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語文總復習作文教學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學生又感覺到寫作文的困難比較多。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材可用,這是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的一個主要問題。教師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學生們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師就必須帶領學生去挖掘“源頭活水”,教會學會最大限度的去開發(fā)和利用已學的知識。
作文的素材是無比豐富的,也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大到地球、宇宙的運動變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蟲子、一粒塵土,都可以寫入作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蓖瑯拥,我們的學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作文素材的眼睛。
實際上,除了課本的素材之外,還有影視作品、文學作品,親身經(jīng)歷,所見所聞,歷史名人等,教師可以有系統(tǒng)的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寫作文時不再陷入“巧婦難于無米之炊”的困境。
作文教學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是說起來很重要,做起來不重要,但作文是我們語文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在高考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果老師不重視作文教學,那是拿學生的命運開玩笑!在高三的作文訓練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面并不是很窄,也知道不少事例,但他們不會運用。所以學生在作文時常覺得無話可寫,為了湊夠字數(shù)而絞盡腦汁,常常在說“車轱轆”話,為作文而作文,真是愁煞人!針對學生現(xiàn)狀,我一方面積極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積累素材,關于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事跡,關于和諧社會,關于感恩教育等方面的材料;另一方面幫助他們尋找材料和主題之間的橋梁。
其實一個事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為很多主題服務,但必須要找到一座溝通之橋,這個搭橋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如果能順利找到這個橋梁,那作文就不再是一件令學生和老師頭疼的事了。
同一個材料可以多用,給學生找來類似的文章學生先讀,后分析,后來,慢慢地學生在不同的作文中開始使用同樣的材料,這樣一來,隨著使用次數(shù)的增多,學生對材料的認識不斷加深,能挖掘出材料更深層次的東西,同時又鍛煉了學生在材料與主題之間的搭橋之術。這樣就使得材料與主題渾然一體,提高了作文的質(zhì)量。
總的來說,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不僅要教會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廣泛搜集、積累資料,而且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我們老師更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做學生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