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的我作文集錦五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xiàn)。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的我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的我作文 篇1
但你第一次離家時,是否才對親情有更深的體會呢?沒有爺爺、奶奶的關愛,爸爸、媽媽的呼喚和弟弟、妹妹的叫嚷,你是否在黑夜里或模糊清晰的想起自己的親情以及在家人身邊的感覺?
初一時,我住校了。
自從爺爺生病后,他的病情就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了,大病后的爺爺骨瘦如柴,讓人看上去有種酸酸的感覺。為了讓爺爺定時起居,保養(yǎng)身體,我曾對爺爺兇過,但他依然是那樣好的對我。就在我上學離家時,爺爺用手撫摸我的頭說:“你想我們,別以為我們不想你。 蔽衣牫鲞@聲音是顫抖的,不知怎么的,鼻子忽然一酸,眼淚奪眶而出,這時我說了一聲:“我愛你,爺爺!”
爺爺那輕輕的撫摸是親情吧!
現(xiàn)在我還記得小時候,長麻疹時,奶奶抱著我整夜整夜不睡的情境。在我心中,我就是奶奶用愛一點點堆積起來的小孩,我上初一之后,漸漸懂事了。奶奶見我周五晚上才回來,哭了,說舍不得我。我看著她那滿臉皺紋的眼角上掛著幾滴淚痕,眼圈紅紅的,奶奶那蒼老的臉上涌起一種偉大的情感,那就是奶奶對我的愛。
我愛你,奶奶那淚水就是親情。
其實,在我心中爸爸就是原野中那堵斑駁的城墻,又高又厚。爸爸就像厚重的老樹可以依靠,我記憶中始終有爸爸寬大而又堅實的肩膀,我時常想起來爸爸生氣時那嚴厲的話語,提醒自己好好學習------學習就是你唯一的出路,這是爸爸對我曾經說過的話。這些話就是爸爸親情的`體現(xiàn)。
大概許多人都在忍受著媽媽的嘮叨,我也許是個例外吧,媽媽的話都非常簡短,一句話便說出我的心思,讓我心服口服。媽媽每天都很忙碌,受苦受累,就是為了讓我過得更好,媽媽看我長得很小,所以在我身上下了不少功夫,特別是我營養(yǎng)跟不上去,每次回到家中,見到的總是她那忙碌的身影,隨后就是那可口的大餐了。在媽媽的飯菜中我嘗到了親情。
我愛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愛你們?yōu)槲腋冻龅囊磺校o我的親情。
高中的我作文 篇2
林黛玉,我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人,但從她的身世,我看到了許多。
--題記
我知道曹雪芹筆下的她,是憂郁的,也是富有才氣的,她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與寶哥哥錯過,為了報恩,流盡了眼淚,那個時代的她,也許怨過,也許恨過,命運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錯過,只是過客……
因為母亡,年紀尚小的她進了賈府,從此開始了她注定多遷的短暫身世……
顰兒,這個符號,溫暖的,籠罩在她身上,看到了大家族的'爾愚我詐,她靜默,看到寶玉的款款情深,她靜默,看到賈母的偏愛,她靜默,看到寶姐姐的溫柔委婉,她也靜默,她是矛盾的,自己孤苦伶仃的寄人籬下,終日以淚洗面……也許是這樣,她才把自己的滿腔淚水化做最悠遠的詩詞,也許是這樣,她才冷漠孤傲,殘存自己的那份自尊。寧愿做那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不愿做那個“紗窗也沒有紅娘報”的女子,她在眾人面前強顏歡笑,在背后,相伴她的,只是知心的紫鵑……
口里吟著“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嘴里唱著“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可見她的凄涼,她嘆息,嘆息自己與寶玉無緣,她彷徨,彷徨自己和寶釵難比,賈母的心意,王薛夫人的作弄,自己終究是含恨而亡,那晚的她,嘴里呼聲恨寶玉,心里也許是還債完后的輕松。
瀟湘妃子,文才奕奕,只是落寞。病了,只是紫鵑知道她的心病,累了,只是紫鵑了解她的感情,要不然,她怎么會在臨死前還托付紫鵑送籍回南,要不然,她怎么會說紫鵑才是她的唯一親人,她知道自己與寶哥哥有緣無份,忘不了和他的打鬧,忘不了他的“負心”,或許她從來沒怨過。
她明白,她是寂寞的,所以才會流淚。
她知道,自己只是過客,所以才會傷悲。
她只知道,為了還債。
那片憂郁,只因為給她所愛的人。
高中的我作文 篇3
去了趟德國,深深地了解到那里的人。
當然,如果不是孤身一人到那里去,而是身邊有熟人陪著,我也許不會對德國人產生如此深的印象,因為我會常和熟人在一起,不會敞開心扉去接受新的環(huán)境。
這次去德國是住在素未謀面的人的家里,每天見的都是德國人,每天聽的都是不標準的英語。雖然只在德國住了12天,但我的感覺卻像是住了很久,和那些人都成了老相識。有一天,我在接待我的家庭里窩在沙發(fā)上看電視,那位德國媽媽說:“我們好像認識你很久了似的,居然會和你像家人一樣看電視!笔前,柔軟的沙發(fā),暖黃的燈光,就像我的.另一個家。
德國人算不上熱情,但很溫和。和陌生人相遇,哪怕是在廁所或電梯里,見面都會說聲“哈嘍”,走的時候都會說聲“再見”。在樓道里迎面相遇,也都是一個微笑,一個“你好”。也許這都只是出于禮貌,但卻讓我這個異鄉(xiāng)人覺得無比溫暖。
德國人初次見面都要握手。我和德國人出去,他們在街上遇見熟人都會聊上幾句,然后把我介紹給他們,強調我是從北京來的。于是我們會握手。這一趟旅行我握了數(shù)不清的手。熟一點的人就會問我什么時候來的,呆幾天;熱情一點的還要介紹兩句德國。
在德國,幫人推門并不只是走在前面順手才做的事。很多人都會主動地超到前面,拉開門,耐心地等著行動不便的人(如推車的母親、老爺爺、老奶奶等)過去。我到德國的第一天,和那位德國母親在咖啡館里聊天,話剛說到一半,她忽然站起來走向門口。當我納悶地轉頭去看時,她正在給一位推著嬰兒車的母親拉門。等那位母親進去以后,她又好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似的回來和我繼續(xù)聊天。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德國人很難親近,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相比之下,似乎美國人很開放,更容易交往。其實,德國人更真實。美國人說再見時都會來一句:“下次請務必來我家坐坐!钡珜嶋H上,那人后來可能基本上就忘了這回事了,如果你真去了,他可能還會不高興。德國人不會隨便邀請別人,但一旦他說了什么,他就是認真的。如果他把你當朋友,那就會是很好的朋友。德國人不欺騙感情,如果他們認同你,他們待你會很真誠。我在那里接受的擁抱都是厚重的,我在心靈上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他們的感情。
當然,在德國我也見過酒鬼和小心眼兒的,但他們都是這個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我喜歡德國,喜歡那里溫和而真誠的人。
高中的我作文 篇4
二胡的悠揚踩著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彌漫著空氣,讓我不覺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理論無一不體現(xiàn)著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片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后春筍紛涌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后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談笑可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情懷,體現(xiàn)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疤煨薪。瑒t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yè)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都是西方文化所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襲而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的。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者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欲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著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jié)”,昔日的傳統(tǒng)文化正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都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去哪兒了?
我記得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它發(fā)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盿巴m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庇X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來構造我們祖國的輝煌。我們是龍的傳人,頭頂著祖國的藍天,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血管里流著的是祖國的熱血,生命力延續(xù)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高中的我作文 篇5
我是江蘇鹽城人。在我的家鄉(xiāng),最鼎鼎有名的“特產”當屬丹頂鶴。雖然野生丹頂鶴全球僅存3000余只,但每年冬季,會有大約1000只到我們鹽城東部的沿海濕地過冬。“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作為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鹽城“丹頂鶴之鄉(xiāng)”的名頭也由此而來。
說來慚愧,我雖是鹽城人,但一次沒見過野生丹頂鶴。今年春節(jié)回家,老爸特意給我安排了一次觀鳥之旅。
大年初二,我們驅車到鹽城國家級珍禽濕地保護區(qū)。10時,保護區(qū)門前已是車水馬龍。走進園中,我被眼前的景色震住了。金黃色的'蘆葦蕩從眼前一直綿延到天際,伯勞、戴勝等小鳥兒躲在蘆花深處啾啾個不停。導游介紹,從北方飛來越冬的野生丹頂鶴,大多棲息在蘆葦蕩深處,必須移步到觀鳥臺上,用高倍望遠鏡,才能看得清它們的蹤影。我們登上18米高的觀鳥臺,發(fā)現(xiàn)唯一一臺高倍望遠鏡后已經排起十幾人的長隊,并且不斷有游客排到隊尾,不少人手里端著“長槍短炮”,相當專業(yè)。
咦?老家人啥時候對觀鳥、拍鳥這么有熱情了?在我的記憶中,家鄉(xiāng)人對鳥似乎“吃”的熱情更高一點。記得10年前,我陪爸媽逛北京動物園,看到火烈鳥,二老異口同聲地問:“這鳥好不好吃?”這樣的思維當時在家鄉(xiāng)十分普遍,說到某種鳥,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好吃嗎”或者是“弄一只來吃”,極少有人在意它們是不是受保護的動物。
“現(xiàn)在已經不是從前啦!”爸爸說,這些年政府宣傳和執(zhí)法的力度很大,打鳥犯法,人人皆知。情節(jié)嚴重的還要被判刑。不光不打鳥,老百姓還積極護鳥。觀鳥臺上打掃衛(wèi)生的大嫂就是附近村民。她告訴我們,保護區(qū)周圍有好多水稻田,每年秋季收割,莊子上的人都會故意在地里多遺撒些稻谷顆粒,好留給丹頂鶴當過冬“口糧”。
人為破壞少了,鳥兒來得更勤了。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在棲息在鹽城珍禽濕地保護區(qū)的鳥兒有400多種,春秋兩季過境鳥大約有300萬只,過冬候鳥大約有100萬只。觀鳥游已經成為鹽城最受歡迎的旅游項目之一。
【高中的我作文】相關文章:
高中的我高中作文09-28
我高中作文11-18
高中的我作文10-21
我的高中我的夢作文10-18
我的奶奶高中作文10-26
我的理想高中作文08-15
我的家鄉(xiāng)高中作文08-19
我的爺爺高中作文08-19
我的爸爸高中作文08-23
我的房間高中作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