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蘭亭游記作文匯總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蘭亭游記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蘭亭游記作文 篇1
大年初五的早晨,大街小巷都掛著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都貼著對聯(lián),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書法圣地——蘭亭。
蘭亭位于紹興市區(qū)西南十三公里的蘭渚山麓,因越王勾踐種蘭與此,漢代在此設有驛亭,故名蘭亭。公元353年,王羲之邀集摯友四十一人在此修禊,飲酒賦詩,并寫下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蘭亭由此成為著名的書法圣地。
我們買票進入了蘭亭,剛走過一條彎彎的小路,前面出現(xiàn)了一群鵝引吭高歌,四、五只大白鵝站在池邊的石頭上,伸長了頭頸,左右右盼,抖擻著羽毛,拍打著碩大的翅膀,我一看這姿態(tài),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過了一會兒,鵝群便排隊下水,領頭的嘎嘎兩聲,似乎在說:“可以下水了!”鵝群便亂了套似的爭先恐后地撲入水中,揚起一大片水花,我被它們逗得哈哈大笑,向左一看,亭子里大石碑上兩個筆酣墨飽的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原來這就是“鵝池”!我不禁驚呼道。
走過鵝池,再往前又來到一個亭,亭子里有一塊巨大的石碑,走進一看上面寫著兩個斑駁的大字——蘭亭,石碑上這兩個字的某些筆劃已經(jīng)無法辨認,仿佛在向我訴說著它經(jīng)歷了多少風雨;目睹了多少朝代的變遷。
走過碑亭,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曲水流觴。相傳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修禊后,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大家坐在清溪兩旁,在上流放置盛酒的.小木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到誰的面前,誰就得飲完杯中酒并即興作詩一首。在紹興,這一儒風雅俗歷經(jīng)千年,一直盛傳不衰。
走過“曲水流觴”,迎面是一座祠堂——右軍祠,里面是回廊形的建筑,剛好把墨池圍在中間,墨池的頂端是王羲之的雕像,回廊的四周掛滿了歷代名家大師臨摹的《蘭亭序》。我放慢了腳步,細細品味著這些書法名家寫的作品,想:如果我也能寫出他們一樣的字就好了,回去我一定要好好練字。
游玩過蘭亭,我一直都有種依依不舍的感覺。這里雖然地方不大,景點也不多,但每一個地方都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蘭亭游記作文 篇2
說到蘭亭,許多練書法的同學都不覺得這個詞陌生吧!它就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寫下《蘭亭序》的地方。抱著對書法家的崇敬,我游覽了蘭亭。
蘭亭是1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1進大門,就是撲面而來的綠色,翠竹蕭蕭,給蘭亭增添了幾分幽靜。再往前走,便是1灣清澈的溪流,遠處的青山和近處的翠竹綠水相輝映?烧嫠^“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1觴1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1個小池子里,幾只大白鵝在水里悠哉游哉,還不時地引吭高歌,傳說王羲之10分愛鵝,在這里養(yǎng)鵝,大概也是為了紀念他吧!小池子的前面還有幾個荷花池,碧綠碧綠的荷葉長滿了池塘,荷葉上偶爾帶著幾粒小露珠,就像是碧玉盤里的珍珠。荷花有的含苞待放,粉紅色的花瓣,微微張開,像羞答答的小姑娘,有的正在怒放,粉紅色的`花瓣向4周伸展開來,露出了金黃色的花蕊,亭亭玉立。這可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為了紀念王羲之,那里還有寫字的地方咧!我看見許多興致勃勃的游客,蘸著水缸里的水,在青石板上寫字,也有許多游客,拿著干毛筆,在沙子上寫字。我的心癢癢的,忍不住,也去露了1手。
這就是蘭亭,林木繁茂,竹篁幽密,風景秀美的蘭亭,怎么樣?要是有興趣,你也去玩玩吧!
蘭亭游記作文 篇3
今年五一勞動節(jié),我去了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鄉(xiāng)浙江紹興的蘭亭游玩。
一進入景區(qū),只見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寫著“蘭亭”兩個大字,繼續(xù)往前走,林深葉茂,過了一座小橋,我們到了鵝池,鵝池旁邊也有一塊石頭,據(jù)說,上面的“鵝池”二字是由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共同完成。鵝池的水真清!一條條美麗的魚兒在水里玩耍。鵝池的水真靜。§o得像一塊美玉。
繼續(xù)前進,不一會兒,我們便來到了一座亭子下,亭子里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蘭亭序》了。這塊石碑因為年代久遠而顯得滄桑。可是,上面金光閃閃的字卻依舊看上去寫得那么有力,那么規(guī)整。亭子旁有一片竹林,竹林邊有一塊石頭上寫著個“太”字,上面的“大”字是王獻之寫的,下面的點是王羲之寫的,可謂是畫龍點睛。
穿過竹林,來到一個小池塘邊,池塘里的`荷花可多了。有的完全開放了,有的只是花苞,還有的看起來含苞欲放。
蘭亭的景色真美。∷钗伊鬟B忘返。
蘭亭游記作文 篇4
烈日當頭,我們乘車去往紹興。進入紹興,到了諸暨,到了五泄,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個極大的錯誤,“滄!庇迷谶@里是多么的不和諧。山雖不可謂高,但一片葳蕤,滿山的綠色里漫長的山路無限延伸,舉目遠眺不見盡頭,眼前浮現(xiàn)的只有山的輪廓和透過蔥蘢的縫隙射下的陽光。
走進蘭亭,似乎每個人都被這里的氛圍感染了,大家的腳邁得很輕也很實。重巒疊峰茂林修竹,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空氣糅合了一種叫做“人文”的元素,讓我們一向浮躁的心沉靜下去,又沉醉起來。
蘭亭成名于王羲之,也成名于那篇傳誦千古的《蘭亭集序》,他用風格疏朗簡約的文字記述了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的那場“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盛會。于是,蘭亭這個原本不為人所知的庭園由此名垂青史。
當年的鵝池邊今天的白鵝興致勃勃地演繹著那段美麗的歷史場景,疏觴亭前的溪流在物換星移千年之后換上了今天的活水。我們在漫步游賞中卻依然清晰可見當年大書法家俯首洗墨的場景。我們還可以在穿過悠長的歷史后遙想發(fā)生在眼前這個小溪邊“一觴一詠,暢敘幽清”的雅士聚會。
從王羲之和他的友人潑墨揮毫的那一刻起,蘭亭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氣質(zhì),從此,丹青的愛好者不論少長都將這里視為書法的圣地,紛紛前來憑吊、瞻仰,想要從這里的空氣中吸到一點兒傳神的精粹。在陳列館里我見到了許多年齡小于我的孩子的作品,他們的技藝固然稚嫩,但那一筆一畫之間分明氣韻初具,能夠被陳列在蘭亭,相信他們會將此視為無上的榮耀。
后人曾評王羲之的墨寶“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相信他們的藝術(shù)性情正是在此地得到了一次歷史性的蒸餾和升華。他身有官職,卻寧愿躲到山林之間與數(shù)位友人尋求閑云野鶴般的淡泊與寧靜。他避開塵世的紛擾,蘭亭成為了他風雅圣潔的歸宿。于是,蘭亭成全了王羲之,而王羲之也同樣成全了蘭亭,人杰而地靈,地靈而人杰。
平靜中渲染輝煌,中國文化的妙處正在于此。
蘭亭游記作文 篇5
小隊活動通知的是7點50分,可是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一大早7點鐘,就到了學校門口,一個同學都沒來。我等了40分鐘,才來了第一位小組成員,這時的我早已在烈日的暴曬下汗流浹背了。到了約定的時間7點50分,“德國人”薛睿晗還沒到,直到了8點20分我們的小組成員才到齊。這下,我們的旅程終于可以開始了!
我們分兩輛車從杭州來到了紹興蘭亭,但是“德國人”薛睿晗他們那輛車慢了整整30分鐘。我們一到那兒就買好了票,可是為了等他們,我們錯過了講座的時間。人齊后我們一起進了蘭亭游覽區(qū),我們先去了一家工藝品店,在那兒我們領到了兩個葉脈書簽,可漂亮了,然后便去了蘭亭博物館。
博物館是由一個導游阿姨帶我們參觀的。剛開始,我們?nèi)タ戳送豸酥托l(wèi)夫人學練字的故事。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蘭亭序》的故事,聽說王羲之寫了《蘭亭序》以后,先是在唐初的時候傳到了辨才和尚手中,后來又被唐太宗李世民奪走了。當時,唐太宗李世民派了一名叫蕭翼的御史去奪,蕭翼扮成了一位書生,在寺廟里住下了,通過各種打探,知道了《蘭亭序》放在哪兒,便在一個深夜搶走,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成為皇家收藏。最終《蘭亭序》被放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棺材里一起隨葬。
聽完了故事,我們?nèi)チ?1樓,在那兒,我們體驗了印畫和描扇。我先體驗了印畫,其實是用稻草捆沾些墨水,在石板上均勻地上墨,再把宣紙蓋上去,用東西壓幾下,就拓印成功了。之后的項目是描扇,我用毛筆仔細地描摹扇子上的蘭亭二字,可真不容易啊,描摹了好長一段時間,扇子才做成了,我還在扇子上寫下了孫丞睦三個大字,哈哈,真的很有成就感。
這次蘭亭的行程,讓我了解了《蘭亭序》的由來和流傳故事。讓我知道了書圣王羲之的生平,讓我懂得了如果像王羲之這樣勤學苦練,將來才能學成一位有用的人才。這次小隊活動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