惡魔的進攻,但是有他在,迪倫也能綻開笑臉……就像我們內(nèi)心的荒原,有惡魔,有坎坷,有磨難,但也是擁有朋友的陪伴,我們才能擊免受惡魔的傷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擺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為我們需要他。
也許人只有在顛倒流離之后,才能重新印證時間在內(nèi)心留下的痕跡,當?shù)蟼悂淼教焯,卻要冒險回去尋找她的擺渡人,即使完成了這趟旅程。他們已經(jīng)走進彼此的心靈,崔斯坦引領(lǐng)著另一個靈魂,相貌卻依然保持著,沒有一絲改變。在時間的推移下,他們在對方內(nèi)心留下的痕跡,是對生活的希望和未來的向往。
心靈中的擺渡人,種下為對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個荒原的每個地方。從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擺渡人的陪伴,我們心靈的擺渡人,會是誰呢?
迪倫的內(nèi)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著的那個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靈魂擺渡人——迪倫死了,她于一場火車事故中遇難。他對她說:“我用最合適的相貌出現(xiàn)在每個靈魂面前。再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我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相貌!贝匏固箖(nèi)心的痛,他本來的樣子,沒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許只是因為有靈魂的需要吧!但是,這個女孩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遇見了迪倫,崔斯坦第一次為他的'命運而黯然神傷,他的生活簡直像一個監(jiān)獄,永無止盡的輪回,看著那些自私的靈魂說謊,欺騙,浪費上天給它們的生命,而這是他夢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直以為引領(lǐng)靈魂去到另一個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執(zhí)行。迪倫曾對他說: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但是,不論你的外表是怎樣,你心里的那個才是真的你,是你的靈魂……作為被保護人的同時,或許我們正在引領(lǐng)著生活中的朋友,親人。在愛與被愛的同時,我們內(nèi)心的的荒原,在冒起點點小花,或許它們微不足道,但是,也能點綴這片荒原,也許迪倫也是一個擺渡人,在悄無聲息中,她已經(jīng)進入崔斯坦的內(nèi)心,為他種下了一株花。
如果生命是一條河流,那誰是你生命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12
擺渡人,兩部全看完了。擺渡人:引領(lǐng)各自負責的靈魂穿越荒原走向靈魂最終的歸屬地。
第一部中,擺渡人崔斯坦與其負責指引的靈魂迪倫在穿越荒原的途中歷經(jīng)種種磨難,并互生好感。最終崔斯坦選擇放棄了擺渡人的職責,跟隨自己負責的靈魂迪倫穿越回了人世,做了回凡人。并因此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一條隱形的紐帶,彼此無法分離。
第二部中,擺渡人蘇珊娜見認識已久的擺渡人崔斯坦與其靈魂迪倫成功的離開荒原,穿越回人世后,也有了要跟隨崔斯坦一起做回凡人的念頭。因此決定利用其負責指引的靈魂杰克,并跟隨杰克一起成功穿越回了人世。兩人之間同樣產(chǎn)生了一條隱形的紐帶。
擺渡人崔斯坦與擺渡人蘇珊娜跟隨各自的靈魂穿越回了人世后,荒原與人世之間留下了一個破洞,給荒原中的惡魔穿越到人世大開殺戮留下了機會。
審判官降臨,先數(shù)落擺渡人崔斯坦的種種罪行,崔斯坦與審判官約定,給三天的期限消滅來到人世的惡魔,并修補好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在與迪倫一起踏上消滅來到人世的惡魔與修補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途中,遇上了另一擺渡人(相識已久)的蘇珊娜與杰克。
起初蘇珊娜對崔斯坦謊稱是跟著崔斯坦與迪倫的那個留下的破洞一起穿越過來,之后不得不坦白,自己利用靈魂杰克穿越回來并留下了另一個破洞。最終在四人的努力下,把所有穿越來到人世的惡魔消滅并修補好了兩個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在此過程中,蘇珊娜意識到自己只是崔斯坦相識已久的.朋友,而迪倫才是崔斯坦真正的靈魂伴侶。
三天期限到,審判官再度降臨,同樣的數(shù)落擺渡人蘇珊娜的種種罪行,蘇珊娜無可辯駁,而杰克選擇離開蘇珊娜(離開的結(jié)果意味著選擇死亡)。
審判官最終判決,讓蘇珊娜回到荒原,重返自己的崗位(相當于死刑判決)。并說:蘇珊娜與杰克之間的紐帶是黑色邪惡的,全由貪婪和自私結(jié)成。而崔斯坦與迪倫之間的紐帶明亮、凈朗,閃著光芒,不愿將這光熄滅。假如今后還有任何惡鬼出現(xiàn)在此地,并要崔斯坦與迪倫來善后。
讀到最后,筆者想起了兩只狼的故事——一天晚上,老爺爺與孫子們圍爐夜話,老爺爺說:“孩子們,在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一直住著兩只狼。這兩只狼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一只是惡狼,它代表著畏懼、虛偽和謊言;另一只是善良的狼,它代表著勇敢、誠實和愛!痹谶@部小說里也訴說著相同的觀點。最終擺渡人蘇珊娜因自己的私欲,把自己引領(lǐng)的靈魂一并帶入了歧途。在慶幸著崔斯坦與迪倫美好的結(jié)局時,對蘇珊娜與杰克的結(jié)局感到惋惜…
擺渡人讀后感13
20xx年2月8日的中午,終于讀完了《擺渡人》。大學畢業(yè)后很少再讀書了,這本書我從開始看到今天已經(jīng)有半年之久。剛看擺渡人的時候沒感覺這本書有何意義,還記得看到不到一半得時候還跟我的同事李博才說,這書沒意思,看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么,難道就是為了講一個故事給我們聽,隨后這本書被我擱置。年底了公司要放假,無聊中。拿出來在看看,然后一氣呵成就在沒有忍心放下。
讀完以后看到很多的評論都在寫,是一部關(guān)于愛情的故事,兩個相愛的人要如何如何。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
這本書從最開始就寫了主人公的生活不如意,自己想要擺脫自己生活的境遇。在這里我可以理解為,主人公是一個有思想有斗志的人,去努力找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場意外讓他到達了另外一個世界,也見到了自己心中理想的白馬王子。故事從此展開,我們從整個故事中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無知無畏、了解后的害怕、得到幫助后慢慢堅強、失去伙伴后的落魄和堅持,作者寫到這里個人認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新的環(huán)境里達到了第一次內(nèi)心的成長。讀后感.隨后兩人到荒原邊緣前,魔鬼和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沒有給他們更大的磨難,反而是自己內(nèi)心的波動和復雜的變化讓他們自己一路上困難重重。最終他們順利的到達了大家認為的成功的屬地。
主人公想要的'生活不是這樣的,她堅定自己的信念,要去追尋自己想要的幸福。她沒有什么太多的準備,自行上路去面對那些讓她膽戰(zhàn)心驚的惡魔。在此,我想重點的說一下,主人公的信念和目標是她克服一切困難的動力。只有為了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才能夠有那樣的堅強和堅持。途中她遇到了自己幸福的另一半,這里的困難是幸福的另一半是否會陪你去冒險,是否能孤注一擲的陪你去尋找那虛無縹緲的未知幸福。當然了結(jié)局是美好的,我們的擔心都放下了。為了他們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興奮。
感悟點:
1、我們是否在努力克服所有困難去追尋美好的生活。
2、我們是否在努力的打拼中,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3、我們是否有勇氣為了自己不確定的幸福去放棄目前安穩(wěn)的生活。
4、你的另一半是否會支持和陪伴你去追尋那遙不可及的幸福。作者:趙先森
擺渡人讀后感14
我的存在是因為有你,愛讓我勇敢,讓我不再膽怯——題記
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以前是,以后也是。但是,如何去愛?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讀完《擺渡人》這本書,我頗有一絲感觸。
一個單親女孩,迪倫,在去看望自己多年不見的父親時,卻不幸在事故中失去生命,遇見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命運,從此,發(fā)生了不可預知的改變。崔斯坦一路保護著迪倫,帶她走向所謂的歸宿,他早已冰封沉寂的心,被這個單純的`女孩融化了。但是,他不能陪她到最后,他騙了她,他看著她痛苦,他再一次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因為,他知道他和她不可能。她不信,她從所謂的歸宿中逃出來,獨自跋涉穿梭過危機重重的荒野,只為了在千萬相同的光球中,找到那個他,再和他回到那個世界。這一次,他比她更害怕,因為他不屬于那個世界,但是,為了她,他逼自己堅強,讓自己相信那虛無縹緲的希望。幸運的是,他們成功了。
一本書,想要讓人產(chǎn)生感觸,便需要愛,《擺渡人》是一個教人如何去愛的故事——他,關(guān)心她;她,同情他;他,小心翼翼地告訴她死亡的真相;她,地理解他過去的經(jīng)歷;他,讓她勇敢;她,讓他溫暖。這,一切都是愛,也都是因為愛。一個是,不經(jīng)人事的15歲女孩,一個是,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活了無數(shù)年,卻,只為了那個所謂的使命的擺渡人。兩個人本就像相交的直線,只有一個交點,但是,迪倫,因為愛崔斯坦,也相信崔斯坦愛她,勇敢的重回荒野,讓兩條直線從此重合。這一切,都是因為愛。
或許,現(xiàn)在說這個話題,有點早,但是意義深刻。常說,愛,使人勇敢,但我說,唯有勇敢,才能愛。迪倫愛崔斯坦,但是,如果,她膽怯了,在那個所謂的歸宿,默默等待她的親人,兩人將從此再無機會見面。崔斯坦愛迪倫,但是如果在最后,他沒有鼓起勇氣,堅持和迪倫走下去,他將一直輪回在擺渡他人的使命中,從此再無機會見面。
所以,勇敢是愛一個人的方式,也是愛一個人的基礎(chǔ),如果你連愛的勇氣都沒有,只能說你不愛,或者,你不配愛。崔斯坦和迪倫,是很好的榜樣,盡管他們直接是男女之愛,但,殊出同歸,愛家人,愛朋友,愛社會,都是需要勇氣的。鼓起勇氣,大膽去愛,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變得不一樣。
擺渡人讀后感15
寒假里,我讀了《擺渡人》這本書,最感動我的是主人公迪倫那堅定的信念。
當?shù)蟼悰Q定重回過去,穿越荒原,尋找真相時,我的心一下子揪起來了。要知道,如果她的內(nèi)心不夠堅定,稍有動搖猶豫,那穿越的門就無法再次開啟?墒堑蟼惤(jīng)受住了環(huán)境、他人和自己意志的考驗,成功重新打開了回歸之門。她打開的何止是出口,而是能重新恢復日常生活的愛的大門。
只有懷著堅定的愛和努力的信念,才能完成這神奇的驚人之舉。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體會。
也是這個假期,外婆收拾家中舊物,好幾幅繡品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大幅的.牡丹盛開在布面上,張揚奔放,如在風中爛漫盛放;那金魚們眼神靈動,輕擺著華麗的尾巴,自得其樂;還有繡了毛主席的詩詞書法的,筆力遒勁,力透紙背一樣的。我追問外婆怎么繡的這么好呢?她笑道,年輕時喜歡,感興趣唄。
好,我也來試試。找了個簡單的花樣,描到一塊布上,穿針引線,我興致勃勃開始了。初期還好,但沒過了多久,我就有些乏了,針腳也馬虎了,歪歪斜斜起來。媽伸過頭來:“我們說你沒耐性,你倒繡起花來了?嗯,這花怎么像貓抓過的?”“不許你看!”我趕緊躲到房間里了?吹阶琅缘摹稊[渡人》,想起迪倫的堅定的心,我想著繡花這點小事算什么。我定定神,平心靜氣的重畫了圖樣,重新一針一線耐心繡起來。幾天以后,一朵小小的樸素的花朵終于完工了,雖然簡單,可是很工整哦。
這日常的小事我居然也從書籍中得到了力量,讓我知道自我鼓勵和自我控制的重要。
書籍真是寶庫啊。知識、傳統(tǒng)、風土人情、情懷、信念都蘊含其中。每個人去讀同樣的書會得到不同的體會。古人有為功名利祿、光宗耀祖、封妻蔭子而讀書的,但是中國文人的傳統(tǒng)是為經(jīng)天緯地、效忠國家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在年輕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這些數(shù)碼時代的孩子可以從紙質(zhì)的以及電子的出版物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前所未有的大的容量,我們應從中學到正確的信仰,堅定的信念。書是前人總結(jié)的精華,讓信念打開我們心中的門,做自在的自己,翱翔在時代的天空。
【擺渡人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擺渡人》讀后感06-23
擺渡人的讀后感07-02
[精選]《擺渡人》讀后感11-15
擺渡人讀后感11-18
《擺渡人》讀后感02-09
擺渡人讀后感[優(yōu)秀]08-21
擺渡人讀后感【精】03-08
【推薦】擺渡人讀后感03-09
【熱門】擺渡人讀后感03-12
擺渡人讀后感【熱門】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