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作文經(jīng)典(3篇)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jié)尾作文的出現(xiàn)。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爺爺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爺爺作文 篇1
“我將歸來呵!我的夢!我將歸來呵!我的世界!我將歸來呵!我的老口琴……”城市喧囂中,爺爺又一次低吟,又一次凝望起木柜上那生銹的口琴,不語。
黑娃也只是凝望著爺爺黝黑的臉龐,不語。他不懂歸來是什么;他不懂什么才是爺爺?shù)膲;他亦不懂爺爺為何心心念念他的口琴和他的世界;蛟S是他還小,或許這個只是鄉(xiāng)村的一支民謠哼它只是留戀,抑或……
記憶中的童年,是一次次傍晚的`歸途。在那條小路上永遠只有慢。每當(dāng)那時候,黑娃騎在牛背上,同爺爺一塊回家。那時候的歸,對黑娃而言,是歸到鄉(xiāng)村,歸到家。那時候的爺爺永遠笑著,有時吹著他的口琴,有時也放聲一唱,但卻從沒有唱過這首歌,這首像淚水般苦澀的歌。那時的歌,如棉布細膩柔軟;如清泉,清脆爽朗……
但這一切在瞬息間被城市中雜亂的車鳴奪去,只能留在心底,化作杜康,換來終日的嘆息和寂寞。
黑娃始終不明白,城市為什么不好。至少曾經(jīng)是。但那一天他明白了一切——
爺爺病了,無藥可治,歸期近矣。在爺爺?shù)囊笙,他們爺孫倆又一次踏上歸的征程。這一路,爺爺泛紫的唇微動著,哼著:“我將歸來呵!我的夢!我將歸來呵!我的世界!我將歸來呵!我的老口琴……咳咳咳……”聲音沙啞,如風(fēng)穿過樹梢的沙沙聲。
爺爺笑了,是看到了久別的村莊,他的故鄉(xiāng)!爺爺哭了,在故鄉(xiāng)面前,他哭得像小孩一般,這或許是因為這次歸來他盼得太久、太久……
是那熟悉的小屋,病榻。爺爺冰冷的手握著黑娃溫暖的手,講述著一位翩翩少年,一只口琴和一個口琴的夢——那個少年就是他。黑娃哭了,嚎啕大哭……
爺爺去世了,葬在那個村莊里。
望著暮色沉沉的天空,黑娃頓悟:爺爺歸來了!歸到他的世界,歸到他的夢想,歸到了口琴的懷抱——在他的世界、他的天空中,他可以放膽追夢了,他歸來到一片無人到過的凈土,歸來到追夢者的隊伍中。他這位老天使,歸來到屬于他的伊甸園,筑建著他的諾亞方舟。
歸來,是現(xiàn)在;亦是永遠。
爺爺作文 篇2
我有一個好爺爺,他曾經(jīng)當(dāng)過兵,看他走路的樣子就真有軍人的氣息。后來退伍了,就在一所小學(xué)教書。
有一次,我和爺爺去逛街。突然,看見有一位賊眉鼠眼的小偷在偷一位阿姨的物品,正準(zhǔn)備拉開袋子的'拉鏈。我連忙小聲的說:“爺爺,看,小偷,他正在偷那位阿姨的東西!睜敔斅犃,便昂首闊步地走過去拉住小偷的手,說:“你大白天的在這里偷東西,不覺得羞恥嗎!”小偷反駁了一句:“你這個,你算什么,我就要這樣!睜敔斢终f:“就算我不是什么東西,那你有沒有膽子跟我到公安局走一趟!毙⊥德犃,一灰溜的跑了。小偷走了之后,爺爺問那位阿姨:“同志,你有沒有丟失什么物品?”那位阿姨檢查了自己的袋子,說:“沒有,不過我要謝謝你!睜敔斦f:“不客氣,這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
這就是我的剛正不阿的好爺爺!
爺爺作文 篇3
我家的后院,是爺爺耕作的地方,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是他一天中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
爺爺平日里就穿著農(nóng)村里的白色對衫,拖著鋤頭,戴著斗笠在后院里刨土。然后挑著扁擔(dān)去村口的水井里打水,我有時也會屁顛屁顛地跟著去打水。走在田間的小路上,爺爺在前,我在后,但我卻怎么也追不上爺爺。那扁擔(dān),扛在爺爺?shù)募缟,穩(wěn)穩(wěn)的。
透過夕陽,我能看到爺爺黝黑的肩膀,被汗水打濕后,黑得發(fā)亮。等到了水井那,爺爺就會放下扁擔(dān),從荷包里掏出一包煙,拿出打火機,慢慢靠近煙頭,然后點上,放進嘴里,享受地吸著,吐出一個個煙圈,笑著看著我。那煙圈,是我兒時見過最有趣的.玩物,隨著風(fēng)吹,就漸漸散去。等抽完一根煙后,爺爺就會掐斷煙頭,扔在地上,用腳碾兩下,把水桶提起來,裝上水,回家澆在后院里。
爺爺知道我愛吃土豆絲,就在后院種滿了土豆,待到成熟后,就會摘下來給我煎一碟過過口癮。
但爺爺身體也不怎么好,患有肺病,要每天服口噴藥。夏日時,我拿著風(fēng)油精擦蚊子包,那天爺爺剛好出去打水,我一時興起,翻出爺爺?shù)目趪娝,往噴嘴里抹了兩滴風(fēng)油精。那晚,爺爺差點沒換過氣。但爺爺并沒有責(zé)備我,而是用他粗糙的大手摸著我的小腦袋,告訴我味兒有點沖,下次別給他弄風(fēng)油精口味的。
后來,爺爺身體越來越差,不能去村口提水了,所以我就一個人挑著那副扁擔(dān),去井口打水。打水前真覺得那扁擔(dān)挺輕的,但是裝滿水以后沉甸甸的,連挑起來都吃力。也許是因為返途時我總走在前面,看不見爺爺挑扁擔(dān)的樣子。回到家后,我問爺爺:“為什么我們要跑那么遠去挑水呢?家里明明有啊。”爺爺并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不久過后,爺爺走了,后院也沒人打理,變得全是雜草。出殯那天清晨,我穿著孝服,和爺爺一起走在那條熟悉的路上。這次,是我在前面,爺爺在后面,走到村口那井面前,發(fā)現(xiàn)井里已經(jīng)沒有水了。
回家的路上,太陽早已升起,那路看起來很寬、很長,我感覺和爺爺終于并肩走在了一起,肩上又變得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