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作文300字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作文3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作文300字 篇1
今天,十二月十五日,一個周末。
七十年前,十二月十五日,四十二天悲慘的開始。
一九三七年的今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國軍警人員三千多人,被日軍解往南京漢中門外,用機槍密集掃射。然后,受傷未死者與死者一起被焚化。
請記住這一天,為那三十多萬的冤魂,祈禱。
一九三七年的今天,中國難民五千多人,被日軍集體押往南京中山碼頭,雙手反綁,排列成行,用機槍掃射后棄尸江中。
請記住這一天,為那三十多萬的冤魂,祈禱。
一九三七年的今天,日軍將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五萬七千多人,全部用鉛絲捆綁,驅至下關草鞋峽,用機槍密集掃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掙扎者,均被用刺刀殺戮。最后,日軍將全部尸體焚化。
請記住這一天,為那三十多萬的冤魂,祈禱。
七十年后的今天,再提起這些令人悲痛的事,不是為了要復仇,而是要提醒人們,要冥記這屈辱的天,勿忘國恥!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也有這樣的一天,今天的'繁榮昌盛是建立在許多像那一天之上的。這一天,既是中華民族屈辱的時刻,也是中華民族開始復興的時刻!記住這一天,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
歷史作文300字 篇2
甄不虛其實既虛又假,十足一個騙子。一般的騙子只騙別人,他連自己也騙,所以在騙子里頭,算得上正宗。騙人委實不好,被騙更是不妙,自己騙自己也不是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所以我無情地揭發(fā)了他。
濟世堂,這是我揭下甄不虛畫皮的地方。十二月十七,未時,堂內有兩人,一個躬腰,一個躺著。躬腰的是他,躺著的'是我,我叫米無田。那日,他作勢往我腿肚子上敷藥。那里的血肉,一派模糊。之前須清創(chuàng),一清清出一寸白骨。痛上加驚,我連連滾落黃豆大的冷汗,差些虛脫。見狀,他又騙我,說:“扶鋤,稍安勿燥稍忍片刻,這就妥當了!
這個片刻,連清創(chuàng)加敷藥,至少三刻。孰可忍不可忍我終于忍于可忍,脫口而出:“甄不虛,你是騙子!”他聽了一楞,忘了手上還沾有我的血,捋了捋山羊胡搖頭晃腦道:“稍許早了,稍許早了!毖韵轮,深表遺憾。在他的棺蓋板沒有合上之前,最好不要對其一生行跡,作出如此精典評判,否則,不合時宜。
果不出我所料,甄不虛不肯承認是騙子。事實上,騙子也從不認為自己是騙子。而我因一度受其蠱惑,慘遭了幾番荼毒。緣此,我決定進一步揭發(fā)其本來面目。
歷史作文300字 篇3
王羲之吃墨
朋友,你知道王羲之嗎?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他寫過很多作品,最有名的是《蘭亭集序》,他的兒子王獻之也是書法家,世人把他們合稱“二王”。但是你知道王羲之還吃過墨嗎?下面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一天中午,王羲之在練書法,書童端來了午飯,并催促王羲之趁熱快點吃。
但是王羲之因為在練字,像是沒聽見似的,繼續(xù)練字。書童沒辦法,只好請王羲之的媽媽過來喊他吃飯。
當王羲之的媽媽過來,看到滿嘴黑漆漆的王羲之,很奇怪。又看他仍然手拿饅頭,往墨水里沾了沾,看都不看直接送到嘴里,這時媽媽才知道王羲之吃墨了,頓時忍不住大笑起來,而王羲之看到媽媽哈哈大笑的樣子,卻不以為然的`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的午飯真好吃呀!弄得媽媽哭笑不得。
王羲之看著哈哈大笑的媽媽,又看看自己手上剩下的饅頭,也跟著笑了起來。
我平時總是大大咧咧,做事三心二意,寫字時要不就給一個筆畫來個隱身術,要不就是把字寫成“甲骨文”。
當我看完王羲之的故事,我覺得我應該學習王羲之專心致志的精神。以后我可千萬不能這樣,必須認認真真的做每一件事。
歷史作文300字 篇4
事例內容
戰(zhàn)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fā)憤圖強,于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這種信任基礎,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zhí)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后,秦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吞并六國,一統(tǒng)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