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餛飩初中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餛飩初中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餛飩初中作文1
那一縷縷清幽的香氣撲鼻而來,不亞于桂花的香飄十里。
它沉淀了面粉的純正,散出了豬肉的誘人。餛飩香隨風舞動,被傳送到各個角落。
賣餛飩的人被酷熱的太陽曬得汗流浹背,口渴難耐。人們擠在排列隊中,聞著餛飩香,舒展了握緊的拳頭,似被安撫了急躁。一位胖乎乎的大叔守在攤前,不住地用手擦著汗,踮起腳,向前看那一團團白霧升起,一勺勺餛飩落下。直到眼前散了人影,賣家叫聲“好了”,大叔慌忙遞出錢,接過兩袋外帶餛飩,抱在懷中,頭伸到袋前,深吸了一口氣,抬起頭來,舒展了緊皺的額頭,兩眼瞇成一道弧線,高高興興地走了。
后面又有幾個孩子走上前來,也要兩碗餛飩。孩子們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看著餛飩寶寶一個接一個地落進塑料碗中。他們陶醉在餛飩香中深深地呼吸,不再瘋瘋癲癲地東打西鬧。
我則坐在旁邊的桌邊,吃著香噴噴的'餛飩,邊吃邊向著隊列張望,賣家熟練地扎著袋。吃時,滑溜溜的餛飩入口即化,溫熱的感覺滑過喉嚨,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也不會厭惡這難得的一燙。那賣家熟練地扎著袋,我總喜歡慢慢品餛飩,享受這早晨美好的時刻。等人群散了,不知從哪兒鉆出一條小狗,身上臟兮兮的,一雙小眼睛可憐巴巴地看著桌上的餛飩碗,滿是焦急!澳阋拆I了嗎?”賣家說著,拿起碗來將剛出鍋的幾個餛飩盛在一個塑料盒里,緩緩蹲下,將盒子放在小狗面前。小狗“汪汪”叫了一聲,似乎在向他道謝。然后,它狼吞虎咽地吞食著那幾個餛飩。賣家快樂地笑了……看著這一幕,我被觸動了,餛飩香纏繞在賣家與小狗身旁,連接起賣家對小狗關愛的橋梁,我的心也暖暖的,為賣家的善良和小狗的謝意。
餛飩香和空氣混合在一起,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韻味。它們匯合在一起,然后再次分離,擴散到公園里,穿過大馬路,來到小樹叢,透出車門縫,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沉醉了……
聞著滿是令人回味的餛飩香,我感到了久違的溫馨。你懂得,餛飩香的味兒甚是有趣……
餛飩初中作文2
星期天,媽媽決定改善伙食——吃餛飩。她準備好了菜餡和面皮,便喊我一起包餛飩。雖從沒經驗,但我饒有興趣,再說包餛飩還用學嗎?我樂意地答應了。
我是一個特自信的人,拿張面皮,攤在手上,大大咧咧地夾了一大筷子菜,立即包起來,動作相當快,眼看便要做好了。我得意洋洋對媽媽說:“看我做得多快!”老天好像要捉弄我一下,那餛飩是不是高興過了頭?還沒“竣工”,就把“肚皮”都給撐破了,里面的菜都“蹦”了出來。
媽媽笑著對我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看看,你看看。”
媽媽把一張面皮平攤在手上,一邊慢慢地包,一邊對我說:“夾菜要適量,多了皮子包不下,少了就沒滋味……”
沒聽完媽媽的絮絮叨叨,我又躍躍欲試,立即在手掌里攤開面皮,拿起一雙筷子夾好菜,小心地卷、折、捏,第一件“作品”終于“完稿”,看上去和媽媽包的沒二樣。我將它親熱地挨著媽媽包的餛飩們,孤芳自賞片刻,不禁神采飛揚,自賣自夸。
可這“寶貝”卻不爭氣,沒會兒功夫,接頭處散開了,透過接頭處的縫隙,零零星星的'菜餡快溜出來了。
媽媽指著這餛飩說:“這餛飩太輕浮!沸水里一滾,立馬分家,皮是皮,餡是餡!
這話中有話,我聽了如芒在背,不覺汗顏,忙虛心討教。
“把我教的都忘了,我再教你一次……為防止菜掉出來,在面皮兩邊要折出個小角……最后將面皮捏攏時,注意一定要捏緊!眿寢屵呎f邊包,說話間已包了三四個。這次,我留心地看,留心地聽,媽媽嫻熟的技藝讓我羨慕,對包餃子她竟能說出這么多道道來!
我決定“從頭再來”,一而再,再而三……終于,我包出的餛飩,個個挺胸凸肚,一副精神飽滿的樣子。
我不再自鳴得意,因為媽媽說得練個三年五載,技術才能“爐火純青”。
沒想到,留心處處有學問!
餛飩初中作文3
提及宣平,宣蓮花開時節(jié)的十里荷廊是十分養(yǎng)眼的,宣平的豆腐也名聲在外,若沒去嘗過地地道道的宣平餛飩,仿佛就沒有到過宣平,有那么一絲絲遺憾。每每有朋友自縣城或外地來,問及正宗的宣平餛飩,無論如何要去嘗一碗。我以前不知道宣平餛飩是如此美味,在品嘗了外地的餛飩以后,才知家鄉(xiāng)的這味才是最純正的,也難怪人家慕名而來。
宣平的女人心靈手巧,因地制宜,做出了許多美食,一年四季都有。餛飩是比較洋氣的叫法了。少時,到宣平稱到縣上,畢竟曾是縣城所在地,地名就不一樣,縣前,縣后,豐產,二中稱縣中。老街上的吃食自然也多些,豆腐丸子,炸油餅,山粉粿,那時節(jié)餛飩還不叫餛飩,通常的叫法是“面食”。后來讀的.書多了,也跑了很多地方,才知道餛飩全國各地都有,有許多的稱呼和叫法。重慶叫“抄手”,說是因為皮薄易煮熟,在抄手之間就可以端上桌,故名曰“抄手”,更浪漫的說法是有牽起你的手的意思。實在不得其解,吃跟牽手又有什么關系呢?故哂笑而過。浙江、上海叫餛飩,湖北人稱為“水餃”、“包面”,福建稱“扁食”、“扁肉”,也覺怪得很,怎么會有如此的稱呼。其實各地的做法差不多,一般用白開水煮熟,放入湯料中,食用時根據(jù)個人喜好滴入香油或者醬油。我到現(xiàn)在還是改不了原來的稱呼,經常習慣稱之為“面食”。
餛飩初中作文4
許久未品過餛飩了,不知那坐落在黑暗街坊里的那小小餛飩店,現(xiàn)在還好嗎?
小時候的事,記不清了,無非是小孩子般天真爛漫的臆想,而今記著的,也是小時最盼望的,便是姑婆親手做的餛鈍。
家住白象,幼兒園在柳市,每天無非兩頭跑,放學了,便嚷著去姑婆家,只為一碗餛飩。
那時姑婆還健康,都是她親自下廚。倒下新包的餛飩,在乳白色的湯汁里翻滾著,再用束青菜葉,幾小片紫菜,熟了,開飯。
姑婆總還要細心地添了個小盤子,放在我面前,一旁的父親,細心地用勺筷夾些放在我的碗里,才自已放上辣椒油。邊吃邊與旁邊的姑婆拉著家常。夜,悄然織上天空,華燈初上,似乎只為我們三人亮著。碗中的熱氣,構出一派祥和的氣氛。
后來,搬到了樂清,在樂清讀書,回姑婆家的`次數(shù),浙浙少了,然而每次還家,姑婆總會新自下廚。她的兒女,無一不勸著,都爭著搶活干。我父親也跟著勸,姑婆帶著她老人家的固執(zhí),做起了餛飩,添湯加水,下餛飩,還是記憶里的手法,只不過,動作,再無以前那般嫻熟,也無以前那樣麻利。
做好了,一份我的,一份父親的。
白晃的燈光下,水汽升騰的熱氣里,我看見姑婆那欣慰的笑,和那鬢角的點點花白。
那是記憶里最美的散著餛飩香的夜色了。
再后來,就真的沒再見過面了,偶爾父母在旁打電話時,總會聽見姑婆似乎確鑿是患了疾,腿腳不便,那餛飩店,已是她兒女幾個經營著。
聽罷,無言化作聲聲感慨,碎在風里。不知異地的姑婆,還安好么?不知何時,才能再與她相見,再回到那一家三代圍坐燈下的升騰著餛飩香氣的夜。
淚無言,濕了衣袖。
正是嚴冬,寒風吹徹。