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推薦]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讀后感1
女兒的讀后感《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論的語錄,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鬃,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墩撜Z》內容廣泛,記載了關于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墩撜Z》是一本“老古董”。年輕人很少由喜歡它的。他們多半認為,
都21世紀了,誰還去看古文!盡管這樣,還是有人喜歡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愛屋及烏才喜歡《論語》的,就決定讀讀它。讀后覺得,他的言論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們?yōu)槿颂幨。我最欣賞的是他“以仁為本”的思想,他的胸懷和他的學問一樣大。我認為,沉迷于漫畫書的朋友們,偶爾看看古書,體會一下前人留下的精華,是大有益處的。母親的讀后感作為當今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課題。我也不能脫俗,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快樂健康地長大,總怕自己沒有教育好她。女兒11歲了,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了。我不想把我的強加給她,因此,我買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叢書,希望她會從中有所啟發(fā)。《論語》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認真閱讀的
第一本。我以前沒有系統(tǒng)地讀過《論語》,和女兒一起讀時才發(fā)現(xiàn),我許多為人處世的'原則原來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依據(jù)。我很遺憾,以前沒有認真的閱讀過《論語》,更希望女兒能夠從中有所“悟”,如愿的話,女兒會從中大獲裨益的?鬃拥膶W習觀,我十分欣賞。他提倡學習不僅限于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重能力和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而這些,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經(jīng)典格言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完成。我不認為女兒學了“見賢思齊”就能立志成為圣人,學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極孝,學了“學而時習之”就能學會學習,她的領悟需要時間,閱讀《論語》只是對她的思想道德的一個啟蒙。
《論語》讀后感2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禮貌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詩文。這些經(jīng)典詩文,寄托了我們先輩對于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向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日,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chuàng)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币馑际钦f: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為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說,自我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币馑际钦f: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我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我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我,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yōu)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yōu)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必須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里才能平衡,事業(yè)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jīng),能夠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讀后感3
《三字經(jīng)》里說:論語者,群弟子,記善言。它告訴人們,《論語》記載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言語行事。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人們在強調《論語》的價值時,總會提到,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
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理想人生觀七個方面出發(fā),使我們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在講述中穿插了很多生動并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寓言,使她的解讀更精彩、更深刻、更通俗易懂。
于教授的講座傳遞了《論語》中很多做人的道理,先看孔子的為人、夫子之道:忠恕而以;再看孔子給他弟子的說法:已所不欲,勿施與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未若貧以樂,富而好禮者也。關于做人《論語》中出現(xiàn)最多的.是君子,君子的標準是什么呢?孔夫子說:仁者優(yōu),智者不惑。那么,怎樣才能成為君子呢?孔夫子說,修已以敬,修已以安人,又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關于交友《論語》傳遞的信息是: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和朋友交往要有一定的分寸,保持適當?shù)木嚯x。侍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孔子還說:忠吿而善道義,不可則止,勿自辱也。和朋友交往時,說話非常關鍵,說話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要搶說話;二是不要有話不說;三是不要閉眼瞎說。
《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那么什么才算幸?鞓返纳钅?幸福和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如田園詩人派鼻祖陶淵明,他的物質生活非常貧困,但他的內心卻非常快樂和幸福,經(jīng)常和朋友喝酒、歌舞,醉了便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好生愜意。
關于做事《論語》中給出的答案更精彩?鬃拥膶W生子張問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祿在其中矣。
聽了于丹教授的講座,使我學到了知識,振撼了心靈,收獲了智慧。但要真正快樂的工作生活,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領悟。
《論語》讀后感4
以仁愛待天下人——《論語》
論語,是記錄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可以感受到他兼濟天下人的仁愛之心,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shù)匾?guī)范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圣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世界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無美不備的《論語》的倫理思想核心是“仁”!叭省边@個詞在孔子以前已廣泛使用,但作為哲學范疇的提出,是從孔子開始的。仁在孔子思想中是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準則。所以《論語》說孔子很少談功利、天命,最推崇、最贊許的是仁。
“仁”字在《論語》中出現(xiàn)百次以上,但是,對于仁的確切含義,《論語》中并沒有純定義式的界說,常常是根據(jù)提問人的不同情況而隨問作答,每次講解并不完全一致。如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禮人。”這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而使言行都合于禮,天下的人就會稱許你,是仁。具體做法是不合于禮的東西不看,不合于禮的話不聽,不合于禮的話不說,不合于禮的事不做。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愛人!弊迂晢枺骸叭绻腥四軓V泛地把好處給人民而且能夠周濟大眾,這個人怎么樣?可能算是仁人嗎?”孔子說:“何止是仁人!一定是圣人了!堯舜大概還做不到哩!仁人要做到:自己想樹立的.也幫助別人樹立,自己想達到的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夠推己及人,可以說是實行仁的方法了!边@表明,孔子所講的仁,有對己、對人兩個方面的基本含義。對己就是“克己復禮”,即克制自己,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一旦做到了這點,天下人都會稱許你是個仁者!翱思骸辈粌H是消極意義的自我克制,還包含積極意義的自覺實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定力與信念以及對天下人的仁愛之心。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重要在于那一個“仁”字。
《論語》讀后感5
云游書海,翻閱古籍,經(jīng)典無處不有,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令世人驚嘆不已,儒學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影響著世代炎黃子孫,讀其《論語》,滲透人生真諦,學會處事原則。讀《論語》,懂待人接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边@句流傳自今的名句從小就教導著我們要善對朋友,禮貌待人,人生在世,朋友是我們最不可缺少的,正是因為有了朋友,我們的生活才不會那么單調,我們的生命才不會那么枯燥,而與朋友相處,我們又應該做到什么呢?
就如《論語》所道,我們應該以熱情樂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朋友,這樣,友情才會更加珍貴,朋友才會伴你一生。讀了《論語》,讓我以后會以更真誠的態(tài)度去對待朋友,讓我更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友情。讀《論語》,知生活智慧《論語》道:圣人千慮,心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再偉大的`人物考慮問題,都會有不周全的地方,然而再笨的人思考問題,也可能會想出一引起有益的意見,就如契訶夫所說: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應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在生活,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就放棄自己,就夫去自信,即使我們沒有別人聰明,我們也應該勇敢地面對每一個問題,不怕愚昧,只要勇氣。
像貝多芬一樣,即使雙耳失聰,也用心靈譜寫奇跡;像愛迪生一樣,即使失敗多次,也用智慧帶來光明;像海倫·凱特一樣,即使身體殘疾,也用毅力戰(zhàn)勝病魔,永遠的相信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可以做到。讀《論語》,解學習人生學習乃人生之大事,而方法又是學習的心臟,《論語》就告訴了我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要思考才會得以升華,才能從中提取珍寶,我們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在一起,才是學習最高的境界,學習不只是學習,而是給予我們一個思考的大舞臺,展現(xiàn)的大世界,所以,結學與思兩者融為一體,是《論語》給予我的,也是告訴天下每一位學者的。
《論語》讀后感6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論語》讀后感7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結晶,是一份讓人受益匪淺的文化寶藏。讀過之后,我對學習態(tài)度有了更深的認識。
有人說“態(tài)度決定性格”,我覺得“態(tài)度決定學習的一切”。因此,我認為,學習要有一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tài)度。我們在學習上要坦然地承認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視自己的無知。面對問題,應該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我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習中除了正視自己的無知,秉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學習外,還應將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也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的快樂在于練習,因此除了重視“學”,我們更要追求“習”!傲暋本褪窃凇皩W”的基礎上加以應用,也就是實踐?鬃訋ьI著弟子周游列國時一邊學習一邊應用知識,他們將知識應用起來應該是有個人學習的目的。作為學生,我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去享受學到知識的滿足感和在生活中應用知識的成就感。前幾天,天空中出現(xiàn)美麗的魚鱗云,我從學到的地理知識懂得,“魚鱗云”是秋冬季強冷空氣來時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說明天氣將轉晴,并且在未來兩三天都是好天氣。果然接下來一連幾天都是晴天。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應用知識的成就感。
在學習中我還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爸t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它所體現(xiàn)的不僅是個人修養(yǎng),還是在學習上的一個態(tài)度和一種風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欣賞并學習別人好的方面是謙虛的基本!疤撔氖谷诉M步”這不僅在個人體現(xiàn),一個國家在國際上也應有這種態(tài)度?鬃拥睦碚撾m在古代產(chǎn)生,可在現(xiàn)在仍有不少可取之處。雖然“半部《論語》治天下”略有夸張,但這并不妨礙《論語》對我們的影響。
學習是我們學生的首要任務,端正學習態(tài)度有利于我們的學習,我們只有做到正視自己的無知,才會踏踏實實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知識后我們還要將其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感受學習知識的成就感,在繼續(xù)學習中保持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做到學無止境。
《論語》讀后感8
《論語》是孔子為記錄儒家的言行舉止所寫的,里面寫的大多數(shù)是名言警句。此書與《大學》《中庸》《孟子》一起被稱為儒家文化的四大經(jīng)典作品。此書共二十篇,其中充滿人生真諦與擁有積極意義的名言警句。富含哲理的文字,有的點到為止,直沖中心;有的曲折蜿蜒,娓娓動人,是學子啟蒙教育的必讀之書。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長輩們的教導下讀唐詩、吟宋詞,聽他們講、論、敘、談四大名著,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知?墒牵M管反復解釋,我也完全看不懂。大腦中的空白都是囫圇吞棗的學習造成的結果?偸亲蠖溥M,右耳朵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jīng)驗的積累,我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已可以慢慢體味書中的.要義,才發(fā)現(xiàn)“書中自有黃金屋”。
許多古書上都是有“黃金”存在的,就好比《論語》,即使有眾多翻譯了的現(xiàn)代文、白話文,我還是鐘情于孔子原話中的深刻哲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敝粚W不思便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不學習便精神疲倦而無所得。“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謙遜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孔子將這一點通過自己的言行向人們證明著這一點。當然,在這本名為《論語》的好書中,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的名句遠遠不止這一句、兩句,一段、兩段而已,它是領導我們成長的良師益友,是為我們指點光明的希望。
擇善從之,不恥下問,溫故知新……字字句句鐫刻在我心間,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記;點點滴滴淌在我心里,仿佛是一道陽光照耀著我的心坎。經(jīng)典,讓我在日月不停的積累中成長起來,汲取著知識與經(jīng)驗,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海。我想經(jīng)典,或許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意思吧。
酒越釀越純,歷久彌香。一本好書就像一壇陳年佳釀,無時無刻不在散發(fā)著幽香!逗5變扇f里》、《十萬個為什么》、《希臘神話》……經(jīng)典的好書一本接一本。伴隨我走過一個接一個艱辛與坎坷。
《論語》讀后感9
簡潔而經(jīng)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而倍受矚目。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開《論語》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里面的話語雖然簡短,但是都充滿了哲理,這讓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開篇三名話,也是《論語》中比較著名的句子。從小,媽媽就經(jīng)常用其中的第一句話來教育我。學過的功課一定要時常加以溫習,不要學一點兒忘一點兒,到最后不就是什么也沒有學到嗎?如果經(jīng)常回顧復習過去的知識,那么所學的所有知識都會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腦海里,這樣不是很快樂嗎?是呀!在復習中掌握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把所有學過的東西都熟記于心,的確是很快樂的事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弊x了這句話,我的感觸很深。在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很好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不足。所以,我們要從別人身上學習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足,并且借鑒改正自己的不足。這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嗎?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文言文,叫做《兩小兒辯日》。講述的是孔子向東游學時,遇到兩個小兒在爭辯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為此,兩個小兒爭論不休,在孔子知道原因后,十分誠實地告訴了兩個小兒,他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讀到這兒時,我想到了《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笨鬃幼约旱拇_做到了這一點,在兩個小兒爭辯時,孔子沒有賣弄自己的學問,依然實事求是,自己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讀著《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更加美好。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jīng)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時刻銘記先人們的教誨,努力學習,讓未來更加豐富多彩!
《論語》讀后感10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出自《論語》,這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我都會贊嘆經(jīng)典的中國文化。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钡囊馑际牵喝绻覀內齻人一起走在路上,他們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教導我們虛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看見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要向他學習;看見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缺點。
如果我們沒有虛心精神,自己只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聽別人的意見,那我們就不會進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時間一長,你就會退步,成功的`幾率會越來越小,失敗的幾率會越來越大,這樣一來,你也跟一兩歲小孩沒什么兩樣了。
這樣的道理,都是《論語》這本書教給我的!墩撜Z》這本書是一些簡短的句子合成的,但這簡短的句子卻深含了意義深刻的道理,告訴我們該怎么去做,怎么去面對。但有些話,卻要結合實際來理解。
比如說,《論語》里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的意思是,當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父親去世后,要觀察他的行為,若是他還堅持父親在世時的行為準則,就可以稱他為一個有孝心的人。其實這樣的孝,片面強調了兒子對父親的依從,歷史在發(fā)展,人們的言行舉止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后代超過前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個小偷,按照這個道理,你要繼承父母,做一個小偷,那這一定是好的嗎?不是的,因為你繼承的是壞的,不善的,這樣對自己不好,對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對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會進監(jiān)獄、坐牢,和一些壞人關在一起。這樣,你有可能會變得更壞,做更多壞事。
對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會非常傷心,漸漸跟你疏遠,不再跟你在一起了。二,你的孩子有可能會跟你一樣做一個小偷,這樣下來,你的子子孫孫都會變成小偷。
所以,我們要多看書,多知道更多的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少犯錯誤,更快進步了!
《論語》讀后感11
一代圣賢萬代師表智者仁愛師傳典范;國學《論語》儒家精論名句箴言昭示求者。實可謂:"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
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感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之前求學之初片語淺識而今處世之時虔誠拜讀;雖不能明晰其博大精深卻也嘆服其中受益匪淺。
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特別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中有一大半時間致力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樹立了良好的師傳典范。
現(xiàn)代的人大多是從《論語》對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細致的了解,其間發(fā)現(xiàn)他的教育思想與當前的教育有許多相通之處,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和借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無以例外,寒假期間潛心拜讀先師大智略有心得愚見貽笑大方。
欲教人德為先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教會做人",不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標,也是當代眾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標。"務本"就是學會做人學會作一個有仁愛之心能"泛愛眾"和"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人?鬃犹貏e重視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著把知識納入道德范疇的傾向,他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沒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知識也不可能持續(xù)發(fā)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使達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質加以保持,知識水平也會下降倒退以至完全喪失?鬃舆@種主張在揭示德與智的關系方面,指明了德對智的統(tǒng)率作用。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個教育的基礎地位首要地位來抓。
《論語》讀后感1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聽,書房里傳來一陣悅耳的讀書聲,這是我在讀《論語》!墩撜Z》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學生根據(jù)孔子的言行編寫成的一本書。
當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就專門設立了一項特別課程——經(jīng)典導讀課。拿到經(jīng)典導讀書后,我就翻閱起來,不經(jīng)意中我看到了《論語》,那時我只知道有本書叫《論語》,并不知其中的內容。但我們導讀書上的《論語》沒有解釋,我只能似懂非懂地讀,還想學校為什么要讓我們讀那么枯燥的文章呢?可是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突然看到茶幾上有一本《論語》,便悄悄把它翻開,咦,書里居然有原文、有注釋、有譯文,還有圣人的智慧,我能看懂了。從此以后,我開始喜歡讀《論語》了。
《論語》這本書里講了許多道理,比如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笨鬃诱f復習學過的知識的'同時,有新發(fā)現(xiàn),新收獲,就可以當老師了。爸爸媽媽和老師們經(jīng)常對我們說“溫故而知新”,讓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還要經(jīng)常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他們大概也是從《論語》中受到的啟發(fā)吧!再比如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笨鬃诱f學習但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只思考但不學習,就會缺乏信心。有時候我遇上了難題,就有了畏難情緒,不想自己思考,老想尋求幫助,還很急躁。每當這時媽媽就會提醒我說“你忘了孔子的話了嗎?”一經(jīng)提醒我會慢慢平靜下來,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居然經(jīng)常會把難題給解開了,每當我解決難題之后都會從心里佩服孔子,怪不得人們會尊稱他為“圣人”,他說得可真對呀!孔子還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笨鬃痈嬖V我們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同學之間往往會因為誤解而發(fā)生矛盾,我也不例外。但自從我讀了這一句以后,與同學之間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時候,我會常常想提醒自己,可能是我誤會別人了,還是不要這么小氣吧。就這樣,慢慢氣就消了,又和同學一起快樂地玩耍了。
《論語》真是一本好書,每句簡短的話里卻蘊藏著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道理,體現(xiàn)了圣人偉大的智慧!我越來越喜歡讀《論語》了,我還要繼續(xù)讀下去!
《論語》讀后感13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說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鐘,就連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說的這句深刻而又蘊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yǎng)是如此的重要。修養(yǎng)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結實。
前蘇聯(lián)華西列夫斯基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在別人眼里,他似乎沒有什么特長,但為什么會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而立于不敗之地呢?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后走到地圖前,用手指著敵人應在什么地方出現(xiàn),我軍現(xiàn)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wǎng)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說他什么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fā)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后并沒有生氣,依舊在那里想著大事……開會時讓他發(fā)言,他一會說這兒,一會說那兒,云里霧里,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里糊涂,斯大林來回踱著步子慢條斯理地說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說了,還是讓我來說吧!”斯大林把戰(zhàn)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里夫斯基早在開會前的自言自語,就已經(jīng)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覺地傳到了在屋子里來回踱步、吸煙、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里,他不怨恨別人對自己的不了解,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對別人的指責不愿恨,才沒有使自己在政壇上樹敵過多,又得到了領袖的賞識,才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光輝的的一生!修養(yǎng)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遠擁有它,你的人生就會擁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論語》讀后感14
從古至今,有許多的經(jīng)典名著,這些經(jīng)典名著凝結了古人的智慧和結晶,都給我們不同的感悟和啟迪,我們能從書中學到很多的做人道理,同時這些書也在影響著我們,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論語》中說到的“禮之用和為貴”。
說到“和”,有句民諺說的好:“家和萬事興。”不光是家,我們的校園、生活、社會也是如此,萬事以和為貴,所以“和”是很重要的。
和就像一顆種子,需要我們用真心來灌溉,用寬容來施肥,用微笑來孕育,只有這樣方能開出美麗的和諧之花。
和大到世界,小到家庭,我們都想要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國家。
但怎樣才能做到和諧呢?和諧我們可以先從家庭做起!在家里我們不要亂發(fā)脾氣,家,是我們的避風港,父母之間多一份理解,兄妹間多一份寬容便會讓家庭和諧。
在學校同學之間應該互相謙讓,不能為了一點點小事情而斤斤計較,彼此友善些,便會讓班級和諧。
在社會人與人之間多一些關愛與寬容,人們的關系就會和諧。
我記得曾經(jīng)在一輛公交車上,由于擁擠,一個年輕人不小心踩到了另一個年輕人的腳。沒等那個被踩的人說話,那個年輕人就馬上說:“對不起,對不起,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腳。”另一個本來有點生氣的,也不好意思生氣了。只好笑了笑,說:“不要緊,這公交車這么擁擠,踩到腳也是在所難免的`事兒。”兩個都淡淡地相視一笑。設想如果被踩到腳的那個年輕人大發(fā)雷霆,而另一個也不道歉,估計戰(zhàn)爭馬上就會爆發(fā)了。
人與人之間多些理解與包容,就會少些誤解與摩擦,就會帶給彼此更大的快樂。
再比如撿起地上的垃圾,扶起摔倒的小孩或者給一個需要的人讓座,這都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和諧。
我曾經(jīng)在上學的路上,幫助我們小區(qū)的老人拿過東西,也曾經(jīng)扶起過摔倒的小孩,而他們也都會感激著向我道謝。
事雖小,但卻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好事。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時就像公益廣告所說的,每個人都跨出一小步,那我們的社會就會跨進一大步。
和是一種風采,和也是一種美麗。
朋友們,從我做起,只有人人都以和為貴,我們的社會肯定會變得更加安定美麗。
《論語》讀后感15
《論語》乃圣賢之書,初略一閱,理解甚淺,卻已是受益良多?追蜃幽饲Ч攀ベt,教習為君為政之道,傳承仁義孝信悌之道德;吾等雖是庶人百姓,即使不為政為官,亦當學習禮樂仁義;雖為女子,亦可君子也!
年少時崇尚力量,追求個性,無知且不受教,狂傲不羈,愚蠢至極;今已漸知己之無知,見賢而思齊,修養(yǎng)是至高的道,亦是君子的根基。天道之大者,生而不息,周而復始;人之渺小矣,六十一甲,短暫且羸弱,如何于區(qū)區(qū)數(shù)十載,做到不愧于己,不負于人,已不枉此生矣;惟胸懷坦蕩,正直賢德者,可無畏無懼!
人者,仁也;仁者,義也!何為仁?自躬,自省,自謙,自律,自立者為仁,謹言慎行,寬容敦厚,不損人利己,不怨天尤人,淡泊名利,隨遇而安;何乎義?國乃大義,對同胞應心懷慈悲,窮時獨善其身,達時兼濟天下;家道之義,在于傳承好的家風,親人之間互助,包容;孝長愛幼,奉養(yǎng)父母哺育子女,皆以仁德為本;朋友之義,向來居首,畢竟無親緣,亦無債權,人情往來,肝膽相照,只為義字,此義最簡單也最難:只需誠實,坦蕩,正直,將心比心,以忠誠度人,持同理心,以德聚人,無往而不利也!愛情之義,在忠貞,寬容與良心;愛人之義,最難以做到,但最重要,因其乃幸福之根本;它不如家人間有本能血緣之故,血濃于水割之不斷;也不如朋友疏遠,凡事只見其優(yōu)而不見其劣。愛人之間,因親密而無間,卻常因太過而踐踏底線,因而尊重尤為重要。
孔夫子之論語,教導世人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接人待物之道,的確是修習道德的入門之卷;只是時代變遷,舊法已不適今景,我們應該去學習和接納更多的思想,汲取有利于我們提高才德的`方法,堅持不懈學習,使自己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風景,登上更高的平臺;萬物不離其宗,所有的修行都在于修心,堅守中正之道,守法,守禮,守德,運用智慧去創(chuàng)造,總會有成功之時!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10-09
《論語》讀后感12-10
論語的讀后感03-07
《論語》小學作文02-27
論語文作文02-16
關于論語的讀后感01-06
《論語》優(yōu)秀讀后感03-30
論語譯注的讀后感04-14
論語讀后感范文05-17
《論語心得》讀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