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節(jié)的作文1000字
內(nèi)容簡介: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歲首”(... 如果覺得不錯,就繼續(xù)查看以下內(nèi)容吧!
歡迎大家閱讀《春節(jié)的作文1000字》,此文由作文網(wǎng)小編推薦,大家多多指教!
第一篇:忘不了的春節(jié)
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jié)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xù)至今,年節(jié)古稱“元旦”。今年的春節(jié)我是在老家吳江過得,我永遠也忘不了!
在2月9日,這一天,蘇城并沒有下雪,但是,剛過太湖,雪就從天上飄了下來,晶瑩的,透亮的。我到了我的家鄉(xiāng),我覺的,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天上的云變得更藍了、地上的花和草變得更加茁壯了。到了家門口,奶奶就來迎接我們,天雖然很冷,但是我們的心依然是暖暖的……
我們吳江有許多習俗:廿四夜吃團子:臘月廿四夜,吳江人稱為小年夜,這一天,每家的主婦都要做團子,全家老小都要吃團子,寓意團團圓圓。
迎新年,撣塵:春節(jié)前,很多家庭習慣看黃歷擇日打掃衛(wèi)生,掃除屋中的一切塵穢,準備過年,俗稱撣塵。一般是選一個晴好的天氣,主婦們拆了家里的窗簾、被褥等清洗、晾曬,而男人們清掃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
除夕夜吃團圓飯:到了除夕夜,家家都閉門圍坐在一起,舉杯暢飲,吃著年夜飯。年夜飯的菜色很豐富,主菜自然是蹄髈,配菜還有蛋餃稱“元寶”,喻意招財進寶;豆芽稱“如意菜”,寓意事事順利,反正是雞鴨魚肉樣樣俱全。吃好團圓飯,主婦們收拾碗筷,孩子們收紅包,并和大人一起貼春聯(lián)、掛燈籠,有的人家還會貼上門神,以驅(qū)避鬼邪。零點未到,鞭炮聲四起,這是每家每戶迎接新年的聲音,同時祈禱新的一年里家人朋友都平安幸福。
元宵節(jié)鬧花燈:年初一早上起來全家人都要吃小圓子,這一天是不能掃垃圾的,一掃就把好運氣弄掉了。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一大早家家忙著準備水果、糕點,在自家門口擺上祭桌,準備接財神。等到了元宵節(jié),每家每戶又要開始做湯圓,鬧花燈。
在2月12日這一天,我們想親近大自然,于是,我們就去了大明山,這里的風景特別好,空氣特別清新!大明山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浙江十大最佳休閑度假勝地,中國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基地,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夏蠟梅保護基地,距杭州110公里,杭徽高速直達景區(qū),是鑲嵌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大明山最高峰大明頂海拔1489。9米,擁有32奇峰、13幽澗、8條飛瀑、3個千畝以上的高山草甸,橫貫六座山體的萬米巖洞,共有大小景點96個。在大明山上,風景雖好,但是總是寒風習習,冷的耳朵都要掉下來了,我們來到的是,大明山的最頂部:滑雪場,占地5萬多平方米,海拔1200米,雪道長約1000米,寬80米,落差250米,是名副其實的高山森林滑雪場。
這個春節(jié),我的收獲很大,了解了大自然,親近了大自然……
第二篇:噼里啪啦過春節(ji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好詩。小時候,每到過年時期,我和小伙伴們便開始吟誦這首喜氣洋洋的詩,增添了節(jié)日的氣氛。不久,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這首詩,家鄉(xiāng)的過年習俗也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銘心。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湖南炎陵縣鹿原鎮(zhèn),但鎮(zhèn)旁鄉(xiāng)村的春節(jié)才令人回味無窮。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來到奶奶家拜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對精巧的對聯(lián),那鮮紅紙上的一撇一捺顯得龍飛鳳舞,像一個笑瞇瞇的臉蛋,洋溢著春節(jié)歡樂的氣息。聽奶奶說:貼對聯(lián)是當?shù)氐囊婚T手藝,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戶戶老老小小就得在對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間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對聯(lián)上藏著各種各樣的筆風:有稚嫩的、潦草的、堅韌的……應有盡有。雖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著一種濃厚的風情。走進廳堂,桌子上花花綠綠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繚亂:清脆的藕片鋪在“寶蓮燈”上,各種各樣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鮮亮的油炸食品擺成奇形怪狀的形狀等等。豐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慶分布則越來越廣泛,是來年的好兆頭。但是食品的誘惑并不能使我饞涎欲滴,蠶豆粉絲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飄香。在家鄉(xiāng),貼完春聯(lián)后,拜年的客人接連不斷,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趕回家和親人團聚在一起吃蠶豆粉絲。快到中午時,我和表兄弟們趕緊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爺爺奶奶放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驚天動地,我們躲在遠處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來,只因為這鞭炮像張牙舞爪的怪獸,發(fā)出可怕的聲音,膽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來到了,我們一溜煙跑回家。堂屋里彌漫著煙霧,可以說是伸手不見五指,但是我們幾個小饞貓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貪婪地吮吸著潤滑而又帶有韌性的蠶豆粉絲。湯汁的香味撲鼻而來,似乎掩蓋了難聞的煙味。煙霧散盡后,我們一窩蜂沖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來到水邊,用火點燃鞭炮扔入水中,隨后水花四濺,一股泉水直沖上天,幾條魚兒一躍而出,翻了個跟頭,一會兒,水面上又恢復了平靜,我們早已不見了蹤影。有時候用煙屁股點燃鞭炮,還沒來得及見檢查是否點燃,就一閃而去,可水面上一點兒動靜也沒有,當我們歡呼而來探個究竟時,突然,一個大浪頭翻滾而來,鯉魚打挺的景象又重現(xiàn)。接著,一陣又一陣的驚叫聲回響在周圍,打破了山巒的寂靜。這就是孩子們唱晚而又驚險的游戲。晚上,親人團聚在一起放煙花,天空中五彩繽紛的雨點散開來,蘊含著一股輕松而又歡快的心情。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令我回味無窮,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風土人情更讓我感受到人間的美好。
第三篇:噼里啪啦過春節(ji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好詩。小時候,每到過年時期,我和小伙伴們便開始吟誦這首喜氣洋洋的詩,增添了節(jié)日的氣氛。不久,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這首詩,家鄉(xiāng)的過年習俗也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銘心。我的家鄉(xiāng)位于湖南炎陵縣鹿原鎮(zhèn),但鎮(zhèn)旁鄉(xiāng)村的春節(jié)才令人回味無窮。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來到奶奶家拜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對精巧的對聯(lián),那鮮紅紙上的一撇一捺顯得龍飛鳳舞,像一個笑瞇瞇的臉蛋,洋溢著春節(jié)歡樂的氣息。聽奶奶說:貼對聯(lián)是當?shù)氐囊婚T手藝,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戶戶老老小小就得在對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間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對聯(lián)上藏著各種各樣的筆風:有稚嫩的、潦草的、堅韌的應有盡有。雖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著一種濃厚的風情。走進廳堂,桌子上花花綠綠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繚亂:清脆的藕片鋪在“寶蓮燈”上,各種各樣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鮮亮的油炸食品擺成奇形怪狀的形狀等等。豐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慶分布則越來越廣泛,是來年的好兆頭。但是食品的誘惑并不能使我饞涎欲滴,蠶豆粉絲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飄香。在家鄉(xiāng),貼完春聯(lián)后,拜年的客人接連不斷,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趕回家和親人團聚在一起吃蠶豆粉絲。快到中午時,我和表兄弟們趕緊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爺爺奶奶放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驚天動地,我們躲在遠處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來,只因為這鞭炮像張牙舞爪的怪獸,發(fā)出可怕的聲音,膽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來到了,我們一溜煙跑回家。堂屋里彌漫著煙霧,可以說是伸手不見五指,但是我們幾個小饞貓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貪婪地吮吸著潤滑而又帶有韌性的蠶豆粉絲。湯汁的香味撲鼻而來,似乎掩蓋了難聞的煙味。煙霧散盡后,我們一窩蜂沖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來到水邊,用火點燃鞭炮扔入水中,隨后水花四濺,一股泉水直沖上天,幾條魚兒一躍而出,翻了個跟頭,一會兒,水面上又恢復了平靜,我們早已不見了蹤影。有時候用煙屁股點燃鞭炮,還沒來得及見檢查是否點燃,就一閃而去,可水面上一點兒動靜也沒有,當我們歡呼而來探個究竟時,突然,一個大浪頭翻滾而來,鯉魚打挺的景象又重現(xiàn)。接著,一陣又一陣的驚叫聲回響在周圍,打破了山巒的寂靜。這就是孩子們唱晚而又驚險的游戲。晚上,親人團聚在一起放煙花,天空中五彩繽紛的雨點散開來,蘊含著一股輕松而又歡快的心情。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令我回味無窮,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風土人情更讓我感受到人間的美好。
第四篇:不一樣的春節(jié)作文
總的說來,我已經(jīng)度過了17個春節(jié)。記得小時候,最期盼的便是過年。至于原因嘛,不用多說也知道。當然是可以收壓歲錢啦!不過,更重要的是熱鬧,大家可以好好地聚一聚!今年的初一,我和姐姐照例來到了外婆家,卻發(fā)現(xiàn)我們是最早到的。要知道,外婆家可是逢年過節(jié)最好的“聚點”。大家都會趕來,吃頓飯、話話家常。來到里屋,火爐早已備好,炭早燒得通紅,“刺溜刺溜”地舔著火舌。桌上整齊地放著水果、核桃、瓜子。嘻嘻,還有我們小孩最愛的糖果,剝一顆放到嘴里,那濃濃的甜味仿佛都是外婆的心意,吃在嘴里,甜到心里!一年未見的外婆更顯老了,身子也比去年更不行了,卻還是什么事都親力親為,怎么也不肯停下來休息一會兒。
天,一寸一寸地黑了下來,人差不多都到齊了。廚房里飄來一陣陣香味,外婆燒的菜,味道那可是沒得說的!“吃飯嘍”不知是誰這么一喊,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肚子早餓了。味道一絕的飯菜,都被請上了桌,大家團團圓圓地那么一坐,別提有多味道了!
晚飯過后,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像是用一塊厚厚的幔子罩住了一般,特別的沉。我們幾個吃晚飯后自然是坐不住,大年初一的,才沒那個心思聽大人聊天呢!屁股下像長著尖刺一般坐也坐不牢,便一個個偷跑了出去。外邊有點冷,風呼呼的吹著。卻絲毫阻擋不了我們?nèi)ネ娴男乃。徑直來到上面的小店,大家拿出錢買了許多鞭炮和煙花。
記得去年,一樣的時間,一樣的地點,一樣的我們手中也拿滿了鞭炮。嘿嘿,這可是我們一年一度的“習俗”啊!過年怎能少了這個玩意呢!似乎去年還和一個女孩吵了起來,最后自然是以女孩的眼淚收場。(嘻嘻。我們?nèi)硕鄤荼娐铮┮粋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我氣得要命,抄起一根煙花,用打火機點燃,直接扔在了她身上!而我們,就像一只斗勝了的公雞,驕傲地在自己的領土上踱步,F(xiàn)在想想,雖然當時蠻開心的,但是卻有點過分。只是今年,有一點冷清。難道天氣冷了,人就懶了嗎?偌大一個場子,就我們這幾個人。卻也不含糊,自玩自的,倒也開心。在明亮的火光中,我們?yōu)榭吹搅藢Ψ降男δ樁械介_心。
這時候,寒風中走過一對情侶,他們同時也望見了我們,不由會心的說著“年輕真好!”便匆匆加快了步伐,消失在我的視線中。難道他們不年輕嗎?不是吧,可他們?yōu)槭裁磿l(fā)出這樣的感慨呢,難到年齡大了就不會這么開心嗎,難道連開心的權(quán)利都沒有嗎?不是吧,是他們自己把煩惱看得太重,才會被生活的瑣事壓得喘不過氣,忘了最基本的開心,忘了生活中也有快樂。
我才不要變成那樣呢,我在心里想,我的第18個春節(jié)也要很開心、很快樂!
第五篇:春節(jié)拜年的由來習俗
春節(jié)拜年的由來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關于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后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拜年習俗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泵髦腥~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xiàn)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lián)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cè)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以上就是關于《春節(jié)的作文1000字》的內(nèi)容,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持續(xù)關注作文網(wǎng),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