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作文7篇【精選】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爺爺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爺爺作文 篇1
一大早,我還沒起來,便聽見一聲聲叫賣聲:“賣豆腐”,我被媽媽推起來,讓我去門外買豆腐,哎,有苦說不出,但我還是去了。這一去,一件令人感動的事被我目睹了。
這件事發(fā)生在去年,那天,我?guī)蛬寢屬I豆腐,門外的豆腐車旁已經圍滿了人,我去后,只勉強站住了腳。這時,我聽見里面吵了起來,我又往里蹭了一下,了解了事情原委:因為賣豆腐的老爺爺不賣給一個胖婦女豆腐,而賠本兒買給了另外一個婦女,我很奇怪,于是等到人們走差不多后,我才仔細問了一下賣豆腐的老爺爺,原來那個胖女人當眾罵了她的婆婆,她不孝順;而那個買上豆腐的婦女則因為婆婆生病了,特意來買豆腐。這個原因讓我振撼。也為老爺爺做的事而感動。
這也許只是一件小事,但從這樣的`小事中,我卻了解了大道理:“人心都是肉長的,人與人陌生,但心卻離的很近。
老爺爺高興的推著豆腐車回去了,他似乎沒有為他的賠本兒做出任何不快,他回家了,我忘著他的背影呆了一會,鼻子不由的酸了一下,心里好像也被什么東西在敲。
我望著天空,天空好像被愛籠罩住了,那么晴朗,那么溫馨。
爺爺作文 篇2
我爺爺有一輛電動車,它看上去很普通,但在我眼里卻意味深長。
上幼兒園時,我去過美國的紐約一次。我姑姑住在那里,所以就住在他家。有一天,我奶奶在她家的樓梯上一下子摔倒了,骨折恢復后奶奶左手一直用不上力氣了。因為奶奶不會開電動車,再加上手的問題,就只好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赡棠踢是不習慣,所以就送給爺爺了。
爺爺一拿到這輛車,就給它做了好幾次的改裝。第一次給車子裝了一個小棚子,用來擋雨。又覺得擋不住風,又做了第二次改裝,那就是給車子裝上了塑料布,把它圍在車的.四周,這樣就變得密不透風,特別棒!
爺爺每一次都用這輛車接送我去上學,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都阻止不了我們前進。那藍色的小車,黑色的支架,白色的頂棚,透明的罩子,似戰(zhàn)車般,英姿颯爽地前進?墒撬畛醪⒉辉趺凑腥讼矚g。比如,愛美的媽媽總是說那輛車只有老人才騎,自己不適合它。但漸漸地覺得太方便了,不用專門尋找停車位,不怕路上堵車,能及時接送我上學,媽媽就承認這輛車自己很喜歡。過了不久,我們大家都很喜愛它,不管是去哪里,都第一個想到這輛三輪車。
在這輛車上還發(fā)生過很多的事情,本公司電動車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個故事呢!有一天,爺爺帶著妹妹上幼兒園,由于開車時會發(fā)出一聲“歡迎乘坐本公司電動車”這句話,妹妹覺得這輛車就叫這個名字。所以在回到家時,媽媽不知道開的是哪輛車,便去問,妹妹說是“本公司電動車”,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后來覺得叫本公司電動車還不錯,就這樣叫了。
每當見到這輛車,我就會回憶起那些有趣的事。
爺爺作文 篇3
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聽爺爺說:“在他小的時候,中國還在戰(zhàn)爭時期,正在和日本鬼子打仗,那時候日子過的特別艱苦,地里的野菜都被挖光了,實在沒吃的了,大人就把玉米皮和瓤子粉碎了蒸著吃。然后,把玉米磨成面,給老人和孩子煮糊糊吃”。雖然爺爺的那個時代條件非常艱苦,但是爺爺告訴我,那時候的自然環(huán)境非常好,青山綠水,而且有各種野生動物,農民們種地用的'是牛耕地,肥料也是用的農家肥,吃的菜,都是綠色食品。
爺爺說:“爸爸小的時候就不像他們那個時候那么艱苦了,可以吃得飽飯,還可以讀書了。而且爸爸二三歲的時候,家里就有了電燈,奶奶就不用在蠟燭下納鞋底那么費眼睛了。那個時候煮飯用的是柴火和大鐵鍋,煮出來的米飯香噴噴的!
爺爺笑瞇瞇看著我說:“你一定要認真學習文化知識,長大了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貢獻出力量!”
我聽了不住地點頭!
爺爺作文 篇4
親愛的爺爺:
你好,好久沒`見面了,你身體一定還好吧。 爺爺,最近有一件事使我很苦惱。我很想找個人說說,但是周圍的人似乎對我不理解,因此,我想到了你,希望你看到信后,能及時回信,為我指點迷津。 自從我們學習了課文[[赤壁之戰(zhàn)]]后,我就迷上了[[三國演義]],于是我就找爸爸給我買,爸爸說書柜里就有,頓時我欣喜若狂。我在書柜里找到后便???形兜目戳似鵠?書中的'動人情節(jié)常常使我看的如癡如醉,有時甚至吃飯的時候也在看,它大大的豐富了我的課余文化生活。 一天晚上,我正在看[[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的時候,突然媽媽走了進來閃電般將我手里的書奪了過去,生氣的說;:“你一天只知道看課外讀物,學習成績怎么好的起來。’’我急忙爭辯著說:“課外讀物還不是可以增加我的知識。’’但是無論我怎么解釋,媽媽還是把書收藏起來,不要我看。望著媽媽離去的身影,眼淚直在眼框里打轉轉。 爺爺看課外讀物真的錯了嗎?請你來信告訴我。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孫子:XXX
XX。XX
爺爺作文 篇5
晌午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田野里晃動著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的身影,他正彎著腰采摘一朵朵雪白的棉花。在陽光的照射下,老人額頭上滲出了一顆顆亮晶晶的汗珠。
“雅誠,快到田里叫爺爺回家吃飯!”廚房里傳出奶奶急促的聲音。我正在屋里看電視,聽見奶奶的聲音后,我只好遵命,不情愿地關上了電視,向田野跑去。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的視野里。只見爺爺在茫茫的田野中,佝僂著腰,挎著滿載棉花的籃子,在田野里左翻翻右瞧瞧!盃敔!”我喊了一聲,立即跑到爺爺的面前。爺爺回過頭來,只見他額上滿是汗水,他停止了勞作,用那粗糙的長滿了老繭的手揩拭額上的汗水。頓時,我對爺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天天在學校無憂無慮地學習,如果再不好好讀書,能對得起爺爺嗎?我讀書的費用不都是爺爺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嗎?
我好奇地說:“爺爺,您戴上手套采摘,多好啊!”“孩子,戴手套摘棉花是不靈活的。”爺爺笑嘻嘻地說。“爺爺,奶奶讓我叫您回家吃飯!薄爸懒!”爺爺應了一聲。他放下手中裝滿棉花的籃子,熟練地把兩籮棉花掛在扁擔上,挑起棉花走在田間小道上。望著爺爺的背影,我心中不禁生出一種感慨:爺爺,您辛苦了!正在這時,爺爺一個趔趄,差一點跌倒在田溝里!鞍!老了,不中用了。”爺爺顯出一臉無奈的傷感之情。他緩緩地站穩(wěn)身,重新挑起棉花擔子,邁著沉重的步伐向前走去。
從此以后,那個在田間勞動矍鑠的身影一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記憶中。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那個矍鑠的身影又在田間忙碌了。
爺爺作文 篇6
我的爺爺奶奶是兩位普通的農民,中等身材。奶奶雖然剛五十多歲,但頭發(fā)已經全白了,爺爺額頭上那深深的皺紋和他的年齡也很不相稱。
爺爺奶奶家養(yǎng)了四頭奶牛,還有一畝多地的大棚葡萄,所以他們每天都很早起來,給牛溫水、填草、和料。爺爺說:“牛只有吃飽了,才能擠出更多的'奶,小朋友們才會有牛奶喝!背酝暝顼埡螅瑺敔斈棠叹腿テ咸褕@干活,給葡萄澆水、剪葉、打藥......直到中午他們才肯回家。吃完午飯后,就牽著奶牛去擠奶廳擠奶,就這樣連睡午覺的時間都沒有了。擠完奶后爺爺奶奶二話不說又到葡萄園里去干活了,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到家。我想對爺爺奶奶說:“您們辛苦了,我要快快長大,長大后幫您們干活,讓您們歇歇!
經過爺爺奶奶的辛苦勞動,一年下來,他們能掙許多錢。但他們不亂花一分錢,省吃儉用,就連衣服破了,奶奶也不肯扔,還要補補再穿。但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難忘,有一次,奶奶村有一個小孩得了重病,家里沒有錢去看病,爺爺奶奶知道這件事后,就給孩子的家長送去了二佰元錢,奶奶說:“別人有困難,我們能幫就幫一把!焙⒆拥牡陌职謰寢屵B說:“謝謝!”奶奶見了也很高興,因為她幫助了這個孩子。我想對爺爺奶奶說:“我一定要向您們學習,助人為樂,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
爺爺奶奶雖然很忙,但也非常關心我的學習,每當他們干活臨走前,都要囑咐我,要好好看書,寫字,不要總看電視。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所作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有一次我考試得了78分,奶奶看后,并沒有批評我,只是對我說,你要是不好好學習,下次再考這么不好,那你就和我一起下地干活吧,我聽后非常慚愧,我想對爺爺奶奶說:“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后不辜負您們對我的期望!
爺爺作文 篇7
爺爺,您還好嗎?身體健康嗎?我有很多話要對您說。
上個月,爸爸媽媽帶我和弟弟,還有您,一起去宜州的一個生態(tài)農莊游玩。那天我們在景區(qū)里吃早餐,早餐有綠豆粥、玉米粥、雞蛋和紅薯。我吃了一口綠豆粥,感覺綠豆粥糖放多了,太甜。而您邊吃邊說:“好吃!好吃!”不知不覺間,您就吃完了兩碗甜甜的綠豆粥了。
您可能忘了,您有糖尿病呀!
我在旁邊提醒您說:“爺爺,您有糖尿病呀,醫(yī)生交待過您的,不能多吃甜食!蹦鷧s笑呵呵地對我說:“不用擔心,爺爺身體很好,吃這一點點甜食,不會有問題的!”
吃完早餐,我和弟弟去玩蕩秋千,您就在旁邊笑嘻嘻地幫我們推著秋千。吃晚飯時,您還和我們開心地聊天?墒,第二天,您就生病住院了。
從爸爸那里聽到您住院的消息后,我不由得傷心起來。爺爺,如果那天在農莊,您聽一聽我的勸告,少吃些甜食,也許就不會糖尿病復發(fā),就不會住院了。您忘記了嗎?上一次也是因為喝太多的'啤酒,吃太多的甜食,引起糖尿病發(fā)作,您才住院的。
在這之后的幾個星期里,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心里都在擔心您。每天一有空就會打電話給姑媽,向姑媽詢問您的病情,問您身體恢復得怎么樣了,什么時候可以出院。
過了一個月,姑媽打電話給我,告訴我說您的病好了,可以出院了。這時,我高興極了,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終于放下了。
爺爺,我想對您說,以后您一定要少吃甜食,身體才會健康!
【爺爺作文】相關文章:
我的爺爺是最美爺爺作文04-28
爺爺作文06-22
爺爺作文06-25
爺爺作文06-25
爺爺作文06-25
爺爺作文06-25
爺爺作文06-25
爺爺作文06-26
爺爺作文06-27
爺爺作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