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生動的語文課作文三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動的語文課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動的語文課作文 篇1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的鈴聲響了,一場生動的語文課作文。這堂是語文課。
我非常喜歡上語文課,因為我們的語文戴老師總是把每一堂課,每一個生字都講的很透徹很生動,所以我特別喜歡上語文課。
今天的語文課,老師帶我們復習,明天學校要階段考試,老師把比較難的.生字又和我們說了一遍,當說到壯的時候,老師喊了一個同學配合表演了一下,老師告訴我們,壯的一邊是士,她讓同學伸直兩只手臂,然后告訴我們橫就是手臂,豎就是人的身體,底下的短橫就是腳,小學二年級作文《一場生動的語文課作文》。我們?nèi)嗤瑢W聽的都·聚精會神,津津有味。估計考試這個字是肯定不會有人錯了。然后老師又講了走廊的廊字,還有窟窿一詞。每次上語文課我都感覺時間過得好快。不一會兒就下課了。
每天放學回家,我寫好作業(yè)以后,媽媽總會讓我把當天學的什么講給她聽,媽媽一邊燒飯,一邊聽我講上課的情景。我知道媽媽是想讓我鞏固一下學到的知識。為了讓媽媽也能聽的津津有味,我上課都細心的聽,我知道,我在課堂上是個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媽媽要我一定要大膽的回答,這樣也會讓我更加自信。
我會好好學習,不會辜負媽媽和老師的期望。
生動的語文課作文 篇2
今天,第一節(jié)課是語文課,我們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著老師的到來。一會兒,老師來到了教室,說:“今天,我們來學一學31課《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說到恐龍,我們都喜出望外,別提多高興了。呵!恐龍!是我們男孩子最喜歡的動物了,比如:威風兇猛的霸王龍和遲鈍的馬門西龍。
隨著老師的講述,一個個疑問在我們心中升起?铸!咋還會飛呢?還有它和鳥類又有啥關系呀!教室里一下子像熱鍋上的螞蟻沸騰了起來。老師又說到,同學們,你們知道以前的恐龍是現(xiàn)在的.什么動物嗎?霎時間,教室里頓時安靜了下來,一雙雙好奇的眼睛都望向了他們的偶像。沒有人說話,更沒有人敢去回答。過了兩三分鐘,老師自己回答到:“以前的恐龍就是現(xiàn)在的小鳥呀”!
啊!這種聲音已經(jīng)在教室里傳開了,大家都張大著嘴巴你望著我,我看看你,不會吧!我們都不敢相信老師的話了。
課堂在深入,老師在耐心地講解,讓我們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原來早在十九世紀英國學者就發(fā)現(xiàn)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極為相似,而二十世紀未期,我國遼寧西部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也證明了恐龍鳥變的事實。
晚上回家,我又和爸爸打開網(wǎng)絡查找了更多關于恐龍進化與脫離同類的相關文獻,讓我對恐龍鳥變的事實有了更多的了解,難怪說,‘’日讀一本書,勝行萬里路‘’。我想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我要閱讀更多的書籍。這樣我就能在有限的生活圈里,學到無限的知識!
生動的語文課作文 篇3
“啪啪”的鼓掌聲和著悅耳的笑聲,回蕩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這聲音來自我們的教室。
也許你看到講臺上站著一個個拿著書的同學,而心生疑惑,也許你看到下面的同學捧腹大笑,而不知為何,但只要你看到黑板上的幾個大字———“舞臺劇黃河化險”時,你的疑惑會當即消失得無影無蹤。是的,我們班的同學在老師的鼓勵下,把書本上的內(nèi)容搬上了舞臺。
看!下一組的同學已整裝待發(fā),只見幾名“戰(zhàn)士”緊跟著“毛澤東”登上了舞臺,只見他們手里緊攥著自己的“武器”———掃把,之后便開始了對話。
看完這一組的表演,我心生感嘆,不僅為“毛澤東”的機智、果斷和自信而贊嘆,也為“周恩來”的沉著、“任弼時”的直言以及戰(zhàn)士的那英勇無畏、不怕犧牲、團結一致的精神而贊嘆不已。
緊接著,最后一組也登場了。顯然最后一組吸取了前兩組的教訓,更加專注而認真的表演了整個話劇,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其中周玉柱同學飾演的“毛澤東”,由于他對課文的`深入學習,使得對人物的把握非常到位,就連老師也為周玉柱同學的表演不時發(fā)出贊嘆之聲,我也被老師委以飾演“周恩來”的重任,由于受周玉柱的感染,我們這一組的同學表演都非常投入,尤其是最后一段毛澤東《空城計》的演唱,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總之通過我們對課文的自編自演,激起了我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加深了對課文中人物的理解,使我們知道了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生動的語文課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生動的語文課作文3篇06-08
生動的語文課作文九篇08-04
精選生動的語文課作文四篇06-29
精選生動的語文課作文三篇10-31
【精選】生動的語文課作文四篇08-29
生動的語文課作文三篇10-03
生動的語文課作文3篇07-31
精選生動的語文課作文3篇09-13
生動的語文課作文五篇09-21
【精選】生動的語文課作文三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