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活著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八年級的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的讀后感1
放假了,在家收拾書的時候,看到了那本一直被我壓在大堆課本下的兒童啟蒙讀物《窗邊的小豆豆》,很久以前看的了,當時挺羨慕里面的小豆豆的校園生活的,到現(xiàn)在許多劇情已經(jīng)忘了,依稀只記得小豆豆的校園生活是令我向往的,懷著重溫的心思又翻開了這本書。很喜歡羅丹的`一句話: 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看完了這本書,我便被書中所描述的自由、舒適、悠閑學(xué)院給迷住了。我不止一次的想過,要是我的身邊也有這樣那個一所學(xué)院,我肯定會第一個成為它的學(xué)生。那新奇的電車教室,那自由的課程表,那佇立一排的樹……
小豆豆本是一個天性貪玩,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可是她做的事情一一都被大人們否認,責怪。大人們并沒有很好的去引導(dǎo)她,沒有輕聲細語的告訴她哪里不對,為什么不可以那樣做。如果她沒有去到巴學(xué)園,想必她一定會在大人們的否認聲中自卑的長大,對她的人生也會造成影響。在她去到巴學(xué)園的第一天,一個奇特的大人便獲得了小豆豆的喜愛。原因很簡單——從來沒有一個大人那么耐心的聽她講話,以往她說話太多都是不被允許的。是的,想獲得一個孩子的喜愛是很容易的,只要你對她有一點點的恩惠,她都會把真心奉獻給你。正式如此,孩子也容易受到傷害,一點點的責罵都會讓她陷入迷惘、困惑。不解當中。
巴學(xué)園的宗旨是——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最生動的美。
是啊,孩子們在巴學(xué)園中,沒有人教他們需要遵守紀律、排好隊、安靜,但他們確是在和大家一起生活的時候,學(xué)會了關(guān)心他人、博愛不自私。這是校長最成功的教學(xué)——讓孩子的天性自然的流露,讓他們感受大自然,傾聽大自然,與大自然為師。
對于校長來說,孩子們在微風(fēng)中的一張張笑臉是最動人的,那是世界上最真摯的,最純凈的,最不容玷污的臉龐。
我想這是每個學(xué)生都向往的校園吧
八年級的讀后感2
這個暑假,我把《綠野仙蹤》這本書看完了,我很感動。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多羅茜的小女孩被卷到了芒奇金人的國度,之后和滿腦袋裝滿稻草的稻草人、碰到一點水就會生銹的鐵皮人以及一個雖然是百獸之王,卻很膽小的獅子開始了旅行。后來發(fā)現(xiàn)銀鞋子就是回家的關(guān)鍵,在南方巫師的幫助下她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這本書中,多羅茜和她的朋友不怕困難、相互幫助,先后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多羅茜也克服重重困難找到回家鄉(xiāng)的辦法。故事讓我懂得了只有相信自己、堅持不懈,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記得有一次,語文老師讓我們寫一篇作文,說是寫好了,可以去參加松江區(qū)的比賽。我心想:我的'作文水平不怎么好,應(yīng)該不可能去參加比賽吧?而且周末待在家里做做作業(yè)、看看電視不蠻好的嗎?可“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沒過一個星期,老師站在講臺上宣布:“要去參加比賽的人有劉震、孫詩彤……最后一個是宋佳奕。”“什么,竟然有我!”下課時,我走到語文老師辦公室向老師“投訴”,可老師說我的作文水平還不錯,可以去參加這次比賽,還讓我要有自信,我說不過老師,只好先答應(yīng)了老師,走出了辦公室。回家后,我把這件事情一五一十地跟媽媽說了一遍,本想讓媽媽去跟老師說,可沒想到媽媽和老師一樣的態(tài)度,也是想讓我去參加比賽。最后沒辦法,我只好去參加了比賽,沒想到的是,我最終還得了冠軍,并獲得了獎杯。
做人就應(yīng)該相信自己,堅持不懈,就像錢學(xué)森說的“不要失去信息,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
八年級的讀后感3
寒假里,同學(xué)們一定讀了不少課外書吧?我也讀了幾本,《城南舊事》就是其中我很喜歡的一本。
《城南舊事》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年少的心態(tài),通過“英子”這個角色來敘述自己在北京城南胡同的幸福童年生活的自傳體小說。其實,剛開始看到書名的時候我還有些抗拒,書中講述的事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事情,難怪叫“舊事”,離我們差不多有100年了,也太遙遠了吧!可是沒多久書中那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就慢慢將我?guī)肓硕甏睦媳本,娓娓動人的故事傳說也抒發(fā)了作者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真善美的.呼喚。
《城南舊事》由五部分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而且人物也十分豐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漂亮愛笑的蘭姨娘,蹲在草叢里的厚嘴唇小偷,井邊的小伙伴妞兒,和英子朝夕相處的宋媽……每個人都讓人覺得親切,每個故事傳說都令我思緒起伏,溫暖感動時常涌上心頭。
讀完《城南舊事》,我深深地體會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我也看到了我無憂無慮的童年。有人說童年是一朵美麗芬芳的花朵,增長一歲,花瓣就掉落一片,花瓣掉光了,我們的童年也就過完了。我們一天天地長大,離童年的終點也越來越近。小伙伴們,好好珍惜屬于我們的童年吧,不要將珍貴的童年都浪費在電子游戲和電視上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多經(jīng)歷一些沒有體驗的事情,那樣,當我們長大回憶童年時,一定都會充滿了幸福與精彩!
八年級的讀后感4
故宮,相信大家都聽過這認識的名字,光是聽,估計大家都沒有親自游覽過故宮,這是很遺憾的,但是我往過故宮,真是書上說的那樣,我相信你們讀了《故宮博物院》就能彌補那個遺憾。在首都北京的中央,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舉世著名的紫禁城,現(xiàn)在人們鳴它故宮,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兩代的皇宮,是我現(xiàn)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也可以望做是一篇故宮導(dǎo)游解說詞。寫作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愛。作者著手與贊美建筑,文物的精美,勞動人民的聰明,重要的歷史價值。但因為故宮曾是封建統(tǒng)治的.中央,明清兩代先后有24個天子和一個女皇盤踞在這里,對他們作者是憎恨和揭露。好比在先容養(yǎng)心殿的一段中,作者用了一些帶有光鮮感情色彩的貶義詞,表達對禍國殃民的娜拉是慈禧的憎恨。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故宮的位置,歷史,和古代建筑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shù)風(fēng)格,讓我們對故宮有了大致的了解。
還先容了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nèi)廷兩部門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先容“前三殿”,先先容殿前建筑。以一游覽者的眼光先容了從前向后的游覽故宮所望到的一切。,以總分的說明順序依次先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接著先容了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分別先容了它們的作用。接著總結(jié)先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游覽完觀全景,從景山離開這次故宮的旅行。
讓沒有往過故宮的人可以領(lǐng)路到故宮的奇異和文化底蘊。
八年級的讀后感5
我曾經(jīng)讀過一本名著,它是高爾基以自身經(jīng)歷為基礎(chǔ)創(chuàng)作的自傳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名叫《童年》,它講的是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帶給我許多感悟。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yǎng)在外祖父卡西林家,外祖父是小業(yè)主,開了一個染坊,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呀佳科夫正在為分家鬧個不休。這個家庭里四處彌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被這種氣氛所毒害。阿廖沙不喜歡外祖父,他能感到外祖父眼中的敵意。一天,他受表哥的慫恿,把一塊白布投進染缸染成了藍色,結(jié)果被外祖父打的失去了知覺。但是,在這個混濁的環(huán)境里,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這里有樂觀、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每逢節(jié)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的曲調(diào),外祖母跳著民間舞。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快樂又感到憂愁。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在這個家外祖母是最疼愛阿廖沙的。
后來,外祖父遷居到纜索街,外祖父的房客中有一個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好事情”,他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個優(yōu)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最后。阿廖沙的母親在飽受人間折磨之后,永遠的離開了他,埋葬了母親之后,在外祖父的勸說下,他開始到“人間”去謀生…….
這部小說,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來描述,給一幕幕悲劇的場景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zhàn)勝悲劇命運的偉大力量。
八年級的讀后感6
父愛如一盞明燈照亮人們的前程,又如一座燈塔給迷途的船兒指引航向。父子情如太陽與植物,太陽用自己的光輝給植物送去能量,父親用父愛的陽光哺育孩子的成長!豆防滋亍方o了我這樣的思想感染。
前幾天,我讀了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是法國的著名戲劇家,主要作品有《奧賽羅》、《李爾王》。在著部小說中,講述了一個很感動人的故事:王子哈姆雷特突然接到了母親的一封書信。信中寫道他的父親已經(jīng)去世,讓他回國來奔喪。哈姆雷特回到本國后,越來越覺得不對勁,最終發(fā)現(xiàn)是叔叔害死了自己的父王。然后,他謀殺了他的叔叔,并且自己也被殺害了。
通過這篇小說,看出了父親與兒子感情有多深,這真是令人佩服。而現(xiàn)在社會中的一些人,父親與兒子的.感情就如一盆清水,淡淡的,幾乎一點濃烈的色彩都沒有。
父子情深,F(xiàn)在的孩子與父親不是爭吵就是打鬧,當孩子的何曾想過父親生你養(yǎng)你,領(lǐng)著你走上人生之路,陪著你走過風(fēng)風(fēng)雨雨,其中有多少為你付出的酸甜苦辣。應(yīng)該說,哈姆雷特對父親的感情是深深的,太值得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想一想了(當然,為父報仇也不能殺人啊,而且把自己的生命也搭了進去)。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美德之邦。但社會上,“父子之交淡如水”也不是沒有。一個民族的優(yōu)秀美德和素質(zhì),更多地體現(xiàn)在家庭中,就好像哈姆雷特和他的父親一樣,為了對父親的深深感情,不惜自己的一切。
想到這兒我不禁要哭了,小心地打開這本書,在扉頁上寫上五個字:父親,我愛你!我的心里霎時溢滿了歡樂。
抬起頭,望向明亮的窗外,太陽的光線那么溫暖,鳥兒在藍天的懷抱里飛翔。
八年級的讀后感7
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讀《狂人日記》了,每一次讀都有更多地感受和體會。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文學(xué)水平太低,根本就沒有看懂魯迅所寫的《狂人日記》,唯一的感覺就是《狂人日記》,狂人真夠狂!而如今再讀《狂人日記》別又一種風(fēng)味。也許,經(jīng)過課堂中對當時背景的理解和對魯迅寫作風(fēng)格的了解,《狂人日記》讓我明白了更多。
《狂人日記》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舊社會制度的小說和第一篇白話小說。他的身份在文學(xué)界上占領(lǐng)者不可磨滅的位置。在來說說《狂人日記》的內(nèi)容,它通過自己的心理活動,與自己看待他人的眼神、行為、想法的猜想,很形象,很生動地揭露了“吃人”的.惡行。
從《狂人日記》的內(nèi)容中,讓我對當時的北京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當時的社會封建制度是如此可怕,上到大人,下到小孩,都被社會的黑暗所迫害,在這種背景下生活,不但使人發(fā)狂,也可以把人給吃掉,根本就沒有真正的仁義道德。
魯迅曾經(jīng)去過日本學(xué)醫(yī),所以對神經(jīng)病人相當了解。在《狂人日記》中,魯迅就是那個狂人,在他的筆下,有這狂人的臆想世界,有這對別人充滿了猜想和害怕,總認為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愈以后,看清了這個世界的黑暗和丑陋的一面,但是人們無法容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加以迫害,只是最后與其一起同流合污。
從《狂人日記》中讀出,那時的中國是可悲的,是愚昧的,他們只會受迫害,不會反抗,連“吃人”都吃同胞的肉,也難怪,魯迅為何要棄醫(yī)從文,來拯救中國。
《狂人日記》屆時當時的社會的陰暗,也激發(fā)人們?nèi)柿x之道。如今讓我們讀這樣的文章,可以清楚,準確了解歷史,也警示了我們不要再淪落為那時的悲壯。
八年級的讀后感8
想必西游記這部小說大家一定都看過了吧?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老師或者家長講過這個故事吧?讀西游記,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想。
大家都知道,西天拳過程中主要人物有五位: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lǐng)、豬八戒的活絡(luò)、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jīng),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孫悟空雖然犯過天條,但他神通廣大,而且通妖性,與妖魔打交道熟門熟路,他還會騰云駕霧,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一路上可以幫助唐僧降妖除魔;豬八戒雖然有點好吃懶做、貪心好色、撥弄是非的'毛病,但他最通人性,懂得愛恨情仇,正是因為他這一點,與人打交道,方方面面調(diào)和,這些就不成問題了;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后勤,不好出風(fēng)頭。像孫悟空、豬八戒,剛被唐僧收服時,不是三番五次地鬧著要回花果山,要回高老莊嗎?可沙僧卻一直默默無聞地挑著擔、背著行李;小白龍心甘情愿變成馴服的馬匹。
我愿意學(xué)習(xí)孫悟空。我想大家看他沿途降妖伏魔的過人本領(lǐng)和不畏強暴、戰(zhàn)勝困難的頑強精神,一定都很佩服他吧x我不想讓小孩子們以他為榜樣。你看他出世那會,大鬧天宮,大鬧地府,大鬧龍宮……這么多罪名,那么多劣跡,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呀!拳途中還幾次要回花果山呢,要不是觀音菩薩教給唐僧緊箍咒控制住他,還不知會鬧出什么事來呢。
如果說要再添個人物與唐僧一起去西天拳的話,你會選個什么樣的人呢?我想,最好是不要添加了,省得畫蛇添足,節(jié)外生枝。
八年級的讀后感9
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燦燦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清澈的大河、一片綠綠的草地,這就是《草房子》里的主人公桑桑居住的地方———油麻地。
《草房子》這本長篇小說的主人公是油麥地小學(xué)校長家的兒子桑桑。記下了小男孩桑?坦倾懶摹⒔K身難忘的六年小學(xué)生活。在這六年小學(xué)生活中,桑桑親眼看到或直接參與了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不幸的杜小康與命運相拼時的悲慘與堅強;一個殘疾的男孩對尊嚴的執(zhí)著堅守;老人在最后一剎那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yōu)美的領(lǐng)悟;大人們之間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紛;桑桑得鼠瘡快要死時,溫幼菊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鼓勵……這一切;既清晰又朦朧地展現(xiàn)在桑桑的世界里。
書中讓我最震撼的人物是秦大奶奶,她住在油麻地的.一角,因為用她的雞、鴨和油麻地小學(xué)的老師、校長、學(xué)生對戰(zhàn)。所以一開始,大家都不喜歡她,但有一次,喬喬不小心跌下了水,秦大奶奶很努力的下水救她,差一點沒有了生命。這一件事,大家對他的敬佩油然而生。讀完這一組文章,令我心里怦然一震,秦大奶奶用行動換得了敬佩,這多令人震撼!
書中最讓我敬佩的人是杜小康,他們家非常富有,做著許多同齡孩子不能做的事情。他們居住在紅門,可是有一天,不如天意,杜小康的爸爸病倒在床上,懂事的他在停學(xué)后盡自己的能力幫助父母維持著生計,在校門口賣東西,沒有一絲卑微的神色,掙錢減輕家里的負擔。不怕苦,不怕累,精神飽滿地過著每一天。我從心里打底的敬佩杜小康那精神,那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草房子》這本書令我知道生活中要不畏艱難,只有刻苦、勤奮,對生活充滿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令我開啟了人生的又一扇門。
八年級的讀后感10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對聆聽世界的耳朵,世界上的每一種聲音,都交織在我們的耳際,我們也在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里任何一種東西都有聲音,那么雨雪就都有聲音,你一定會聽見雨的聲音。
雨,又是輕柔的撫摸著你的皮膚;有時又脾氣暴躁,狂風(fēng)驟雨;又是細雨連綿,讓人心生厭煩,不過雨有時奏出的交響曲,是大自然中無與倫比的美妙音樂。黃鶯是森林中頂級的歌手,但當他聽到雨的音樂時,都不敢與其攀比。
四季的雨都會奏出不同的交響曲,我想,你一定會聽見這喵喵的音樂。
春天的雨,細雨連綿,大自然在春雨的滋潤下,開始冒出嫩芽,這時的雨點可是很有奉獻精神的!他們望著干涸的大地,毫不猶豫的沖上了大地復(fù)春的第一線,輕柔的腳步,緩緩的踩向大地,他們走過的地方,都有著春天的氣息,當他們覺得自己付出了,感受到回報的時候,夏天不知不覺的`來了。默默無聞的春雨,奏出了無聲的交響曲。我想,你一定會聽見這美妙的交響曲。
夏天的雨,像個調(diào)皮又愛變臉的孩子,天氣一熱,他就不高興了,狂風(fēng)驟雨,馬上就來了,急促的鼓點打著拍子,森林中又是一片狂歡,雨過天晴,他也就沒什么脾氣可發(fā)了,他轟轟烈烈的來,悄然無聲地走,奏出了銘心的交響曲。你一定會聽見的。
你也一定會聽見秋天的雨,他的節(jié)奏沒有春雨的柔軟,沒有夏雨的急促,秋雨是帶著收獲和喜悅豐收,他降臨了,農(nóng)民伯伯笑了,人們說秋雨是金色的,孩子說秋雨是紅色的,我認為秋雨是銀色的。所以他奏出了五彩的交響曲。
雨奏出的交響曲,每個人都會聽見,它奏出生命的活力,走出五彩的世界。下雨的時候,可千萬不要關(guān)掉你家的門窗,要打開門窗,敞開心扉,認真,靜靜地用你那耳朵去聆聽這場充滿活力,動力的生命交響曲吧!你一定會聽見的!
八年級的讀后感11
在到處都彌漫著銷煙的戰(zhàn)爭年代里,卻有著一個彌漫著溫馨之氣的葦塘,就在這密密的葦叢里,這鏡子般的水面上,上演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段蘆花蕩的故事。
一個平凡卻肩負著運送糧草等重任的撐船老頭兒,在一次運送兩個小女孩到葦塘里的基地去時,不料被一直看守在那兒的`敵人發(fā)現(xiàn)了。大女孩大菱掛了花,自尊心強的老頭兒于是許下諾言――一定會狠狠地懲罰敵人。第二天,聰明機智的老頭兒果然利用了鬼子的弱點,巧施妙計,讓日本鬼子見了閻王。
故事雖然簡單,但他的主人公――撐船老頭兒絕對不簡單。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同鬼子打交道,如果沒有真本領(lǐng),是誰也不敢去冒這個險的。這個老頭子就是利用他的平凡,利用鬼子對他不設(shè)防,不起疑心,才使鬼子中了他的圈套,罪有應(yīng)得。
自尊和自信是他的最大特征,在這樣的年代里,也是最應(yīng)具備的特征。因為對自己多年來撐船經(jīng)驗的自信,他冒著生命危險接下了這艱巨卻關(guān)系到部隊成敗的重要任務(wù)。因為自尊,他使鬼子們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這是一個中國人扛起抗日衛(wèi)國大任的體現(xiàn),就在這片葦塘中,一葉小舟上,一位抗日老英雄奇跡般地誕生,為隊伍運送來了救命的糧草,護送來了重要的干部,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只要稍有疏忽,都有可能丟掉性命。但是,一個英雄又怎會畏懼這些呢?
直至現(xiàn)在,我仍舊忍不住猜測在那個年代,真的有老頭子這樣的人或事存在嗎?我想,不管是作者虛構(gòu)的也好,聽說的也罷,但是一個時代總會孕育出一個時代的人,在那樣的艱難的抗日的歲月里,在那樣美麗、恬靜的蘆花蕩中,又怎會少了這群英雄兒女的身影呢?
八年級的讀后感12
在朱自清的眾多散文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這《荷塘月色》了。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月下的荷塘靜如隔世,風(fēng)輕花香,吸引著詩人的光顧,同樣也吸引著我的目光。細細觀來,寬闊的荷塘中亭亭玉立著些沉睡的荷花、荷葉,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鋪在花上、葉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灑下她的憐愛,整個荷塘好似籠罩著輕紗,在夢中沉睡?諝庵,淡淡的花香,夾雜著薄薄的霧氣,真是個人間仙境啊。我忍不住就要跳進書中,與那荷花共舞,與那荷葉共樂。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也更見風(fēng)致了,月光如流水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上……”花兒受葉兒滋養(yǎng),葉兒被流水洗滌,一切的生命源于這水,這脈脈的水,這清澈的水,這細密密的`水,而水卻被荷葉朦朦朧朧地蓋住了,使葉子更清更晶了。在這淡月微云之下,我的思緒也忽然想到了“明月清風(fēng)照綠葉,輕云薄霧映彩荷”這句話,用它來形容這荷塘意境,再合適不過了。
伴著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美的向往,對寧靜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xiāng)那種江南水鄉(xiāng)的無限回憶與懷戀。
這篇文章寫于1927年“四一二”運動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xiàn)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xiàn)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朱自清寫下了這篇文章。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fā)了作者不滿現(xiàn)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xiàn)實而又不能的復(fù)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從情到景,復(fù)又歸情,是記游,又是抒情,這樣的結(jié)構(gòu)安排恰到好處地服務(wù)于寫景的需要和抒情的需要。
八年級的讀后感13
《魯濱遜漂流記》,這是一部世界名著,講述一位遇險的航海商人獨自一人飄流到一座荒島。他克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靠頑強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科學(xué)知識,在島上生活了28年,終于遇救返回故鄉(xiāng)。
這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要是我在這個荒島上生活,恐怕一個小時,我也熬不過去,何況他還在荒島上憑著自己的雙手雙腳做出和利用船上的東西獲得生活用具。這樣一比較,我是多么懦弱,而他卻多么堅強。想到這里,我就決定要以魯濱遜為榜樣,要學(xué)他那樣堅強,不能懦弱。我不是要像他那樣在荒島上生活,而是要在生活中向他學(xué)習(xí)。例如:做人要堅強不要常?,遇到緊急關(guān)頭不能懦弱要鎮(zhèn)定的解決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在生活中堅強的表現(xiàn)。
魯濱遜的堅強不僅讓我佩服,他的樂觀精神也很讓我佩服。初到荒島,魯濱遜因為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jīng)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板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jié)了失敗的經(jīng)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后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所房屋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看到這里,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會氣餒,然后就不做了。這樣是不對的,應(yīng)該像魯濱遜那樣,總結(jié)了失敗的經(jīng)驗又重新開始。
我們要學(xué)習(xí)魯賓遜的精神
八年級的讀后感14
這個暑假,我捧著《老人與!愤@本書,看得津津有味。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主要講了:老漁夫圣地亞哥在海上連續(xù)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第八十五天,老人一大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的捕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槍魚。老人和這條大魚周旋了兩天,用自己擅變聰明的頭腦和自己所有的力氣后,終于叉中了它。魚的血引來了許多鯊魚,老人與鯊魚展開搏斗,努力地,機智的制服了鯊魚,但是由于時間太久了,回到港灣時,槍魚被吃得所剩無幾。老人看到這一切,卻意想不到的平靜,接受了這件突然發(fā)生的事,仍然努力地再次捕魚,成果就是:他捕到了魚。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边@是圣地亞哥的信念。他在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力量是可貴的,現(xiàn)在有很多人都缺少這種精神了,而這位老人卻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他是精神上的強者,是有著堅持不懈的信念的人。這種意志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的精神交匯在一起,是圣地亞哥走向了成功的理由這可貴的力量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圣地亞哥的品德,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勇往直前。
圣地亞哥英雄式的斗爭不僅挽救了自己,也鼓舞了他周圍的人,并使他們得到了精神上的升華。人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zhàn),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zhàn)擺在了人類面前。其實,老漁夫圣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zhàn)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這是一個很好,語言很生動的一本書,我們也可以看一看!
八年級的讀后感15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zhì),魯迅先生運用精神病人內(nèi)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nèi)容發(fā)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人們生活在非人的社會中,魯迅先生目睹了這一切,他毅然決然的棄醫(yī)從文,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化筆為刀,用手中的筆跟敵人作戰(zhàn)斗,用手中的筆喚醒沉睡的東方雄獅,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不僅僅是一名作家,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揭示腐朽黑暗的社會,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魯迅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xiàn)實。他巧妙借助”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丑惡與世界的殘缺。說實話,這篇文章的色彩過于晦暗,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著亮光,透露著激蕩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過是在社會現(xiàn)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地泯滅;蛟S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獨立于窗前,望著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籠罩的夜獨自嘆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顯然不只一人,而是整個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塵世發(fā)泄著憤懣。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廣,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熾熱和焦灼的心在跳動著,熠熠發(fā)光!
《狂人日記》讓我深切體會到先生內(nèi)心的痛苦,一方面又為當時社會的憂憤,同時又對中國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直指中國封建主義文化的核心,同時對現(xiàn)實社會中的黑暗又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