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的讀后感6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名人傳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傳的讀后感 篇1
很多事實證明,自信是大多數(shù)有所共同具備的品質,也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們常說,一個人在生活中不怕被別人擊倒,他會再次爬起來,最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擊倒,他也就再也沒有希望了。怎樣才能避免“自己把自己擊倒”呢?那就需要自尊自信。
自信的人生是永遠不會被社會擊敗的,除了他自己最后精疲力竭,無力拼搏。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人的成功之路必須踏著自信的石階步步登高。有了自信,人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達到的境界,才能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人,堅持自己所追求的信仰。無論在什么情況下,自信者的格言都是:“我想我能夠的,現(xiàn)在不能夠,以后一定會能夠的!”
自信不僅能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還能改變自信者自己。
比如,有這么一個典型的例子:一位心理學家從一班大字生中挑選出一個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歡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學們改變以往對她的看法。在一個風口麗的日子里,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照顧這位姑娘,向她獻殷勤,陪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認定她是位漂亮聰慧的姑娘。結果怎么樣呢?不到一年,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連她的舉止也同前判若兩人。她聰明地對人們說:她獲得了新生。確實,她并沒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她身上卻展現(xiàn)出每一個人都蘊藏的潛質,這種美只有在我們自己相信自己,周圍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們、愛護我們的`時候才會展現(xiàn)出來。
可見,自信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
但是,自信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具備的。很多人自信心是很低的,特別經(jīng)過一番生活折騰,嘗到一些生活的苦辣酸甜,有人墮落起來。還有的人竟然學會如何自己貶低自己,以此來預防生活的失敗,他們認為,自信是一種危險的品質,人越自信,就越容易碰釘子,越容易成為烏合之眾,所以最好是平淡而得過且過。
還有的人,從小就失去了自信,因為大人們總是這樣訓斥他們:“瞧,你這個笨蛋,傻瓜,窩囊廢,將來頂多是個掃大街的!”久而久之,他也就真的認同了這些話,以后稍微碰上個小失敗,他就會這樣寬慰自己:“反正我從小就是一個笨蛋和窩囊廢,怎么能異想天開呢?”而有人卻恰恰相反他們相信自己不無能的,因此,他們的命運則是猶如天地之隔。
因此,改變?nèi)松囊苍S真是這人人忽視的自信。
名人傳的讀后感 篇2
20世紀初,在物質利益決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成為國際秩序的時代,需要的是高貴的精神,甘愿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類獻祭的榜樣。19世紀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19世紀俄國作家托爾斯泰。
貝多芬,一個表面如此狂傲的人,卻有著人所不知的一面。作為一個音樂家最重要的聽覺損壞了,他不敢向人們表現(xiàn)這一點,使人知道他的弱點,只好離群索居。是的,貝多芬沒有朋友。他的音樂與當時時尚格格不入。他獨自同命運苦苦抗爭,卻無法挽回命運。直到最后,他渴望死亡。
一位天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他夜以繼日地工作,使他這位追求完美的雕塑家筋疲力盡,而精神的軟弱卻帶來屈辱和悔恨。然而他在權貴面前顯得十分膽小,而自己又偏偏瞧不起畏懼權貴的人。有時他服從,畢恭畢敬回復蠻橫無理的人的信,有時又奮起抗爭,傲慢地講話,然而最終的結果只是退讓……
品格的淪喪。他竟逃離職守。
他為自己的膽怯而感到羞恥,甚至厭惡自己。
俄羅斯19世紀的作家托爾斯泰,他似乎比前兩個人要幸運得多,他很早就擁有了金錢、地位和榮譽。在文學上,他是一個重要人物。他擁有的,幾乎是人類期望的`一切……然而這些并未滿足他的心靈。盡管他生活極其簡樸,他還是為不勞而獲而感到羞恥。家庭,是精神的歸宿,卻成了托爾斯泰的困擾。直到有一天,瘋狂的絕望驅使他走上真正離家的道路,他一邊彷徨一邊奔走,去叩一所修道院的門,然后重新上路,終于在途中一病不起,死在陌生的小城里。
痛苦是有意的,因為至少痛苦是我們沒有作惡。在痛苦的烈焰中,我們失去了太多,太多。自身化為灰燼,同時也有被烈焰錘煉,成為貴重的黃金。
生命是痛苦的,不,生命就是痛苦。這徹骨的疼痛未必使人洞悉一切。對不能跨越水流的靈魂,無法解脫痛苦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精神食糧?!只不過……他們先從人世的快樂中死去……因為這是一場悲劇。
悲慘命運不知降臨于普通人,它同樣降臨在偉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使他們免除痛苦的考驗。我們應該在痛苦中,學會怎么堅持,學會怎么蛻變。
為生活奔忙、擔憂和不由自主的人,以及那些原因各異生活在悲慘境遇中的人,情勿忘記時常來靠在這些偉人身上休息片刻,回憶高尚的情操,超越平庸和狹隘,增加忍受痛的力量。
名人傳的讀后感 篇3
“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名人傳讀后感900字。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薄惗喾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薄组_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早就聽朋友說,
《名人傳》十分好看,里面描述了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果真不假,他們,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讓我啟示超多。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yè)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于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從父親學音樂。不過,一生卻十分坎坷,就在他二十六歲那年漸漸耳朵開始變聾,但他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反映了當時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米開朗琪羅,他的經(jīng)歷十分坎坷,曾卷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不過,他意志堅定,最終創(chuàng)作了《大衛(wèi)》。托爾斯泰,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世人播撒愛的種子,他那史詩般的恢弘氣魄與明亮詩意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波瀾與不安騷動的《安娜·卡列尼娜》,還有悲天憫人的《復活》,已深受人們的喜愛。看完整本書,關于貝多芬的經(jīng)歷,至今都令我難忘。
我佩服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話說回來,貝多芬的一生簡直可與虛構的偉大悲劇媲美。他很早就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緊接著的,他又漸漸失聰,而且還有病魔纏身,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痛苦,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到了這個地步就一定會一事無成,然而貝多芬卻毫不動搖,反而創(chuàng)作出舉世聞名的《第九交響曲》。這是多么地令人震驚啊,這也同樣給了我們一些啟迪::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他們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xiàn)。我們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挫折,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斗,像那三位一樣永遠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
名人傳的讀后感 篇4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午后,我讀完了一本飽含激情的作品—《名人傳》。這本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書中的三位主人公是人類歷史上不同時代最富天才的偉大人物。作者用感人肺腑的筆墨,描繪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曲折而偉大的一生,展現(xiàn)了他們敢于直面黑暗、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以及在抗爭中爆發(fā)出來的生命激情。
貝多芬在青年時代雙耳就失聰了,處于貧窮、孤獨、不幸之中,但是他以頑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不向厄運低頭。雖然命運帶給他的是苦難,但他卻將苦難鑄成快樂的樂曲,永存于世。米開朗琪羅一生遭受歷任教皇差遣,始終處于超負荷的工作之中。他的創(chuàng)作伴隨著貧困、疾病、勞累、仇人離間、親人薄情寡義……然而,他沒有放棄努力,用血淚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的`傳世佳作。最終,米開朗琪羅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已成為西方美術歷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托爾斯泰隨人家境優(yōu)裕,但他一直牽掛在受苦難的民眾。他甘愿放棄自己的一切,沖破世間束縛,用生命去追尋信念、真理和正義,可謂“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這部傳記告訴人們,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不放棄、不卻退,始終懷有仁慈、友愛、奮斗之心,你就能走向人生的巔峰。
這兩天,我讀了一本關于愛因斯坦的《名人傳記》系列叢書。這本書讓我充分認識了愛因斯坦這位偉人。
在愛因斯坦2、3年級的時候,知識水平就已經(jīng)達到了6、7年級。一道用圓周率就能解答的題目,他卻把圓周率也作為未知數(shù),用微積分從式子中計算出答案。要知道,微積分,可是大學二年級基礎課的知識呀!
有一次愛因斯坦的叔叔給他一本名叫《歐幾里得平面幾何》的數(shù)學教材,書中的第一題就把愛因斯坦難住了。但他的悟性很高,在看到一只蜘蛛垂直吊下來的絲形成的垂線,便茅塞頓開,想出了解題的方法。
這本書詳細的說明了愛因斯坦生活、學習的過程和其中的困難、煩惱,也讓我對愛因斯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記得愛因斯坦有這樣一句名言:A(成功)=X(艱苦的勞動)+Y(正確的方法)+Z(少談空話)。
名人傳的讀后感 篇5
天才的雕塑家下卻隱藏著極凄慘的遭遇。這些苦難來自工作,生活,社會,家庭,而一直以來承受著這些的米開朗琪羅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痛苦。他的一生艱苦得像個仆人,一個永遠侍奉主人的忠心仆人。他的父親,親戚,兄弟,侄子都要依靠他生活,他將金錢,關愛無微不至地給了他們,忠心耿耿,決無二心,這是親情方面的,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很正常也不為怪。
在事業(yè)上,他以藝術作為自己的工作。他很早就顯露出了自己驚人的天賦和才能,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詣。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刺激了那些貪得無厭的達官貴人與高高在上的主教皇。他們將無盡的工作丟給米開朗琪羅,并且他們只是為了顯赫自己家纏萬貫,高貴的地位與無邊的自尊。教皇們?yōu)槭棺约喝f古長存,竟勉強天才雕塑家為自己造陵墓。米氏天生膽怯懦弱的性格無法令他抗拒,順從是唯一的選擇。巨大的工程無法在教皇生前完成,于是一件件工程的積壓,使米開朗琪羅的身心大受煎熬,是他痛苦的'根源。
但是,在這苦難的人身上我們卻看到了閃光點。米開朗琪羅的確是一個怪人,這點不可否認,從作者的記敘上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來。但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就否定了他的全部。他的天才,更多的是對藝術的崇敬與癡迷便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想想他接受那些繁重,荒唐工作的理由,除以膽怯,金錢等原因,我想更多的是他對自己在藝術上的挑戰(zhàn)。當尤利烏斯二世提出要用巨大的白石做雕塑時,全翡冷翠只有他一人敢來承擔。當他經(jīng)過翡冷翠視野最好的山頂時,他竟有想要把整座山開鑿雕塑的沖動,只是沒有經(jīng)過別人同意罷了。這位在藝術上敢于馳騁,挑戰(zhàn)的冒險家在工作中異常自私,自私到所有工程全部他一個人包的程度,水泥匠,石匠,泥瓦匠,木匠他統(tǒng)統(tǒng)硬著頭皮接下來,從沒想過后來的辛苦,以至到處現(xiàn)學現(xiàn)用,這些無一例外都表現(xiàn)出了米開朗琪羅對藝術的狂愛啊。
在評析米開朗琪羅的過程中,看到他那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為事業(yè)艱苦奮斗,持之以恒的意志,這些正是一代偉人大家身上的閃光點,也正是我們所需學習的。
名人傳的讀后感 篇6
世界上曾經(jīng)有一位音樂家,由于不出眾的外表,他不常與人親近,但由于他特有的性格和那屬于他的思想方式,造就了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大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
回想起他的音樂,悠揚而深情,充滿著憂郁氣息的色彩:有輕快舒展的,像《田園》;有深情濃郁的,像《命運》;有悠揚振奮的,像《英雄》……每當聽起這些蘊藏深長的交響曲,不由地感嘆貝多芬那超乎常人的思維與獨特的理解,就因為這些才締造出那么多發(fā)人深省的曠世音樂。
這位音樂大師卻是在那鮮為人知的過去中磨練出來的。他的童年可謂悲慘,他的命運可謂坎坷。在創(chuàng)作名曲時,他幾乎都是呆在黑暗的小閣樓。內(nèi)心的孤獨,生命的苦楚,這些都成為他的創(chuàng)作來源,不是嗎?在生命中掙扎,在痛楚中創(chuàng)作,譜寫著非同于凡人的命運,謳歌著苦痛換來的歡樂。貝多芬大師的一生,只是為了藝術犧牲罷了。讓人銘記于心的是久傳于世的樂章。
愈使我痛苦就愈讓我喜歡
米開朗琪羅,這位大師的一生都在忍受著政治、教皇、家庭的'脅迫,性格上的優(yōu)柔寡斷更使得他無力反抗。自閉,使得他無法主宰自己,而且否定了自己,摧殘自己。他的天才與一個在背叛他的心靈結合在一起。性格上的脆弱造成他一生的悲劇情節(jié)。然而他用一種極為謙卑的愛來愛著自己的親人。但,終生陪伴他的只有永遠的孤獨;赝^去,他創(chuàng)作許多應該給他帶來希望與自豪的作品,但他無法聊以自。他做了他可能做的一切,但他覺得自己虛度了一生?蓱z白發(fā)生!
懷著怎樣一種沉重的心情讀完他的一生,我知道他一定要用一種輕蔑的眼神注視著我想要對他表示關懷與同情。悲憫的一生。他以怎樣一種勇氣叩問這個丑陋的世界。也許值得同情的是像我們這些卑微的以他人的傷痛搜刮快樂的根本不懂得生命的人。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在我小學的讀書生涯,列夫·托爾斯泰這位老先生可謂我的指明燈:史詩般的恢弘氣魄與明亮詩意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波瀾與不安騷動的《安娜·卡列尼娜》,還有悲天憫人的《復活》。
這位老先生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世人播撒愛的種子,然而諷刺的是他為了尋求真理客死異鄉(xiāng),且無親朋好友在他的身邊。為什么他會在耄耋之年獨自踏上火車之路,爾后不治而逝?哎,還不是他的思想與家人之間的不同,使得其溝壑越來越深,終于……
漫天花雨,是你們高貴靈魂的祭。
【名人傳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人傳的讀后感03-09
名人傳記讀后感04-30
《名人傳》讀后感11-27
名人傳讀后感11-21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09-16
《名人傳》的讀后感02-09
(精選)名人傳讀后感09-04
《名人傳》讀后感(經(jīng)典)09-05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09-21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